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期間就是讀書,先把愛情放下
趙良玉老師 鐘茂森博士主講
趙良玉老師:孝養父母的第二條是“養則致其樂”,孟子說“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假如你不順從父母,你就不是兒女。這一點我就看到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兒女就是叛逆父母的。特別是我們社會上有一種現象,這些目前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都有早戀的現象。過去就是讀大學都不准談戀愛,在我們讀書的那個時代,就是文革以前,讀大學,如果發現你談戀愛,馬上勒令你退學。所以學生讀大學的時候都非常專心,因為談戀愛是學校規定不准的,但是現在這個現象很泛濫。當茂森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的時候,也遇到這種情況,就是他們班裡有一個女同學長得很好、學習也很好,家庭情況也非常好。她和茂森兩個人彼此就產生了感情,好在我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就找茂森做了幾次深度的談話。
我大概談話有這麼幾個內容,第一個,我就對孩子說,讀書的期間就是讀書,不能談戀愛。完成學業、完成道德,這是大道理,是硬道理,其他的都得放在腳下。一個人的一生有一個主要的目標,學生時代的目標就是讀書;再說,我們父母拿錢給孩子讀書,是供你學習的,不是供你談情說愛,也不是供你風花雪月。這是第一個意見,我跟他當時說的。第二個意見,就是在讀書期間,如果談戀愛一定會分心,這會影響你的學業。我聽說現在有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寫情書都能寫到半夜。特別是中學生,他寫到半夜不行,學校要關燈的,住校,要熄燈的規定時間,怎麼辦?打著手電筒還在寫情書,你說這個孩子有多可憐,他把自己的人生方向擺錯了。所以第二條就告訴他,你要是在讀書的期間談戀愛,肯定影響學習,你將拿不出優秀的成績來。如果你寫情書都寫到半夜,你第二天還有精神上課嗎?這是一條。第三條,就是讀聖賢的書要學以致用。因為茂森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經典的教育,學是要落到生活實際的。儒家的經典裡有講格物致知,什麼叫格物?格物就是去掉自己的欲望,格就是要跟自己的各種情欲作斗爭,這叫格。所以四書裡面講的格物是這樣的意思。什麼叫致知?才能恢復你的良知,恢復你的理智。恢復理智就是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所以他才能不為男女之間的情感所纏縛,能專心致志的完成學業。
我大概說了這麼三條跟孩子,他自己也經過反覆思考,最後他終於站到父母這一邊,就擺脫男女之間的這種糾纏,他把這個女同學的照片退回去了,從此專心致志的學習。所以在大學畢業的時候考研究生,他才能在一百八十名中名列榜首,同時又能考上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的商學院的學生,並且還附帶獎學金。所以如果沒有專心致志的學習,能有這樣的成果嗎?
但是我後來回憶一下,為什麼能夠很順利的解決孩子的這個思想問題?主要是因為第一條,因為他有平常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基礎。假如心中沒有這些聖賢的教育在肚子裡,你跟他講,恐怕也很難以克制自己的情欲的。第二條,就是父母發現得早,作為母親要時時關注孩子們,要發現他在生活的道路上有沒有走歪?有沒有偏離?這一點很重要。第三條,就是鼓勵孩子要立志,所以說“讀書志在聖賢”。讀書志在聖賢,就是你當不了聖賢,也當個君子;君子當不了,也當一個好公民,對不對?所以說我們立志要取其上,才能得乎其中;要是取其中,得乎其下;取其下,恐怕也就沒有了。什麼是好公民?你起碼工作以後,有經濟條件,有各方面條件你才能找對象。我覺得這可以提供給在座的每位青年考慮一下,希望你們在讀書的時候,先把愛情放下。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