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煩惱的方法
古人提到煩惱時,常用“斷”和“轉”這兩個字。我們現在對待事情都說要處理處理,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這裡就借用“處理”這個詞,一㎡語雙關,一個是說你要怎麼樣解決煩惱,第二個意思是你把煩惱當成什麼東西。如果我們把煩惱當成一個處理品,我們大家一定不會自找煩惱。我看我們大家就沒有把煩惱當成處理品,總是抱著不放,覺得煩惱很好,所以煩惱很多。你們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如果你把煩惱當成寶貝,你就慢慢地去處理,一點一點地把這個寶貝分給別人,不要一個人獨享;如果你看明白了,就會看到煩惱不過是個處理品,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自然會認識到不應該保留這個處理品,應該把自己本有的智慧發掘出來。
我說把煩惱當成寶貝,捨不得扔掉,大家不要覺得好笑,這是個實實在在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內,我也並沒有完全覺得煩惱就是處理品,也是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把煩惱當成了寶貝,捨不得扔掉。如果我們真是把煩惱當成了處理品,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煩惱障、所知障老早斷掉了,老早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我們之所以從無量劫以來輪回生死,在六道之中頭出頭沒,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死死地抱著煩惱不放,沒有把煩惱當成處理品,而是把煩惱當成了寶貝。大家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煩惱、看待煩惱,那麼我們要轉煩惱成菩提會容易一點。
我們往往是自己跟自己生煩惱,一般人說這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但這樣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從法律的角度來講,自己跟自己生煩惱沒什麼法律責任;但從佛教來講,自己跟自己生煩惱也是不對的,因為它也是煩惱,也是生死的根本,也是我們需要轉化斷除的對象。
我今天講處理煩惱的方法,重點針對我們人際關系當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煩惱,因為人際關系當中的煩惱,不但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家庭、社會和國家。
我們一般的人,對待一件事總是在把眼睛盯著別人,看你會怎樣對待我,公平還是不公平,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往往很少來要求自己,很少思考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八風面前不為所動。一般的人做不到這一點,即使出家人修了十年八年也很難做到這一點。這就是我剛才開宗明義講的,把煩惱當成了寶貝,沒有把煩惱當成處理品。
煩惱就是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這八風把所有的煩惱都包括在內。這八風都是一對一對的,一般人都把利看成是好的,把樂看成是好的,把稱譽看成是好的。你要那個好的,別人也同樣盯著那個地方,結果就發生矛盾了,覺得分配不公,覺得表揚不公,覺得贊譽不公,我吃虧了。處處都把我放在前面,什麼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沒有考慮他人,這就是煩惱的根本所在。我們這裡有很多年青的師父,十五六歲的、十七八歲的、二十多歲的,應該說涉世未深,心地比較清靜,但是在八風面前,照樣透不過這一關。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跟我的利益、跟我的面子密切相關。“我”,因為有“我”在,煩惱的根本在這個地方。他不會把“我”當成處理品,把我當成處理品了,那就把我破掉了,如果把我處理掉了,就能證聖果了。可是我們放不下這一點。我們一個人不管是為僧還是為俗,已經從一個自然的人變成了一個社會的人,因為我們不可能生活在一個孤島上,都是生活在人群當中、人際關系當中,每時每刻都有一個自他關系存在,一切的問題都在自他的關系當中表現出來,而表現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考慮的是我。所以今天講處理煩惱的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
怎樣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眼睛盯著別人,就像我一樣,早上一上殿眼睛盯著別人,看今天來了多少人,吃飯的時候眼睛也是盯著別人,今天怎麼只坐了四排?我眼睛盯著別人,如果是在這些問題上面表現出來,對大家可能有一點好處,可以督促大家好好地學、好好地修。如果我們底下的人也這麼看一下,今天只有四排了,這麼多人沒來,我上當了,這就錯了。肯定會有這樣想的,因為都是人,都有我,都沒有把煩惱當成處理品,更沒有把我當成處理品,所以有這種想法不奇怪,如果沒人這樣想,那就奇怪了,那就不真實了。
