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24)(《大經解》講授)


 2012/5/31    熱度:2663    下載DOC文檔    

                     無量壽經24(大教緣起第三)

   這一品別序,是無量壽經三度所有的瑞現,阿難看見世尊放光,以前從來沒見過,所以他長跪合掌來問佛,"而白佛言",就是向佛來禀白,說:世尊今日入大寂定。入了這個殊勝的定,住奇特法,安住於最奇特之法,什麼法呢?住在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因為佛放光,阿難就了解到這個情況。問:"佛佛相念,念什麼佛呢?"首先是入大寂定,大寂定是指什麼定呢?《涅槃經》說:"我於此間婆羅雙樹,入大寂定"。佛在涅槃的時候在雙樹之間,在這兒入了大寂定。大寂定是佛最後圓滿涅槃時所入的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大涅槃三德,往生德、解脫德、般若德,三德都圓滿,這是大涅槃。大寂定是什麼呢?是大涅槃。《甄解》說:"普等三昧及大涅槃,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是念佛三昧另外的一個名字。"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現在佛要給大家說念佛法門啦,所以就安住於念佛三昧,就是根據《涅槃經》,大寂定就是大涅槃。《甄解》結合我們淨土,這是念佛三昧,佛說要讓大家念佛,住於念佛三昧,這兩說有矛盾嗎?沒有矛盾,念佛三昧就是大涅槃。所以大寂定,通說就是佛的禅定,通指一切可以這麼說,本經指念佛三昧。
    奇特法,這奇特兩個字,經中解釋,佛所得法超出余人啊,不是菩薩和其他人所能得到的,世間所無啊,這叫奇特。《合贊》說:"濟凡秘術",是救濟凡夫,最奇的,不可說的難宣的方法,今天要說啦,就是奇特。這些解釋都對,《甄解》他特別贊歎發揮,說明奇特,日本古德特別欽佩善導大師,他們對善導大師恭敬到了極點,也親近到了極點。而善導大師也是特別弘無量壽經,特別重視第十八願,所以這樣傳下來,日本古德對淨土宗有很深的體會,所以贊歎也很突出,很突出,而在中國要這麼說,很多人要出來辯論。《甄解》又說:"奇特法者,如來正覺果海",是一個果海,叫奇特,這個果覺,果之廣大,這個廣大怎麼來形容他呢?如海之廣來形容如來的果覺,名為奇特,奇特之極,就是無量壽經蓮花光中,出了很多光,光中又出了很多佛,是華光出佛,就是彰矣!是明顯,這個奇特法就顯現出來啦,說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歎之,奇哉!奇而非特,一切眾生都具有佛的正覺智慧,這個正覺智慧跟佛一樣,由於妄想執著,就不能證得啦。他就說這一句話,一切眾生都具有本覺智,看出奇哉!奇哉!釋迦牟尼佛都奇哉,奇哉,奇就是確實奇,然而奇也不是特,只是奇。佛都說奇哉,奇哉,怎麼不奇啊;又說不是特,人人都有不特別啦,連蒼蠅、螞蟻都有,地獄眾生都有,一切含靈都有這個特。有如《法華提婆品》龍女成佛,八歲作畜生女,特則特矣,特而非奇,這麼一個龍的女兒,畜生之別,僅僅八歲,而且還是女的,確實很特別,然而特而不奇,一切眾生本來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他已恢復到本來,這個事情不奇,人人都有份。各個現成,所以特是很特啦,一個幾歲的龍女就成佛,當然這個是很奇,而就是特,為此一法是最奇、最特,這個經,世尊要說這個念佛法門,就是最奇,而也最特,解釋就要提出個論點,要有論據說明。經中說:蓮花品,"寶蓮佛光品第二十一"。寶蓮花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出三十六百千億佛,每位佛又放無量光給十方說法,極樂世界,蓮花都變佛,每一個蓮花有無量的蓮花瓣,每一個瓣放無量的光,每一個光中就顯無量的佛,普為十方說微妙法。這是經文,引了這段經文,這很好,全部把它介紹一下。經說:"眾寶蓮花,周滿世界",寶蓮遍滿世界,你說這個寶蓮是依極,是正極?如說是依,可是華裡出這麼多光,光裡出這麼多佛,那是依嗎?蓮花能放光,光中能現佛,說是依極,是佛以外的境界,不然怎麼出光出佛啊,所以是依的話,華以外就沒有佛,沒有正極,就不能放光,故不能說正,若說是正極,這一切華呀、木呀、山呀、水呀、七寶地而非佛身,你不能說是正極,百千蓮花億葉,就是蓮花嘛,那不是佛,怎麼能說是正極啊,那是依極。