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不會念大悲咒亦可制大悲水的方便辦法


 2009/10/31    熱度:31526    下載DOC文檔    

不會念大悲咒亦可制大悲水的方便辦法(印光大師開示)

三編卷二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接手書,備悉。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以貴地人以橘為出產,倘能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隨行隨念咒隨灑。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倘極其恭敬至誠,當可不生。如不會大悲咒,念准提咒,或往生咒,或心經,皆可。即全不會,但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預先供淨水一碗,念畢向樹灑之。)去時隨行隨念,至樹處隨行隨念隨灑。倘肯日日常念,或在樹林周圍念,其樹必定茂盛繁實。世間人不知道,唯知利。果能依此,不生蟲,多結果實,則人皆肯念矣。若有蟲,則難令不捕。須令其不生,乃根本解決法。生而不捕,斷做不到。凡事順人情則易從。逆人情則不從。汝先作此法,倘真靈,然後以此勸其一鄉,則一鄉便可通沐佛化。至於宣講,甚好。然須有有工夫之人。若事務煩劇,何暇宣講。欲化導一鄉,宜先從此事起。所謂法不孤起,必有因緣,方能發起也。凡修行人,必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以恭敬至誠,斷無不靈者。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無有感,何能得應。此事理所必然者,祈慧察是幸。(若常念,不必並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念,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已。凡怨業病,醫不能治者,及犯鬼犯狐,念之即可解消遣散。凡刀兵水火惡獸惡人等危險,若至誠念之,即有大轉折。若心不至誠,兼有疑惑不信之心,及心存惡念,欲成就惡事者,則無效驗。汝果能真實如是行,如是化導,則汝鄉便可家家觀世音,人人彌陀佛,為佛鄉矣。)

不傷蟲蟻、使蟲蟻遠離的妙法(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
接手書,備悉。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以貴地人以橘為出產,倘能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隨行、隨念咒、隨灑。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倘極其恭敬至誠,當可不生。

如不會大悲咒,念准提咒,或往生咒,或《心經》,皆可。

即全不會,但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預先供淨水一碗,念畢向樹灑之)。

去時,隨行、隨念;
至樹處,隨行、隨念、隨灑。

倘肯日日常念,或在樹林周圍念,其樹必定茂盛繁實。

世間人不知“道”,唯知利。果能依此,不生蟲,多結果實,則人皆肯念矣。

若有蟲,則難令不捕。須令其不生,乃根本解決法。
生而不捕,斷做不到。

凡事順人情,則易從。逆人情,則不從。
汝先作此法,倘真靈,然後以此勸其一鄉,則一鄉便可通沐佛化。至於宣講,甚好。然須有有工夫之人。若事務煩劇,何暇宣講。

欲化導一鄉,宜先從此事起。

所謂法不孤起,必有因緣,方能發起也。

凡修行人,必要心地好。心地好,再加以恭敬至誠,斷無不靈者。心地不好,又不恭敬,既無有感,何能得應?

此事理所必然者,祈慧察是幸。

若常念,不必並“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念,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已。

凡怨業病,醫不能治者,及犯鬼、犯狐,念之,即可解消遣散。

凡刀兵、水火、惡獸、惡人等危險,若至誠念之,即有大轉折。

若心不至誠,兼有疑惑不信之心,及心存惡念,欲成就惡事者,則無效驗。

汝果能真實如是行,如是化導,則汝鄉便可“家家觀世音,人人彌陀佛”,為佛鄉矣!

(灑大悲水)臭蟻回避

無錫淨業社,於民國二十五年起,在崇安寺大雄寶殿,開念佛道場,宏揚佛法。

不意事變時,大殿被毀,道場移至北禅寺。

庭中,有大樹二棵,尤多臭蟻。念佛時,每集頭面,偶一不慎,難免殺業。社友苦之。

余至靈巖,禀告印師。

師雲:此地樹上,亦多臭蟻。日前,曾將大悲水灑之,蟻已他去矣!錫社亦可如法而行,必能有效也。

余歸,而告之道友。

遂於社期念佛時,將印師大悲水,環樹灑之。從此,社中無有臭蟻之患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TV提供的驅趕螞蟻、蟑螂而不殺生的方法!
央視裡曾經講過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
螞蟻是很講規矩的,如果是其他動物已經占領的地盤,螞蟻是不會侵入的。拿檸檬切片擠汁,把汁液撒在螞蟻經常出沒的地方,這樣螞蟻聞到檸檬汁,就會誤以為是其他動物胃液消化的東西,就會撤退,而不再來。

蟑螂的腹部有一層油脂,最忌諱肥皂這類去除油脂的東西。用肥皂切塊,和水拌成汁,撒在蟑螂經常出沒的地方。這樣蟑螂別說是碰到,就是聞到肥皂的味道就會逃走了。

以上方法簡單易行,還不殺生,大家可以試試。不過既是這類小生命打攪,必有其因果,別忘了誦經念咒!

(文章來源:地藏緣論壇)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