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應錄【第一集】之四:念佛愈病


 2009/7/17    熱度:7056    下載DOC文檔    

【肆】念佛愈病

一、臨終無病一拱而別

鄰有老妪,日課佛名數千。問其故,妪曰:「先夫持佛名,臨終無病,與人一拱而別。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師自此棲心淨土,書「生死事大」於案頭以自策。(蓮池大師《雲棲法匯》)——

二、既能愈病又得往生

宋朝,計公,四明桃源鐵工也,年將七十,兩目失明。裡中昝學谕以擘窠圖(念佛圖)印施,勸人念佛。

計公初受一圖,念滿三十六萬聲;念至四圖,兩目了然。如是三載,念滿十七圖。

一日念佛,忽氣絕,半日復蘇,曰:「我見佛菩薩,令分六圖與昝學谕,是勸導之首;分一圖與李二公,此是俵圖之人。」囑其子往謝學谕。言訖沐浴,西向坐逝。(《佛祖統紀》卷二八、淨土聖賢錄)——

三、雙目復明預知時至

清朝,梁維周,紹興嵊縣人,在龍潭庵為行者。年四十而瞽,無所得食,欲求死。僧雲麗止之,曰:「勿徒死也,西方有佛,曰阿彌陀,子能至心稱念,不難橫截生死,瞽豈足患乎!」從之。雲麗為募飯供之,維周念佛甚切。三年,目復明。居半月,告眾曰:「吾將去矣!」越三日,方午,向西坐脫。事在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僧雲麗述、淨土聖賢錄)阿彌陀佛作大魚身引攝漁人感應出外國記——

四、念佛三年生盲復明

宋朝,梁氏女,汾陽人,少而盲。遇一沙門,教持阿彌陀佛。越三年,兩目忽明。女持佛名不辍,一日,見空中幡蓋下臨,佛及菩薩,同來接引,遂化去。(佛祖統紀、淨土聖賢錄)

予同郡懷寧縣營田莊,有阮念三嫂,患兩目將盲,常念阿彌陀佛,遂得開明。此予親見之。(王日休《龍舒淨土文》卷八)——

五、念佛年余瞽目重明

嘉興范古農友人戴君,曾卒業於上海南洋中學,忽爾雙目失明,憂郁不樂。古農乃勸彼念阿彌陀佛,並介紹居住平湖報本寺,日夜一心專念。如是年余,雙目重明如故。此事古農為余言者。(弘一大師《淨宗問辯》)——

六、一心念佛沉痾頓愈

海鹽徐蔚如旅居京師,屢患痔疾,經久不愈。曾因事遠出,乘人力車磨擦顛簸,歸寓之後,痔乃大發,痛徹心髓,經七晝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憶華嚴十回向品代眾生受苦文,依之發願,即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後痔疾頓愈,迄今已十數年,未曾再發。此事蔚如嘗與印光法師言之,余復致書詢問,彼言確有其事。(弘一大師《淨宗問辯》)——

七、專念彌陀痁疾遂愈

有官員李子清,寄居秀卅,頗好道家,嘗從學於予。前年久苦痁疾,予告雲:但恐子清不信,若信之,必效。予乃授以一方,令臨發時,專念阿彌陀佛,而服此藥。子清從之,其日遂愈八分;次日復如是,遂全愈。子清由是笃信佛理,常以淨土文置於袖中。(王日休《龍舒淨土文》卷八)——

八、念佛百八當夜安寢

予舊相識劉慧仲,湖州長興人,以夜夢多恐懼;予勸以念阿彌陀佛。慧仲至誠高聲念一百八遍,當夜遂安寢。次日,如前念誦,自此皆得安寢。

以此見佛力廣大,無所不可;此予序所謂「安靜形神」者也。(王日休《龍舒淨土文》卷八)——

九、重症念佛病苦消除

台北有位婦女身患重症,醫院檢查宣布僅剩三個月壽命。她鎮定如常放下萬緣,關在樓上佛堂,不見任何人,日夜一心念佛禮佛,祈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

惟三個月已過,不但未離人世,反而病苦消除,逐漸康復,再往醫院檢查,證實一切狀況良好。

一句佛號解救重病,讓醫生稱奇不已。(果真法師《我的學佛心得》)——

十、鼻癌末期念佛痊愈

三重市有一位陳榮明先生現年(一九九五)四十五歲,於三年前鼻子時常出血,初不以為意,僅擦藥止血或吃些止痛劑。到了去年夏天漸漸嚴重始往榮民醫院檢查治療。此時病情已惡化致頭痛、雙眼失明、及不能進食的嚴重階段,經切片檢驗、斷層掃描等,結果證實為鼻咽癌末期,其癌細胞已擴散到整個頭部。醫生囑陳君需照钴六十化療及打麻非止痛,並稱其生命活不過二個月,應早為准備後事。

