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第十一集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安。 今天傍晚的風雨比較大,大家不畏風雨還是到了中心,來一起學習《了凡四訓》。所謂“好學近乎知”,非常下功夫來學習經典,一定會有智慧。有了智慧可以引領自己的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擁有健康的人格。同時這個好學的態度,也可以成為諸位家長的家道、家風。所以什麼時候在承傳家風,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家風是你們得要承傳的,Any time,any where,你隨時隨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起心動念都會形成家裡的家風。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成長,父母的心情如何,我們知不知道?所以大家的起心動念、心態也都是影響整個家庭的氛圍,時時都是心平氣和、不急不躁,千祥雲集。話還沒說,事還沒做,心浮氣躁那就一事無成。 所以真正慈愛孩子,隨時隨地給孩子做好的榜樣,我們先對一下上一次我們一起學習到的經句: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窭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我們讀到這一段,“干嘛遇到好事都要這麼想呢?”可能我們一開始看,還不是很能理解。我們從一些俗話來體會,叫“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富不過……”這一句話要修正一下,現在不要說三代,一代都過不了。跟大家坦白講不是一代過不了,連五年都過不了。為什麼?人,他不懂事理了,那個造孽、造惡的速度太快了,一下子福報就折光了。 我們看那個企業家的後代,一出去亂作一通,就是五億十億就沒了,那個花得可凶了。所以真正要振興自己的家族、家道,“至要莫若教子”,要把孩子教得有德行、有智慧,不然你賺再多的錢他一下子就把你給敗光了。賺錢就好像拿著針把那個土慢慢地挑過來、挑過來,把它堆起來,你才有財富。叫“成家猶如針挑土”,不容易哦,我們閩南話叫儉腸勒肚,很節儉。但“敗家猶如水推沙”,你三代、五代人積的福報,那敗下來像什麼?像那個浪打過來一下就把沙全部卷掉了。大家仔細去觀察,很多政治人物他的財富、他的地位很高,那個都是他的祖上好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可是你看政治人物犯法的、離婚的、染上很多惡習的,這些高官的孩子到舞廳去跳舞的然後打人的。你看,積了這麼多代的福,就在這一代就要整個都要毀掉了。所以從這些社會現象再來體會古人提醒我們,“至要莫若教子”。一個家最重要的要把教育好孩子擺在第一位。 我們從剛剛跟大家談到的好景不長,為什麼?這是一個結果,請問大家有沒有遇過好景常在的家族?有沒有?大家有沒有看過百年不衰的家道?有。孔子都兩千五百多年,你們還搖頭,范仲淹的後代九百年左右了,很興旺!我遇過好幾個孔家的後代、范氏的後代,個個都有成就,一個敗家子都沒有,那人口是幾十萬、上百萬,你看那個家道多重要。我們現在生一個,一不小心就變敗家子,一不小心哦,還是要認真教,有認真教絕對不一樣。 所以這一些千年不衰的家道,他個中的智慧在哪?學問在哪?這個我們要學。這一段話是袁了凡先生傳給他孩子的處世態度,他的後代非常好,而且他光是把他人生的智慧、經驗傳下來這一本《了凡四訓》,就為他袁家積了無量無邊的福報。現在還在積,所有因為《了凡四訓》受益的這個福報都記在他的後代。 所以諸位家長,你們要不要也留一本《了凡四訓》類似的書下來?你這一生改命改得好你就留下來,你的後代子孫就有福報了。而老子有一句話叫“禍福相依”,是吧?禍跟福是同時來的,“命當榮顯”、“時當順利”、“眼前足食”,這是福報現前。怎麼讓福報保持而不會敗掉,那就要很懂得怎麼保持福報的方法,不然那個福當中禍就跟著來了。因為一享福一大堆習氣都來了,“驕、奢、YIN、逸”,在大陸有一個說法叫“富二代”,有錢人的第二代,現在很狂妄,撞死人都不道歉,撞死人都不後悔,“我家有錢,我爸爸有地位、有權勢”,就狂妄到這個程度。