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如吸音板的耳根訓練
觀世音菩薩由於修習《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證入諸佛智慧、妙覺本體。我們又該如何修習、契入這個法門呢? “耳根圓通”是個高深的修行法門,在進入這個層次之前,首先,我們應學習作基礎的耳根訓練,使我們能於修行的時候,透過聲音,使心靈安靜、穩定下來。 一、基礎的耳根訓練 初步的,該聽什麼聲音呢? 鳥的聲音罷。清晨醒來,於森林、公園中,一面呼吸新鮮空氣,一面聆聽各種鳥類鳴唱婉啭,心神便能感到愉快、安悅,宛如身與心都沐浴了、都滌淨了、都透亮了一般。那麼,煩躁的心便能沉澱、平靜下來。這樣的鳥音,如果在都會中,無法透過自然獲得,也可以使用現成灌制的CD或錄音帶。 但是,鳥音由於總是吱吱喳喳、鳴啭起伏個不停,僅能帶來安靜、開朗、明亮的感覺,卻不能入定。 那麼,便聽雨聲吧!不是狂風暴雨,也不是傾盆大雨,而是帶著一點點風,絲絲微微,彷佛打在芭蕉葉、樹葉上的聲音,沙沙沙沙,靜靜凝凝,很規律、持續、統合的節奏,自然較之於色色的鳥鳴聲,更容易靜定下來。 然而,倘若風雨夾雜,一陣一陣,時強時弱,時快時慢,時大時小,由於聲音變化急速,初學者即可能追隨著它倏起倏跌,使心變得浮動。 於是,即聽水罷!尋找一條河流--不是大河,而是小河或小溪。坐在河畔,或坐於跨越在小溪的橋上,閉上眼睛,以耳朵聆聽。水的聲音,嘩嘩嘩嘩,川流搖擺,永遠持續同樣的節奏與旋律。你坐一天,一天的聲音完全相同;一夜,也是一樣,持續川流。這能帶著你忘掉自己,也忘掉環境,甚至於忘掉水的聲音,心便會漸漸融入水音中,進入統一的狀態,內外靜寂,可能因此入定。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師,一日無意中坐在橋墩上,聆聽水聲,他坐著,便這樣,忘去時間,忘去周遭,忘去一切身心世界,一坐好幾個時辰。出定醒來,心想:奇怪,恍如剛剛才坐下來,怎麼便過了那麼悠長的時間? 不妨學學憨山大師,也聽聽水。但是,必須注意安全。坐在橋上,太專致了,一不小心,便可能翻落水中,造成危險,而在入定之後,萬一天候改變,造成倏來的風雨,由於缺乏照顧,也將顯得危險-除非你是在一座面向河流的屋宇內。 這是初步透過聲音使得心靈獲得安靜的簡易方法。每一個人皆可憑著自身獨特的經驗,發覺、開展適合自我的形式。 前三者的耳根訓練,是靜態的,可以依自己選擇環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在無法選擇的嘈雜情境中,又如何利用聲音抵達心靈的平靜呢? 二、將耳朵變成吸音板 其實,於心煩意亂或愁惱悲苦的時刻,無論我們是躺著、坐著或站著,就是將眼睛閉上休息,僅僅用耳朵來“享受”。我們的環境與情境中,一向充斥著各式各樣、層出不窮、琳琅滿目的聲音,此時,不要用耳朵刻意聽什麼,所謂“享受”,就是讓它自然而然送過來,有什麼聲音就是什麼聲音。送過來便接受它,並不主動地尋找聲音,只是被動的,如同一只吸音板一般-聲音到了板上,音就不見了,並不積澱、儲存於板上,也沒有反彈的作用。倘使有反彈的作用,那便不名為吸音板,而是“回音板”了。 練習將我們的耳朵變成一只吸音板,便這麼聽著、聽著……大的聲音不要抗拒,小的聲音也不用拚命去追。只是這樣聽著,聽到多少算多少。最重要的,不要給它任何“定名”,比如說這是女孩的叫聲,男孩以粗話罵人,狗在這邊吠,貓在那邊吵……也可能鳥啊、雞啊、牛啊,乃至於汽車聲、喇叭聲、電視、收音機、摩托車、冷氣機等各種各類的聲音都一齊充斥湧動,但是,不要給與任何名字,也不要分辨它。維持自己僅是一只“吸音板”的角色,不尋找、追隨聲音,也不得與聲音作回應。 吸音板自身是安靜、沒有聲音的。聲音到了這裡,自然不見了。為什麼不見了?因為我不產生第二個念頭,在想:“那是什麼聲音?該用什麼方式回應?”人家用粗話罵你,不要回應,因為我是個吸音板;人家以甜言蜜語阿谀你,也無庸反應,因為,我是個吸音板! 只是了了分明,知道這是甜言蜜語,這是粗言惡語,這是欺騙的謊話……曉得這個聲音是什麼,卻在心裡不給它回應,那麼,便是一個真正會用功、會修行的人! 如此,外境種種喧囂、嘈雜,種種有毒素、不衛生的聲音皆不能污染、刺激、挑逗、誘惑你。隨時隨刻,你將是非常自在的,因之,我稱之為“享受”。 人們總是希望能享受優雅、優美的聲音,那令他們感到快樂。而我要說,練習這個法門的要點,只是以耳朵傾聽,心中不升起任何情緒,無論是痛苦、憂愁或興奮、激動,甚至連快樂都不要有。不反應,其實即是一種很寧靜的愉悅。 那麼,記住罷!成為一只吸音板,於眾聲喧嘩的現實中,你將是一個善於安頓、自在,而沒有壓力的人。 以上是初步修行音聲法門,可以入淺定,可以避煩惱,但尚不能開智慧,不能得圓通。 【摘錄自聖嚴法師著作《聖嚴法師教觀世音菩薩法門》】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