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慧長老生平事跡


 2013/4/22    熱度:4707    下載DOC文檔    

淨慧長老生平事跡




 

(淨慧長老治喪委員會2013420提供)

 

淨慧長老,俗姓黃,1933年古歷827日出生於湖北新洲,圓寂於2013420626。享年81歲,僧臘67載,戒臘62年。

長老因家庭貧困,一歲半即被父母送入尼庵,由海善、仁德二位尼師撫養,小名如意,後即在當地發蒙就學。長老(按:為敘述方便,後簡稱“淨慧長老”為“長老”)天性穎悟,喜好讀書,受寺院生活之耳濡目染,對常用佛經、早晚課誦以及楗槌法器頗為熟悉。十四歲由仁德尼師之師能慶長老尼攜至武昌卓刀泉寺禮宗樵上人為師,成為沙彌,法名宗道,號淨慧。旋至三佛寺,親近大鑫太老和尚,進念佛堂,學習規矩禮儀。解放後,即參加由寺院組織的毛巾廠勞動。勤奮好學,日有所進。

1951年,赴廣東乳源雲門山大覺禅寺,於虛雲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53年,虛老遷江西雲居,修復真如禅寺,長老奉虛老之命,留任雲門寺監院,時年20歲。1955年,長老因病前往雲居,仍任虛老侍者,並協助當年冬天的雲居傳戒法會。在兩度親侍虛老之數年間,長老得以朝夕親承虛老之耳提面命,獲益良多,並深得虛老的賞識和器重。承虛老之殷勤付囑,亦以一身而兼承禅宗五宗法脈,得賜法名:承續臨濟宗為第四十四世,淨慧本宗;承續曹洞宗為第四十八世,淨慧復性;承續沩仰宗為第九世,淨慧宣道;承續法眼宗為第九世,淨慧本性;承續雲門宗為第十三世,淨慧妙宗。

1956年中國佛學院成立,長老即被虛老送入深造,從本科一直讀到研究生班,為中國佛學院首批佛學研究生。長老勤奮好學,成績優良,對佛教的歷史、教義、教規等都有較為系統深入的了解,頗得當時的師長周叔迦居士、明真法師、正果法師、趙樸初居士等人的贊許。1962年,長老因編輯《虛雲和尚法匯續編》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3年離開佛學院,輾轉於京、粵、鄂等地接受勞動改造,直至1978年才被摘去右派的帽子。這期間,長老雖然精神上倍受歧視、生活上飽受磨難,但這段經歷,卻使他變得更加練達、堅韌和成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始逐步得到落實,在趙樸初居士和正果法師的關懷下,長老於1979年初得以重返北京,參與中國佛教協會的各項恢復工作。1981年《法音》雜志創刊,長老擔任主編一職。1982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常務事理會第二次(擴大)會議上,長老被增補為中國佛協理事。

1987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常務理事。

1988年,長老應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局之邀請,負責籌備組建河北省佛教協會,並在第一屆河北省佛代會上當選為會長,同時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1989年,創辦《禅》刊,並主編《禅宗燈錄大全》。1993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代表會上當選為副會長。

住持柏林禅寺期間,長老大力倡導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禅”。為了廣泛地宣傳這一理念,從1993年起,柏林禅寺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營”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了19屆,在教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1998年,長老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8年開始,至20039月萬佛樓開光,長老不辭艱苦,宵旰用心,歷時十五年,趙州祖庭的復興工作始告大成。次年,長老乃退居,將方丈之位讓於弟子明海法師。

退居之後,長老又以年逾古稀之軀,應本煥老和尚之邀請,接管湖北黃梅四祖正覺禅寺。為重振東山法門,長老殚精竭力,整頓道風,恢復叢林傳統,除了繼續做好本老所創辦的《正覺》雜志的同時,還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禅文化夏令營”,創辦了雙峰講堂,與柏林禅寺遙相呼應。為了改善祖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長老提出了“大四祖”的理念,將四祖寺的建設與周圍環境的治理以及社會的和諧融為一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贊揚。

