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心修學報告:盡孝才是真正學佛的開始


 2013/5/2    熱度:5650    下載DOC文檔    

本文是學習中心(http://study.xuefo.tw )學員CATHERINE學習完地藏經後提交的修學報告。

地藏經是佛門孝敬。我自己在孝順方面是做得不夠的,甚至是很糟糕的。由於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在家裡和父母也沒有什麼交流,甚至回家叫一聲爸爸媽媽也不太多,雖然很早就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總是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困惑。有時候還管不住自己的脾氣,和父母吵架,回過頭來發現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其實我內心是想對父母好的,但是往往只會給他們買點吃的用的,父母節儉,往往也會一直省著不去吃用,讓我也很難過。

在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對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身體發膚 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也,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我們的身體毛發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為後人所景仰,就會讓後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總的講,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忠於國家和君主,最終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能實現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還有,孝順不能只停留在物質,心存愛敬是很重要的。心存愛敬,不僅是孝順的重要基礎品質,往往也是其他端正品行的基礎。

勤懇本職工作,節省浮費,使父母衣食不缺,手有閒錢。但如果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就會象孔子說的:“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白話就是:現在所謂的孝順,僅僅能不缺少父母衣食而已。如果這樣的話,和養狗養馬有什麼不同呢?如果不尊敬父母的話,確實和養動物沒有區別。所以僅僅滿足物質需要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平時和父母說話是否和氣,面色是否和悅,行為是否恭敬?如果你給父母冷臉子看,父母心裡會多麼難受啊。豈不是讓人們覺得“ 養子不孝不如無”嗎?順心,就不能嫌父母唠叨。到底父母是怎麼想的,你沒聽完真的知道嗎?如果一個人連讓父母把話說完都不肯,能算個孝子嗎?順心,還要考慮不能讓父母有掛心的事。父母有難處要及時幫助解決,有疾病要趕緊求醫問藥。我們對眾生的苦,還要發慈悲心,何況是父母呢?如果我們對父母都不慈悲的話,那我們對眾生的慈悲就是假的,就是純粹為了個人功德而做罷了。我們孝順不是為了求功德,孝順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愛,是對父母十月懷胎、三年哺乳、成人以前的辛苦撫育的深切感激。一定要讓父母心裡沒有不順心的事和解不開的疙瘩。象二十四孝裡的老萊子,八十多了還穿彩色衣服唱歌跳舞讓父母開心,有時故意慢慢摔倒裝嬰兒哭,讓二老歡笑。這多好啊。但還不夠。還要愛惜精神,不敢隨便斲傷(說白了就是不要經常熬夜,不要手淫,不要房事過度等,唉。)不要犯法,還應該種德報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出保身修身的孝。你要是行為不好,人們會認為你父母不好。這不是給父母丟臉嗎?父母和自己一樣,也是生死凡夫。盡管我們從身心供養和從自身修養上都做得非常好,但若不把父母拔出生死苦海,百年之後,人天永隔,苦海茫茫,何處相見?要報親恩,機緣難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千古流淚不盡的事。如果勸化父母信佛學佛,能把父母度到西方,永脫生死,直至成佛。這孝可就究竟了。勸父母學佛,急不得,緩不得;緩不得,急不得。為何急不得?急了容易強按牛頭喝水,讓父母反感。為何緩不得,父母父母年紀老邁,時日不久。各人善巧思維,能勸則勸,不能勸,則以禮佛念佛誦經等代父母忏悔,所有功德回向給父母。父母子女天性相關,只要至誠,冥冥中定有轉移。父母的看法想法又不是死的,一定會轉變。眾生都會成佛,父母也會,要樹立信心。

我也希望能夠通過我的真心,帶動父母踏上認真學佛,信佛的道路,得到真正的利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我自己要先精進,並端正自己各方面的言行用心,讓父母乃至於身邊的其他親友都看到學佛確實是可以成就一個人。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修学报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