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報》:弘一法師在漳州


 2012/10/28    熱度:2936    下載DOC文檔    

《海都報》:弘一法師在漳州

弘一法師70周年祭秘聞:大師先後兩次來漳州弘法

 

東南網-海都報閩南版10月12日訊(記者 蘇禹成 文/圖) 

 

【核心提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聽到這首脍炙人口的《送別》,你一定能想到為它作詞的弘一法師(李叔同)。

“二十文章驚海內”,弘一法師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他的一生,充滿神秘色彩,絢麗至極又歸於平淡。明天,是他圓寂70周年的紀念日。

而他與漳州結緣,也許鮮為人知。

要解答這個問題,不得不提漳州市區新行街的施蔭棠(辛亥革命期間,曾率漳州農民光復軍起義,本報去年10月11日曾作報道)家族。施家三代曾與弘一法師有往來。

為了紀念大師圓寂70周年,施蔭棠之孫施正峰整理諸多資料,還原弘一法師先後兩次來漳州的始末,為您呈現弘一法師與施家及漳州一些青年才俊的歷歷往事。

首度踏上漳州 支持商界抵制日貨

1937年,大師親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篆刻螭龍鈕壽山石章國貨維持會圖章一枚,兩物件被施家永珍藏弘一法師與漳州結緣,並非偶然。他第一次到漳州,在1937年。其間,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在廈門經商的嚴笑棠。弘一法師來漳,得益於他的“穿針引線”。

嚴笑棠何許人也?施蔭棠之孫施正峰介紹,嚴笑棠是他的三舅,擅長書法,喜收藏,尤為笃信佛法,因生意關系來往滬、台、廈、漳等地,是聞名的大收藏家和古玩商人。嚴笑棠在鼓浪嶼與弘一法師交往密切,弘一法師1936的手抄經書《佛說阿彌陀經》就是由嚴笑棠捐資印刷。而弘一法師早在1928年即入閩南講經弘法。

施蔭棠晚年信仰佛教,創辦了浦頭祈保亭、尊元經樓念佛會等。1937年,施蔭棠得知弘一法師與嚴笑棠交情不錯,便托嚴笑棠邀請弘一法師來漳州講經。同年9月中旬,弘一法師在嚴笑棠陪同下來到漳州,原本打算在漳講經兩天,可是來到漳州去浦頭的路上,見到許多日本浪人,商家也與廈門一樣多售日本貨,而當時日機常濫炸漳州。

弘一法師在梅園見到施蔭棠後,且得知嚴笑棠之兄嚴哲茹先生時任漳州商會會長,大師愛國之心油然而起,於是他對施蔭棠說:“日貨泛濫、浪人橫行,日本浪人用口琴吹著日本國歌,視國人如無物,漳州應發動民眾起來維持國貨,抑制日貨。”大師、施蔭棠、嚴笑棠三人一拍即合。

施蔭棠立刻讓嚴笑棠請其兄嚴哲茹來到梅園共商此事,決議組織抑制日貨、維持國貨的社團;會後,法師在梅園揮毫“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贈予施蔭棠。當晚弘一法師暫住在梅園樓上“崇經樓”邊室,晚上8點多,施蔭棠來梅園陪同弘一法師,並懇請大師篆刻“漳州國貨維持會代銷場圖章”,大師欣然答應。

於是施蔭棠立即吩咐下人叫兒子施大晟(施正峰的父親,喜收藏福州壽山石圓章)挑選一顆長方形舊螭龍鈕壽山石章。第二天早上,弘一法師將篆刻好的石章交施蔭棠。

施正峰在整理祖父施蔭棠手記中,發現了祖父曾寫道:“法師戊辰年(1928年,編者注)赴泰未果,居廈時來漳講經。法師親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篆刻螭龍鈕壽山石章國貨維持會圖章一枚,此二物永珍藏。”

如今,新行街施蔭棠的子孫還珍藏著法師所刻印章。

施蔭棠之孫施正峰講述弘一法師與施家的往事施蔭棠在晚年捐資維建的梅園(資料圖)

 

