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與回報:沒人告訴過你的細節
布施與回報——沒人告訴過你的細節
作者:John Zappa
關於“布施與回報”的宇宙法則,各種文章討論已經夠多的了。但是,在我和很多人交往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如何實施這些法則的細節上經常有不少的誤解。
一般的說法是:你布施得越多,獲得的回報也越多,正如俗話所說的“有耕耘就有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說法本身並沒有錯,但我認為,有關這個奇妙法則的誤解可被該法則的一個簡單推論所清除;這個簡單的推論就是:
關鍵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為什麼去做。你的意圖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
這意味著你應該以“布施的快樂”為你布施的動機。反過來說,如果你期待著“獲得”,你就破壞了布施的動機——宇宙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欺騙的。
以期待“獲得”的心理去布施,這本身就是“貧乏”的表現,它向宇宙發出這樣的信息:“我需要‘獲得’,因為我擁有的太少”。你的這個信念會很快得到確認——貧乏的能量震動只會吸引更多的“貧乏”。
(譯者附注:“貧乏的意識會展現(manifest)貧乏的現實;富足的意識會展現富足的現實”,這是典型的“吸引力原理(Law Of Attraction)”的結論。關於 Law of Attraction,西方有非常多的著作。我認為,這實際上是《華嚴經》“萬法唯心”的一個簡單推論。)
這才是真正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我知道有不少人在布施的時候很不情願,或在奉獻了自己的時間或金錢後感到貧乏。如果你是出於不得已的“義務”而布施,或者將布施看成一種“犧牲”,你深層的感覺其實就是“貧乏”。
以“慷慨”的面具裝扮貧乏的感覺,最終只能導致失望——因為,在因果關系中,“果”的關鍵在於你做事的動機(“因”)。
不要將布施看成一種可以獲得回報的投資,那只會浪費你的時間——上帝不是一只你可以在納斯達克股市上進行交易的股票(代碼為GOD,呵呵)。
“如果我布施,我最好能得到回報或什麼的”——這種想法根源於“我很貧乏/貧窮”。
有些人懷著隱晦的動機去布施,而另外還有些人則根本不去布施;他們是這樣想的:“我布施不起”。Henry Ford 經常說,有這樣兩種人—— 一種認為他們能行,另一種認為自己不行;他們都是正確的。你的信念每時每刻都在創造著你的現實世界。
上面說的都是關於布施的“不要”的部分;那“應該”怎麼做呢?
以我個人的經驗,我建議:等待和生活合拍的時候。我們都有情緒的波動,有時候我們會感覺良好,有時候又會心情很糟。當你感覺很好的時候,抓住這個機會,分享那本來就屬於你的富足——布施。
要常懷感恩之心,感激你眼前的一切,這樣你就會更易於和別人分享你目前的好運。這時你就會體會到,“美好”裡面還會有“更好”的來到。
我第一次真正的布施的經理(起碼在我記憶中如此)發生在幾年前我癌症復發的時候。當我從最初得知診斷結果的震驚中恢復後,我的心靈開始覺醒,並開始清點我所已有的福祉。
經過幾個月的化療後,我得以在聖誕節去紐約游玩,因為我的醫生認為,給我一個小小的假期,讓我從化療中解放出來幾個星期,輕松的玩玩,對我更有好處。紐約城的聖誕燈光、冬天清新的冷風、以及我現在還活著這個事實,都讓我情緒很好。我感到充足和感激。
在一次和妻子、兄弟一起去晚餐的路上,餐館外的一個流浪漢向我祈求能否給他一個美元。我當時的情緒很好,因此我給了他20美元。這個舉動讓我感覺很好;讓我感覺更好的是:我使他的今天成為好運的一天。對我來說,一個重要的細節是:我是在等候我的妻子和兄弟進餐館的時候給他錢的;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這件事,也不想給任何人機會來質疑我的行為(畢竟我的收入有限,而且還是在重病治療當中)。如果我還需要向任何人解釋或辯解,我就會喪失布施的喜悅和樂趣。
雖然在當時,我不知道未來將會是怎樣,但那一時刻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完美的。我感覺很好,不想讓任何人破壞這個感覺——如果有人來和我理論我的行為是否明智,我的情緒就會完全的被破壞了。看來,等待一個沒有人看見的機會去布施,是布施最好的方式。
這時一個雙贏的形勢。那位流浪漢感覺很好,這種情緒至少會持續到晚上。這是我的秘密。我感到富足,並使那位流浪漢也感到富足,因為他得到了20倍於他的所求。幾乎是偶然的,在那一刻我和生命的潮流合拍了,那是一個布施的絕妙機會。
過了幾個月,我原本以為不可能有變化的疾患補償金莫名其妙地增加了20%。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也沒有問。
