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就是孝順菩薩


 2009/10/20    熱度:5989    下載DOC文檔    

現時,信佛學佛者,有很多是在家人,因其塵緣未了,故而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人與出家修行的人相比,修行的難度更大,因為出家修行的人有相對清淨的場所,有必須遵守的戒律,有相互學習的榜樣……而在家人其身已是煩惱人,還要時時刻刻面對煩惱事,沒有明師在身邊指導,多靠自覺發心,確是事倍功半。

在家修行的人,首先要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在修行中,應該怎樣去維系自己與父母雙方之間的關系呢?中華民族是非常注重孝道的民族,儒家有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可見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非同一般;俗語亦雲,羊有跪乳之德,烏鴉有反哺之恩,說明了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佛法教義中,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間之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淨行大婆羅門……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微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在增含卷十一中,有以供養父母准同一生補處的大菩薩之說。在五分律卷二十二中,也有如下事例:當時佛有一位弟子名叫畢陵伽婆蹉,因他的父母貧窮,想以衣食供養父母,但不敢擅自作為,故請示佛陀,佛陀因此集合比丘弟子們開示:“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呢?《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有雲:“一切男女處於胎中,口吮乳根,飲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皆與其子,珍妙衣服亦復如是,愚癡鄙陋情愛無二。”在眾生世界中,母愛是最偉大的,如果未能體會母愛者,那麼,請看看自己是怎樣護愛子女的,從中不難體會其三味了。如果自己不孝順父母,當子女不孝順自己時又如何呢?

或者,有人說,我著重的是天下大孝大順之道,對於父母之恩,可以放下不管。持這種觀點的人是錯誤的,是一種托詞,試問,連父母之恩都不知道的人,又怎能懂得天下大孝大順之道呢!可以說,雖然懂父母之恩的人不一定懂得天下之大恩,但懂天下之大恩的人,必定懂得父母之恩。

再或者,有人說,孝順父母不是解脫大道,孝順父母與否,不礙我的解脫之道。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我們知道,子女於父母的關系是於甚深之緣結成,而且是善緣,父母的生、養、愛之恩,對父母來說,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於其子女來說,卻成為了接受,子女接受了如此深恩,必須進行酬還,孝順是酬還的一種方式,酬還未了,如何談得上解脫道呢?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孝順父母呢?在物質生活中,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供養父母,使到衣食無憂,對父母的起居生活,行住坐臥,都要照顧周全;在精神生活中,要盡量順從父母之意,常問寒問暖,加強雙方的溝通,勿使父母感到孤獨、寂寞,在與父母產生矛盾時,要主動忍讓;在修行生活中,要婉轉地引導父母親近佛法,歸依三寶,乃至最終離苦得樂,免受生死輪回,往生極樂淨土。雖然,各人與父母的情況不盡相同,所行的具體孝順各有不同,但只要我們心存孝順,在免遭惡果的同時,也播下了福種。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