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十念往生(平時)的理論依據
淨土宗十念往生(平時)的理論依據 宋明以來,多以通途自力修證,诠釋「一心不亂」義。蕅益大師亦多順他意而處處顯事理一心,【然論往生正因時,則毅然捨他義而獨顯自意,判「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揭示「【一心」者即信願一心,非禅定一心】,意顯往生全憑他力,不在自力修證之深淺。故大師論持名之行時,言:「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不俟斷惑,橫超三界」,意顯「不斷煩惱得涅槃」之心要,顯彰淨土正義。至此,「信願一心」從「事理一心」中脫穎而出,他力易行之道再度得以大暢。 又言:或晝夜十萬、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准,【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诳語。 3、印光大師:或有公私眾務,了無少暇,須於早晚十念念佛,至心發願,亦能往生。以阿彌陀佛曾有願雲,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出自《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 《印光大師永思集》是年(民國二十五年)冬,大吐血一次,時人命何只在呼吸間!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張,二不恐懼,但覺佛尚未念好為憾。愈後,與一缁友朝江浙諸山,至蘇谒師,禀告病危時心理。師聞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師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決定往西方,我決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爾後凡作事動念,均以西方人況比:彼土聖眾,有是行乎?有是念乎?不合者忏去,決不稍事容留。 ‘【一向專念】’意思就是專恆依止,‘專’是專一,‘恆’是永恆,我們這一生就修這一個法門,不要更改也不要摻雜,這就叫做‘一向專念’,專門依止持名念佛法門,那麼,換句話說就是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這個法門實在簡單到了極處,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像這麼簡單、這麼容易,誰都會念這句阿彌陀佛,那個人不會念?問題是專念,一生專念不太容易,那麼凡是往生的人都是一生專念,那要問了,專念這一句就行了嗎?不必再要加楞嚴咒、大悲咒、金剛經,不須要加這些嗎?確確實實不須要加,這才叫一向專念,加了那些東西,那就不叫一向專念,那叫一向雜念,摻雜了很多東西,雜念嘛!不叫專念。雜念不一定能往生,專念是決定能往生,為什麼呢?因為四十八願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是阿彌陀佛因地當中所發大願,最重要的一願】。這一願呢?就是十念必生,他發過這個願,將來我們到經文裡面還會跟諸位細說,因為這一願非常非常地重要,這個一向專念就是從這一願而來的,決定不錯啊! “一向專念者,古雲:‘上盡形壽,下至十念’”。 這個事情多累贅,也是業障,外緣多啊!擾亂使你沒法子一心一意去念佛,未暇多念啊!那怎麼辦呢?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這個也行,與一向專念也不違背,這是事情多,特別是在這個社會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念佛,那怎麼辦呢?修十念法,十念法用的時間最少了,十念是盡一口氣叫一念,一口氣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有的人這個肺活量很大,他的氣很長;有的人氣很短,一口氣不管念多少聲?這個不拘,只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六個字也行,念四個字也行,都可以。十口氣的時間很短啊!大概三分鐘這個課就做完了,要緊的呢?是一次不能缺。每一天早晨晚上也是從今天初發心到臨命終時,一天都不缺,這也符合一向專念,這都是教我們平常修學的方法。那麼,上者那不必說,他的功夫綿密,跟大勢至菩薩的法門無二無別,那的確是上上乘。我們修十念法呢?如果到將來退休時間多了,可以增加,當然增加的時間愈長愈好,愈是有利益。 最低限度,你要早晚修十念法,十口氣的十念法,你才有指望,末後這個你們大家都沒希望了。這個要知道的。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要解【問:大本十念。寶王一念。平時耶。臨終耶。答。十念通二時。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時。】 問:大本十念,寶王一念,平時耶,臨終耶?’大本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十念,《寶王三昧論》講一念。問:這是平時,還是臨終? 答:【十念通二時】。這個十念,臨終十念可以講得通,平常十念也能講得通。‘晨朝十念屬平時’,有些人工作很忙碌,沒有時間念佛,早晚課就用十念法,這個十念是在平時。時間雖然少,他的功夫要求在一天都不能間斷,也符合《無量壽經》所說的一向專念,他每天早晚都不缺,這個就對了。‘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這個十念,兩種都講得通。‘一念則但約臨終時’,這個講臨終的一念,就是最後這一念是佛,這個人也決定得生。臨命終時他那個時候忏悔的心重,念佛的心比平常一般人來得懇切,所以力量特別大,感應特別快速,所以臨終一念、十念得生。像張善和這一類的人,這是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的人。底下的問題很重要,決定不能誤會。 經上說‘如果有眾生想要生到我的國土來,並且具有很堅定的信心,十次念我,我就一定接引他往生。如果做不到的話,我就決不成佛。’又說:‘堅持念佛名號,從一天一直堅持到第七天,一心不亂,就一定能夠往生極樂國土。’為什麼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1、淨宗正統-康本願文: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2、淨土宗祖師藕益大師:
