淨界法師: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永遠是混在一起
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永遠是混在一起 淨界法師 丙二、示經要並稱歎法益(一、經文要義。二、稱歎法門殊勝。) 蕅益大師在講《楞嚴經》的正宗分,其實是有六大科,而這地方分成五部份,少一個部份是解釋經題,因解釋經題前面解釋過,所以剩下五大科。 一、分別真妄:二本明而金沙立辨。 《楞嚴經》剛開始佛陀花了三卷半,來分別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 佛陀對煩惱剛開始都沒有加以說明,他只告訴你反正你所有的煩惱都有一個根本,所有的功德也有個根本,這叫二種根本。 佛陀剛開始的時候祂並沒有在枝末上、在作用上做分別,祂只告訴我們說:一切法因緣生。 而有二種的因緣,一種是雜染的因緣,所謂的煩惱障、業障、報障,這種惑業苦流轉的因緣;另外一個因緣是法身般若解脫,產生無量功德莊嚴的因緣。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啟動它的內心,創造很多的功德,有些人會啟動它的內心,造了很多的煩惱,招感很多的業,而成就生死輪回呢? 佛陀說:因為我們的根本錯誤。 這二種根本就是一個常住真心,是清淨的根本,而攀緣心是雜染的根本;二種根本一個是常住真心,一個是攀緣心。 這二種根本講出一個譬喻,就像金沙立辨。我們加以說明: 我們今天看到一個金礦,我們知道它不是完全是黃金,它也不是完全是泥沙,它是黃金跟沙的和合。但是它本來是黃金,金礦剛開始是只有黃金,而後來風吹雨打日曬,慢慢慢慢這泥沙就進來了,到最後黃金跟泥沙就混在一起。混在一起沒關系,黃金的本質沒有改變,我們只要加以陶冶,把沙去掉,黃金的本質遲早又顯現出來。 這地方的意思是說,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永遠是混在一起。 我們現在修行人的問題在哪裡? 有時候我們安住在真心,生起戒定慧的功德,我們有時候安住在妄想,產生很多的貪嗔癡。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別,先把它分清楚,先搞清楚什麼是主人,什麼是賊,你還沒抓賊之前,先產生判斷力。 古德說:妄想跟真心的判斷,妄想是離塵無體,離開了六塵的境界它沒有自體,而真心是離塵有體。 我們加以說明: 我現在生起一個想法,這東西很好吃,這是一個想。那你要知道這個想到底我是要隨順它讓它增長廣大,還是這個想法我應該把它消滅,它是個賊我應該把它消滅。 首先你要看它,你覺得這東西很好吃,這想法是怎麼來的,你要找它的根源,它有沒有根源。 是因為這東西你跟它接觸,產生一個歡喜的感受而產生的,當你這樣的外境拿掉以後,這心就消失了,這是標准的攀緣心;因為它的根源是在外面,它生起的根源是從外面來的,這就是賊,因為它會破壞你的功德,這種想法你要趕快把它消滅,對你是障礙。 我一定要好好的拜佛,這也是個想法,這想法是怎麼來的? 因為拜佛能夠消業障增福慧。我們是從內心道理的思惟而產生的,離開六塵的境界,它本身有一個自體的,它的自體是從內心生起的。 妄想的根是從外來的,外境的刺激產生感受,真心的根是從你內心道理如理思惟而產生的。 所以你只要找到它的根源,你就知道它到底是個黃金是應該保留,還是一個礦沙,應該趕快把它消滅。 佛陀講這觀念講了三卷半,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楞嚴經》在破除虛妄,開顯真實的時候,它很強調你一個人不要跟著感覺走,要跟著道理走,你不要老是做我喜歡做的事,那就完了!要做你應該做的事,你整個行動要從理性的思惟產生。 這段是分別真心跟妄心的相貌,這是第一段,講了三卷半。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