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念佛是佛陀教育第一法門,文殊、普賢、善財都修此
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介紹我認識佛法的是方東美先生,這是民國四十二年的事。沒有多久我認識了章嘉大師,他老人家非常的慈悲、熱心的教導,我學佛的基礎是在他老人家那裡奠定的。三年之後章嘉大師圓寂了。隔一年,我認識李炳南老居士,往後親近老人十年,到民國五十六年才離開台中,所以實際上我修學大乘佛法的時間是十三年。
到台中之後,李老師將淨土法門介紹給我,那時候我還年輕,也像一般人一樣,好高骛遠,總認為念佛法門是老太婆教,佛法裡面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典籍與派別,我們年輕人非常的向往,尤其是《華嚴》、《法華》。可是李老師以他的智慧、善巧、方便,誘導我們這些年輕人。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接受,但是受他熏陶的時間久了,對這個法門漸漸有了認識,生起信心,才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實際上真正的了解、肯定這個法門的殊勝,是在往後講解《華嚴》十七年。我從民國六十年開始講《華嚴經》,這十七年當中,八十卷華嚴講了一半,四十卷華嚴也講一半,都沒有講圓滿;以後常常到國外弘法,時間斷斷續續,沒有把這一部經講完。但是在《華嚴》裡面,我們肯定念佛這個法門,是無比的第一法門!
當年我忽然想到華嚴會上的兩大菩薩文殊、普賢。文殊菩薩曾經是七尊佛的老師,也就是他的學生裡面,有七個人已經成佛了。而他本人可以說是古佛再來應化的,久遠劫以前他就成佛了,現在示現在娑婆世界,作為毘盧遮那佛的助手,以等覺菩薩的身分示現。我特別留意這兩大菩薩,他們修學什麼法門?結果在《華嚴經》裡看到了,他們兩位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這使我感到很大的震撼!
然後再仔細觀察善財童子,這個華嚴會上所示現的得意門生,文殊菩薩的入室弟子,他學的是什麼法門?原來他也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所以五十三參告訴我們:一個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應當怎樣修學。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真正的彌陀弟子,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他應該怎樣過日子?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與一切大眾應酬?這些都是我們非常迫切的問題,而且是不能不知道的問題,答案全在《華嚴經》上;這也說明《華嚴》是學佛人不可不讀的一部大經。
只是《華嚴經》的分量太大了,以我過去講經的經驗,如果將這一部經從頭到尾講一遍,大概需要三千小時;現代社會什麼人有這麼大的耐性,肯用三千個小時學一部經呢?也可以說是現代人業障比古人重,古人有能力,有這個機緣學這部大經,現在進入工業社會,下個世紀(廿一世紀)比這個世紀一定是更緊張;無論是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一定超過現在,換句話說時間是越來越少了。於是乎不能不求其次,還好我們發現了跟《華嚴經》同樣殊勝圓滿的經典,而分量卻少很多,非常適合現代人修學,這就是《無量壽經》。
古大德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經文有長短不同,《八十華嚴》很長,《阿彌陀經》很短,可是裡面的義理、境界完全沒有差別;這話是清朝初年乾隆年代,彭際清居士所說。彭居士有一個很了不起的著作,就是《華嚴念佛三昧論》,這部著作分量雖然不多,內容卻非常豐富。近代黃念祖居士將這本小冊子在北京講過一遍,留有錄音帶,又從錄音帶整理成文字(講記),現在都出版了,諸位很容易得到,它是說明《華嚴經》是很重要的念佛法門。
我們再看看文殊菩薩對善財的教誡、叮咛、囑咐,完全是教他親近善知識的心理與態度。這些教訓非常寶貴,非常的重要。善財第一位參訪的是吉祥雲比丘,這一位善知識代表的是圓教初住菩薩,華嚴會上所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為什麼稱他作比丘?這個比丘的意思跟一般經上的意思不同;比丘是出家人,他出什麼家?不是我們這個田宅之家,妻子兒女之家,他出的是十法界之家;超越十法界是真的出了家。超越十法界之後到那裡去了?到一真法界去。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也是一真法界,那個比丘代表這個意思。
十法界是家,六道是家,這個東西很麻煩!佛法法門很多,經論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在理論上說,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幫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就是成佛。理論沒錯,而事實上我們眾生根性不相同,經論裡頭常常大分為上、中、下三種根性。上根利智,那沒有話說,沒有問題;可是中、下根性的人就不容易,許許多多法門我們沒法子學,你依照他的理論方法去修,就是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從那裡說呢?不能斷煩惱,不能斷習氣。佛法修學成就與否就在此地,並不是說你每天讀多少經卷、打坐幾個鐘點、念幾萬聲佛號。不在乎這些,在乎你煩惱斷了,妄念少了,這叫作功夫!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