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賢長老:皈依、忏悔、發願的廣大意義


 2013/4/27    熱度:3562    下載DOC文檔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兩足尊。哪兩足?智慧具足和福德具足。佛到了最高境界,證得菩提,就有最高的智慧,這不是一般世間上的智慧,而是洞察宇宙實相的真智慧,是名智慧具足。佛在多生累劫以來,有大悲願,救苦救難,而積累的功德,名福德具足。佛有三身:報身、化身、法身。報身代表佛的智慧圓滿,化身代表悲心度眾生,法身代表佛的真心充滿法界。

  你們能皈依佛,就要向佛學習,由迷轉成智慧,不要再迷了。修智慧,就需要多聞熏習,學習經典。修福報的意義很廣泛,恭敬父母、尊重師長、戒殺放生、憐貧惜苦、尊老愛幼、護持佛法、護持三寶等等都是種福田。皈依佛,由迷轉覺,使自己將來具足智慧,具足福德,這是一條光明大道,能讓自己脫胎換骨。

  皈依法,離欲尊。法寶是暗夜中的燈塔。我們在暗夜中走,長夜暗暗,迷失了路,現在學習法寶,法寶就是個光明的燈塔,給你指引著前進的道路,使你不掉深坑、不墮懸崖。怎樣才能不掉深坑,不墮懸崖?有方法,就是法寶。離欲尊,什麼離欲?欲代表六塵境界,在六塵境界上,離開貪嗔癡,達到內心清淨,才能解脫業障、解脫煩惱、解脫生死,所以叫離欲尊。

  法寶是佛的經典,三藏十二部教典。這個法是哪個說的?是佛說的。佛把自己的覺悟境界,把自己身心所證的境界,用語言形式表達出來,使眾生能夠了解,並能夠依教奉行。皈依法寶就要學習經典,懂得佛法真理,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諸法無我的道理、諸法唯心的道理。在行動上就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使內心真正能夠解脫,不染六塵。

  你們皈依以後,不但要讀誦經典,而且要學習經典,才能得到真正受用。什麼叫受用?不是說,誰錢多地位高叫受用。在佛法來講,內心清淨,遠離煩惱,消滅習氣,淡泊少欲,不損人利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有品格的人、有知識的人、有智慧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受用!

  皈依僧,眾中尊。僧就是代表佛住持正法,弘揚佛法。僧是和合的意思,和合與眾相處,大家能夠和合無诤,這就必須首先要具足德行,要守戒。提高德行,止惡行善,轉染成淨,就是真正的道德。有這種德,就為眾人所仰望,為諸佛所歡喜,為諸天所擁護,所以叫眾中尊。在一切眾生中受到尊重,必須要有德。

  所以,皈依以後,就要嚴守三皈五戒,奉行十善,相信因果,相信業報。而且這個相信因果業報,不但是信現在,還要信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

  皈依三寶後,還要忏悔。為什麼呢?因為過去生中不知道造了多少業,每個人都有業。俱生帶來的業,業力牽纏,就不自在。人自身有生老病死苦,環境有天災人禍,處處都在恐怖中,都是由業所累。我們就必須要忏悔這個業,忏悔以前的業,不要再造新的業。忏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把自己洗干淨,接收新的善法,必須要忏悔。而這個忏悔要有誠懇心、慚愧心、決斷心、勇猛心,這才是真正的忏悔。你們每天都要忏悔,這樣就可以洗清惡業,能夠使各方面都比較順利。為什麼?自力和佛力結合起來,就可以消你的惡業。

  最後就是發願,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學佛最高的願望。四弘誓願包括菩薩的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煩惱無盡誓願斷”就包括攝律儀戒,就是一切惡不要再造了,止惡行善。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就包括攝善法戒,要廣修一切善法,三皈五戒十善、八正道、四谛十二因緣、四無量心、四攝六度都叫做善,一切善法都包括在裡頭。

  “眾生無邊誓願度”就包括饒益有情戒,悲憫眾生,救苦救難,以悲心救苦為主。

  你們把三皈五戒守好以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心受菩薩戒。要淨化這個世界,真正實現環保、實現和諧,必須要淨化心靈,需要人人學佛,人人行善,人人修菩薩道,人人做菩薩。那麼,我們這個和諧社會就真正能夠實現,這個責任很重大,需要大家好好發心,好好努力!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