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學佛問答 十七


 2013/3/13    熱度:4367    下載DOC文檔    

  問:“貪財乃萬惡之源”和“貧窮乃萬惡之本”,哪個才是對的?
  答:貪是因,由這個因會感得苦果;而貧窮只是結果,如果能以良好的心態接納這個結果,就能安貧守道,不會成為萬惡之本。

 

  問:學佛過程中,覺得所依止的是好師父,只是師兄們的人我是非特別多,可有時要見師父還非得通過師兄,這種情況怎麼辦?
  答:他非我不非,我非即有過。

 

  問:周圍一些學佛人對佛很癡迷,對家人孩子不聞不問,這樣對嗎?
  答:《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問:最近開始看您的《入菩薩行論》講座,我的分別心比較重,其一,對我認為素質差的人就不願意搭理,其二,與人交往沒興趣多說話,總有冷場的局面,這是否嚴重障礙發菩提心?怎麼克服?
  答:平等是發起菩提心的重要基礎,如果分別心重,的確會嚴重障礙菩提心的生起。克服的方式,可以從理解開始,一是理解對方,二是理解眾生之間的息息相關,在理解的基礎上,就容易接納,進而平等相待。

 

  問:入世修比較好,還是清修比較好?
  答:在學佛初期,有相對單純的修學環境,當然會更有利。具備出世的能力,才談得上入世。

 

  問:人們一聽到吃素,就會投來不解的目光,怎樣才能處之泰然呢?
  答:如果自己做得對,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問:不信佛時,做錯了事還不會往心裡去。如今信佛了,做錯事就會很糾結,因為每個念頭都會在心裡留下影像。於是,心理負擔反而重了,這是好還是壞呢?
  答:當然是好。知道錯了,就會盡量避免。如果你不知道,還會繼續錯下去。但知道錯了,關鍵是要生起慚愧心,而不是糾結於錯誤之中。

 

  問:學佛者應有出離心,可看到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的事,我都會忍不住憤怒,這樣對嗎?如果不對,又該如何克制?
  答:管好自己,慈悲他人。

 

  問:對於在家信眾來說,怎樣清淨圓融地持戒?
  答:了解戒律的開遮持犯,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動搖,在可以方便的時候,根據具體情況和戒律的精神善巧處理。

 

  問:為什麼明知自己的選擇和想法是錯誤的,還要這樣做?
  答:多數人的生命都不能自主,所以我們要培養自主力,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問:初學佛者,聽什麼經比較好?
  答:初學佛者,先要了解佛陀的修行歷程,了解佛法的根本綱要。請聽“走近佛陀,認識佛法”——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6552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