這個不教育很可悲!你給他的愛變成他犯下滔天大罪的後盾,你是毀了他了。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個心會招來福報,也會招來禍患。 那我們來看,其實這一段話最核心的就是謙卑。六十四卦,《易經》有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六爻當中大部分吉凶都有,有的吉多、有的凶多,只有一卦沒有凶只有吉,叫“六爻皆吉”,就是“謙卦”。 教給孩子謙虛非常重要,教給孩子收斂、懂得退讓很重要。所以在我們儒家的《禮記》這一本書,這個也是五經之一。《禮記》開頭講了一句話很重要,這句話大家記起來變成你的家道,叫“傲不可長”,傲慢不可以增長;“欲不可縱”,欲望不能放縱;“志不可滿”,不能志得意滿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那德行、福報就下降了。然後“樂不可極”,樂極會怎麼樣?現在這個現象太多了,你看現在大學生怎麼過日子?我們有一個同仁到澳洲去,她姐姐的孩子讀大學,我們這個同仁她早睡早起,十點准備去睡覺了,她這個外甥看到了:“你要干嗎?阿姨你要干嗎?”“睡覺啊。”“現在睡覺?你有沒有搞錯?你腦子有問題?我們的日子、我們happy的時光才剛開始。” 現在這個時代顛倒到有問題的人都笑人家有問題。你看不明理,看一個人很孝順:“拜托,哪有你這麼孝順的人啊,你吃虧了。”人家孝順他還勸人家不要孝順,老天爺不懲罰他才怪。所以人現在一個人盡忠職守還被人家笑,一個人剛正不阿從來不拿公家的東西還被人家笑。所以現在這個現象要力挽狂瀾,不然人每天造業,“多行不義必自斃”,福報花完了命就沒了。到時候還想行善都來不及了,一口氣還在,可以積功累德,一口氣上不來要改都來不及了。 要給大家寫一下,人不可以激動,激動就忘了剛剛要寫字。“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大家讀這四句,要體會老祖先真慈悲啊,真愛護我們啊。每一句經典,經典一打開第一句你只要能夠領會了,你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樣,體現慈愛。最重要的第一句話就給你講“欲不可縱”,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所有的災難都是因為沒有聽這一句話。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其實人生真正的樂,在心靈的提升,你不被自己的習氣、欲望控制住,你身心輕安就很快樂了。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再來,順著自己的良知做事情,為善最樂,助人為樂。 可是現在的人把樂的追求、幸福的追求擺在哪?欲望,欲望的滿足。他不知道“欲是深淵”,滿足不了。所以人的身體出問題了,欲望膨脹了,家庭出問題了,離婚率這麼高,欲望控制不住了,父子爭財產,兄弟爭財產,這個都是縱欲享樂的結果,才會有現在的亂象。 假如我們能讀經典,我們看《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他就人生的幸福、人生的目標很清楚,不是欲望的享受,是什麼?恢復明德本善,恢復自己的性德,恢復無量的智慧德能,這個是人生的價值、目標。他怎麼會去放縱欲望,然後靈性越來越墮落? 大家想一想,大學生大一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大四的時候德行好?那你看大學到底在教什麼?大學生不學《大學》,就不像大學生。大家聽懂了嗎?不讀《大學》這一本經書,那他把大學當玩樂的地方,那不墮落了嘛。賭博、上網、女色,完了,身體垮了,錢都花光了,花父母的血汗錢。要趕緊教!教到最後去了大學變成這樣,你不是白忙了十幾年嘛!你看那個大學生說uiversity叫“由你玩四年”,亂用。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看到那個流水一去不復返,想到光陰一去也不復返了,人要珍惜寸光陰。