所以要學會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著別人,在利益面前、名譽面前,在一切好事壞事、吃苦享樂等等面前,總要先檢點自己、要求自己,吃虧上當的事我自己去做,有好事讓給別人,這就是修行。這就是慢慢地在淡化我執,慢慢地在處理我。這樣做開始時是很勉強地去做,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我把這種行為叫做優化素質,或者是叫優化自身素質。怎樣對待我執,是一個素質問題。我們現在整個國家都在提倡素質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我們學佛的人也要不斷地來優化素質。優化素質實際上就是提高覺悟,增長智慧,就是在八風面前慢慢地做到如如不動。在八風面前如如不動了,我們的素質就真正達到了優化的標准。
要求自己,不容易。往往我們面對一件事情,總是從自我出發,怕自己吃了虧,怕自己上了當,怕自己丟了面子。有時候即使占了便宜,也感覺這個便宜還占得不夠,會有種種的理由多吃多占,不多吃多占,就好像吃虧上當了。這樣的人,我在下放勞動的時候,見得特別多。比如說,現在北方收麥子,麥秸都扔掉了,我在南方下放勞動時,麥秸要分給大家燒火煮飯,分麥桔時還得用秤來稱,秤高一點低一點,那些婦女吵得不得了。四十多歲的人如果出生在農村,都經歷過這樣的事。那固然是一種經濟困難的表現,也說明人在利益面前真是到了斤斤計較的地步。在那種比較貧困的生活環境之中,一個人被逼得好像非得那麼小氣不可,你大氣了,你就會餓肚子。當然這是經濟比較困難時期的一種計較方法,現在生活環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計較的方法又不同了,但是作為煩惱,病根子還是一樣,還是那個我執作怪,還是我們自身素質沒有真正的達到優化的水平,還是一種缺乏智慧的表現。那麼,對待人際關系時,我覺得要化解煩惱,要使自己不被煩惱所困擾,首先一條就是要求自己,要優化自身。
第二條,要學會諒解他人。諒解他人,往往跟要求自己一樣很難做到。我們總是在千方百計地找對方的不是之處,總覺得對方跟我過不去,總覺得任何人都在與我為敵,有很多事情本來是無意的,但是就有那種小心眼的人總要對號入座,自找煩惱。古人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就是煩惱,天下本來是風平浪靜的,我們偏偏要去找些事,自找煩惱,那就是由於不能諒解他人。人生一世光陰極為有限,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平平常常、歡歡喜喜過一輩子,即使對方有什麼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於一種相互的關愛給予諒解,這樣的人就會有一種和睦的人際關系。
有一些不會處理煩惱的人,到處自找煩惱,總覺得生活在一種大家都對他有意見的氣氛當中,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樣要求自己,又怎樣諒解他人。一個不知道諒解他人的人,他的生活會是非常痛苦的,在現實生活當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往往一句無意之中說出來的話,那個有心挑刺的人聽了,自己就對號入座,以為是在諷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煩惱起來了,時間久了,一次二次,最後可能會來一個總的爆發,打起架來,甚至於弄出人命案來。報紙上種種社會新聞的報道,比如因為幾塊錢弄出一條人命案,一句玩笑話釀成一個悲劇。
不知道諒解他人的人,應該說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會善待自己,也就一定能夠諒解他人。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都不是聖賢,每一個人都有過失,我們自己老在注意他人的過失,為什麼你就不回光返照你自己有沒有過失?你自己言談話語有沒有傷害他人?所以能夠時常反省自己的人,就是一個能夠諒解他人的人,經常以一種諒解他人的心態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就會減少很多煩惱,就會把很多煩惱當成了處理品,就不會把煩惱當成寶貝。所以,處理人際關系當中的煩惱的第二個方法,就是要能夠諒解他人。
第三個方法,就是要曉得感恩和奉獻。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有感恩的心態,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是和周圍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開的。我們這一個生命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和整個宇宙的存在分不開的。大家想想看,全世界一個人都沒有,就剩我一個人,你說我還能存在嗎?肯定不能。每個人都這樣來反問一下自己,沒有全人類的人,只有天下老子第一,既然所有的人都沒有了,哪裡有第一呢?所以,我們要時時感恩所有的人,因為所有人的存在為一個人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提供了條件,提供了所有所有的一切,包括一個人的生命在內。如此說來,我們要不要感恩呢?我們能夠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自他關系當中出現的矛盾,心態自然會平和下來,自然會有一種感恩的心、報恩的心、奉獻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面對所有的事,面對一切眾生,面對宇宙大地。
人類的存在與整個山河大地的存在分不開,而且是要協調和諧的存在,只有和諧的存在,人類才能生存;一旦出現不和諧,人類的生存就會出現危機。為什麼9.11事件美國世貿大廈被炸時很多人會死亡?就是在世貿大廈起火的那一刻生存環境改變了,因為人的生存受到條件的制約,生存環境改變了,生存就成了問題。所以我們要感恩,如果沒有宇宙大地所有一切和諧的存在,我們的生命也不可能存在。
