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佛菩薩不看皈依證、戒牒只看修行
淨空法師:佛菩薩不看皈依證、戒牒只看修行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這個行業雖然辛苦,在現在這個社會裡頭比什麼都辛苦,為什麼?人家不認識聖賢,不認識還罷了,還糟蹋聖賢,說聖賢是迷信,反對聖賢。所以我們的生活就非常痛苦,痛苦裡頭有樂,這個樂是人家不知道的,這裡頭有樂。樂是我們自己能夠锲而不捨,境界年年都提升。境界的提升,諸位常常聽經的人懂得,我年年講的不一樣,這是境界提升。不是我保留,我沒有東西保留,我知道的全都說出來了,年年不一樣,從來沒有保留過。所以要認識菩薩的事業。佛的事業就是教學,除了教學之外,他什麼都不搞,終身教學,純粹的教學。佛門裡頭沒有組織、沒有團體,確確實實它是個學校,不像其它宗教有組織,佛教沒有組織。而且佛教只管教學,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可不管這個事情,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只是跟大家上課講學、解答疑問,用什麼方法來修行是你個人自己的事情,你修行遇到困難,遇到障礙,你提出來,佛給你講解,真正聽懂、聽明白了,就曉得怎麼個修法。 ... 下面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話。「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這個吾就是阿彌陀佛。「從此二句」,一直到這一段的末尾「必成如是剎」,「皆本師釋尊轉述阿彌陀如來所演暢之法音」,阿彌陀佛所說的話。「正士即菩薩,如本經中十六正士」,我們這個經一開端,出家菩薩眾只說了三位,接著就是「賢護等十六正士」,十六位。這十六位菩薩是在家菩薩,而且都是在家等覺菩薩,他們的地位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平等的。不是在家人不能成就,在家人能成就。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世,也是兩尊佛同時出現。大家只知道釋迦牟尼,那是示現出家,還有個在家佛,維摩居士,維摩居士是示現在家身分的佛。你看釋迦佛的這些弟子,目犍連、捨利弗,這些人聽維摩居士講經,見維摩居士,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這個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了,不能說一出家就貢高我慢,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在家人一定要拜我,錯了。佛門是師道,老師第一大,哪個人在台上講經他是老師。即使是在家的女居士在台上講經,我們出家比丘要不要給她頂禮?要。她代佛說法,不能說她是在家人,又是女眾。她不上台講話可以,上台講話的時候就不可以,你一定要敬禮。所以,上台講話的人也要客氣,怕是什麼?怕不敢當,所以把自己講經台前面放個小佛像,你拜是拜佛。這是善巧方便,這也是對的。真正大德,證了果的,那個沒有話說,你真比不上他。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最注重的是德行、修證,其它都在其次。正士,菩薩的通稱。
修行兩個字這個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包括身口意,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言語是口業的行為,身體造作叫身體的行為,行為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這個也是要懂。所以修行在哪裡修?生活上修,工作當中去修,待人接物之處去修,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了過失就把它修正過來。善惡的標准是經典,分開來說,經論是修正我們思想的標准,戒律是修正我們身口的標准,你沒有標准怎麼個修法?這些不能不懂得。寺院庵堂大眾在一塊熏修定的一些規矩,那叫禮儀,那叫秩序。大家在一起有秩序、有禮節,不亂,整齊、莊嚴、清淨,這跟舞台表演一樣,讓社會大眾看到了,生歡喜心,生恭敬心,是這個意思。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處,所以佛法才講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演,對社會大眾的,那叫儀規;真正修行是起心動念,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這叫真修行,不離菩薩業。今天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業,可是有很多在家人受菩薩戒了,受了菩薩戒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業,那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假菩薩有名無實。真正修菩薩業的,沒有受菩薩戒,諸佛如來承認他是菩薩,龍天善神承認他是菩薩;世間人不承認,世間人認假不認真,你受個戒,拿了戒牒,你受菩薩戒,你是菩薩,他真認真,其它都不認識。所以真正諸佛菩薩天龍善神,他認真不認假,那個戒牒不算數,那皈依證也不算數,你得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