我那時還不懂什麼“布施/回報”法則;我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沖動走而已。後來當我開始學習精神領域的有關知識的時候,我才了解到這個原則。結合我新學到的道理,我認真地反思了這件事情,才看到其中的隱含的微妙因果聯系。
對我來說,這個原則最重要的、而且反復被證明如此的一點就是:布施的動因比布施的行為本身起著更為關鍵作用。
如果某天你的運氣不好,或者情緒很差,就不要選擇這樣的日子去布施。上帝那裡沒有額外的財富點數,在這種情況下對你或別人都不會有太多的益處。
相反的,應該等一等,等到你感覺陽光燦爛的那些日子,選擇你心情愉快的時機,讓自己進入狀態,愉悅的布施,然後靜心觀察那美妙的結果以萬古不易的規律向你走來。而如果你還在費心算計你的錢數,還要思前顧後的考慮別人的看法,那就干脆別布施了,因為布施的美感已經被你弄丟了。
要等待你重新置身於宇宙富足繁榮的大潮中時候,並根據你最初的那一瞬間的靈性沖動決定你布施的錢數;決不能因為布施而感覺自己的錢包或銀行賬號中少了那麼點錢——不要有“貧窮”的意識。
這個宇宙規律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想真正掌握可能需要畢生的時間。從現在起你就可以不斷地實踐,並在這樣的實踐中獲得樂趣。去作吧,你自己的經驗就是最好的裁判。
【譯者按】作為一個技巧,作者的這個忠告是很有用的,因為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帶著一個壞心情去布施,確實不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夠從一個更高的立場去看問題,知道自己目前所有的不完美正是因為自己過往行為的過失導致的,而彌補這些過失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布施,那你反而能獲得愉快布施的動力,從而將這些“不好”的日子變成“最好”的日子,那麼在這些日子裡去布施,對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會更為巨大和顯著呢!
簡便易行的法布施
作者:達真堪布
如果你有輾轉法輪、講經說法的能力,你把這個能力布施給眾生,用佛法照亮整個世界,用佛法驅除眾生心靈的黑暗,這是法布施。如果你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你可以印經書、刻制具德的上師講經說法的光盤,結緣眾生,這都是替佛菩薩、替上師善知識弘揚佛法,這也是法布施。如果你連這個能力也沒有,那就好好學佛修行,將所做的功德、所積的福德回向給眾生,這都是法布施。
我們都有機會作法布施。見到蒼蠅、蚊子、蟑螂了,不要打它們,不要想著傷害它們,不要嗔恨它們。你對它們發慈悲心,念咒、念佛回向給它們,它們不會傷害你,自然而然就會離開你。你周圍隨時隨地都有很多有形無形的眾生,你可以到河邊,到山上,出聲念或者默念咒語、佛號、經文、儀軌給它們,它們也能受益。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要發菩提心,否則它們不一定能受益。你發心跟這些眾生結善緣,給它們種善根,發願救度它們,這樣你成佛的時候它們都會成為你的眷屬,你能救度他們。這都屬於是法布施。
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做法布施。有什麼做不到的?誰都有這個條件,誰有這個能力,但是都不做。說相信上師三寶,相信佛法,說得好聽,做起來難。實際上還是不相信。你天天排便,天天刷牙、洗臉、洗澡用過的這些水,吃飯的時候剩的飯菜,都扔掉了,都浪費了。你想過眾生嗎?你做過布施嗎?沒有吧?這就是愚癡!對你來說是不好的髒東西,但是很多眾生都需要,都在等待著!你為什麼不發心呢?你能發心,眾生就能受益,一定能。這就是布施!
以前嘎達亞那尊者在印度的時候,有一次看見很多餓鬼聚在一起搶東西。他通過神通觀察知道,原來沒有什麼別的,就是搶一口痰。他通過神通再觀察,看這個痰是從哪裡來的,原來是一位比較有修行的比丘,吐痰的時候發心了,餓鬼眾生就得到了。
我們跟眾生結善緣,給他們種善根,發誓發願將來救度他們,這樣隨時都可以做法布施。一點一滴,一步步地這樣做,想學就這樣學,想修就這樣修。別總想一步登天。一說空性、大手印、大圓滿,都感興趣了,都覺得太殊勝了,都想學都想修。一講怎樣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學修,怎樣去利益眾生,怎樣去改正自己的錯誤,怎樣去忏悔,都不喜歡聽,都沒有興趣,這就是顛倒!
能做法布施,就能得到聰明智慧。自己現在那麼愚笨,自己也知道,還經常說,"上師,我太愚昧了,記不住也學不會。"那你為什麼不做法布施呢?你能做法布施,跟周圍這些眾生廣結善緣,給他們種下善根,然後功德回向給他們,你生生世世都會聰明,都會有智慧。你應該去做,光會說是沒有用的。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