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的營養價值
竹筍的簡介: 【別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 又名竹笙、竹菌、竹參、網紗菇、竹簽、面紗菌、網紗菌、竹姑娘。 竹荪隸屬於腹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竹荪屬。竹荪為真菌植物門真菌長裙竹荪和短裙竹荪去掉頭部的子實體,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 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全世界共計有30個屬550種,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是世界上產竹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22個屬、200多種,分布全國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最多,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矮小竹類生長。 我國優良的筍用主要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 Mazel江西等地區)、早竹(P.Praecox C.D.Chu et C.S. Chao)和珠江流域、福建、台灣等地的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和綠竹(S. oldhami McClure)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毛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綠竹要求年平均溫度18~20℃,1月份平均溫度在10℃以上。故在我國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為宜。 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病;高脂血症;抗腫瘤的輔助治療。 1、竹荪能夠保護肝髒,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2、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荪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3、竹荪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4、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一要看根部,竹筍根部的“痣”要紅,“痣”紅的筍鮮嫩。 二要看節,竹筍節與節之間距離越近,筍越嫩。 三要看殼,竹筍的外殼色澤鮮黃或淡黃略帶粉紅、筍殼完整且飽滿光潔的質量較好。 四要手感飽滿,肉色潔白如玉。 竹筍的禁忌搭配: 竹筍+羊肝=營養價值降低 竹筍+紅糖=易形成有害物質 竹筍+墨魚=降低鈣的吸收 竹筍的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和習慣性便秘的人尤為適合 2. 患有胃潰瘍、胃出血、腎炎、肝硬化、腸炎者、尿路結石者、低鈣、骨質疏松、佝偻病人不宜多吃。
竹筍的營養價值:
挑選竹筍:
:素食护生 :素食文化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