現在的人說,“睡得真舒服,不寫作業”,拿這麼好的經典,他用小聰明亂編,這個很可惜,要領悟這些經文。 大馬的民心還是純樸,我剛剛念那一句你們好像都沒聽過,你們還都沒有受污染。那我就不污染你們了,我是說他用錯了,也不是污染大家。他把這一句經文“逝者如斯夫”,“逝者”是形容那個水流掉了,“不捨晝夜”。所以聖賢惜寸陰、惜光陰,然後就有人把它改成“睡得真舒服,不寫作業”,這個叫教歹孩子大小,把小孩都教壞了。 所以你看到這些經句,還要感覺到了凡先生對他後代的那種呵護慈愛,都在這個字裡行間。孩子啊,我不知道你以後的命會怎麼樣,而命剛剛……整個從一開始遇到孔先生,到遇到雲谷禅師,這整個過程都是讓他的孩子了解如何改造命運。孩子啊,你以後的命運會如何我不知道,這也在提醒,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所以假如你的命裡是注定要“榮”,是榮華富貴,就是你的事業要顯達,但是要常常,那個心境是自己不如意的那種心情,來面對這一生會顯達。因為人假如顯達之後,他就很容易傲慢、瞧不起人。 大家冷靜去看企業界,現在企業的壽命越來越短,很多年前看的數字,中小型企業平均壽命2.9年。它有沒有榮顯?它有。它事業一上來馬上就下去了,沒辦法保持。所以假如謹慎,就好像不得意的那種態度,謹慎地去面對自己的榮顯,那它就不會摔下來。 在戰國時代,在秦國有一個人叫魏冉,他剛好有一個朋友叫魏牟(魏國的公子魏牟)來找他,後來魏牟要離開的時候,魏冉送他,“好朋友你要離開了,能不能送我一句話來提醒我的人生?”魏牟說了:“你假如沒有給我提起我差點忘了,我是有話要跟你講。” 接著他講到一段話,說到:“官不與勢期而勢自至乎?勢不與……”,要改一個習慣不容易,我這個字本來都寫錯的,同仁好心跟我講,每次寫又寫到原來的那個“勢”字,現在一直提醒自己才寫對了。所以改過要下功夫。“勢不與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與貴期而貴自至乎?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乎?驕不與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與死期而死自至乎?” 從這一段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古人非常有智慧,他看人的心性變化都要防微杜漸,一個人他有官位了,他就有權勢;一有權勢他沒有跟富相約,他有財富了,有財富就會跟地位很自然地就感召來了。請問大家現在華校獨中的董事長是誰?誰呀?有錢的人。他支持華校。他富是不是?有沒有跟貴約?沒有。貴來了,“貴自至矣”,有地位了。“貴不與驕期”,尊貴並沒有跟驕傲說say hello,來來到我家來坐,有沒有?沒有,但是很自然的這個傲慢的態度就上來了。 大家注意去看歷史,很多朝代的建國的大臣,功勳之臣,幫著天子把天下打下來了,都非常怎麼樣?驕慢。“嗯,天下是我幫忙打下來的”,最後搞得皇帝都不得不處罰他,甚至於殺他都有,這個就是驕傲。一驕傲,做什麼事情就不守規矩,就犯罪,犯到最後罪不可赦,死期就到了。 有沒有人想到,我要當官了就是我要死了?所以你看這一段話怎麼個提醒?他命還沒有富貴、還沒有榮顯,就給他打預防針,你等到他已經少年得志“我實在太了不起了”,你要再打針打不進去了,針就歪掉了。 有一個春秋的人物叫孫叔敖,大家讀過《陰骘文》。“救蟻中狀元之選”,救了一窩螞蟻最後考上狀元,“埋蛇享宰相之榮”,他當宰相為什麼?他們當地有一個說法,看到雙頭蛇的人就要沒命了,所以他真的有一天看到雙頭蛇,然後他就趕緊把這個蛇殺了,把它埋好。他不希望下一個人再看到就沒命了,所以他把它埋好,不希望再有人看到雙頭蛇。然後回到家裡就哭,他媽說:“你哭什麼?”“媽,我的命快結束了,我不能孝敬你了。”大家看,孫叔敖看到雙頭蛇他的心裡是提起什麼心?孝心、愛心。他不希望再有人看到之後沒命。又是在那裡傷心不能奉養媽媽,結果他媽媽一聽,“你不要擔心了,你這一顆都是為人想的心,你以後會有福報的”,最後真的做到楚國的宰相。 而當時候楚王選他做宰相,楚國的宰相叫令尹,他們的稱呼叫令尹,就像很多國家叫做首相,還有叫做總理、還是行政院院長,差不多是這個意思。結果這些官員跟老百姓都來給他祝福,因為他當了令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結果大家都來祝福,最後來了一個老人,那個老人穿著很粗的布衣,戴著白色的帽子,這個穿著就是去給人家吊喪的了,去喪事的時候穿這個。