說是正極也不行,說是依極也不行。說眾生的情況在這裡都用不著,所以叫奇特。若言是因,有因有果啊,說是因的話,那麼這個花是阿彌陀佛果德之成就,阿彌陀佛萬劫的修行,萬德的莊嚴來成就的願,這個願成就啦,這花現出來啦,你說這是因,這是果德的果所現啊,這否定因,欲言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不待彌陀果覺功圓,則不是果。若說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含攝一切,所伴甚多;若說是伴,則唯是如來正覺,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佛如來自心所現,你說伴不行,都是如來正覺,所以主伴也不可說。這麼看來,這極樂世界的依正,主伴,一切一切等等都是阿彌陀佛如來自性所現,若說是一法,但一花中就有無量光,無量光中無量佛,無量佛於十方都演說妙法,度脫眾生;若說是無量,則只有一句名號,所以《往生論》著說是西方極樂世界三種莊嚴,菩薩莊嚴,佛土莊嚴,這主伴都莊嚴,這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也就是這一句名號,萬德莊嚴,說一裡有無窮無量的法,如是多只是一心所現,所以這個就是奇特中奇特,特中極特,不可稱,不可說,不思議之法,也不可安名字,給它安了名字也不對,勉強稱之為奇特,這裡我們解釋了《甄解》的話。
  阿難當時看見這個說:世尊現殊勝的稀有瑞相,所以他就知道佛在住奇特之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佛所住者,《淨影疏》說:"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今日世雄(釋尊)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這個就是《淨影疏》的原文,就是今天佛住的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就住了涅槃、大涅槃,這大涅槃能起殊勝的教化作用。《會疏》說:"佛所住,不二乘,菩薩所能及,唯佛與佛之住",又說:佛說三乘隨他教時,佛說阿羅漢道,而又說什麼阿含又什麼唯識呀,這都是三乘隨他教,又圓覺乘、聲聞乘、菩薩乘,這三乘法隨他教,因為眾生的根器,就指這個根器,而你又合乎他們的水平,對他們的水平來給他們進行教化,所以稱之為隨他教,而不是佛,暢開這個胸,暢所欲言,談自己的境界呀,今天在那兒,佛就是住自己的,隨自己所住,所以放稀有之光,這才叫諸佛所住,這一點就是顯出來啦,佛之放光,就平常說法,都說其他法,隨他教,今天才是隨自所住的,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放稀有之光。《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名佛所住,三世諸佛都在念佛,在三昧中念佛,都成就啦,當然都得了念佛三昧,說念佛三昧,念佛當然是在三昧中念佛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那麼諸佛所住,今天釋迦牟尼也是住於諸佛所住的念佛三昧。《甄解》就跟本經更切合,這個三昧念佛稱為寶王三昧,三昧中之王,稱為寶王。這個念佛三昧可以流出一切三昧。
     導師者,指引他人入於佛道者,《十住斷法經》曰: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導師者,你給眾生指出一條正路。導,引導,如導航,導航很重要啊,如長江中很多礁,水又這麼急,一個不小心船觸礁,船上的財寶、生命就全完了,所以導航很重要。那個導航極重要,海裡也一樣,很大的油輪一觸礁,全完。所以,導師在修行路上更比船重要,示其正道故。這個路該怎麼走啊,這是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華首經》曰: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為導師,能教人說法,免於生死,出生死。無生死,不是像現在這個一般的世間人,說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啦,不是那個意思。出生死,不是根本沒有生死之說,當然這一切生死如夢幻泡影,你夢醒了就沒這些事啦,所以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覺後空空無大千正好是出生死啊。