其妻悲傷欲絕,陳君因無勞保唯靠舉債就醫,已無能力再住院,乃毅然出院回家靜待死亡的來臨。為了不願牽累妻子曾割腕自盡被救,此一不幸消息為台北市日行善心會黃居士所悉,即刻到陳家關懷致送慰問金,更誠懇鼓勵他,現在唯有一心念佛減輕痛苦求生西方才是最好的選擇。陳居士始抱懷疑,後被其誠心感動勉強開始念佛。

阿彌陀佛雖僅四個字,人人會念,但一個癌症末期危在旦夕出聲都困難的病患,能發心念佛真是不易。如此一日又一日,從心念到金剛念、小聲念十幾天後,竟然覺得精神體力稍為起色。此時已有了信心,再加妙音念佛會廖居士送來西方三聖像並再慈悲開導之下,更專心持名,每天不知幾萬聲,也未回寢室,整日坐在籐椅念佛,越念越法喜,不知不覺中,食糧增加,病痛消除,體力也隨之明顯進步。

除了念佛還是念佛,稍為休息再念佛,出院已有四個多月,其間從未吃藥不再打針,一句阿彌陀佛念又念,念到功夫成片,物我雙忘,近於一心不亂,超越生死得以重生。

陳居士說現在念佛是他最大的享受,法喜重重,彌陀真是大醫生,慈悲難量,從死亡邊緣救了他,如今假使有人割節其手足把身體切成碎片,他仍不為所屈,一心歡喜的稱念這一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

陳居士現在體力與常人無異,甚至能做伏地挺身二十次而不喘氣,且原來失明的左眼已漸復明,使醫生不服氣,創立了醫學的奇跡例范。

陳榮明居士起死回生稀有感應,實有二項特殊因緣:

一、雙眼失明,外界花花世界是非雜亂與他無關,眼睛不再吸收污染,完全切斷外緣,可謂因禍得福,使內心常保清淨,易得念佛三昧。

二、家貧無法就醫反而更能放下塵緣感情及肉體的執著,希望全寄托在彌陀聖號,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倘有可用之財富,必貪生怕死,放不下名利,到處找名醫,弄巧反成拙,障礙道心,失去大利。(果真法師《我願念彌陀》)——

十一、菩薩示現勸化念佛

去年五月初旬,阿俊嫂的女兒阿蘭因為流產,身體很不好。有一天血崩倒在床上,昏了過去,阿俊嫂以為她睡去了,幾點鐘後清醒過來,向她媽媽說:「我剛才神志昏迷,恍惚去到一陰森森的地方,似是很遠的地方,還是一直向前,半路上遇到一位青年女子長得非常端正莊嚴,一把將我擋住,再伸手一推,我翻了一個筋斗,爬起來時,我就罵她,妳這個女子怎麼無故推我,妳叫什麼名字?那女子就對我說:『這個地方不是妳來的,趕快回去,妳回家就會知道我的名字。』那女子把這些話說完後,就恭恭敬敬合起掌來,口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就這樣清醒過來了。」阿俊嫂聽說後,就對女兒說:「那女子恐怕就是觀世音菩薩變化來救妳的!可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

此後阿蘭的身體就回復了健康。事後阿俊嫂來蓮社看我,她把阿蘭的經過告訴我,還問我為什麼觀音菩薩也要合掌念「阿彌陀佛」呢?觀音菩薩不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三聖之一嗎?我就對她說:「觀世音菩薩合掌念佛,是教阿蘭念,不是他自己要念。這就是以身示范,要勸化妳的女兒阿蘭啊!不念佛又怎能脫離娑婆苦海,免入輪回呢?」從此,阿俊嫂的女兒,也念起佛來了。(林看治《念佛感應見聞記》)——

十二、阿彌陀佛為我捂腳

這件事令我感動得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曾整整哭了一個星期,現在每次回想起來,還是忍不住想哭。

