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很多人一學佛就要改變命運,這個是錯誤的!


 2013/10/27    熱度:9926    下載DOC文檔    

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它主要依止的理論就是建立因緣觀,說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那麼為什麼會有生命現象呢?就是說,宇宙萬法本來是不存在的,《楞嚴經》說,本來是畢竟空的。那麼為什麼地球上會有這麼多的生物呢?因為他過去生曾經依止他的心念創造了一個因緣,那麼這個因緣現在成熟就現出了他目前的果報,他可能是一只螞蟻,可能是一只狗或者是一個人等等,那麼等到這個業力釋放結束以後,他這個果報就消失掉了,所以我們的生命是由因緣來支持的。因為我們有無量無邊的因緣,所以因緣的相續就造成我們有情眾生的生命的相續了。

所以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在對因緣的觀察,有兩個不同的差別。如果從道理上來看,我們在觀察因緣是分成過去,現在,未來這三塊來分成兩重因緣,就是過去跟現在,這是一重因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是一個因緣;第二個因緣就是今生跟來生,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又是一種因緣。所以從道理上來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體,都具足了這兩種因緣。這個是從道理上觀察,但是實際上從修行的角度,我們不這樣看,因為這樣看太復雜,

從修行的角度,佛陀在經論上的指導,就是一個修行有觀照力的人,他把因緣不分成過去現在未來,他分成內外,就外因緣跟內因緣,什麼叫外因緣呢?就是生命的結果,只要這個東西跟結果有關系的,都叫外因緣。比方說你會生長在什麼樣的家庭?你長大以後會跟誰結婚?你會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你今生的成就有多大?只要跟生命的果實有關系跟結果有關系的,這個因緣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叫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因為當你看到外在的環境的時候,那是一片已經成熟的水果。可能這個水果有甜酸苦辣,但這個水果,只要你到了五十歲,這個水果都長得差不多了,很難改變了,這個水果已經成熟了。

所以佛教的思想,它的因緣觀,他是先知命而認命,這個很重要。很多人一學佛就要改變命運,這個是錯誤的。佛教的第一個思想是先看到外在的結果,佛教都先講結果,再講過程,佛陀講四谛苦集滅道也是先講結果,就是說,我們面對我們今生的生命是先求認命,你才能夠來順受。你不認命你的心就躁動不安,你就會抗拒。

所以學佛人第一件事,你要接受命運,你不能抗拒命運,不管你同不同意,你滿不滿意,先接受它,你才能夠利用你今生的資源去創造來生,如果你一直排斥今生,你就毀了你的來生,這就是借假修真的道理,所以當我們學佛以後第一個我們要接受今生,不管這個今生的生命體你滿不滿意,但是這是你唯一的希望,因為你要創造來生就從這個地方開始。

所以佛教的修學,當我們看到外面的很多很多的水果樹的時候,充滿酸甜苦辣的時候,第一件事情我們知道,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都是我過去的業所招感的,我沒有二話先接受它,然後你才有希望,因為你才能夠安定下來。所以佛教第一個思想不抗拒命運,佛教都是逆來順受的,沒有一個人抗拒命運的。那麼當我們接受命運的時候,我們已經踏出了第一步,就是接受我們的過去,我們承認我們的過去。

第二個更重要是開創未來,這個就是你內因緣。外在的因緣是充滿了果實,內在的因緣是一片的土地,都還沒有開始種,你有很多發揮的空間,就是心靈的力量。外在是一種業力的主導,那是你做不了主的,但是你內心的世界在你死亡到來之前,你有無窮的希望。你可以把種子種下去,來生就馬上受用得到。

所以我們現在一個人最大的盲點在哪裡?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說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注意結果,這個錯了,因為這個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只花了很少時間去經營我們的心地法門,這個是錯誤的,這個是錯用心。所以這個人生就是一代一代的一直錯下去。

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結果要放棄,我們只重視過程,因為過程是操之在我的,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人生,是你可以決定的。你今生的成敗得失,這個是前生就決定了,當業力成熟的時候,當它形成水果的時候,一種果報的時候,你不能改變它。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修行者,他會慢慢的把心收回來,他知道這個水果已經成熟了,不能改變了,所以我開始要去創造我的來生,開始在心地上下功夫,開始培養自己心靈的力量。

佛法修學概要——97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