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法師:“四依學佛”學佛者的根本所依
如何學佛?我們要依“四依”學佛。 第一、依法不依人 我說的是佛法,所以大家可以信任我。如果我胡說八道,那大家可以否認,甚至可以說不信。沒關系。依法不依人,現在我們很多學佛的人,都是依人不依法的。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有這樣一句話:我愛吾師,我更愛真理。現在我們的佛教徒有時候不對,他說我愛真理,但是更愛我師。表面上說愛真理,實際上他更愛他的師父。《壇經》講:如果我們的師父講的是真正的佛法,我們沒有理由不恭敬他。如果我們的師父講的不是佛法,那我們真的可以遠離他。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的是佛,絕對不是人。所以要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了義就是要了脫我們生死的。因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人生就這麼短暫,有些佛教徒越學越苦惱,這是不對的,要麼你就別學了,如果越學越苦惱,說明你沒學好,說明你不得法。學得好的人絕對不應該有苦惱,他每天都會很快樂,因為他法喜充滿,所以他應該是快樂的,但前提是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人也可以,但一定是善知識,講的是真正的佛法,不然就很麻煩。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就是解脫生死的,不了義就是世間的名利。有人說一學佛就覺得工作非常順利,我發財了,炒股票也贏了,還有很多故事都覺得很高興,每天過得也很滋潤,他覺得這樣還真好。但是他不知道老之將至,死期來臨,不是說我嚇唬諸位,你要知道從“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角度去看,人為什麼怕死,是因為人不了解死亡,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死,你信嗎?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不敢面對死亡,我們老欺騙自己,所以一個家庭祝壽,常說:“福如東海常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都是騙人的,但是大家願意聽。學佛就不應該說謊言,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願意聽這些,這樣的障礙都超脫不了,我們還學什麼佛?你說他兩句壞話,他一晚上都睡不著覺,為什麼?因為他在耿耿於懷,他在恨,他在煩惱,他要找機會要報復你。這不是麻煩了嗎。睚眦必報,這哪裡是佛教徒,所以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情。那些世間五欲之樂,財色名食睡,無非是一場因緣而已,真正得到的人問問有什麼感覺?也不過如此。沒有得到的人也許覺得是個遺憾,但是我覺得不得也罷,因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第三、依智不依識 有一次,院裡的居士跑出來了,就看著那架噴氣式飛機轉來轉去的,拉了幾條線,有人就帶頭喊:“你看蓮花。”是眼睛看著的相,但是如果用智慧觀來看呢,難道不是如幻如化嗎?致使很多人跟著起哄,我出來了,說:“你們喊什麼呢?”他說:“這是個蓮花、萬字,吉祥。”我說:“不是,剛才是飛機飛過去了。”他們也不好意思,只好回去了。還有一次,有一個人精神根本不大正常,就在喊:“看哪,看哪,那兒有佛像呀!”有很多人也在看,看什麼呀?我什麼也沒看到,只看到一只麻雀。我不是因為看不到,就否定人家。但是這種謠言的傳播,只能是惑眾而已。如果說他看到了,他是真有因緣看到了,那屬於他個人的因緣,如果我們看不到,因為我們的因緣,千萬不要苦惱,看不到就很悲哀,絕對不應該,因為說明我們就不需要這些假相來誘導我們,說明我們已經很出色,很成功,所以我們就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要依智不依識,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是虛”。但是現在我說耳聽是虛,眼見也是虛,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所以見也罷,不見也罷,為什麼?因為隨緣嘛。不然的話,我們學什麼佛? 第四、依義不依語 佛經中所表達的內涵就是義。“不依語”,語言文字只是一種工具,就像《金剛經》告訴我們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如筏喻”就是說真正的佛法,我們到達彼岸之後,都要把工具捨掉,何況不是真正的佛法呢。釋迦牟尼說法四十九年,臨涅槃的時候這樣講:“我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學佛是由我們每個人去體驗、去體證的,不是靠我們去說成佛,所以叫依義不依語。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