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學堂南懷瑾先生追思會(發言摘錄)
太湖大學堂南懷瑾先生追思會 ***** 讓寶貴精神財富發揚光大 (蘇州市副市長、吳江市委書記 徐 明) 南懷瑾先生以九五高壽和精深修為,在先生傾心打造的太湖大學堂,安詳辭世。噩耗傳出,哀思如潮。今天,我們在這裡,一道追思南先生,再次表達對先生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 南先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致力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身治學、知行合一,開啟智慧、弘揚文明,言傳身教、別出心裁。先生的思想,融貫古今,成煌煌之一派。學界稱先生“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但先生卻自謙“一無所長、一無是處。”正如先賢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道至簡。 數千年來,從春秋私學,至漢唐精捨,以及此後聞名遐迩的宋元明清書院,賢哲大儒結廬講學,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重要途徑。新的千年伊始,南先生以耄耋之年,結緣吳江,在煙波浩渺的太湖之畔、廟港之角,創辦太湖大學堂,弘揚“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文化教育精神,致廣大、盡精微,力行不辍、春風化雨、桃李芬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學堂之大,在於先生。先生的湖畔講學,也成就了百年來,吳江大地上,繼南社雅集、江村調查之後,第三件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的文化盛事,這是中華文化之幸,更是吳江之幸。 南先生生前,我曾有幸多次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先生親切隨和、幽默健談,讓人每每豁然開朗、如沐春風,此時此刻,猶在耳畔心頭。我從先生身上所獲教益頗多,對先生的崇敬之意,更是難以言表。 吳江是南先生親自選擇的人生歸宿地。作為吳江名譽市民,先生對吳江感情甚深、貢獻長久,吳江人民真誠感謝先生,吳江人民永遠銘記和懷念先生。我們真誠希望,也全力支持,在南先生的講學和辭世之地,建設南先生紀念館,供世人瞻仰和緬懷,讓南先生的寶貴精神財富不斷發揚光大,讓南先生的學術事業繼續傳承,也使之成為神州大地上一座永久保存的文化地標。 “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先生此去,如同遠游;身歸寂靜,音容長在。先生的嘉言善行,惠及當世,亦將澤被後人。先生將永遠活在所有愛他、敬他的人的心中,將永遠活在傳承國學經典、促進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歷史長河之中。 先生的境界,讓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青山巍巍,綠水滔滔;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願這塊文化寶地代有相傳 (吳江市委原書記、太湖大學堂顧問 汝留根) 今天,本人與大家懷著同樣悲哀的心情緬懷南師懷瑾先生在吳江的往日。南師懷瑾先生近日仙逝,吳江上下為之悲哀,江城大地為之失色,中國大地又一顆文化巨星瞬間閃失,真可謂是悲痛之至。 生老病死雖說是自然法則,理應順變,但在本人的情感上無以平靜,難以順便。記得12年前,為爭取南師定居吳江實為不易。吳江雖名不見經傳,但硬是從澳門、杭州、上海、北京等強人之手中爭奪勝出,曾引發外界對吳江的好奇。 平心而論,南師光臨吳江應當說向子平夫婦功不可沒,是有功之臣,為南師定居吳江作出了應盡的努力。當然,南師定居吳江,也是由於南師與吳江的不解之緣。 南師在日,本人雖拜谒寥寥,但受南師的教益匪淺。人的一生總有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之感,每到這種轉折交替之時,南師總是以墨寶相贈,在為官、做人、做事上予以指點教誨,使本人在關鍵的時刻受到針對性和哲理性的人生引導和啟發。來自南師的關愛,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今天南師雖逝,但願南師在天之靈一如既往傾情吳江,使南師親自開辟的這塊文化寶地代有相傳,輝煌永存。今天南師雖逝,但南師傾注畢生精力所弘揚的中華文化精神常在,南師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必將在中國大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 南師為地方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七都鎮黨委書記 查旭東) 此刻,站在您的遺像前,千言萬語湧上心頭,您的諄諄教誨歷歷在目,有太多的話想對您說,可無論怎樣表達,都不足以抑制我心中永遠的痛。 七月大學堂一別,說好改日再來,不料竟成永別。今天,我們在這裡追思緬懷您的道德、事業,您畢生致力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人格、身體力行倡導改進教育、教化人心的崇高風范,居功至偉。 2006年,太湖大學堂建成,您便長年定居於此,89歲開始結廬授課,堪稱佳話。6年來,您以九旬高齡,公開授課50余次,受教者無數;一年365天,讀書修行育人,從無怠懈。 在太湖大學堂,國學文化薪火相傳。七都(廟港)則有幸成為您實踐心願之地,同時,借由您的影響,沉澱著這一方水土的歷史文化,將您的文化精神實踐於社會發展之中,為地方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您對這一塊土地上的歷史文化淵源十分了解和重視。您說過,這裡曾是吳文化的一個中心,佛家思想、儒家文化興盛,對於七都在傳承這些優秀文化上的作為,您也都給予了最積極的支持。 2011年,七都鎮以區域內優秀文化、自然生態資源,建設太湖浦江源國家水利風景區,您聞訊十分欣喜,不僅親筆題寫景區名,而且為景區的定位出謀劃策———希望能將七都(廟港)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挖掘與整理,使其在現實中得以傳承與弘揚。對於今年5月以來七都鎮開展的推選“七都孝賢”活動,您更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評價,認為這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的實踐與發揚,意義深遠。 2012年,七都鎮決定恢復重建曾經的太湖文化標志之一——老太廟文化廣場。這個文化廣場將吳文化、太湖文化、宗教文化融為一體,集中展示。這個廣場,作為一個人文文化的載體,將啟發人們效法先賢,人人從我做起,點亮自己,照亮別人,共同建設美好家園與社會。 而這樣一個文化項目,正是在您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才得以順利實現的。您親自關心指點老太廟文化廣場的選址、設計,親筆為“老太廟”題詞,您和太湖大學堂的同學們共襄盛舉,還為廣場建設捐資350萬余元,其中更有您自己100萬元的稿費。您曾對我說:“哪怕只有一塊錢,你就可以動工了,我會全力支持你。” 6年來,您在七都(廟港)的日日夜夜,影響著這塊土地,也影響著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您的辭世,是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更是七都人民的永遠之痛,您離開了我們,而您的精神與事業永存! ***** 他把最精彩的歲月留在吳江(答謝詞) (吳江太湖國際學校董事長 李傳洪) 多謝你們對老師的緬懷。 西方有一首詩,說生命像一首詩,在於他的內容,不在於他的長短。 我們南師19歲離開家鄉到杭州讀書,先後到過台灣、香港以及歐美等地。在我追隨南老師的30年歲月裡,覺得老師最豐沛的歲月、最豐沛的內容、最精彩的晚年是在吳江,在這塊土地上度過的。 在這裡,從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針一線上都可以看到南老師的心血;在長廊上好像還能看到老師的背影;在這講台上,老師的講課還歷歷在目。老師常留在我們心裡,老師的話語猶在耳際。 雖然在吳江只有短短6年,對老師來說,他是在營造一個聖地,他的光和熱溫暖了整個大學堂和整個世界。感謝吳江歷屆領導和在座各位的高瞻遠矚,你們真心、實意、用心地支持老師營造的千秋事業。 我代表太湖大學堂向各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回顧這段歲月,我們覺得沒有虛度此生,我們會永遠向前邁進。
:佛教新闻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