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真學佛,家裡也可以學


 2012/12/31    熱度:5846    下載DOC文檔    

淨空法師:真學佛,家裡也可以學

 

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83集 2012年12月23日講於香港

淨空法師12月23日開示:真學佛,不一定在寺廟、不一定在道場,家裡也可以學

“捨珍妙衣,而著法服。”

“法服”是出家人穿的三衣,都叫法服。 

“剃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

修禅、靜坐,六年的苦行。古印度宗教徒、出家的人,必須先三年苦行。釋迦牟尼佛加一倍,你學三年,我學六年,以後成道,講經說法,別人就沒話說了,你總是參過禅的,開悟了,人家相信你。你沒有這個功夫,說出的話別人不相信。中國近代,不太遠,谛閒老和尚講經講得不錯,別人批評他,你沒有定功,你沒有悟處,你講經不能叫人信服,所以他就學禅,也在禅堂坐了幾年,再出來之後,大家沒話說了。真正沒有功夫的話,人家批評你。現代的社會比過去批評的人更多,過去一兩個,現在一二十個恐怕都不止,所以越來越困難。真叫人心服口服,一定要把樣子拿出來,做人最好的樣子,人中的榜樣、人中的模范。怎樣做到呢?儒釋道三個根修成了,就做到了,你走到任何地方,人對你不能不尊敬,為什麼呢?你的行宜別人做不到。 

《弟子規》真落實了,《感應篇》落實了,《十善業》落實了,人中的好樣子,佛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你當之無愧,這善的標准做到了。這個條件入佛門,受“三皈”、“五戒”、“十戒”,這是基礎。“十戒”是沙彌戒。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很容易做到。十四門威儀差不多都在《弟子規》裡頭。所以一點都不難。這樣的人,行住坐臥都有規矩,古人講的威儀,現在人講規矩,都合規矩。別人看到,不能不尊敬,不能不佩服。你所行的、你所說的人家相信。所以天這個社會,沒有做出榜樣出來,你說破喉嚨也枉然。 

要做到,我這個小團體不要大,大了做不到。像印光大師說的,我的團體不出二十個人。二十個人可以做到六和敬,那就是模范的團體。團體雖然小,他能給別人做榜樣,讓別人來向你學習。要真做到,真下功夫!《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真正念滿三千遍,心定了。三千遍,只要的目的不是別的,是修定。把你妄念、雜念念掉,讓心定下來。所以個三千遍是清心的,清心丸;是去垢的,把心裡面髒東西把它洗刷干淨,是這個意思背熟這個經是附作用,附帶的,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清靜。心清了,那麼念得很熟,自自然然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它相應;與不相應的,絕定不起,念頭都不起,哪裡還有言行?所以你的身、口、意三業達到佛所要求的標准。真學佛,不一定在寺廟、不一定在道場,家裡也可以學;一切時可以學、一切處所可以學。我要怎麼樣做?言語造作沒有一法不是佛法,這個功夫就成就了。再進一步,根就穩了。“三皈”、“五戒”、“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根深蒂固。穩了,再學一部經教,求什麼?求開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那就一定是一門;多了,你分心了,你的精神、心力、時間全分散了,那很難成就。 

一部經!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的,無盡臧比丘尼一生一部《大涅槃經》;法達禅師十年一部《法華經》,一部!不能搞多。《法華經》念了三千遍,背得滾瓜爛熟,他心裡沒有別的念頭,起心動念都是《法華經》的經文,沒開悟,“法華三昧”得到了。到六祖那裡,六祖看他禮拜,第一次見面禮拜,頭沒著地,這是什麼?傲慢的行為。三拜拜完起來,六祖問他,你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嗎?法達說:我誦《法華經》三千遍”不容易,十年如一日。問他《法華經》講些什麼,你說給我聽聽。說不出來,法達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六祖不認識字,不會看經,你既然念得這麼熟了,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我全知道了,後頭不要念了。你看,一部經念兩品就全通了。給他講《法華》大意,他開悟了,真的大徹大悟。為什麼能悟呢?他得《法華》三昧,他心是定的。在這個境界裡頭一點,就破了,這就證果了,再拜,頭就著地了。這說明什麼?佛叫你學的,不是叫你學的東西多,不是!千萬不要搞錯了。 

四弘誓願是學佛四個階段,首先你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跟一切諸佛如來同願,同一個願。發了願之後,“煩惱無盡誓願斷”。叫你念三千遍,是斷煩惱的,目的在此地,是清潔你心地的方法,不是別的。經念熟的時候,那是附作用,附帶的,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清心的,把你的妄想念掉、把你的雜念念掉,恢復你的真心。真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只要清靜、平等,後面那個“覺”,“覺”是大徹大悟,肯定會覺悟。覺悟之後,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這才能成為大師。不是書本學來,沒用處。大學裡面開的科系總有幾百個,一個科系念四年畢業,你要念幾百年才能夠把它念完,念完之後還是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你心裡雜亂,越念越雜亂,越念妄想越多、雜念越多。那是什麼?知識,不是智慧。知識,這一門跟那一門不通;智慧,貫通的,智慧開了,沒有一樣不通。中國古人教學,儒、釋、道都講求智慧,這個道理要懂。智慧從清淨心當中得的。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