事情是這樣的:一九九七年農歷正月十三日的晚上,那時我剛聞信本願不久,由於春節前後連日操勞,高血壓心髒病突發。高血壓心髒病是一種很特殊的病,我因為身患多種病,一般的病痛對我似乎麻木了,沒有什麼可怕的,都可以忍受,再痛苦,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唯獨高血壓心髒病,簡直無法忍受,因為它不是一般的痛苦,而是一種恐怖。當病發作時,人即使平躺在床上,也好像從萬丈懸崖直往下掉一樣的心慌恐怖。

那天晚上,高血壓病突發時,家中沒有一個人,丈夫和孩子都出去玩了,只我一人在家。要是在以前,我一定很害怕,但這一次心裡卻特別鎮靜,因為聽聞了本願,我把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了。我勉強扶著椅子靠下,輕輕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當時心跳得特別厲害,手腳冰涼,全身發抖。我想:這次是肯定要死了,家裡連招呼的人也沒有。一個人沒有也很好,就讓我這樣一個人靜悄悄地回到淨土吧!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念著,念著,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只見阿彌陀佛彎下高大的身軀,用他那雙大大的手捂著我的腳,從膝蓋往下,一直捂到腳,還不斷地來回移動、揉搓。當時我感覺是那樣的軟,那樣的暖。阿彌陀佛就這樣的捂著我,捂著我……

當兒女病痛時,即使父母在身邊,想代替兒女生病,又能幫什麼忙呢!可是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關心著我們,愛護著我們,任何時候需要,他即在身邊。平時我們都以為只有我們用頭去頂禮佛足的份,哪有佛為凡夫捂腳的;可是那樣尊貴的佛,如此卑賤的我,沒有請他,他竟主動來捂我的腳。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除了念佛,真的一無所能了!(安徽省宣州市阮福英居士口述,表弟淨宗法師筆錄)

按:兒女雖多父母之心特憐病子時加撫慰

眾生雖多彌陀之悲常懷苦機必欲救度

念佛之人身在紅塵其心魂魄常在名號

彌陀與我常相左右一人念佛視同二人——

十三、彌陀示現割肝救命

張川野居士娓娓談起他在夢中醫生割肝愈病的故事,他說:「我過去嗜酒如命,每天要喝二、三瓶的酒。五年前卻患了肝病,中西醫都醫過,毫不見效,纏綿床枕數月。在病入膏肓的時候,心中只有求佛接引生西,幾次到死亡的邊緣,坐在床上念佛,念不出來時,就用心默念。真不可思議的奇跡又出現了,那天晚上,似夢非夢,看見一位穿白衣服的醫師,右手執一把利刀,左手拿一個肝髒,在我右邊胸下用刀割開,就把肝髒用剪刀剪下來。醫師面帶微笑把那個又臭又爛的肝髒拿給我看,醫師又把所帶來的新肝髒裝入我的腹中就走了。一覺醒來,輕松安穩很多,實時發願:我若身體健康,一定要報答佛恩,多事供養菩薩,若有余力,還要出錢貼佛金身。自去年來,不知不覺漸漸復元痊愈如常了。」(林看治《念佛感應見聞記》)——

十四、本來討債念佛解冤

記得是在十年前的二月初旬,大雅龍善寺住持愛姑娘,在台中公路局車站看見我,就對我說:「看治姊!二月十九日是本寺的法會日,信眾們都要聽妳講點佛法,請妳發發心吧!」我實時答應了她。約定的日子到了就去,還帶了很多「無上至寶」及關於淨土法門的小冊子,在那天講完後分發給聽眾結緣。(「無上至寶」是印有西方三聖像及簡便念佛方法的袖珍折卡)

翌年二月,台中靈山寺打佛七的時候,那一天是慧蘩師姊當護七。大約下午三點多鐘,我正在念佛堂中念佛,慧蘩進來輕輕拉了一下我的大袍,我就隨他出來一看,只見一位五十多歲,素不相識的鄉村婦人,站在庭院那邊,我就問她:「你住在何處?叫我有何貴事?」她說:「我先生叫我找妳,與妳見面,要向妳道謝。我從早上進城,在市內到處問人:看治姊住在哪裡?承其中一人指點,說在蓮社;蓮社的人又說你在靈山寺,所以尋到此地,要說一件事情,使妳知道,就是報答妳的恩情。」我聽了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莫明其所以然!看來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靈山寺佛七規矩很嚴,在庭院亦不得說話,我就帶她一同去到牆外,以便問個明白,這時,慧蘩亦陪著同來。

