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蕅益大師用信、願、持名來統攝一部《阿彌陀經》


 2013/6/1    熱度:3197    下載DOC文檔    

  因為這個法門太深了,沒有人能夠問。而這個法門是能夠通於一切修學的,所以佛陀主動告訴長老捨利弗。

  說什麼事呢?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這個是指我們娑婆世界,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這個西方是指方向,它的距離是十萬億佛土。

  這個地方有二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個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個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蕅益大師說:這個發起序,是整個《阿彌陀經》的大綱;後面的正宗分,其實都是在發明二件事:

  第一個有世界名曰極樂,第二個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所以你讀到這部經,如果你是會讀經的人,你就能夠事先了解後面的消息。

  這二句話,一般粗淺的解釋就是說:有世界名曰極樂,是約著依報的莊嚴,講到淨土的依報,這依報就是我們所依止的國土極樂世界;第二個正報莊嚴,這個國土有什麼呢?有佛陀在那個地方說法:就講到依報、正報的莊嚴。這樣講是很粗淺的。

  從歷代祖師的注解上說,又有二層的深義:

  第一個,從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個依報莊嚴,它所強調的是一種淨土安樂的功德,你在極樂世界有很多很多安樂的相貌出現;

  第二個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是說明淨土清淨的功德,你在這個安樂的環境當中,更重要的是你能夠見佛、聞法,這個是我們在三界很難遇到的。

  我們在娑婆世界可以聞法,但是你見不到佛,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見到的是佛像,我們見不到佛的本尊。

  這樣講的話,這段經文等於是說明淨土的二大功德:

  第一個是安樂的功德,

  第二個是清淨的功德。

  也有這樣的說法。

  其次,蕅益大師在解釋這段經文的時候,他認為這段經文是描繪出整部淨土的修學,所謂信、願、持名的三資糧。

  怎麼說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就是說明三資糧呢?我們看蕅益大師怎麼解釋。

  蕅益大師在解釋《本經》,你會發覺:他是用信、願、持名來掌控整個經文,你看序分的時候,他把別序判作信、願、持名;正宗分的時候也是信、願、持名;流通分也是勸信流通、勸願流通、勸行流通。

  換句話說,蕅益大師用信、願、持名來統攝一部《阿彌陀經》。

  這個信、願、持名在別序當中,我們讀經文好像不明顯;但是大智慧的蕅益大師,他就看出來了。

  我們解釋一下。這段經文當中,佛陀講到二種有,這個有就是存在的意思,這個事情是存在的,不是捏造出來的。

  這個二有就是依報的有跟正報的有,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個地方是說出在空間上的確是有一個國土、有一個佛陀在那個地方存在,這是第一點。

  講完以後又說明今現在說法,這個現在又說明它的時間相。在整個法界當中,有時間相,這是橫的坐標;又有空間相:時空的和合就產生一種信心。

  有些禅宗的大德說:佛陀講西方淨土是不存在的。那不存在你怎麼說呢?禅宗大德說:我們一念心迷,當下就是娑婆;我們一念心悟,當下就是淨土:離開一念心性,沒有淨土可言。

  當然我們從觀心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說法是合理的;雖然這樣,但是你不能否定因緣的存在,因為佛陀在這段經文講得很清楚:‘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今現在說法。’我們看這一段經文,佛陀一點都不含糊的,很清楚的說出淨土的時間、空間相的存在。

  所以這個地方是什麼意思呢?

  勸信。

  我們身為一個弟子,對佛陀說法的心態,只有四個字──依教奉行;因為佛陀說法是不增不減的,佛陀看到一件事情,他在描述的時候,他不會增加一點點、也不會減少一點點,所以他的法有資格稱為如是。你說阿羅漢有時候看錯、菩薩有時候智慧不夠也會看錯。

  這個地方,佛陀很清楚的說明二有的存在跟時間的現在,那就值得我們所有佛弟子們生起信心──這個淨土、這個佛陀是存在的。

  世界名極樂,勸願序也。這個世界不但存在,它的名號安立為極樂,這個地方就有一種希望我們發願的意思。因為身為有情眾生,我們希望離苦得樂,這是人的本性,所以就應該把淨土當作你未來生命的一個目標;

  所以有世界名曰極樂,從秘密義來說,就有勸我們發願的意思。

  佛號阿彌陀,勸持名妙行序也。

  好,我現在相信淨土的存在,我也很希望能夠去受用這樣的一個依正莊嚴,那應該怎麼辦呢?

  佛號阿彌陀,告訴你心中的一個所緣境,你要去,你一定要有一個因地的歸依處,你就以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的聖號,來當作你的所緣境,所以這個地方就有勸持名妙行。

  所以蕅祖把這段經文,從秘密義來說,其實已經把信、願、持名的綱要描繪出來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