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談心六倫


 2013/4/14    熱度:2954    下載DOC文檔    

陳部長、諸位長官,今天現場的長官,都是全中華民國最優秀的軍中將軍和干部,其實我懂得很少,特別是對軍中的演講並不豐富,今天我要講的,是我很熟悉的東西。

一、心的倫理

這幾年來,法鼓山這個團體正在推動一個“心六倫”運動。“心六倫”這個名詞是新的,而它的關懷面,是現在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本來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已有“五倫”的觀念,即是父子、君臣、夫婦、兄弟和朋友,“心六倫”則比“五倫”新增幾個不同的面向。比如族群、自然和職場的倫理,都是過去“五倫”所沒有的;另外在原來的“五倫”之中,如“父子”倫理對現代社會來講也不夠完整,所謂不夠完整,就是家庭倫理之中對於親子、夫婦和兄弟姊妹的關系,並沒有完全含及,因此“心六倫”也做了加強。

法鼓山推動“心六倫”,就是希望能夠涵蓋現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所有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各樣關系。現在大家都很注重環保,體認到環保的重要,實際上,自然跟人類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有一個“自然倫理”。還有族群的倫理,過去講族群,都是比較偏重於宗教與宗教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我們現在講的“族群倫理”,則是每一種生活背景、每一種生活環境,或者不同的生活區分,以及不同的社會團體之間的關系。還有一個“職場倫理”,也是過去所沒有的。這是多年前我聽到李國鼎先生的一場演講,他主張講倫理之中,應當加入一種“群我”關系,就是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的倫理;凡是超過兩人以上的團體的結合,都叫做群體。在現代的工商社會,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凡是工作的場合,就會有職場的應對、職場的關系,稱為“職場倫理”。因此,“心六倫”就是包含了家庭倫理、校園倫理、生活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和族群倫理。

至於倫理的意涵是什麽?又為什麽稱為“心六倫”?凡是講到倫理,都必須由我們的內心開始,真正從內心去實踐倫理,而不是一種敷衍的口號而已;以我們誠心誠意的心來實踐倫理的觀念和倫理的道德,就叫做“心六倫”。

至於倫理和道德,是不是相同?這兩者可以說是相關,卻不盡相同。倫理,主要是人與人的關系,比如夫妻之間的關系是倫理,長官與部屬之間關系是倫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一定都具有道德。有句形容詞叫做“狐群狗黨”,也是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不是倫理,也不是道德。而夫婦之間的關系,如果僅僅是講求平等,算不算是倫理?如果夫婦之間彼此要求:你燒一餐飯,我也要燒一餐飯;你生一個孩子,我也要生一個孩子,才叫做平等,可能嗎?這是“論理”,不是“倫理”。講平等不一定是倫理。現在全世界都在講平等、講民主,我想請問諸位長官:“人與人之間,是不是能夠做到樣樣平等,絕對的平等,凡事都平等?”如果人人平等,那麽父子之間是不是也應該平等?好像是應該平等,但是父子之間,父親有父親的職責,兒子有兒子的職責;兒子有兒子的立場,父親有父親的立場,如果父子完全平等,就不是倫理了。一般講的理,是世間的道理,卻不一定是倫理。“心六倫”講的倫理,是講人與人之間,每一個人都應該盡責、負責,自己在什麽身分、什麽立場,就要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擔當自己應盡的義務來。如果身在其位而不謀其責,就是有失其責,也就不是倫理。

倫理一定是盡責、負責,在什麽立場就做什麽事,是什麽立場的人就說什麽話。這就是出家人所說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但是,在某些特殊狀況下,你不在這個位子上,能不能說這個話?有的人說:“事不關己,何必多管閒事!”請問諸位:“多管閒事的事要不要管?”在軍中,也許這件事不是你的職責所在,可是看到有人貪污,有人做了非法之事,請問諸位要不要管?站在倫理的立場,應該要管。如果不是從倫理,而從職務來看──這不是我的職務所在,不關我的事,那我最好不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請問這是倫理嗎?這不是倫理,而是一種敷衍的現象,也是不道德的。

凡是對於他人、對於團體,對於整體環境有害的行為,都應該要規勸他們不要做;對於團體有幫助、對於環境有益處的事,我們自己要盡力,還要鼓勵其他的人一起來做,這就是“心”的倫理。

通常的人都喜歡做好人,卻沒有盡到倫理之責。所謂好人,就是我自己不做壞事、不說壞話,但是別人做了壞事、說了壞話,反正跟我無關,我不管它。結果這樣一來,全體都受害。請問這是倫理、是道德嗎?或者看到有人上吊或者投河,你要不要去救呢?還是想,那是別人的命,跟我沒關系,我不管閒事!如果是見死不救,就等於殺人!就像我們見到人做壞事而不去規勸,就等於自己是幫凶,自己也在做壞事。我們是不忍心見人做壞事,所以去規勸;不忍心見人自殺,所以要營救。但是在規勸的時候,需要有一點技巧;沒有技巧,可能自己會受傷,也傷害到其他的人。

二、心是什麽?

其次我要講:“心是什麽?”

心,究竟是什麽?有的人講是良心,有的人講是本性,或者是人格。但是,這個心跟我有什麽關系?心,究竟是思想的心,還是人格的心,還是一個主宰的心?所謂主宰,就是主宰自己,對自己負責。可是剛剛出生的小嬰兒,他是沒有主宰能力的,那麽心在那裡?有的人老了,行為舉止返老還童,漸漸失去了主宰能力,那這個心是不是還存在?也有的人說,心就是靈魂,出生時跟著身體一起來,死亡以後跟著死亡一起離開。是不是這樣子?

心是很不容易弄清楚的,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都各有各的解釋法。而從佛教來講,心究竟是什麽?前幾天有一位學者跟我談起這個問題,他問我“心”究竟是個什麽東西?我說,根本沒有“心”這樣東西,如果有這樣東西,你現在就拿給我看一看。心是非常微妙的,它是一種能量的活動,它活動的時候是有的,不活動的時候就沒有了。因此在佛教來講,如果一個人並沒有“存心”要去犯法、去做壞事,可是他實際的行為卻做錯了事,傷害到人,怎麽辦呢?像這種行為在法律上叫做“無心犯”,他並沒有存心要去預謀或者犯法,可是他做錯了事,算不算犯法?從佛教來講,如果一個人無心犯了錯,還是要負責,要負過失之責;這個過失是有的,但是沒有犯罪。佛教講犯罪,有一個標准:第一,你有沒有存心要犯罪?第二,你知不知道自己犯了罪?第三,犯了罪之後,自己有沒有想到要悔過?從此以後不再犯相同的錯?如果這三個心同時都具備了,那這個心是成功的,心就是存在的。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