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齊素萍在未來佛教史裡頭有她一篇,她將來決定往生
齊素萍在未來佛教史裡頭有她一篇,她將來決定往生極樂 「《勝鬘經寶窟》曰:德者得也」。古時候這兩個字通用,德就是你真正所得到的。「修功所得,故名功德」。譬如修布施,修布施的功德是什麼?悭吝心斷掉了,這是功德。附帶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些都從事上說的,這不是德,這是什麼?這是果,因跟果。功德比果超勝,這個果是你以前得來的享受。如果我修行是修功德,我心裡頭沒有這些果報,那全是功德。果報有沒有?果報還是有,不但有,更殊勝。這個果報拿來干什麼?肯定拿去幫助眾生,這個道理要懂,你幫助眾生的事業愈做愈大。 我們眼前看到的,齊素萍是個例子。你看看二、三十年之前,她在東天目山,孤家寡人一個,人家都叫她說是叫花子,沒人瞧得起她。她發了個願心,要把韋馱菩薩道場恢復,得菩薩加持,自己真肯修六波羅蜜。這個人在未來佛教史裡頭有她一篇,這是世間法。她將來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怎麼知道?你看東天目山每年往生的人有多少?這就是她的功德。幫助兩個人往生,那個功德就不得了;幫助十幾個人往生,那你就是菩薩。大慈菩薩告訴我們,能幫助一萬個人往生,你就是阿彌陀佛。她建這些道場,專修淨土、專念彌陀,不管這些人有沒有成就,這些人念佛就不得了。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懂,我們才能知道,我們這次到人間來我應該怎麼做法,怎樣真正幫助別人又幫助自己。 一位出身貧困、歷經苦難的家庭婦女,1992年與佛教結緣,傾30萬家產重建東天目山,繼而北上慶雲恢復海島金山寺,西進甘肅建設骊靬古城,為社會創造出文化財富,她就是齊素萍。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為勞苦大眾謀福利,做對他們有益的事情,不要像我父親一樣餓死。 ”她在各處景區建設了敬老院,收養鳏寡孤獨,教育他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在慶雲縣,投資 2億元的吉祥園景區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萬佛殿、圓通殿、四合院、海島湖等景觀初具規模、呼之欲出。這是齊素萍居士繼海島金山寺後在慶雲投資建設的又一特色景區,她的傳奇經歷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居士也曾是打工族 1940年,齊素萍出生於慶雲縣渤海路街道辦齊家村一個農民家庭,母親46歲才生下了她。父親靠在東北挖煤謀生,患有哮喘病,母親身體也不好,家庭條件艱苦。為了能活下去,齊素萍17歲便到浙江一家海產品加工廠打工。 打工的情景,齊素萍記憶猶新。她說,當時干的活主要是為出海捕撈船卸船,在加工車間當搬運工。一簍簍的螃蟹、大蝦,足有100多斤,手還經常被螃蟹的 “大鉗子”夾得鮮血直流。 冬天,在刺骨的寒風中,懷抱滴著冰水的簍筐,沒一會兒單薄的棉衣就濕透了,膠皮鞋裡也灌滿了水,走路咯吱咯吱響。到廠房裡運料又不一樣,海鮮被加熱到100℃,搬運起來極為燙人,真正是水火兩重天。 1960年,慶雲老家鬧災荒,父母和大哥等一家5口人去投奔她。當時的齊素萍因為常年勞累,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不得不離開海鮮加工廠。為了養活全家人,齊素萍托人給自己介紹對象,條件只有一個:一起照顧家人。 很快有人給她介紹對象:比她大10來歲、因患肺結核病剛出院的軍官熊心誠。