住持黃梅期間,長老還奮力重修湖北黃梅老祖寺、四祖寺下院蘆花庵、當陽玉泉寺、度門寺、河北邢台玉泉寺、大開元寺等古老道場。每修復好一處道場,長老即刻擇其有德之賢者而居之,自己則兩袖清風,一衲飄然。其為教之憂患意識,其老當益壯、為法忘軀之承擔精神,大有其先師虛雲老和尚之遺風。

長老自幼出家,親承虛雲老和尚之教誨,對虛雲和尚“四根(佛教這棵大樹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四條大根——修證之根、戒律之根、經教之根、現實之根)一本(以禅宗為振興中國佛教之根本)一樞紐(鞏固古老的傳統大叢林之樞紐地位,充分發揮它們的表率、輻射和引領功能)”的佛教振興理念心有領會,又得周叔迦、明真、正果、趙樸初等良師益友之提攜,在自身天賦極高及早年儒釋兼修的基礎上,又經過中國佛學院數年的系統學習和研究,佛學根底甚為扎實,對佛教典章制度非常熟悉。所以在恢復趙州祖庭的過程中,在寺廟建築、僧團管理、法務活動、僧才培養、文化建設、弘法理念,以及處理寺院與地方政府和民眾關系等等方面,長老皆能以超常、圓融的智慧處之,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如理如法,並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縱觀長老在復興祖庭、培養人才、弘化利生等諸多方面的事跡和經驗,長老在如下幾個方面所提出的理念,至為寶貴,值得我們後人永遠記取和踐行。

一、在道風建設方面,長老強調要繼承叢林傳統,完善道場各種管理規約,堅持早晚課誦、二時齋供、坐香、初一十五誦戒、夏安居、冬禅七。在此基礎上,長老又針對當時各地僧團建設當中所出現的諸多現實問題,如信仰淡化、戒律松弛、生活腐化、不學無術、得過且過的現象,特地提出了“四化建設”和“強化四種意識”的口號。四化就是僧團道風要堅持傳統化,僧團管理要堅持律制化,僧團弘法要堅持大眾化,僧團生活要堅持平民化。四種意識是不斷強化信仰意識,不斷強化歸屬意識,不斷強化神聖意識,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此四化建設和四種意識的提出,可謂高屋建瓴,直指僧團建設的要害,切中肯綮,堪為現時代中國大陸佛教僧團建設的指路明燈。

二、在僧才培養方面,長老立足於叢林傳統,注重學風建設,提出了“叢林學院化,學院叢林化”的口號,提倡“以學導修、以修促學、學修並重”的教育理念。為了解決僧團素質普遍低下、人才奇缺的問題,長老一接手趙州祖庭,即一手抓殿堂建設,一手抓僧才培養,首先成立了僧格養成班,既而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河北佛學院,後來又在四祖寺創辦了“雙峰講堂”。為了辦好佛學院和講堂,長老親自執教,並為佛學院制訂了院訓綱宗——“信戒學修”、“養成僧格,融入僧團”之二八方針。

長老指出,“信戒學修”是僧才教育的核心,“養成僧格、融入僧團”是僧才教育的目標。“信”的內容就是“以三寶為信仰的核心,以因果為信仰的准繩,以般若為信仰的眼目,以解脫為信仰的歸宿”。“戒”的內容就是“愛國以守法為根本,愛教以持戒為根本,做人以道德為根本,做事以慈濟為根本”。“學”的內容就是“授課以信戒學修為基本內容,學習以聞思讀寫為基本方法,老師以言傳身教為根本職責,學僧以尊師重教為根本態度”。“修”的內容就是“以禅觀禮誦為修持的內容,以叢林生活為修持的依托,以養成僧格為修持的目標,以觀照生活為修持的要求”。長老所提出的這一整套僧才教育理念,非常切合實際,意義深遠。

三、在弘法理念和弘法方式方面,基於對佛教歷史的深刻反省和對中國佛教現實的深入觀察,長老認為,中國佛教要真正實現全面振興,必須堅持走“人間佛教”道路,這是中國佛教的唯一希望。為了將人間佛教的理念進一步具體化,長老於1991年,提出了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禅”修行理念,與此同時,還專門針對具有較高學歷的青年佛教信眾,在大陸率先舉辦了“生活禅夏令營”,每年一次,從未間斷。

