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滿法師:如何面對社會丟失的良心


 2013/8/13    熱度:4910    下載DOC文檔    

一、淨化心靈  健康人生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常常有人感歎,現在社會人們的生活越進步,心靈反而越空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關系也越來越緊張,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復雜,世間百態也越來越怪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加上自然環境惡化,導致人為災難層出不窮!人類的自私和極端自私導致人與人之間本該相互依存的同盟關系逐漸失調。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相互欺詐,以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惜出賣靈魂和喪失人格,食品造假,藥品造假,拐賣少女兒童等,坑蒙拐騙,作奸犯科,見利忘義,甚至以踐踏他人的人格和生命以獲取腐朽的生活資源。作為“人”的人格底線在金錢與利益面前蕩然無存。人類在加速相互為敵,你死我亡的自我毀滅步伐!!!

 現今的地球生態惡化導致自然災害層出不窮!人類為自己的貪婪無休止的殺戮動物,導致生物圈失調而引發生物鏈無序!從而導致瘟疫叢生,病菌變異;人類無休止的砍伐,導致植物生態的無序,從而引發土地沙漠化和泥石流災難;人類無休止的開采礦藏,導致地質結構失調,從而引發頻繁地質災難;人類無休止的追求所謂高級生活質量,導致大量生產廢物排放而引發溫室效應和氣象災難。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諸多的海嘯、地震、泥石流、火山爆發、森林大火、旱災水災、氣候失調,以及變異病菌等等自然災害,導致人類所處的地球千瘡百孔,地球生態嚴重惡化。人類在加速毀滅地球的步伐!

人世間紅塵滾滾,人間險惡、人心莫測,什麼急功近利,人心散亂,心性浮躁,貪欲無度,見利忘義欺上瞞下、自私自利、貪圖享樂、勾心斗角、爭權奪利、玩弄權術、權色交易、仇富心理、互相殘害等等……造成社會病態,世界危機,社會混亂。皆因現代社會人心浮躁,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人與人之間缺少了信任與真誠,多了虛假,多了猜疑,多了攀比與競爭,給生活在這個世間的人們帶來了無窮的壓力,自然也讓一些人喪失了基本的道德良知。

 綜上所述,歸納為一句話就是:“道德缺失、信仰缺失、人的良心缺失”,那麼,要找回一顆善良之心,首先必須落實“六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好愛心、得好報。消除貪嗔癡,勤修戒定慧,轉煩惱為菩提。孔子說:“人之心性本善,要回歸本性的善良之心,必須反省自我,斷惡修善。”一顆良善的心可以說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六祖也說:人性是本來清淨的,因為有了妄念,人的真如之性便被覆蓋,只要消除妄念,就能恢復本性,佛教禅宗的最終目標就是除去內心的烏雲找到我們本來清淨的“佛心”。

佛教說:心平則天下平,心淨則國土淨。意思是說,你應當先平整自己的心地,唯有心地平整了,世界上的一切才能平整。所謂:“心平則路平、心淨則國土淨”,當今社會,雖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經濟物質不斷的增強,但出現的問題也難以想象,有利有弊,主要表現在急功近利,沒有從整體觀念、大局觀念、長遠觀念去思考。 例如為經濟發展,開發項目不科學等等問題,不注意生態環境的污染,給下一代留下後患。

現在人常說:不要金山、銀山,只要綠水青山。那麼人們追求的名利心太強,要知道權力是一時的,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能夠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是聖者賢人。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是相互依賴其它另一樣東西的。學會感恩,感恩大自然的護佑,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亂發脾氣,一傷身體,二傷感情。人生應看三座山:井岡山、普陀山、八寶山,切莫,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們每一個眾生生命的本質是自由與幸福的,人人本具常、樂、我、淨涅槃四德。雖然《佛說八大人覺經》中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心是惡源,行為罪藪”說明了身心與世界的關系,解釋了苦短人生不幸福的原因就是“我執”與“我所”,修行的目標就是找被無明埋沒的幸福感,將遮蓋身心的五陰層層剝離,露出本有的自在與幸福。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樂都離不開物極必反的規律,最終導致痛苦,說明世間之樂皆為有苦之樂、無常之樂,唯有修“戒、定、慧”三學才能得到無苦之樂。清淨的心地是生起幸福感的土壤,熄滅了貪嗔癡,才能實現和體會到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等世間五福。日本春山茂雄寫的《腦內革命》這本書,指出心念是未來世界的導航系統,提倡用大腦給自己治病,用良好的情緒多分泌“腦內嗎啡”,克制不良情緒,抑制“去鉀腎上腺”的分泌,從而實現身心健康、人生幸福。唐朝無際大師的“心藥方”就是勸進大家以善心感善業,從而獲得心靈的淨化與健康。所以,我們要以傳統文化倡導的“天理良心”培養健康的心靈,獲得幸福的人生。