那婦人就說:「我是住在賴厝十三甲的村子裡,妳去年二月在大雅龍善寺講佛法的時候,我的男孩子,名字叫做賴福興,亦在那裡聽講,聽完後,請了『無上至寶』及小冊子各一份回家。從那天起他就開始信佛,還每天拜佛念佛,照著『無上至寶』的方法,早晚課誦,從不間斷,幾乎做到行住坐臥,佛不離心,心不離佛的程度。」我聽了很奇怪,娑婆世界,那有這樣福氣大的人,聽了一次佛法,就開始朝暮修行的?我就問她:「妳孩子幾歲了,做什麼職業,為何那樣發心?」那婦人又說:「我這孩子到去年是二十五歲,他從高中進了大學,在二十三歲那年大學畢業,但回家就染上了肺結核之症,每日中西醫藥打針,三年中花了不少錢,直至念佛以後,身體才比較以前輕松,精神上亦樂觀得多,他亦常常去市內買些佛學書本來看,所以很開心。」

我就問他:「你家中有幾個人?」他說:「我先生除了我是正室外,還有一個側室,與孩子一共四人,為了孩子的病,我們三個老的都是盡心看護侍候,希望他早日康復,一心想養兒防老,希望我們三個老人有所依靠。可是到去年年底,農歷十二月初旬,福興忽然把我們三老請到床前對我們說:『爸和二位媽,我今天中午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們三位老人家,千萬不要傷心,悲歎年老無子。我大哥到日本去了十幾年無音無信,但你們不必再掛心了,現在他在日本已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大哥將在二月初旬就有音訊回家,將來就在台灣與日本之間來來往往,你們老景就不致於太寂寞了。』」

我的先生聽了這話就流著淚對孩子說:「你近來身體比較以前好得多,你是不可以離開我們的。求阿彌陀佛保佑你吧,兒啊!你千萬不可以去。」這時我兒福興又說:「我本是來討債的,你們三人過去世中,與我結了很深的怨仇,債務欠我很多,今生來為你子,自生下來到大學剛剛畢業,就染此惡疾─肺病,纏綿三年,至今債務尚未討盡,本來要等到這棟房屋賣掉後,使你們三個老人,貧窮困苦,身無遮避之地,活活苦死。

可是我今年拼命的一心念佛,消滅了多生罪業,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此我等四人無怨無仇,已解怨釋結了。你們三人亦要志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後來我們就可以永遠聚在一起,不再分離。希望三老要牢牢記住!時間到了,把『無上至寶』拿來,你們三人要為我助念,不可以哭泣,亦不要妄動我的身體,你們三人身體要背過去,不可以看我,我自己亦會念的。

福興把『無上至寶』放在手掌中,兩手合十,起初大聲念佛,我們亦幫著念,雖然叫我們不可看他,可是我亦偷偷回頭看他,念了大約二十分鐘,福興的聲音就漸漸微細,到斷氣時雙手放開,『無上至寶』掉落在胸前,就安詳而去了。」

那婦人換了一口氣,又說:「我們的房屋很多,都租給人,其中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本來見福興害了肺病,大家都害怕,到處找房屋要搬家;現在看見吾兒臨命終時明明覺覺的說話,又見他那莊嚴無比的相狀,無不異口同聲稱贊佛法無邊,不可思議!他們亦都不搬了。

本來他臨終所說日本長兄的事,起初我們都不相信,可是真的最近由日本寄來音信說要回台探親,與福興所說的預言完全符合。我的丈夫高興的說:『若不是看治姊來教人念佛,福興臨命終時怎會知前因後果,得到解怨釋結,由他長兄從日本寄到的此信可以證明。福興遺言,皆是可以深信的。』

我丈夫又說:『我等三人,以後能夠安然度過老景,此皆是看治姊的功德,此恩此情,一定要我來到台中找尋看治姊,與您見面,說出這一段奇異感應事跡,讓您知道,也讓您歡喜!就是我們報答的恩情。』所以我自早上找到現在,才找到看治姊您,道謝以後,就要走了。」

我當時問他:「你家住在哪裡?您先生貴姓大名?」她說:「我住在大雅路十三甲,先生名賴俊,子名賴福興。」當時慧蘩師姊在旁,從頭到底聽到這裡,忽然對她說:「原來你是俊嫂,我是俊兄的堂姊,因為多年不來往,真是失禮!請到我家來用茶吧。」他說聲多謝就走了。當時已是太陽西下,五點多鐘。我們三個人站在靈山寺的牆外,足足二點多鐘之久。(林看治《念佛感應見聞記》)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故事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