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念佛往生人,預報佛之來迎
預報佛之來迎 下面請看第三個問答。 問:念佛人臨終見佛來迎,是報佛或化佛? 答:法然上人《東大寺十問答》雲:念佛往生人,預報佛之來迎;雜行人之往生,必化佛之來迎;念佛而或雜余行、或雜疑心者,見化佛之來迎,而隱報佛也。 這個問答只有三行而已,非常的短,卻是很多淨業行者所不知道的道理,因為《法然上人全集》對教界念佛人而言,涉獵閱讀的人還不多見。 法然上人的淨土思想,完全繼承善導大師。善導大師雖是中國淨宗的祖師,唐朝初年時代的人,可是念佛人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不少的人連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還不曾讀過,不要說其它的四部五卷,《法事贊》《往生禮贊》《般舟贊》《觀念法門》。如果連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都不曾讀過,連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都不曾讀過,怎麼會知道阿彌陀佛,在念佛人行者有報身佛的迎接、也有化身佛的迎接?更不可能會明白西方極樂世界有二土,報土與化土。 詳細看唐朝時代的各宗祖師大德,對西方極樂世界的分類,你就會猛然發現一件事實:不只是善導大師、懷感大師、道綽禅師、窺基大師、道宣律師,還有不少的祖師大德,將西方極樂世界分類為二土,就是報土與化土。一般人念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讀到的祖論,最普遍的,除了《印光大師文鈔》以外,就是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將西方分為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但是,這四土的分類法,非是淨土宗祖師的分類方法,是天台宗的開宗祖師智者大師所分類的。 我們念佛的行者,對西方淨土的分判,當然是根據淨土宗祖師的分類法。善導大師、法然上人,乃至昙鸾大師、道綽禅師,這些了不起的古德,將西方分為報土與化土。 報土的環境,就是沒有蓮品高低之差,不在蓮苞之內;化土就是所謂的九品往生,也就是胎宮疑城。從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九品之中,唯獨上品上生的行者,不在蓮苞裡面,其余的八品,上品中生一直到下品下生,在蓮苞裡面的時日不同,這樣的差別而已。 所以,我們一心念佛,修學十八願的行者,臨終以凡夫肉眼見到阿彌陀佛來迎接,是他受用報身佛,剛才向諸位報告過了。那麼雖然修學十八願,但是沒有專修,是雜余行的修持,或者是沒有做到明信佛智,雖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還停留在疑惑佛智,也就是法然上人所說的“或雜疑心”,那麼這二種都會在臨終,見阿彌陀佛的化身佛現前迎接。臨終者在臨終,見到報佛來迎接,當然會往生報土,見到化佛來迎接,當然會往生化土。 同樣是一生的念佛修行,信心的念佛和疑心的念佛,臨終的法緣不同,往生的果土亦不同,明信佛智的念佛人往生報土,疑惑佛智的念佛人往生化土。諸位菩薩!若是你,你要往生報土還是要往生化土?當然往生報土。同樣一輩子的念佛,往生報土不在蓮品之中,沒有品位高低之差,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華開見佛,馬上進入七寶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證悟無生法忍,也就是阿鞞跋致。這樣的利益實在太大了。 同樣一輩子念佛,但是因為沒有聽聞阿彌陀佛的本願,所以疑惑佛智的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許在蓮苞裡面十二大劫,或者六大劫,或者一大劫,五百年就好;在報土的人,早就能夠每天化身千百億,到他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早就可以化身回來人間,護佑子子孫孫,個個身體健康、事業發達;在蓮華苞裡面的行者,還無法到七寶講堂見佛聞法,還無法到他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化眾生,也無法回來人間護佑子子孫孫。 諸位!同樣是一輩子的念佛,什麼人願意要疑惑佛智?但是太多人就不懂得要平生好好聞法,將自己的疑惑打破,將內心的黑暗消弭。為什麼?不聞法。沒有聞其名號的造作,怎樣得到信心歡喜的果報,對不對?春天沒有播種,怎能秋天有收獲?沒有喝白開水的因,怎麼可能有解渴的果?沒有吃飯的因,怎麼可能有肚子飽的果?你要將疑惑打破,沒有好好的聽經聞法,對阿彌陀佛沒有相當的了解,你的疑心怎能打破?就是如此。 “念佛往生人”,就是指第十八願的行者,信心念佛的行者。“預報佛之來迎”,預是預先。既然說預先,那表示第十八願的明信佛智、信心念佛人,往生是在臨終決定還是平生決定?平生。法然上人用字用得很妙——“預”,預先。預先就是還不到臨終,在平時。“報佛之來迎”,也就是平生就知道自己的臨終,是阿彌陀佛報身佛身來迎接。 “雜行人之往生”,就是第十九願、第二十願的行者,或者是自力念佛、疑惑佛智的行者。“必化佛之來迎”,一定是化佛來迎接。而且法然上人沒有用預先這個“預”字,是用“必”,一定也是會往生,是化土的往生。 “念佛而或雜余行,或者是念佛而雜疑心”,這二種念佛人,臨終見化佛來迎接。“隱報佛”就是報佛隱去,阿彌陀佛的他受用報身佛沒有來迎接。 道理現在你明白了,請問諸位菩薩:你希望你將來臨終,親眼目睹所見的阿彌陀佛,是報佛還是化佛?報佛,那你的修因一定要明信佛智、信心念佛,就能感召阿彌陀佛,在你臨終現報佛來迎接。因緣果報,就是如此。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