生活禅是長老根據佛教“契理契機”的原則,在對印度佛教史和中國佛教史深刻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新的修行理念。它既是對太虛大師所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的落實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祖師禅精神的繼承和回歸。在某種意義來說,生活禅找到了佛教與時代相結合的契入點,找到了佛教與現實人生相結合的新的對話方式,應該說,它抓住了佛教的根本命脈,代表了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方向。與之相應的,生活禅夏令營則是一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體現了人間佛教精神,積極進取的、全新的弘法方式。這種弘法方式,不僅深受廣大青年佛教信眾的歡迎,同時也為佛教積極參與現實、從而達到化導人心的目的,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青年,同樣的,中國佛教的振興也離不開青年。長老針對青年人所開辦的生活禅夏令營活動,不僅豐富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時,對於佛法的普及,提高廣大信眾的信仰水平,促進僧才建設、為佛教貯備人才,提升佛教的社會地位,充分發揮佛教淨化人心、和諧社會的教化功能等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思議的作用。經過長老十多年的不懈倡導,生活禅夏令營這種弘法方式,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內外人士的認同,為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生機。在長老所倡導的“生活禅夏令營”和“禅文化夏令營”的影響下,現在全國各地有很多佛教團體,也都紛紛效法這一形式,利用暑期,為青年佛子開辦不同形式的夏令營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得教內外人士的充分肯定。

隨著改革開放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青年人越來越多。為了鼓勵更多的青年學生投身於佛教文化的繼承和研究,培養高素質的佛教研究人才,除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營和“禅文化”夏令營活動之外,經長老之倡導,柏林禅寺常住自1997年起,先後在北京的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設立了“懷雲獎學金”。獎學金每年定額三萬元,以鼓勵從事佛教文化研究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另外,還抽出專用資金,在北京大學設立“虛雲講堂”,用於支持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系列講座。住持四祖寺之後,長老繼續積極籌措資金,並開設“雙峰獎學金”,鼓勵和支持武漢大學等部分高校哲學宗教學系的師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和佛學的研究。

為了方便高校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佛教文化,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對前來參學的各高校學生組織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熱情周到的服務,除了免費給他們提供食宿之外,還特地為他們安排一系列的講座和禅修活動,深得廣大青年佛子的歡迎。由於長期以來對前來參學的高校學生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照,所以,柏林禅寺先後被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確認為“哲學宗教學系教學實習基地”。四祖寺亦同樣如此。

四、在佛教文化建設和傳播方面,長老認為,佛教要振興、要走向大眾,要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同,必須首先借助各種各樣的傳播手段,大力弘揚經教,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佛教的基本思想。元以後,中國佛教逐漸走向衰落,跟出家人的整體文化素質低下、不重視對經教的弘揚有很大的關系。就禅宗而言,禅宗初興之時,雖然標榜“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但是,那主要是針對盛唐時期教界普遍沉迷於對經教的研究、忽視了真修實證這一現象而痛下針砭的。在當時出家人對經教普遍都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提倡打破文字相、專務實修,可以起到糾偏救弊的作用。但是,明清以後,僧團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當時的出家人當中,大多數人都沒有受過良好的世間文化教育,也沒有受過系統的佛法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借口“不立文字”,輕視對經教和世間文化的學習,只會加劇出家人素質的整體下滑。近百年來,禅門中之所以不出人才,皆由於絕大多數參禅之士缺乏深厚的經教基礎、不明白修行的理路所致。長老認為,末法時代,修行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走達磨祖師所提倡的“藉教悟宗”的路子。

基於此種認識,長老自接手柏林禅寺的修復工作之日起,即有意識地把整理佛教文化典籍、流通佛教經典作為恢復祖庭的工作重心之一。在當時經濟非常拮據的情況下,長老立足於大局,著眼於祖庭的長遠發展,睿智地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家專門的禅宗刊物——《禅》雜志,還成立了“河北禅學研究所”和“虛雲印經功德藏”,嗣後又與學界的專家學者聯手,創辦了《中國禅學》,同時倡印《大正藏》、《卍續藏經》、《乾隆大藏經》、《淨土藏》等上百種佛教典籍。另外,長老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組織、整理、編輯出版了《虛雲和尚開示錄》、《虛雲和尚法匯續編》、《中國禅宗燈錄大全》以及《虛雲和尚全集》等重要著作,並一直與學術界保持密切的交往,曾經以河北禅學研究所的名義,邀請在京的部分專家學者,組織編輯出版了《河北省佛學院系列教材》。2011年秋,長老又提議編輯出版“正法眼”系列叢書。該叢書以幫助信眾樹立正知正見,確立正信正行,全面展示祖師禅禅法精華為主要目標。與以往不同的是,該系列叢書,要求在點校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重點的疑難字詞、公案典故、人名地名等,都一一作出簡明的注解,以方便現代人閱讀。該叢書首批五十余種,正處在有序的整理編輯過程中。

