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法師:七大端午習俗助孩子健康成長


 2012/6/27    熱度:2818    下載DOC文檔    

七大端午習俗助孩子健康成長

    經常聽到“某某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的說法,到端午節這兒,這種說法似乎需要換一下了。因為,端午,最早是作為“惡日”來過的。
    相傳,端午節源於古代的避“惡日”。端午臨近夏至節氣,各種蚊蟲動物紛紛活躍;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也有“極陽”之意。
    而在傳統文化中,講究的是陰陽平衡,過之則為不吉。所以在端午這個陽氣極盛的日子,病毒瘟疫多有泛濫,就被當作惡日來過了,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端午節習俗。
    現在人們提起端午節,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其實,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更多表現在一些有信仰色彩的習俗之中。從這些習俗中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尊重、對美好未來的期盼與寄托。

一阕無名氏的“六幺令•天中節”形象地說出了端午時節的各種習俗: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鸢舞。

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現在很多人對端午節的印象就是吃粽子,卻不知道與端午節有關的其他習俗。要讓我們的傳統得以延續下去,應該從娃娃做起,下面就介紹一組與孩子息息相關的端午節習俗。

一、粽子尖尖,考運圓圓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一項習俗。在民俗文化領域,國人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諺雲:「不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吃粽子又成為標志季候轉換的節物。
    古時有送粽子給參加考試或選舉的候選人,象征「包中」預祝考取和當選的吉祥意義。現在的端午節正處於高考和中考時節,給孩子吃幾個粽子,取一個高中的吉兆。

二、寶寶帶香囊,吉祥又健康

    舊時端午節母親會給孩子縫制香囊,用以護佑弱小的生命。

    香囊又叫香包、香袋、荷包等,或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或用碎布縫成的,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香囊內所裝物各有不同,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以及各種中草藥、香料等。

    香包的形狀、圖案很有講究,與年齡、性別都有關系,一般適合小孩子的香包圖案是各種動物,比如老虎、兔子、鳳凰、雞、小狗等。

三、額頭畫“王”字,驅毒又辟邪

    舊時端午節有用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相傳可以驅避毒蟲。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百獸之王的威風辟邪。


四、五色線拴 百病不侵

    端午節早上,孩子們一覺醒來,手腕、腳踝上已系上用五彩絲線編的“五色繩”,大人們說是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再把五色繩剪下來,讓雨水沖走,災病也就隨著被帶走了。

    關於五色線,各個地方的風俗大同小異,有的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五、露水洗眼耳聰目明

    相傳趕在端午節這一天太陽升起之前,到田野去采集露水,用露水洗眼睛,就可以不得眼病,耳聰目明。所以大人們就早早叫醒孩子們,讓他們去采集露水。


六、蘭湯沐浴驅邪健膚

    古時候,人們在端午這天有沐蘭湯的習慣,用菊科的佩蘭煎水沐浴,可治皮膚病、驅除邪氣,也可選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或是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效果也一樣。

    端午節的午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這時的水本身就帶有除穢的意思,如果再加一點雄黃泡澡,可以對皮膚及健康有良好的幫助。

    所以說,在端午節的時候在午時泡澡,既有益於皮膚,還有辟邪改運的效果。


七、斗草嘻戲益智健身

    端午時節,百草齊發,斗草游戲在舊時很盛行,是孩子們在這個時節玩不厭的游戲。

    斗草游戲分文斗和武斗兩種,文斗以報花草名方式進行,以說的多,別人對不上來為勝;武斗則是孩子們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這種純天然的游戲,讓孩子們在認識大自然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對今天的孩子們來說,更有現實意義。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