這就是我們所講的環保意識,能夠把環保意識提高到感恩這樣的角度來理解,提高到人類的存在、個人的存在是和所有的眾生——有情、無情的存在分不開這樣的角度來理解,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自覺地來做環保工作,自覺地來保護生態的平衡。佛教裡有一個觀念叫“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果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這是最高的環保意識。有情和無情都在法界當中,這一法界只有有情不稱其為法界,只有無情當然也不能稱為法界,只有情與無情同時平衡的存在,這個大智慧才能圓滿;如果不能平衡的存在,就圓滿不了。所以佛教的這個理論可以說是最圓滿的環保理論,不管用到哪個方面都是圓融無礙的。
第四個方法就是要惜緣惜福。我們不但要感恩奉獻,還要知道我們同為人類,同生在這個地球、這個宇宙、這個空間裡,都是無上的因緣,都是種了許多的善根,才有這樣的一個無上因緣,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緣份。特別我們今天同為如來弟子,同聞佛法,一起來修行,這個緣份更是不可思議。所以不管是出家弟子,還是在家弟子,我們彼此之間都要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佛緣、法緣、善緣、人緣,時時刻刻想念阿彌陀佛,我們這個緣份就能夠真正的珍惜。我記得過去學過的毛主席語錄“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說得很好,同樣可以用來鼓勵我們大家學習佛法,惜緣惜福。惜緣是指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這個緣份要珍惜,惜福是指我們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要曉得珍惜。因為一切的物質財富不僅僅是要通過辛勤的勞動創造出來,而且它本身又是地球的資源,地球的資源有一些是可以再生的,有一些是無法再生的,即使能再生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再生得出來的。像煤炭、石油開采了以後不可能再生,即使再生也不是我們這一代、兩代人、十代人、百代人能夠享用得到的。像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或者說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再生的資源,總是用一點會少一點,所以我們要曉得節約,曉得惜福。
如果在幾十年前說水有什麼問題,大家都不會相信,水還用得完嗎?如果有人說將來沒有水喝,那個人簡直就是神經病。但是今天來看現實,沒有水喝的日子並不是很遙遠。我們從北京坐火車到石家莊要經過多少河流啊!一個河又一個河,所有有橋的地方都是因為有河,這些河流在幾十年前都是波濤滾滾的流水,今天呢?沙漠一片。我記得第一次坐火車過黃河的時候,那是在1952年,整整50年前,那時黃河的水呀,與黃河大橋幾乎是平的,火車就像在水上走過去一樣。今天的火車過黃河的時候,就好像從沙漠上走過,黃河的水基本上斷流了。在過去誰說黃河水會斷流,那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唉!今天變成了現實,原因何在呢?就是我們人類不知道珍惜資源,不知道愛護資源、愛護我們這個地球,不知道惜福。由於過分的掠奪大自然、過度的浪費,造成了河流的干涸,最後就受到大自然對我們的懲罰。
我們中國過度地浪費、過度地破壞大自然,應該是從1958年大煉鋼鐵開始的。那時幾乎把所有的古樹都砍掉了做柴燒煉鋼鐵,那是森林的一次浩劫,也是所有鐵質文物、家俱、器皿的一次浩劫。那個時候所有鐵的門環都敲掉了,家家戶戶的鍋都砸掉了,拿來煉鋼鐵,一個村一個食堂,大家吃食堂。現在想起來你覺得很好笑,當時我們也很積極做過一些蠢事。那時我們在法源寺中國佛學院讀書,我記得我們同學做過一件蠢事,法源寺有個鐵寶鼎,大概是清朝的,時代不是很久,煉鋼鐵可以煉很多,就把那個寶鼎子拿去煉了鋼鐵。雖然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但是我們個人也有責任。這好像是笑話,實際上不是笑話,而是事實。由於不知道節約資源,不知道愛護地球,造成地球資源的匮乏。我們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煩惱,要曉得惜緣,還要懂得惜福,有福不可享盡。時時刻刻有一種節約的精神,時時刻刻想到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不可以過份地來享用,總有一天地球上能吃能喝能用的東西會用完。
我在外邊走的時候,看到有些地方標語寫得非常好,比如“愛惜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如果我們把這種精神推廣到所有的方面,想到我們人類有今天,還有明天;今天的人要生存,明天的人也同樣要生存;我們自己要生存,別人也要生存;我們人類要生存,其他的一切眾生、一切動物也要生存,我們常常以這種尊重財富、尊重生命的精神,我們就會減少很多煩惱,就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穩定、更加祥和、更加幸福。
今天講的第一條叫優化自身素質,第二、第三、第四條加在一起,就叫做和諧自他關系。這些方法加在一起就是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優化自身素質*智慧,和諧自他關系*慈悲;有智慧就能覺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就是我們化解煩惱的最好方法。
:居士文章 :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