受邀再來千年郡 弘法講經七個多月

1938年,親書“七寶寺”制橫匾掛在寺前,在漳州期間多住在梅園而不久後,弘一法師再度踏上漳州之土。

1938年,嚴笑棠、馬乾骅再次邀請並陪同弘一法師來到漳州。

弘一法師抵漳當晚(同年農歷四月初八,廈門淪陷前四天),為保大師安全,由南山寺執事僧護送大師住到城外東鄉瑞竹巖。數天後,去泉辦事返漳的南山寺廣心和尚得知弘一法師來漳的消息,親上瑞竹巖,請大師下山到南山寺,第二天,恭請大師在南山寺開講四天《金剛經》。南山寺“喝雲堂”派下的僧尼和漳州在家念佛居士,共100多人參加聽經。

同年,農歷六月中旬,應“尊元經樓念佛會”的邀請,仍由嚴笑棠上瑞竹巖陪弘一法師住錫城東浦頭祈保亭後樓禅房,並以“祈保”二字諧音“七寶”,改寺廟名為“七寶寺”,大師親書“七寶寺”制橫匾掛在寺前。尊元經樓內的梅園與七寶寺同在浦頭文化街,只相差數十步之遠,梅園後進樓下供觀世音菩薩,樓上為藏經樓,坐南向北面街;與梅園背靠為“鳳霞宮”,坐北向南,前過一石板橋,經一小巷即到浦頭新行街施厝。

施正峰說,“外界人士多知法師常居‘七寶寺’,是因法師喜居雅致清幽的環境,故在浦頭居住五個月,除七寶寺外,多住在梅園”。

1938年閏七月十三,法師在浦頭梅園的“尊元經樓”右邊大操場開講《阿彌陀經》,尊元經樓念佛經會和城中諸念佛居士共計七百余人參加,至十九講經圓滿。

如此一來,從農歷四月初八到農歷十月廿七離漳去安海,弘一法師來漳州的時間,未加上閏七月,多說居住時間六個多月,為此,施正峰贊同“大師居住漳州七月”之說。

施蔭棠在晚年捐資維建的梅園(資料圖)

指導青年才俊書篆 為木偶大師取名

在梅園和施家的古籐仙館,大師與漳州名流施蔭棠、呂玉書、黃仲琴、蔡竹禅、徐飛仙、施伯初、施慈航等,談書法、宣佛號、論經法

弘一法師第二次來漳不僅弘法,而且還指導青年才俊寫書法、篆刻等,也因偶然,木偶大師徐竹初的名字還是他取的。青年馬冬涵利用與浦頭新行街5號“番仔樓”樓主、旅居南洋蘇門答臘的華僑陳順籌的親戚關系,將“番仔樓”秘密設為中共工委機關辦公場所。馬冬涵住在“番仔樓”,與七寶寺、梅園很近,閒時常慕名來梅園拜訪弘一法師。經弘一法師指點篆刻,進步甚快。其後,法師還寫信勉勵馬冬涵。

施正峰說,大師來漳第一天晚上住“九龍飯店”的時候,得知飯店的大字招牌為施蔭棠之六子——施大晟(施正峰的父親)所書,招牌黑底金字,法師贊歎:“大字蒼勁有力。”在梅園時鼓勵施大晟:“你既善書大字,先臨顏體,後入柳體,方有‘顏筋柳骨’。不臨根基自然差,摹了一輩子無自我,唯有真誠去臨摹,功到‘蛻變’方成家。”

此外,徐竹初是享譽中外的漳州木偶雕刻大師,其外祖父是民間郎中,居浦頭七寶寺附近,常為弘一法師看病。當年“徐竹初”這名字,還是弘一法師取的。在襁褓中的男嬰虎頭虎腦,長相十分可喜,還沒起名,其父徐年松笑著請弘一法師給取個名。大師邊撫摸孩子的腦袋,邊琢磨:“孩子定會茁壯成長,如破土而出的竹筍,為竹之初,就叫他為‘竹初’吧!

東南網-海都報閩南版10月12日訊(記者 蘇禹成 文/圖)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新闻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