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佛說「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禅」


 2013/9/20    熱度:4537    下載DOC文檔    

淨空法師:佛說「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禅」

所以坐禅這個坐不一定是指打坐,是取這個字的意思,坐是什麼?坐是不動,坐在這裡就不動了。不是身不動,身都不是我,它動不動有什麼關系?重要是心不動。所以大乘經裡常講「行住坐臥皆是禅」,你走著,住是站著,坐著,躺在床上睡著,全是禅,心不動,心住在一個境界上。我們今天坐禅,就是心住在阿彌陀佛上,行住坐臥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就在禅定當中。這個禅,釋迦牟尼佛贊歎,在《大集經》上,佛說「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禅」,這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禅在大乘,一般說比別的法門都高一等,念佛是無上深妙禅,比禅又要高一等。

……

底下還繼續跟我們解釋,禅的意思,禅那翻譯成中國是靜慮、思惟修等。底下,「靜慮者,禅那之體為寂靜」,這一定要知道,禅的體是寂靜,也就是總的原則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禅的體,寂靜。「而亦具審慮之用」,它起作用就是觀照,它不是不起作用。觀照是什麼?觀照是明了,明了裡頭沒有作意,他不用意識,他用自性。用見性見外面的色你就見到色性,用聞性你就能聞到聲性,這就是明心見性。如果我們用眼識見外面,那是分別,用耳識去聞聲塵,這也是分別執著,執著就是染污。我們就曉得了,禅定一般講是有一定深度的止觀,止觀就是修禅定,該放下的要放下,該提起的要提起。你看念佛人放下萬緣是寂靜,提起佛號是觀想,你可以思惟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你可以想阿彌陀佛相好光明,這叫思惟修。所以它「具審慮之用,故曰靜慮。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禅那」。定慧一定等,平等的,這是禅定境界。如果定多慮少,昏沉的現象就起來,定多慧少;要是慧多定少就浮躁,叫掉舉,就是妄念太多,那都是修禅的障礙。我們今天是用執持名號來修禅,是修禅裡面無上深妙禅,這不能不知道。禅是很令人羨慕、令人向往,而許許多多人不知道,持名念佛是禅定、是修禅,很少人知道,修學淨宗的人也很少提起。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於禅就不羨慕了。為什麼?我們自己修的比他那個還殊勝,比他那個還高明。

……

中國古老的教學,我們不談佛法,談世間法,世間法的教學重視學生的悟性,記性在第二,悟性在第一,悟性是慧,記性是知識,悟性是智慧,不一樣!有智慧的小孩,老師特別珍惜,教好了他有大成就。有知識,博聞強記,我們講理解力差一點,這個人好好的培養不失為君子,聖賢沒分。有智慧的人可能到聖賢,就是什麼?他心清淨、心善良,純樸厚道,清淨心就生智慧,六根一接觸他就通達明了,不需要去思考的。我們現在的名詞叫直覺,不用思考他就能明了,大家同樣看一樁事情,他看得很深、他看得很透。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有障礙,障礙就是心浮氣躁,妄念很多,他用分別心、用執著心,這是凡夫知見。他不用心意識,那是自性的知見,我們一般講聖賢的知見,不用心意識、不用阿賴耶,這厲害。阿賴耶是什麼?落印象。不用阿賴耶是什麼?不落印象,沒有染污,落印象就染污。他不接受染污,他不分別、他不執著,一接觸通達明了,這就是禅。所以寂靜能審慮,審慮是真實了知。下面舉個比喻,譬如「心在定,能如實了知」,他聽到這句話,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我們今天就是心中有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中峰禅師在《系念法事》做開示所講的,「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依正莊嚴就在當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五集)  2011/4/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65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