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學習傳統文化改心境
蔡禮旭老師主講
我們聽到慶雲縣有計程車司機他也來聽課,聽了課以後,他的心境不一樣了。家裡婆媳關系本來是處得不好,他常常夾在中間很難受,後來他都找他太太一起來看“幸福人生講座”。可能就看到媳婦孝順婆婆,子孫會有很好的福報,夫妻一起看,這個太太邊看邊點頭:對對對,應該是這麼做。然後他也主動去幫太太的忙,去關懷他的母親。其實人容易發牢騷是因為被關愛的不夠,假如常常受到關心,內心都是很喜樂的,抱怨自然就減少,家裡比較安定下來。
他去做生意,以前看到穿得西裝筆挺的人,他就非常客氣、恭敬,招呼他上車。看到衣著比較樸實,一看收入不怎麼樣的,他就比較輕慢他們。因為《弟子規》說“勿谄富,勿驕貧”,他學了以後就覺得我這個心態傲慢,谄媚有錢人,不對,他就開始調整自己。這些很樸實的老人、農民坐他的車,他也是畢恭畢敬給他們問好,他們到的時候就很熱心的幫他們拿行李。他突然感覺愈做愈快樂,他說當我用這種平等的心、恭敬的心對待這些老百姓的時候,反而深刻感覺他們非常的淳樸,對人非常的友善。心念一轉,他每天工作快樂就愈來愈多!
還有一次,他剛好開過一個大醫院門口,看到有個老先生九十多歲了,因為身體比較髒,剛從醫院出來。他招了一些計程車,這些計程車司機看到他就開走了,都不願意載他。他從遠方看到這個情景,他緩緩開過來,就主動停下來,因為他想到的哪一句《弟子規》?考試!“事諸父,如事父”,“凡是人,皆須愛”。他一停下來,趕快跟著老先生的家人慢慢、緩緩的把老先生扶上車。而一路上他都時時體恤這個老人,他就開得很緩慢,深怕太顛簸,老人難受。後來開到他們家門口,他也趕快下來扶,看那老人笑得很歡喜,“來,給孩子端杯茶”。他聽老人說給孩子端杯茶,他更樂了,他說你看這老人還把我當他的孩子看。他把老人送走,自己開車一邊開邊想,說這種事干再多都不累,真的是感受到那種為善最樂的心境。那一陣子他常常都會這樣去替人設身處地,回到家裡,他太太跟他說,你最近笑容怎麼愈來愈多?這句話要會聽,代表太太在吐露心聲,以前的臉怎麼樣?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別人苦衷,不能讓別人再過這個苦日子。
又有一次這個司機他載到一個客人,客人的車錢是六塊一毛錢。客人就很生氣,“我之前坐這條路,明明就是五塊五毛錢,你這個人干什麼的還騙我,我要去哪裡告你”,就一直罵他。他給他解釋說,因為今天在一個地方停留,那個停留也要算錢的。結果講半天,那個人還是非常的惱怒,居然是放了五塊錢就走了,還不給他五塊五毛。他當下這個火也快憋不住了,說這個人太惡劣了,突然看到後座還留著鑰匙,是那個客人掉的,還留了一些隨手的東西。他一看那鑰匙馬上:好!剛剛那把火沒處發,把這個鑰匙扔掉。突然這個念頭起,幸好覺照來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說實在話,今天把他的鑰匙給扔了,解決了嗎?痛快了嗎?可能扔了那個鑰匙,以後做生意常常都在看,不要遇到那個人,那還做啥生意?常常心裡都有這個掛礙,提心吊膽,這生意會好嗎?反而每天笑臉迎人坦坦蕩蕩,一股正氣,人家看到我們都很放心讓我們服務。
他提起反思,突然又想到《弟子規》說的“恩欲報,怨欲忘”,算了,不要跟他計較。他馬上把鑰匙拿回去他下車的那棟大樓,結果找不上那個人。他就在管理室留了資料,說這個失主來的時候請你打電話給我,他那天還去了兩趟都沒找到人。後來那個客人主動打電話來,非常緊張,他就趕快拿去交給他。那個人非常感動,“我聽管理員說,你已經來過兩次,真抱歉。”他說沒關系,應該的。後來這個客人要坐計程車都會打電話給他,都會歡歡喜喜請他來載他。而且我相信不只是這個人會信任他,以至於他會去告訴他的親朋好友,你們以後搭計程車就找他。所以一個人要有福分,要有更多的財富,最重要的要從道義當中取財,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從道義、從服務人的愛心當中去經營事業,那是長長久久,口碑會愈來愈多,你都不需要花廣告費去拉生意,真的。一個人做生意做了三年五年,還得靠廣告,那需要心態調整一下。我們看到的是,各行各業應該是以服務為目的,而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www.dizigui.cn/clsfx_120726d.asp,歡迎轉載,感恩!
恭摘自《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十五集) 52-180-55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