你在夢中不醒,那就是生死相續。導師者這才是導師啊。《佛報恩經》曰:大導師。加一個大字,大導師者,以正路示涅槃經,涅槃是佛最後的果。涅槃三德,一條正路示出涅槃,這是涅槃三德,讓他得到無為,不是有為。我們現在往往若起精進心,是妄心精進,結果要精進心,這個是妄念,不是精進,有為啊!主要是引導佛徒棄捨有為,了達無為,才能直趨涅槃,證到常樂我淨。所以我們要正路讓他得到無為,常樂我淨,對"常樂我淨",我淨兩字省了。所以凡夫四倒,阿羅漢四倒。本沒有我,凡夫執著有我,把極髒的東西,認為很清淨,我追求啊,可美啊,可愛啊,所以我們是無常,轉眼就是空,還以為去遛個彎兒商廈啊,乘涼啊,命就沒啦。這一切無常啊。無常中以為常啊,無我中有我,以為這都不是苦事,而是很樂啊,要說實在是苦事,自己覺得很樂,其實都是苦,沒有樂,就是個苦啊。凡夫的四倒,無我當作有我,髒當作淨,無常當作有常,拿苦當作樂。到了阿羅漢,他就都解決啦,他就沒有這些啦,他有四倒。而不知道菩薩的常樂我淨,他沒有妄我,還存有真我。真我實際上也不可得,雖然他不是斷念,這個境界很微妙。這種樂超過一切世間,常樂不是無常,本來無生死,本來無生死就無滅啊,那無滅常樂,最清淨。這是阿羅漢的四倒。事實上一切學問,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先是山是山,水是水;然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然後山又是山,水又是水。就像寫字,未能險絕,先求平正。你不能寫到險絕,先要平正。既能平正,力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文章也是如此,先是沒有波瀾,有了波瀾,還要趨於平靜。所以研經很難啊,這個地方是最難的地方。一個就是平正,還是不能險絕的平正;既能險絕又歸平正的平正,形式內容還一樣。這都是如此。所以大導師,用正路示涅槃,得到了無為的常樂我淨。《甄解》說導師行者,什麼叫導師行者呢?導師之行是什麼?是彌陀世尊平等接引無所遺故,前邊已經講過了,是導引眾生,到了常樂我淨。這個《甄解》的好處就是結合了這個經。那麼世尊平等地,平等地度沒有分別的。不是對聰明人、愚蠢人有不同,對於好人壞人一律平等,大悲普度啊。更不用說這些人跟我有怨,那些人跟我親,是平等的,無所遺故,沒有一個剩下的、遺棄的。遺就是遺棄不要,不捨一個眾生,這個是導師之行。大導師就指彌陀,他以本願引攝五乘,把阿修羅這一趣打散,就成五趣,就成五道,說成六道,就在這兒把阿修羅立為一道。把阿修羅打碎,有天阿修羅歸天啦,有人阿修羅歸到人啦,有畜阿修羅歸到畜道啦,有鬼阿修羅歸到鬼啦,那麼這個阿修羅就不成為一道了啦,這就是五趣。五趣六趣都通啊,阿修羅也有特別的特性,他就是嫉妒、逞能、好勝,這是他的特性,而且很有能力,有人說奇異功能這都屬於阿修羅類。阿修羅不見得是罵人的話,阿修羅很苦啊,但一般地說他嫉妒,他就要破法,他嫉妒釋迦牟尼佛,他不服,這個是五趣。這個本願都引攝,其實這五趣就是六趣,把阿修羅分到其它裡去了。所以釋迦牟尼正要演說無量壽經,正是行彌願之所行,所以說最勝之道,導師之行。下面他就說一定是這樣啦,今天入了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不但是導師之行,而是導師之行中最殊勝之道啊。
  底下是他的想法。他說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這三世,過去、未來、現在,這佛跟佛都是相念的,同心啊,他相念啊,同一個志願。我現在是最勝之道,這是他的話,為什麼這話又沒明說,他說最勝之道必定在念佛,他說佛佛相念,今天世尊你是念過去佛呢?還是念現在佛?《合贊》的說法,佛佛相念,今天的佛也是在念諸佛,然而現此奇相是何緣故?經文說,你是念什麼佛呢?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這個意思前面說過啦。不知道佛佛相念,是念過去佛呢還是現在佛?不是念佛的話,何以今天光明顯耀,如此殊勝呢?這裡解釋這一個問題,就是念什麼佛。