 

佛教的振興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弘揚,離不開學術界的支持和參與。與學術界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自覺利用學術界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影響力和科研優勢,以彌補佛教界研究人才的不足,提升佛教僧團的整體文化素質,擴大佛教的社會影響,這是佛教界應該主動去做的一件事情。在這一點上,長老可謂高瞻遠矚。他經常邀請學界的專家學者參與一些重大的佛教文化活動,組織召開學術研討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界的研究熱情,擴大佛教文化的社會影響,從2010年起,長老決定以湖北的黃梅和河北的趙州為中心,每年兩地各舉行一次大型的禅文化研討會——“黃梅禅文化高峰論壇”和“河北禅文化論壇”,現已連續舉辦了三年,共六屆,每次參加研究會的人數有一百多人,會後,委托中州古籍出版社的盧海山老師將論文集迅速結集出版,效果良好,受到學界的熱烈歡迎。

五、在為信眾宣講佛法、提供修行服務方面,長老認為,寺院的存在價值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住持佛法,為廣大信眾服務。“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是寺院建設的根本理念。另一方面,寺院的發展以及僧團的日常生活和法務活動等,離不開廣大信眾的支持,而要爭取廣大信眾的支持,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為信眾提供最優質的佛教文化和修行方面的服務。長老一直秉承這樣的理念,在承擔修復寺院的繁重任務的同時,總是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為信眾舉辦各種形式的法事活動,如禅七、佛七、周末佛法系列講座、生活禅加油站、生活禅高級研修班、雙峰講座,等等,二十多年來,這些活動一直在低調中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從來沒有間斷過。柏林禅寺和四祖寺之所以能夠得到海內外廣大護法信眾的大力支持,並在較短的時間段內,恢復其宏大的氣勢,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禅窟之一,跟長老的這種一以貫之的服務理念分不開。

六、在慈善救濟方面,長老認為,一個寺院和僧團,要想持久健康地存在和發展,必須搞好寺院與地方政府和民眾的關系,必須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真正做到“利益一方,服務一方,和諧一方,教化一方”。本著佛教“未結法緣,先結人緣”的理念,長老在修復柏林禅寺和住持四祖寺的過程中,經常利用各種因緣,組織信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救濟活動,或赈災,或創辦希望學校,或救濟孤貧,或修路,或打井,等等。長老的這些慈濟行為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和贊歎,為寺院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上述六個方面,是長老復興祖庭、弘法利生時的基本指導思想,也是對虛雲和尚“四根一本一樞紐”思想的具體落實和發揚。

作為一名從充滿戰亂和苦難的舊中國走過來的老一輩出家人,長老對中國佛教的前途和命運充滿了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正是在這種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驅使下,1988年長老甘願放棄了北京優裕的工作環境,應邀來到河北主持佛教工作,並負責修復趙州祖庭。白手起家,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個中的甘苦自不待言,而長老卻泰然處之。長老多次講,趙州祖庭是一塊“試驗田”,他來河北就是為了種好這塊“試驗田”。長老所說的“試驗田”,就是想通過落實“生活禅”理念,來建設一個高素質的清淨僧團,為中國佛教探索出一條全面振興的路子。經過十多年的慘淡經營,柏林禅寺現在已經全面修復,並成為我國北方對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教內外、海內外佛教信眾和有識之士前來參學。長老到黃梅之後,亦將趙州祖庭的復興經驗,熟練地運用於黃梅禅的振興當中。經過十年的努力,長老之門下,現已形成了“北有趙州,南有黃梅”、南北呼應、資源共享、相輔相成的健康發展格局。