那人生為什麼不快樂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因為太多貪婪,不知足,所以不快樂。有人以為金錢可以帶給他快樂,於是,他不斷地追求金錢,以為成為了有錢人就會快樂。然而,他成為百萬富翁之後,還不知足,又想成為千萬富翁;他成為千萬富翁後,仍然不快樂,又想成為億萬富翁。越有錢就越貪婪,因欲壑難填而痛苦不堪。一個千萬富翁去農村考查,當看到一位農民在大樹下悠然地乘涼吸煙時,他竟然羨慕起農民活的比他快樂。想要獲得快樂,不是增加財富,而是降低欲望。

(2)、因為活得太自私,所以不會快樂。自私自利的人,心中裝的只有他自己,凡事為自己著想,客觀環境又滿足不了他自私的心,這樣的人怎麼會快樂呢?反之,一個不斷付出愛心,不求回報的人,卻活得非常快樂!就像郭明義一樣,不斷地無私獻血救濟貧困學生,傳遞著愛心,他活得比別人都快樂,因為奉獻永遠比索取快樂!

 (3)、生在福中不知福,所以不快樂。記得鄰居中有一個12歲的女孩,她的家庭很富足,她是父母珍愛的掌上明珠,她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全家人圍著她一個人轉,但是,她卻活得不快樂。直到有一天,她的父母收養了一個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女孩,這時她才知道,原來自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從此,她學會快樂,同時,也學會了關心和愛護別人。

在現實中要充分地享受生活的美好,首先要有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要讓自己的一切追求和欲望都符合自然之道,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生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平靜與喜悅。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放手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會因為患得患失而把自己逼進人生的死胡同。

 在當今社會,心態決定命運。良心決定德性,積極地心態是使心靈健康的營養,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消極的心態卻是心靈的疾病和垃圾,不僅排斥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甚至會奪走生活中的一切。

二、 心存感恩  知足惜福

在現實中,人與人之間心態的差異也是巨大的。有的人積極熱情,笑口常開;有的人心灰意懶,怨氣沖天。心態良好的人,自己身上的潛力完全被激發出來,可以愉快地接受任何艱難的任務,坦然面對任何意想不到的變化,寬容化解任何生活裡的紛爭,自然也就會超越他人。其實幸福和快樂是一種運氣,不如說是一種感覺。每天早晨起來,你可以選擇壞心情,也可以選擇好心情;當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時,你可以選擇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一個良好的心態,還可以使我們得意時不張狂,失意時不消沉,在這個喧囂浮躁的世界上,在內心永遠保持一片清涼之地。

 心存感恩,知足惜福。在生活中,我們當用感恩的心對待每一件事,服務於他人,用寬容大度、盡職盡責、勤勉工作來證明一切,就會忘掉不愉快。那麼心中就會充滿美好,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自然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心靈的寧靜。一個懷有感恩之心的人,生活也將賦予他們最大的回報。要是我們能用平和、感恩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那我們就可以活得很自在。這時我們也會變得“富裕”,悄然之間,我們會發現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最終可能一無所有!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愛自己,也愛別人。

 高爾基說:“給予,永遠比索取快樂。”給予是一種真誠的付出,更是一種無限的快樂。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心存感恩,熱心地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關愛每一個需要關愛的人,我們會在這種仁愛而無私的給予中,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仰,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享受著“給予別人,快樂自己”的富足人生。

三、互相尊重 和諧共存

人類之所以難以和平共處,相互尊重,正是因為人們各式各樣的“自我中心主義”為自他之間設下過多的界限。佛教一貫強調眾生平等依正不二的和諧思想,把宇宙萬物看作是相互依存的同一體。

道德缺失是造成當今社會危機的根源,而道德應該通過自律來完成,造成自律缺失的主要根源是物質主義,欲望過高,個人主義的泛濫,以及信仰的缺失,信仰是人的性格中一股穩定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不會精神空虛,會從內心中自發地規范和約束自己,不敢胡作非為,從善去惡。因此,只有真正認識到問題的源頭,審查到道德危機的根源,信仰缺失的根源,社會良心缺失的根源,才會反省過錯,端正態度,正知正見,通過正確的思想方法,途徑、行為、去解決道德的缺失、信仰缺失、良心缺失。形成人心內在的自覺、自律、淨化心靈,完善自我。這樣才能給社會營造一種良好的氣氛,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