    底下就是世尊的回答,"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憫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雷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世尊告訴阿難,善哉善哉,善哉就是好啊,連說了兩個好,稱贊好呀好呀,贊歎阿難提出這個問題,汝為哀憫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為了哀憫,哀就是悲哀,就是悲憫,其實哀憫就是悲憫,古時的文字和現在文學習慣還略有點不同。悲憫就是拔苦,利樂就是與樂慈心,慈心與樂啊。善哉善哉,你是為了救度眾生,給眾生拔苦啊,讓眾生得到安樂,這一切眾生得到一個正果啊,你是這樣的心啊,所以你才能夠問如是殊勝之義。你才能問這樣殊勝的意思,這就表示阿難問,世尊非常歡喜。《淨影疏》說阿難所問"稱機、當法、合時",是相稱合的,稱這個機,當法就是恰當,這個法當令不當令,就是合不合這個時;當令這個法,合時,時也合的,機法合;機、法、時相合,時節這個法都相合,所以說世尊就歡喜。《甄解》說:"所問稱可佛心故",這個問題正稱佛的心啊,經中說,只有兩個人善報佛恩,一個善問,一個善答,所以提問題很重要,善問提出好的問題,這兩個人善報佛恩,善問答的人,他就善問能答,這個法門就轉啊,佛就贊歎他,你是因為一個好心才能問如是殊勝之義,能問如是微妙之義,微妙兩字,法體幽玄故曰微,絕思議故曰妙,不是微小的微,微小有什麼可稱贊的,這個微現在作為空間,很多高度的空間極微小時他才能通過、穿越,咱們這個空間隨便透過。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籠子養了兩只鳥,人不能進去,鳥也出不來,螞蟻隨便出入。微不是微小之微,而是微妙之微,絕思議故曰妙,你沒有法子說啊。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一個妙字講了九十天,九旬談妙啊,就是說不清楚,說九十天也說不清楚。絕思議稱為妙,這佛法甚深甚深,講部經只一個妙字講九旬,如是微妙之義,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能問這樣的問題,是個很深入的問題,世尊就是稱贊他。汝今斯問,現在你問的這個問題啊,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是一句。底下是布施累劫,布施又是一句,布施一切連動物都在內,這個功德很大。一天下,我們說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古時候有些人把它誤解啦,他把這四大部洲都認為是在地球上,認為須彌山就是昆侖山,他都這樣解釋。這個解釋肯定是錯誤的,他說須彌山日、月都繞須彌,那麼現在咱們說地球繞太陽,他說須彌在地球上,那就是太陽繞地球了嗎?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那時還說的很有誤會,說北俱盧洲是共產主義什麼,衣服、菜很豐富,要什麼有什麼,男女之間毫無約束種種的,就是蘇聯。這事很荒誕,這也不對,科學不發達,有錯誤很難免。大家更多的人是隨順,現在確實有外天來的事,現在都在爭議外天來人,前兩天電視還說英國每天發現這個。科學家觀察,電視屏幕中看見遠處飛來的東西放亮。這就是四大部洲,還有別的呢,這只是一個小天下,另外還有無量的銀河,銀河中有無量的日月,這個天是非常之大啊,一天下就等於一個南瞻部洲或者什麼,你這個供養是你供養一天下的阿羅漢、辟支佛,你都供養啦,也勝於你來布施諸天的人民、蜎飛蠕動,蜎是帶翅膀的小蟲,蠕動就是小爬蟲,累劫就是時間很長。這一切人間各種生命以至於小生命小爬蟲小飛蟲都布施啊,勝於累劫的時間這種布施,供養普天下的阿羅漢、辟支佛,這樣的功德大於一百一千萬倍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太殊勝了,所以我們剛才說什麼人能報佛恩,善問有這麼大功德啊,何以故,是為什麼?因為你的問題引出了佛的回答,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這個問給我們現在極大的啟發,因為你這個當來,從這個問以後,當來就是以後,當來就是未來的,諸天不但地球各天界、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一切含靈,包括六趣天的最高,把天啊、阿修羅啊、人啊、畜生啊、鬼啊、地獄啊,一切含靈,含有靈性就是眾生,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都因你這一問,他將來得到度脫;因為這樣一問,佛就說這個法,佛要說這個法,這個法就宣流,將來這一切含靈,都是因為你這一問而得度脫。