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學教師的出家之路: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一位中學教師的出家之路——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學生時代,當學生時也總習慣於以仰視的角度去看自己的老師。如果碰到真正的良師,我想對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那種感激都將是永生難忘的。再更進一步要求,如果有老師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去教育學生的話,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會是一個和諧社會所一直期望,也會是眾多家長們所一直向往的真正的社會棟梁。 不過,這個願望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卻很難實現: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只把眼睛盯在經濟發展上,衡量經濟指標的唯一槓桿便是金錢這種硬通貨。在這種條件下,教育最多只能作為經濟的助緣而存在,而非作為經濟的基礎被提上議事日程。再加上很多家長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無力也無心把投資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而有些愚癡的富翁又不懂如何培養子女賢良的人格,只會讓小孩在金錢的堆積中過早地染上銅臭氣。這樣的教育前景怎能不令人堪憂呢? 我經常接觸到的圓論對此也有同感,他原先也曾當過老師。畢業於山西師院的圓論以他多年的教學生涯最終感觸到,唯有佛法的教育體系才是最完備、最殊勝不過的。 一九八八年,當我從山西師院西山礦務局師專數學系畢業後,便懷著滿腔熱情開始站在講台上演繹起我的為人師表的生涯。第一次揮動起教鞭時,望著台下那一雙雙純真的注視著我的大眼睛,我的內心有說不出的自豪。我終於體會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的沉甸甸的份量——那是讓教師在一張張心靈的白紙上描繪整個人類未來的藍圖啊!老師必須在教書的同時又要育人,在傳授給學生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把人類代代相傳的優秀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及人格操守,一點一滴灌輸進學生的心田,使他們能健康成長,並成為未來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主人公。這種美好而神聖的工作讓我感到是多麼的光榮與滿足!因此,從一踏上教育崗位起,我就把全部的心血撲在了工作上。每天從早到晚我都與學生們泡在一起,輔導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身心成長。在我與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許多學生都在國家、省級等各種數學競賽中獲過獎,在中考時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戰果。 在事業上,我的成績可謂有目共睹;家庭生活中,我的妻子小成也是一個標准的賢內助。我們夫妻感情十分融洽,旁人都非常羨慕我們夫婦倆的幸福生活。 如果不是因為我們的朋友小王夫妻倆,可能我和小成就將沿著我們既定的生活軌跡一直平穩地走下去了。但在我們相隔很久終於又碰面時,小王夫婦的生活卻在不經意間悄悄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軌跡當中。盡管剛開始時,我們並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多麼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後來仔細一回味,學佛的最早因緣便是從見到小王他們時開始萌發的。 當我們與小王夫妻團聚在一起時,我和小成都感覺到他倆說話隨和而又莊重,較以前完全判若兩人,一問方知他們開始學佛了。可能想把自己的全部心得盡快與好友分享吧,談話間小王一個勁地給我講人生如何痛苦、山河大地等器世間都是業力所感召、六道輪回的真相等等他們所掌握的一些佛法道理。一直接受唯物論、無神論教育的我嘴上盡管不說什麼,但心裡卻一直在嘀咕:“唯物主義不是說世界是物質的嗎?怎麼會是由什麼‘業力’形成的呢?況且現在人們的日子不是越過越舒坦嗎,怎麼又說人生皆苦呢?”我想到了小時候看過的《西游記》,就覺得小王說的可能是神話故事而已吧。 以後我們又去過小王家幾次,他們還是很積極地向我們宣講佛教常識,並反復申說皈依三寶的好處。但我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固執,我從不輕易接受一個新的我並不太了解的觀點。有時我也偶爾翻閱一下小王送給我們的佛學入門書,不過僅僅把它們當作一種消遣罷了。 