長老為人謙和,忍辱負重,廣結善緣。無論是在中國佛教協,還是在趙州柏林禅寺、黃梅四祖寺、邢台玉泉寺,他所接觸人物的范圍很廣,所應對的事務頭緒繁復,但他都能從容應對,各方面的關系都處理得非常好。長老對待上級不卑不亢,接待外賓彬彬有禮,對待尊長恭敬有加,對待後學熱情關懷,對待同事團結合作,對待下級不擺架子,對待名人和財主不失本分,對待基層信眾亦方便接待,平易近人,對於誤解、仇視和攻擊自己的人亦不失禮節,乃至以德報怨。無論是在中國佛教協會,在《法音》雜志社,還是在河北、湖北,長老之所以能夠把方方面面的關系處理得很好,事業干得比較順利和成功,跟長老心量廣闊、處事圓融有極大的關系。

在祖師和長老的道德感召之下,每年慕名前來趙州黃梅,禮祖、參學、訪問、視察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現在的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據初步統計,柏林禅寺和四祖寺平均每年接待海內外各類參訪團有三十多個,除國內和港奧台之外,還包括韓國、日本、新加坡、緬甸、尼泊爾、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瑞士、美國、加拿大等四十多個國家。

在熱情接待來海內外來訪的同時,長老亦充分利用一切善緣,主動走出國門,把中國佛教的優秀思想和傳統傳播到國外,不僅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維護了地區和平穩定,擴大了中國佛教在海外的影響,同時也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幾次是:

1992926103,在紀念“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之際,以長老為代表的河北省佛教協會友好代表團,應日中友好臨黃協會之邀請,對日本進行了為期八天的訪問,受到日中友好臨黃協會事務局局長有馬賴底長老的熱烈歡迎。

1994112214,受法國潮州會館和巴黎《歐洲時報》的邀請,長老率中國佛教代表團,在法國巴黎舉辦了“中國佛教文化展”,盛況空前,反響熱烈。訪問結束後,明海大和尚將此次文化展和訪問,整理出版了《花都法雨》一書。那是一次八九年中斷後的中法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

1996726,長老應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邀請,赴新加坡弘法,在新加坡居士林作《六祖壇經》系列講座,從727開始至82結束,後由明堯居士整理成《壇經一滴》公開出版。講座期間,有七十位居士在長老的證明下,皈依了佛教。講座結束後,84,又在居士林舉行“一日禅修”,對於居士林來說,這是有史一來的第一次禅修活動。

20024月中旬,在聯合國世界人權大會期間,以長老為團長的中國宗教代表團一行,對日內瓦進行了友好訪問。期間,代表團通過舉辦記者招待會、報告會和圖片展等方式,向海外人士客觀公正地介紹了中國各大宗教的信仰情況和發展現狀。

20021019,長老應韓國方面邀請,赴釜山海雲禅寺,參加“國際無遮禅大法會”,在法會上,長老作了《提升人性,回歸佛性》的講演。

20051281219,長老應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蓮山雙林寺惟俨大和尚的邀請,赴新加坡弘法,並主持蓮山雙林寺建寺以來的首屆禅七法會。

20091023,柏林禅寺隆重舉行了“臨濟宗法脈西行傳承大典”,長老在問禅寮將臨濟宗法脈第四十五代法卷傳給德國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導師威裡吉斯?雅各爾先生(Willigis Jager)。長老為雅各爾先生取法名“常真”,表信偈曰:“禅本無方位,無心月一輪。庭前柏樹子,不改四時春”。趙州柏林禅寺由是成為德國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的中國祖庭。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是德國最大的禅修中心。長老將臨濟法脈傳給威裡吉斯?雅各爾先生,表明中國禅宗正式進入歐洲世界。對於柏林禅寺來說,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弘法事件。

長老幼讀儒書,酷愛詩文;長習釋典,深通經教,且文思敏捷,落筆成章。著文作詩,不但規矩悉備,且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內容豐富,說理透徹,頗有恣肆汪洋之概。長老之著作已經公開出版的有《雙峰禅話》、《入禅之門》、《生活禅鑰》、《壇經一滴》、《中國佛教與生活禅》、《做人的佛法》、《心經禅解》、《何處青山不道場》、《經窗禅韻》、《禅在當下》、《生活禅語》等。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介绍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