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祖師:末法眾生根劣障重修不了傳統的戒定慧,我佛慈悲傳
佛祖為何要開淨土法門? 我們先學習「要弘分判」,這一段文相對來講,大家陌生一點,所以,我就跟大家慢慢學。在「序題門」一開頭,善導大師大略的意思是說:真如法性廣大無邊,我們眾生本自具足,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但是,我們自己並不能自然開悟。 但以垢障覆深, 淨體無由顯照。 雖然我們有清淨的心體,本來具足一切功德,但是我們是罪業凡夫,罪障垢深,我們罪業很重,這個「垢」,就是垢染、煩惱深重,這樣,我們本來所具足光明顯耀的清淨本體不能顯發出來。所以: 故使大悲隱於西化, 驚入火宅之門。 釋迦牟尼佛捨掉無勝清淨莊嚴報土(釋迦佛的報土在無勝國土),應化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叫「驚入火宅之門」,「哎呀!有這麼多造罪眾生在那裡輪回,這三界所有的眾生都是我的孩子,他們在被三界的煩惱之火所逼迫、所燒煮,所以我來救度他們」,而講了種種的法門,講了八萬四千法門。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教導我們依心起行,你能夠依法如實地修行的話,都可以解脫。所以,下面就說: 依心起於勝行, 門余八萬四千; 漸頓則各稱所宜, 隨緣者則皆蒙解脫。 「依心起於勝行」:就是說講了這麼多,不管天台、華嚴,四時教,各種教法,它一個總的原則叫「依心起行」。依什麼心呢?依菩提心;起什麼行呢?起菩薩行。不管是大乘空觀,還是種種的福業,修福修智都是從我們的心出發。如果我們妄心用事,當然行不能成就。依菩提心願,而起殊勝的菩提行──六度萬行,這叫「依心起於勝行」,聖道法門的修行都是如此,跟淨土法門有區別的。 「門余八萬四千」:這樣的法門有多少呢?有八萬四千,很多,一切法門都在這之內。 「漸頓則各稱所宜」: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六度萬行,大乘教法有漸法、有頓法。「漸」、「頓」,按照眾生的根機,世尊跟你講,只要符合你的根機,「各稱所宜」,「哎,符合我的根機了」,這樣就怎麼樣? 「隨緣者則皆蒙解脫」:「隨緣」不是我們講的隨便,不是,「緣」是機緣,「隨緣」就是說:隨順眾生的根機,只要你相應了──「隨緣者」,順了你的根機的人,漸法也可以解脫,頓法也可以解脫,你都可以出三界、證無生法忍。 「然」:可是,底下就是轉折了。底下就要說明淨土門存在的理由。 然眾生障重, 但是眾生的障礙:煩惱障、業障、罪障……種種障礙很深重。 取悟之者難明, 「取悟」就是開悟,「取悟之者」,這些法門你都要開悟,悟後起修,不然的話沒用。所以,菩提心、菩提行都要悟後起修。但是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明」,靠這些法門要他開悟,很難,難以明了心地,所以, 這個叫難行。 雖可教益多門, 凡惑無由遍攬。 雖然世尊有無量智慧,「這個法門不行,我可以用另外一個法門來利益他」,「教益」,用教法來利益眾生,用多種多樣的教法,「多門」,八萬四千法門來利益眾生。世尊大悲,辯才無礙,講說種種教法來利益眾生,但是,還是不能滿祂的本願,不能滿祂的出世本懷,還是不能把所有業障深重的眾生都度脫完,所以,底下說: 「凡惑無由遍攬」:「凡」就是凡夫;「惑」就是有無明惑障,這樣的罪業凡夫;「遍」就是一個不漏地;「攬」就是把他拉來,好像媽媽抱孩子抱在懷中一樣。釋迦佛雖然廣開八萬四千法門,也只是度了一部分隨順他根機和機緣的;那些難以開悟的、劣根、鈍根、業障深重的,這八萬四千法門就有所遺漏了,不能把他們通通攝取過來,這樣才有必要講淨土法門。 所以,下面就要說淨土法門,要開顯出來。那麼,就知道:淨土法門是被聖道種種修行法門所遺漏的根機。印光大師也講:「如來是憐憫我們戒定慧修不了,所以特別開此淨土一法,叫特別法門。」如果你能修得了戒定慧,就不要開淨土法門了,你都有戒定慧,都可以了脫生死,八萬四千法門,隨便一門你能修行,不管是漸法、是頓法,都可以出離生死。 之所以要講淨土法門,是因為這些法門我們都修不了。我們這根機修不了的眾生,才為我們開淨土法門。所以,大家要明白:淨土法門是為那些八萬四千法門都修行不能成就、「取悟之者難明」的人而開顯的。這樣,就開顯淨土法門,不開不行嗎?不開不行。因為世尊來成佛,祂是要度脫一切眾生,如果只是少數部分上根利智的人仰仗八萬四千聖道法門解脫了,而大多數人遺漏了,祂的大悲不能得到暢快,所謂「不能大暢佛的佛懷」。所以,釋迦牟尼佛要講這個淨土法門。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