生活還在照舊進行,當日歷翻到九五年的暑假時,我和小成決定到五台山參觀游覽一下。 雖處盛夏,但五台山給人的感覺卻是那麼的涼爽,陣陣山風給來自四面八方的朝山者和旅游者送來縷縷清涼。在山西呆了幾十年,我還是頭一次登上這座佛教名山,也是頭一次見著出家人,他們身上的那種超然物外、清淨古樸的氣質,讓我感到了一種似乎又熟悉又陌生的舒心悅意的感受。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各個寺院參觀著,時不時地也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旁邊的善男信女們在文殊菩薩像前磕個頭、點炷香。路邊的商店裡播放著佛曲梵呗,悠遠的音聲似乎來自天籁之鄉。我隱隱約約覺得心中好像總有一股莫名的情緒跟這種樂曲共鳴激蕩著,於是便請了一盤觀音聖號的磁帶…… 五台一游,那巍峨的大白塔、雄渾古樸的寺院、莊重端嚴的出家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五台山回來後,山上的清涼也被我帶回到了酷暑難耐的家中。 有一天深夜,因工作上的煩亂我久久不能入睡。忽覺心頭一亮,便打開了收錄機,把那盤觀音聖號放了進去,“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便立刻彌漫在靜谧的夜色裡。剎那間,小王送給我的書中介紹過的觀音大士救苦救難的故事,便不期然悠然浮現在腦海裡。四周悄然無聲息,清亮的月光下只傳來一聲聲清淨、悠揚、充滿悲憫的聖號聲。我一遍遍地用心聽著觀音菩薩的聖號,只覺得今夜這寧靜是屬於我的,這蘊含著平和氣息的空氣是屬於我的,這天地與我同一,而我早已悄然融入了觀音菩薩的心裡…… 也不知過了多久,我才從空靈一片的沉思中回過味來,一低頭,卻發覺不知何時我早已是淚濕胸襟了。不知為什麼,這充滿慈悲意味的聖號,讓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一種猶如站在高山上俯視人間痛苦的淒怆,我開始有些明白小王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人生皆苦”的些微含義了。當時我就在想,三年來小王給我講了那麼多佛法,卻被我全都給漫不經心地忽略過去了。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仔細看看那佛書裡到底都說了些什麼! 掃蕩干淨了漫不經心,我小心翼翼地在夜深人靜之時,認真地打開了第一本佛經:《金剛經》。 今天想來,就是當初那一聲聲“南無觀世音菩薩”,才喚醒了我那沉迷已久的心,才讓我體會到失去母親的游子、孤兒的心境。 參閱了一段時間的佛教經論,對佛法有了一個比較基礎的了解後,我和小成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同時皈依了三寶。不久之後,我們又在皈依恩師的指點下,共同來到了舉世聞名的正法道場——色達喇榮佛學院。在這裡我們得到了人天導師、眾生怙主法王如意寶的慈悲攝受,並從此走上了一條趨向解脫的光明大道。 從佛學院參學回來後,我和小成對佛法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釋迦牟尼佛對宇宙人生真相的揭示讓我大開眼界;佛菩薩們的深廣智慧與無私大悲令我自慚形穢。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及周圍的一切:辛辛苦苦教給學生的那些世間知識,其實都是一些謀生技能,這些當然有用,但於生死、於生命的本質意義到底又有多大關涉?作為一名教師是要為人師表的,自己及同事們平時確也道貌岸然,然而在內心,哪個不充滿貪嗔癡等種種煩惱?每日為油鹽柴米奔波,大家為你長一級工資、我當一回先進吵得不可開交,並將一直吵到退休,這難道就是人生一世的最大目的?再一對比諸佛菩薩們、高僧大德們的偉大品性,我感到自己簡直無地自容。佛陀告訴我們應觀察並調伏自心,開顯自己本有的智慧,升華、完美自己的情操,悲智雙運以期從根本上再塑完美人格、再造理想社會。但漏洞百出的學校教育在這方面能夠提供給學生們的幫助實在微乎其微,我個人更是很難在其中扮演一個“改天換地”的角色,因為我自己首先就“營養不良”。原先以為自己好歹也算是個正人君子了,不偷不搶,工作還挺認真,但與佛陀倡導的五戒十善相比,還是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內心深處都有一些很難對治的陰暗面,這讓我如何真正面對學生?為人師長,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我能做到嗎?再一想到同事之間經常抽煙、喝酒、打麻將賭博等行為,我就越發感到“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實在太難名副其實了。況且如今的學校教育都是為了追求及格率、升學率,連思想品德教育都要以分數來衡量。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污染,這種學校教育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我常常想,要是能用佛法教育學生,那該多好啊!