這一問大家要知道,這裡的當來一切含靈包括咱們今天在座的諸位啊,咱們能在這一切之外嗎?所以要把自己把自己擺進去。當然現在我還不生信心,那就是時間還不到,最後還要等彌勒菩薩都得度,彌勒菩薩接受了釋迦牟尼佛的無量壽經,拜托彌勒,彌勒也要弘揚無量壽經,皆因此問而得解脫。結了佛緣的人,到了三度龍華,就開始得度啦。這一句就是贊歎的話,這個經句很重要,所以各種修持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好處,真正到了很多,你看其他佛國,很多佛國,很大的菩薩,還往生極樂世界啊。這就是不直接,我們是凡夫,就能到了凡聖同居土,你如果到了其他佛國,成了菩薩之後,還有很多無量的無邊的都在往極樂世界裡跑啊。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三世。什麼是無盡的大悲心,《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諸佛的本體就是大悲心,悲心是極端的重要,密宗的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都是從悲心出發。諸佛大悲心而為體故,又說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這棵樹要開花要結果,你怎麼辦呢?你得拿大悲水去澆這棵樹,就是饒益眾生啊,這樣它們才能開。諸佛才能夠因為你澆了這些樹,你才能夠得到智慧花果啊。無盡者,無有窮盡,這願有無窮無盡的,諸佛菩薩是無盡的大悲。"矜哀三界",矜哀者,憐憫。三界悲憫啊,憐憫三界的一切眾生啊,所以出興於世。佛早已成佛啦,佛就是為了度眾生,開佛知見,才能度眾生,這是一件事,所以出興於世。《法華經》曰:"諸佛世尊唯以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法華經》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正是佛之知見,佛是這樣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光是光大,闡是開也,光大開演正教。拯是救,是幫助、救度。群萌,萌是發芽,群萌就是眾生,欲救一切眾生。《會疏》曰:"漸頓各稱所宜,隨緣皆蒙度脫,故曰拯群萌。"他說有漸法,有頓法,佛都讓稱眾生之所機,讓他們都得度脫這是拯群萌。欲拯群萌,欲這個字就是願,是要,欲是願這裡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承上。咱們不是說諸如來以大悲為體嗎,所以就是度脫一切有情,沒有讓他度的也度,不安的讓他安,所以要光闡道教,這件事就是欲拯群萌。第二呢,為什麼要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如來願眾生入彌陀海故,所以這個就是《會疏》說的這個欲字,是指釋迦大悲所願。惠以真實之力救度眾生的這個內容,《甄解》說:"諸佛所以出興於世,欲說彌陀願力,惠救萬眾生,將為本懷故",他就是要說諸佛出興於世,就是要說彌陀的願力,拿這個來救度眾生,這是顯示出諸佛的本懷。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聯系起來這個力量很足,說欲拯群萌,我怎麼拯呢,我就給他真實的利益,不是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有的人忙了一輩子,也沒有給眾生真實利益。說佛出興於世,阿難這麼一問,這麼要緊,佛的本懷就是這麼一件要緊的事兒,要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徹底的、究竟的、真實的、長久的、不是虛幻的暫時的。惠就是惠施,恩賜之義,賜給他真實利。按善導大師的意思是指彌陀誓願是真實之利,所以日本承善導大師的教化,我們中國對善導大師中間有一個錯誤的記載,以為他自殺啦,我當年看到他自殺也覺得對他不滿,後來才知道,在居士林那個時候,特別給善導大師另外寫了一個傳,不是自殺,他沒有自殺。自殺那是問話的人,記載有時候,讀書不能太片面,常常有錯的,盡信不如無信。我們說沙裡淘金,沙裡有金子,就這麼一點點,其余的都是沙子。這個在哪兒,誰都不知道,是日本人考證出來的,在道宣著的高僧傳裡頭,略在那個焚身類裡頭,也沒提善導,他就提了這麼個問題,怎麼這個焚身,怎麼那個焚身。就提了這一段,有一個人問善導大師,他說念佛,最後念佛,他就念著念著死。