大師視信願為淨宗眼目,處處釋之。對信雖廣開為六信,其根本亦在「信他」,即信「彌陀世尊,絕無虛願」。以誓願無虛,又心佛不二,故於「信自」中言:「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其言:「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即明示淨土信仰之歸宿。所謂「六信」,理雖圓融,終歸於「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中。此乃不可思議境界,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不涉施為,唯信乃入。其余事理因果,無非助成此一深深信仰。
由於他宗滲入,使不明淨土真實義者,多以事理一心為高妙,並以此為淨業指南。雖重持名,卻欲以稱名為方便,以求一心之功夫境界等。《要解》亦隨順他意诠釋事理一心,但大師言持名一法「無藉劬勞修證」,即簡別【淨土之行非事理一心,非定善散善,唯任口稱而已】。他力之旨得以澄清,淨土不共宗旨,再度明了。如其《靈峰宗論》言:
吾人果能念念執持阿彌陀佛,即是念念證無量壽,放無量光。古聖既爾,今人亦然;至心既爾,【【散心亦然】】。
觀此,知稱名一法,絕於機情,任誰稱名,功德齊等。《要解》言:信願持名一行,圓轉五濁,不涉施為,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
此即揭示持名一法「不憑修證,但稱名號」之肝要。所謂「如乘船度海,不勞功力」也。此是大師力脫融混的又一剖心瀝血處,故其《靈峰宗論》彰淨土修學原則言:【無論千百十,下至一聲,但終生不替】,便決定橫超。
又言:修此念佛三昧,每日從十萬起,以至一百,【或唯數聲,下至日念一聲】,不拘數之多寡,但以【終身不間斷】為則。
此即大師對修學淨業的指南,是對「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開顯,簡潔明了,已【完全】捨去了玄妙之理,唯彰相續念佛義。與善導和尚所言“上盡一形,下至一聲,乘佛願力,莫不皆往”、“一向專念,畢命為期”、“一發心以後,誓畢此身,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如出一轍】。
4、聖嚴法師《念佛生淨土》:我現在也主張必須相信佛經佛語,若依《阿彌陀經》持佛名號,一至七日,一心不亂,臨終見佛來迎,當然好,此可用打佛七等【克期修證】的方式。若依《無量壽經》除了五逆之人,欲生彼國眾生,至心信樂,乃至十念念佛,也都決定得生。這就【不必擔心不得一心不亂便無往生佛國淨土的希望了。】
5、宣化上人開示: 最忙的人你怎麼樣念呢?你要修“朝暮十念法”。怎麼修“朝暮十念法”呢?就是早晨和晚間用十念。怎麼叫十念法呢?每一念是一口氣;念十口氣這叫十念法。一早起來,把臉洗干淨,把牙也都洗干淨了,然後你面對著西方,要是有阿彌陀佛像更好。你們無論哪一位,如果希望請阿彌陀佛像,我有紙印的阿彌陀佛像,你們可以到金山寺來,我可以送給你一張。那麼你對著佛像合起掌來恭恭敬敬地先拜三拜,然後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十口氣。這個朝暮,早晨與晚間都這麼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麼一口氣,也不要故意叫這個氣長,也不要故意叫這個氣短,就是很自然的。這一口氣就為一念,念十口氣。早晨念十口氣,晚間念十口氣,叫朝暮十念法。你要能以天天不間斷,只用五分鐘,或十分鐘的時間就夠了。
那麼平日是不是也可以念呢?當然可以念了。你念得越多越好。這是朝暮十念法;你要是用這朝暮十念法的功夫,也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這個念佛的法門是最方便的法門。
6、大安法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門檻是最低的,是無條件的,這個在第十八願是告訴我們:設我做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既得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你只要具足信願,哪怕你念十聲,這個十聲包括你【平時念十聲】,也包括你臨終念十聲你一定都能往生。
7、淨空法師:“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所以信、願、行,非常重要,缺一個不可,有信、有願決定往生。所以【十念都能往生】,【十念是平時工作非常忙碌的人,沒有時間念佛,那怎麼辦呢?持名很重要,不能少,可以少念幾句,沒有時間多念,少念,早晚課的時間用十念法】,十念法是盡一口氣叫一念,這一口氣不拘多少,每個人氣長短不一樣,如果家裡面有佛像,就在佛像面前合掌念佛,盡一口氣念四個字、六個字都可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早晚都一樣,一次不缺,這就符合【一向專念】。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以事繁,未暇多念,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
8、黃念祖:又一向專念者,古雲:上盡形壽,下至十念。【【其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以事繁,未暇多念,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