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陳蔡絕糧”的啟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編輯:弟子規公益網
我們跟自己身邊的人都要能信任。大家有聽過“陳蔡絕糧”的故事沒有?孔老夫子帶著他的學生走到了陳蔡之間,在那裡餓了七天。子貢比較聰明,他就突破重圍,出去跟當地的居民要到了一些糧食。大家七天沒吃飯,有了糧食要趕快煮成粥,大家先止止饑。請誰去煮粥啊?當然不會請孔子了,他是老師嘛。於是就請最有德行的去煮,因為怕被偷吃。最後請顏回去煮粥,但因為水汽上去了,那個房子的泥土濕潤以後,“嘭”就掉了一塊下來。顏回一看,說時遲那時快,拿著勺子“唰”就把它舀起來了,不然這一鍋粥就毀掉了。顏回就想,這個粥得來不易,丟了太可惜了,可是給師兄弟吃,又委屈了別人,於是他自己就把它喝了。結果就在要喝下去的那一刻,被子貢看到了:“好啊,顏回,關鍵時刻你居然先下手為強。”
你看,我們肉眼所見是不是真相?不見得哦。你看到一個人給他的朋友“啪”一巴掌,他對還是不對?不確定哦。你假如只看到他給他一巴掌,然後就說:他可沒修養了,還打人。可是很有可能他那一巴掌是出於道義哦,把對方給打醒了,可是你卻誤解了他。所以《弟子規》說“見未真,勿輕言”,而怎樣才算看到了真相?你看到了他的心地了才是根本,不然就不要輕易懷疑別人。
然後子貢就去找孔夫子了,跟夫子說:“夫子啊,那些仁人廉士,那些有道德的人,遇到境界會不會改變他的氣節?”孔夫子說:“不會。”子貢接著問第二個問題:“那顏回是不是仁人志士呢?”夫子說:“我觀察很久了,是。”子貢說:“夫子,我看他偷喝粥。”參了顏回一本。然後就把顏回請過來了。顏回走進來的時候,夫子會怎麼說啊?夫子會不會說:“顏回你有沒有偷喝粥?你有沒有給我丟臉?”這麼問,顏回一定不加以辯解。他縱使被誤解了,他都不解釋,他不願意讓自己的師兄弟難受,所以這麼問話可能問不出真相。
孔夫子很了解自己的學生,夫子怎麼問呢?“顏回啊,我昨天夢到我的祖宗,我想一定是祖宗要來幫助我們了,所以我想先拿這個粥去祭祀我的祖宗,我們再來吃。”夫子很清楚,顏回非常尊重祖宗,只要這個粥喝過了就不可能再拿去祭祖宗,不管他是為什麼原因喝的。這麼一問就問出真相了。顏回馬上很緊張:“夫子啊,不能祭祖了,我喝過了。因為有土掉下來了,我不把它弄起來不行,又怕浪費,我就把它給喝了。”這個時候孔夫子點點頭:“嗯,好,那就不用了。”接下來夫子能不能走到子貢面前說:“你看,你干的什麼好事?”那子貢一定會很難受。我們從這個應對當中,能真正體會到孔老夫子的“溫、良、恭、儉、讓”,言語非常柔和。問出真相了,他也沒去看子貢。能不能走到子貢面前瞪他兩眼?這樣也不好,會讓他難受。夫子就這樣走了,其他的師兄弟也很有修養,也跟著走了,最後只剩下子貢一個人站在那裡不知所措。
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你看這麼親的師兄弟,相處了這麼多年,都還容易懷疑呀。所以諸位同學,當親朋好友懷疑我們了,要不要難過啊?要放得下,別難過了。孔老夫子在《論語》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們,甚至誤解我們,我們都不難受、我們都能包容,這個是君子的心境,“不亦君子乎”。
所以這個故事裡,孔夫子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言語的柔和、言語的練達;子貢是我們反省的對象,我們要懂得不輕易懷疑自己的親朋好友;顏回他那一份對祖宗的恭敬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所以會學習的話,一個故事就能學到方方面面的處世待人的心境。
:居士文章 :明华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