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越“粗”越有營養


 2009/9/1    熱度:5497    下載DOC文檔    

豆腐,由素有“植物肉”之稱的黃豆制成,其發源地在中國安徽的八公山,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豆腐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難怪有人戲稱,豆腐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

豆腐品種五花八門

一塊四四方方、再簡單不過的豆腐,既可成為家中的小涼菜,也可成為大飯店的主菜,甚至還有專以豆腐為特色的館子,比如淮揚豆腐宴。豆腐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除了傳統的北豆腐、南豆腐外,近年來,還出現了許多有“技術含量”的豆腐,如內酯豆腐、木棉豆腐、絹豆腐,甚至還有鮮紅色的草莓豆腐、碧綠色的菜汁豆腐,以及加有花生仁的營養豆腐等。

不同豆腐,營養有別

傳統的中國豆腐是將黃豆浸泡於清水,泡脹變軟後磨成豆漿,然後用鹽鹵或石膏“點鹵”,使豆漿中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凝聚而成。而如今市場上的豆腐主要有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假豆腐”等幾大類。

北豆腐。又稱老豆腐,一般以鹽鹵(氯化鎂)點制,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質含量最高,宜煎、炸、做餡等。盡管北豆腐有點苦味,但其鎂、鈣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幫助降低血壓和血管緊張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

南豆腐。又稱嫩豆腐、軟豆腐,一般以石膏(硫酸鈣)點制,其特點是質地細嫩,富有彈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鮮,蛋白質含量在5%以上。烹調宜拌、炒、燴、氽、燒及作羹等。

內酯豆腐。拋棄了老一代的鹵水和石膏,改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添加海藻糖和植物膠之類物質保水。雖然質地細膩,口感水嫩,但沒有傳統的豆腐有營養。這是因為,一來大豆含量少了,吃起來沒有豆腐味;二來豆腐的鈣和鎂主要來自於石膏和鹵水,而如今使用的葡萄糖酸內酯凝固劑既不含鈣也不含鎂,營養價值因而下降。

台灣學佛網首頁素食护生素食文化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