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靜母生善子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 【第六十一章 境來不勞眼】節錄
現在再接著下一段:
其心雖廣分別,心及諸法,而信念精進,毫善不生,即當凝停莫動,諸善功德因靜而生。
學佛的青年朋友們要特別注意喲!當我們用起功來,理論上都知道,這樣可以靜。“其心雖廣分別”,佛學淵博,能多方面分別。
“心及諸法”,什麼是心?心的本體是空,理論也懂。“諸法”,唯識、般若、大智度論……什麼經典都看過,考試一百分,但是信心不足。很多人佛學道理講得頭頭是道,真的信心沒有建立,不是迷信喲!是正信心沒有建立。不能依法而行就是信心、念力沒有建立。信是信,念是念,念念都在這個法門上的心沒有建立。所以念佛,要念念都在這個法門上。譬如嘴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想著今天九號,愛國獎券十五號開獎,這就是嘴裡念佛,而念念在獎券,想發財,或者想吃牛排或川菜,這個是念頭。因此念佛要心念,念念在佛的境界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時注意在這個善念上,不是口頭的。所以說有許多人學佛,信是信,念是念。
“信念精進”,隨時不斷地努力,並非只有打坐才叫修定,要隨時修定。在做人處事時心境怎麼定?在待人接物時心境怎麼定?講話走路心境怎麼定?要隨時研究。
他說有些人佛學道理懂得很多,信、念、精進等等,但是“毫善不生”,像一根頭發一樣小的善行生不出來。譬如我們都曉得學佛第一個學慈悲,我們有很多同學也討論這些,討論的同學都是有修養的喲!沒有修養講不出來。有位老同學楊先生,修法很多年,經常跟我講,他說:“我就是慈悲心發不起來,我怎麼檢查自己對人家要慈悲,老實講我沒有,慈悲不起來,可是我也沒有做壞事啊!也沒有對人家不好,每個人求到找,我一定幫忙,但是要我幫助人家又生起慈悲,我做不到耶!沒有這個東西耶!”我說:“你講這個是老實話!”大家盡管學佛,知道眾善奉行,但是如毫毛一般的善的心理行為,沒有建構成善的形態。
靜母生善子
他說這個時候,你要真想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第一步先要求得定靜--“凝停莫動”,先把心念訓練到住在一個境界上不動,不是空,而是止!或者念阿彌陀佛,念念都在阿彌陀佛境界不動,做得到做不到?大家在這裡打坐坐了半天,你能不能在一個咒語上、一句佛號上,或者聽呼吸、觀鼻子紅、鼻子白,觀腳趾頭也可以,隨便用一個方法,把一念凝定住!?這個“凝”字用得非常好!也就是中國正統道家所講的“神凝氣聚”;佛家的道理是定,儒家也叫定,《大學》一開始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及“知止而後定”的道理。
所以他說,善念不能生起要先修止,達到凝停莫動。有許多人講:“叫我學佛做不到,但我認為我心不壞”。我說:“對啊!你這個很了不起啊!”“我一輩子沒有做過壞事”這個話,叫作化妝擦粉,自己照照鏡子蠻漂亮!我可不敢說我一輩子沒有做過壞事。你看人的心性裡頭有多少壞念頭啊!任何一個人做不到的!不要給自己臉上擦粉,心性的念頭是很難檢查的,人的兩只眼睛看人家很明白,看自己很難。一個人每天有多少思想!這個思想、感覺、感情的浮動,不要說變成行為,這個壞念頭很多耶!依據現代科學的研究,人腦思想一動,好的念頭、壞的念頭所放射的光,顏色都不同,要發財、想鈔票放出的光一樣;想佛的時候又一樣。
我們一天到晚有那麼多不好的心念行為,假定有人能在這幾個鐘頭,或者一天,把念頭始終定在很純善的一念上,他不要做功德,就已經有多少功德了!不為惡就是善,所以他告訴我們定的重要,“凝停莫動。”
“諸善功德,因靜而生”,注意這幾個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於科學定律,沒有辦法變動。
沉滯待策進 馬奔慰蹄勞
接著再進一步告訴我們:
若凝停時,彌見沉寂,都無進忍,當計校籌量,策之令起。
永明壽禅師又進一步告訴我們,當我們修定時,想把心境定住,隨即進入沉寂狀態。你們諸位也有這個經驗,兩腿一盤.眼睛一閉,手一放好,那一剎那就定住,不過跟著睡眠就來了,沉默寂然!有些老修行非常有本事,明明沒有功夫,兩條腿坐一天都坐得住,你認為他在入定嗎?沒有,他在沉寂睡覺。他怎麼睡?打起坐來,兩個肩膀一緊,頭在肩膀上卡緊了,外行睡覺會點頭,內行的則不會。我懂了這個道理以後,一次一個朋友到紗廠當管理,夜裡管幾百個工人,怕工人睡覺,他說:“我的媽呀!我都想睡得厲害,怎麼叫人家不要睡!”我問他:“怎麼辦?”他說:“我戴副黑眼鏡,靠在牆上睡。”我說:“你笨蛋,戴墨鏡大家也曉得你睡覺。告訴你,找個牆角站著,兩個肩膀靠緊,手插在褲袋盡管睡,那些工人以為你眼睛看見就不敢懶了!’,就是這個法子,不過壞事不要學,講笑話給你們笑笑。
有些人一定下來“彌見沉寂”,越來越昏沉。“都無進忍”,打了幾個鐘頭坐,白坐的,沒有進步,把雜念切斷的功夫做不到,換句話說,做不到神凝氣聚”。實際上“進忍”就是神凝氣聚,也就是佛家的“氣住脈停”。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他告訴我們方法,以密宗來講就是傳法。此時要動腦運用思想,坐還是坐著,眼睛半開半閉,不要全閉;或者計數目字,或者撥念佛珠,計算一天念幾千聲阿彌陀佛,拼命撥珠子,手停了就曉得不對。不用心容易睡眠,這個時候非用心不可。用心就是用腦,腦不怕用,越用越靈光。年輕同學不大用心,一看書就頭痛,因為你懶得用腦,頭越來越痛。
“當計校籌量,策之分起”,這個時候你應該計較籌量,提起心念精神。策是馬鞭子,也可解釋為算盤子,要鞭策自己提起心念。
然而,這麼一提心念又糟糕了!血液上沖,精神來了!
若念念不住,如汗馬奔逸,即當以止對治馳蕩。
當念頭一提起來,眼睛一睜開,阿彌陀佛停不了,那糟了!這一下念念不住,心念停不下來,像一匹疲勞過度、跑出一身汗的馬,馬蹄止不住。等於行遠路,一天走一百多裡,最後兩條腿已經不知道是自己的腿,只曉得本能地向前走,不會轉彎,跟死人一樣直著走,腿已經死了半截。又如思想過頭,夜裡失眠,思想如汗馬奔逸。那麼,這個時候趕快用止念的方法來對治馳蕩。
這是指心理狀況而言;以生理狀況來講,可以趕緊吃點藥,再不然將雙腿泡在高溫水中,強使血液下降,也可以睡著,有很多方法。
你看佛法的研究多細膩!我們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那麼難弄!必須要靜,靜了卻又想睡,不讓睡又亂想……,你看自己的心多難對付!這個身體也難對付,穿多了流汗多,容易感冒;穿少了又怕傷風;吃飽了消化不良;不吃嘛又餓壞了。生理難對付,心理也難對付。睡久了昏沉,越睡久昏沉越厲害;反之,越不睡散亂越厲害,這個真難辦!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