佛陀揭示的因果規律、善惡業報、大悲心、菩提心、平等心,該是最好不過的思想品德教育課了。可是有幾個老師知道用佛法調伏自己內心的五毒,並進而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呢?又有幾個家長知道取捨因果,並真正當好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呢?在一個不講因果、不講輪回、不講善惡有報的教育體系下,我們能指望孩子們健康成長嗎? 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越來越喪失信心,我也就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對佛法的聞思上。但越深入下去,我越發感到,自己一方面雖然景仰諸佛菩薩的崇高人格,另一方面,自己的學佛又大都停留在書本或口頭上,很難融入心相續中。學了幾年佛,內心的煩惱依然未減,自己覺得再這樣下去,學佛真要變成口頭禅了。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沒有上師調教;二是因為沒有在清淨道場專一行持。自己畢竟還是一個凡夫,在濁流當中打滾久了,那點兒善根別說增上,只要不被吞沒就謝天謝地了。 也就在此時,我和小成有幸拜讀了《佛教科學論》,上師的金剛語讓我倆歎為觀止。有時候,善根的成熟可能就需要那麼一點酶的催化,《佛教科學論》中的一些真知酌見就恰好充當了催化我和小成善業成熟的那一點“酶”。我們反復品味著這麼幾句話: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無常而沒有實義,夫妻感情再好也有分離的時候,父母的養育之恩,僅靠給點錢或呆在身邊孝養天年並不是最好的報答方法…… 思前想後,我倆都覺得為了不辜負此生,只有到色達喇榮佛學院這個清淨道場,跟著大恩上師出家修行才是最好的解脫之道。要不再這樣晃蕩下去,大好年華就要被空耗殆盡了。 下定決心是在二○○○年春節左右,那時學校剛好給我們分了一套房子,工資也馬上就要上調了,但我和小成對這一切已是毫無興趣。我們毅然辭別雙親,登上了列車,向著學院飛奔而來……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在這一年裡,大恩上師滿了我倆的願——我們出家了! 出家,百萬劫當中也不知能有幾回啊!因此我格外珍惜在這裡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想把上師傳講的無上甚深微妙法全部吸收到自己的腦子裡,我想快一點兒真正嘗到法乳的甘美之味,我還想盡早把自己的所學奉獻給全人類……作為一個曾經有十幾年教齡的老師,在學院我才深刻體會到:“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美譽,只有獻給大慈大悲的上師、三寶才是最合適的。上師的慈悲讓我感動;上師的智慧令我歎服;上師的恩德催我奮進!每當我和道友們迎著晨曦前往經堂聽聞上師們傳講妙法時,我的內心總是激動不已。我真想告訴每一個人,這條路我絕對走對了! 圓論和小成一方面自己不斷在成熟善根,一方面又在因緣具足之後最終踏上出家之路。他倆放棄對家庭美妙欲樂的貪求,來到這寂靜的喇榮山谷過少欲知足的聞思修佛法的生活,沒有堅定信仰的人是怎麼也做不到的。有人可能會百思不得其解,但對享受佛法甘露的人來說,這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寂靜生活不唯是出家人的專利愛好,許多世間淡泊寡欲的人也非常向往這種人生享受。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獨立戰爭勝利後,就主動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不當國王當農夫,回到蒙特維爾農莊當起了他的種植園主,重溫“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綠茵下”的寧靜生活。因而我十分隨喜圓論、小成的選擇。 作為一名凡夫,盡管我偶爾還會對世間美景產生瞬間的貪戀之情,但大多時候,我最滿足的還是以簡單的飯食過我的修行生活。我非常喜歡孔子的一句話,“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久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我還想在孔子的“粗茶淡飯,拿手臂當枕頭,富貴於我如浮雲”的心境上,再加上“清淨地聞思佛法”這一內容,不知道這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 評:如果做老師的都能用佛法來教育學生,那該是學生們多大的幸福呀?對於圓論師兄的感悟,即有同感又非常隨喜贊歎。特別當看到圓論師兄夫妻兩人放棄對家庭美妙欲樂的貪求,來到這寂靜的喇榮山谷過少欲知足的聞思修佛法的生活,沒有堅定信仰的人是怎麼也做不到的,特別對於一個原本很幸福的家庭來講更是很難做到的。讀到此處,內心充滿贊歎震撼和感動。偶然走進我空間的你,不知是否有同感呢? 摘自索達吉堪布 智海浪花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