你念著佛死,死的時候還念佛嗎?那麼好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著就跑到山上跳了下去,所以上頭跳下去的人是問話的人,不是答話的人。後來是記載錯了,說善導大師從上頭跳下去了,這是錯誤的,所以日本人對善導恭敬到了極點。說第一代祖師是阿彌陀佛,第二代祖師是善導,第三代祖師是日本人,他不大看得起中國這些個淨土宗的大德,日本人接彌陀過去了,有時加昙鸾、道綽。善導大師的意思,這個真實之利就是彌陀誓願所能給眾生的利益,善導大師自己的偈子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十方如來所以出興於世為什麼呢?"唯說本願海",善導大師講的很絕對,唯就是唯心唯物的唯,唯說,唯說什麼呀,唯說彌陀本願海,只是說彌陀本願海啊,所以善導大師這個贊歎。在中國,實際上中國後來很多大德,他們參禅開悟了,都不像日本大德說法這麼暢,大暢本懷。沒有什麼委屈,他也是尊善導,一直他是相傳的,一代一代老有人。《甄解》就贊歎善導的話"此今家獨步妙釋",只有他單獨可以走到,這是獨步,走到最高的,獨步妙釋,沒有人能跟得上的,微妙的解釋。真實之利,善導大師有個解釋,《甄解》就來贊歎"他人所未談也",別人談不到。順此祖釋以彌陀願為真實利,惠以眾生真實之利,就是什麼呢,就是轉達彌陀的本願,教化眾生啊!那麼以真實之利就可以八萬四千法門作為光闡道教,如來光闡道教,那就弘揚八萬四千法門,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那就是教導他們跟彌陀大誓願海啊。只要是這個第十八願,只要持名十念必生,至心的念十句必定往生。下邊《甄解》講了很多,我們從他講的裡頭重點的講一講。真實者,就是佛的智慧為名號,這是善導大師所說的法藏,在因地中法藏,就是阿彌陀佛發這個大願的時候,他當時是國王,出了家,出家之後,法名叫做法藏,這時候他發了四十八願,他是在因地所成的真實,所成的真實你把它開展起來,就是四十八願,真實五願裡頭就包括第十八願,後邊再解釋一點,合起來就是一句名號。我們常說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一乘大願之海。一乘:一切眾生成佛的稱為一乘,一乘是願海。六字名號,這個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因中所成就的真實之際,真實之際開演了這個真實之利,開之則就是真實五願,合起來就是一句名號,因此貫通於教、行、信、證,這個教,所行,所信,所證,所謂的真實之利是什麼,就是名號之大利,這個大利之所究竟,這個大利徹底是什麼呢?即是無上涅槃妙果。《甄解》又說,真實之利,是對權假方便,一個是真實之利,一個是權假之說。權假之說,說到阿羅漢,後來又到了法華,就告訴他們:"這是化城,你們走累了,在這兒歇一歇",實際上是沒有的,不存在的,你們還都要成佛,這是權假。真實之利跟權假是相對的,不是一樣的,所以既然這樣的話,你把世間的法,看成小乘的法,那小乘法是真實的,世間法就是假的。你得了諾貝爾獎金,一天到了八寶山,都是假嘛,還是假嗎?你還有什麼能帶的去啊?所以世間法都假,小乘是真,證阿羅漢那是真,那是以小乘相望權教的大乘。權教都是世度菩薩,就是入世去度眾生,就好像捨利佛前生到處去修六度,向他化眼睛,他就退心了,這是世度菩薩。以小乘望權大乘,權大乘是真,而小乘是假,佛說這個阿羅漢是焦芽敗種,他沒有利他的心,權大乘利他啊,以權大乘對實大乘來說。對華嚴、法華來說,那就小、始、終、頓、圓,你把始教、終教來對圓頓教來說,你這個始教、終教那就是假的啦。終教當然不錯啦,《大乘啟經論》說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如來藏,但是他規定你必須三大阿僧祗劫,法華剎那間龍女成佛啊,他這個不真實,他那是真跡,誰都聽見啦,這樣的話怎麼佛說法華還有五千人不聽呢?他不聽,聽不下去,不能勉強。以權大乘望實大乘,實大乘是真,權大乘是假了。以華嚴、法華等實大乘和彌陀十九願來比,十九願就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這是魏譯本的,這裡至心發願錯了,應當改一改,他說這個就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往生極樂世界。十九願是真,而華嚴、法華是假。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