肺結核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當時人們唯恐避之不及,何況對方還比自己大10多歲。雖然家人極力反對,但齊素萍還是選擇了結婚。 1961年,從經人介紹到結婚只有7天,齊素萍連置辦新衣服的時間都沒有,匆匆將舊衣服簡單加工成了嫁衣,騎一輛三輪車到了丈夫家。 結婚不到半年,丈夫的肺結核病復發了,當時已經懷孕的齊素萍忙裡忙外,焦頭爛額。這時,父親來江蘇找她,身處困境的齊素萍給了父親30元錢便打發他回了老家。沒想到這一面竟是永訣。 1962年正月初四, 3年自然災害期間,父親餓死在慶雲老家。提起這事,齊素萍依然悔恨不已。 一個人的東天目山 東天目山位於浙江西北邊鄰,梁武帝長子蕭統曾於此地修禅,歷史悠久,名揚中外。這處歷史名勝,於1958年毀於一場大火。在齊素萍的努力下,東天目山得以恢復重建,成為全國著名旅游景點。 齊素萍與佛結緣於1992年。她去杭州靈隱寺,正趕上淨空法師講授大成佛法和孔孟之道等傳統文化,深受啟迪,立志要踐行法師的教誨。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為勞苦大眾謀福利,做對他們有益的事情,不要像我父親一樣餓死。”齊素萍說。 1995年冬天,帶著30萬元的家當,齊素萍來到海拔1478米,遍是參天古木、蒼松翠竹的東天目山,立志要恢復這一旅游勝地,打造世外桃源。此時,家人朋友不支持,說她是瘋子、敗家子;東天目山人跡罕至,沒有道路、沒有居所,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 齊素萍花 500元錢雇人在山上用毛竹、塑料布搭起一間窩棚住了下來。從此開始了長達6年的重建東天目山之路。為了籌集資金,她每天早起背著背簍下山化緣。 “剛開始好多人不理解,有的不給,有的就給一點稻谷。”齊素萍說,“後來大家覺得我可憐,便多給一些稻谷,也有給錢的,多的時候一天要到了1000多塊錢。” 齊素萍每天要背生活必需品上山。冬天最難熬,為了取暖,她買了一個小火爐和50斤火炭。不料晚上睡覺時一氧化碳中毒,幸虧醒得及時,趕緊掙扎到窩棚門口扒開了一個縫隙,才幸免於難。最艱險的時候是大雪封山,厚厚的積雪掩蓋了一切,如果不能及時下山獲取給養,就有被餓死的危險。每年這個時候,她只能憑著印象順著山道,坐在雪上一點點往下滑,衣服裡、鞋裡全都灌滿了雪水,每次滑到山下,整個人幾乎已經凍成冰棍。 慢慢地,人們開始被齊素萍的堅定所感動。原來經常到山上鬧事的村民不鬧事了,還主動幫助她;原來對她嗤之以鼻的家人朋友開始理解她了;更為可喜的是,很多企業老板、社會精英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觀音殿、大雄寶殿等一座座雄偉的建築拔地而起,一個嶄新的東天目山展現在人們面前。 從杭州到齊河:齊素萍的佛教文化蹤跡 2004年,齊素萍發願在家鄉慶雲弘揚佛教文化,斥資3.5億元重建海島金山寺,經過8年的建設發展,成為全國 “AAAA”級旅游景區。寺院常住僧人300多人,日接待游客萬人。 2009年,齊素萍又投資8億元在金山寺北面規劃建設了吉祥園景區,力爭打造國家AAAAA級景區。同一年,她在齊河重建了定慧寺。 2011年,她又在甘肅金昌市永昌縣投資5.2億元建設了骊靬古城,打造全國唯一的以中西傳統文化融合為背景、以古羅馬文化中國化為主題的旅游品牌景區。 齊素萍還在各處景區建設了敬老院等基礎設施,收養鳏寡孤獨,教育他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她還十分熱衷各類慈善事業,汶川大地震、慶雲一中新校區建設,她分別捐獻了100萬元善款。她還為慶雲二中重建了學生宿捨。 提起以後的打算,齊素萍說: “希望我建的這些東西以後都能成為景區,成為文物,成為人民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