人家當上宰相,結果這個老人穿著要去吊喪的衣服走進他們家。 諸位學長,假如你的兒子要當大官了,突然有一個人穿著喪服到你們家來,你們會怎麼樣?“哎呀!給我出去出去……這個不好的兆頭”,我們可能會這麼做。但是孫叔敖恭恭敬敬整理服裝給這個老人禮拜,說:“老人家,楚王不知道我不賢,不知道其實我很差勁,還選我當令尹。而您今天穿這樣子來,一定有什麼事情要教誨我的,請您好好地給我提醒一下。”真的給老人禮拜,然後這個老人就告訴他,“你身貴了,“身已貴而驕人者,你驕傲了,你身份很高而驕傲,人民討厭你;你有了權力,擅用,等於是亂用你的權力了,你的君王一定會把你給換掉;你現在收入這麼多,你還去貪國家的錢,那你災禍就要到了。”沒有祝福他,送他這三句話,大家聽完會有什麼反應?孫叔敖又給他禮拜,“敬受命”,恭恭敬敬領受你剛剛講的,“願聞余教”,請你接著說。 所以人的福報從哪裡來?“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最後老人勸他,位子高了,權力大了,要更細心的為人民做事,態度要更謙虛。決定盡心盡力服務老百姓,對得起國家的俸祿,絕沒有任何的貪念。結果這個老人在孫叔敖上任的一開始給他提醒,最後他成為很好的令尹,整個楚國大治。 所以大家想一想,一開始的提醒重不重要?重要。 諸位女士,你出嫁那一天,你爸爸媽媽給你講什麼你記不記得?你們沒有反應。假如你已經嫁過女兒了,問你一句話:“你女兒出嫁的時候你給她交代什麼?”“沒有啊?”昏倒哦。當父母不及格了,這麼重要的事情、這麼重要的機會點,你不給她最重要的教誨,難道她要離婚的時候回來找你,你才教她嗎?那就有點來不及了吧?大家想一想,我們曾經請劉芳總裁給大家講了一堂課,大家記不記得?記得吧?晚上吧?這一件事我不會告訴劉芳總裁。但是你們要有良心,回去翻翻筆記,人家講得這麼好你要珍惜這個因緣,利益你的人生,利益你女兒的人生。聽了以後左耳進右耳就出來了,多可惜。 大家記不記得她爸爸給她交代哪三句話?“要嫁出去了,該干活了”,勤儉為持家之本。你不要看這幾句話,那個都跟經典相應。他只是沒有子曰子曰而已,你們還是注意聽。第二句話,“不要給人家添麻煩”,你看多厚道。去了,“宜家宜室, 桃枝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出去就是讓那個家族興旺的,不是給人家添麻煩的,不要給人家添麻煩。第三句,“不要給家裡丟臉”,“德有傷,贻親羞”。你看這三句話多有味道。 告訴大家,不是嫁女兒的時候要提,你兒子要去工作的時候也要提,有沒有道理?“兒子,第一份工作該干活了,該努力,不是在家裡做少爺了。”有什麼事要主動去做,多積累能力、多積累福報,吃虧是福。多做、多學習、多提升,你不要跟人家計較,有工作都逃、都避,這是沒有福報,還以為自己很聰明,工作的時候都渾水摸魚這不行。第二,“不要給人家添麻煩”,在家裡跟姐姐跟弟弟吵架,去了不要跟人家吵架,人家老板信任你,對你有知遇之恩,你要對團體要盡忠,不可以給人家添麻煩。第三,“出去了代表我們家,可別給家裡丟臉”,是吧?你看這道理相不相通?所以孔子教我們學東西舉一要反三,你就善學、善體會、善用,收獲就很大了。 接著說,“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縱使當時候你是遇到事事順心,也要當做不稱意的這種心情來面對。因為逆境的心情比較有警覺性,逆境磨練人,順境淘汰人。一順境之後人就會得意忘形,一順境之後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他的很多傲慢、貪婪的習氣就會上來,習氣一上來禍就要到了。所以能謹慎、謙卑,才能把順境、富貴保持住。 所以有一句古人的話叫少年得志大不幸。他太年輕就賺很多錢、就很有成就,最後他就不可一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麻煩了。 【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窭想。】 哪怕現在豐衣足食,常常以自己貧窮時候那種節儉的態度來過日子,不可以享樂。 在一些國家,有一些游戲,賭博的游戲,像什麼樂透的那種東西,後來有人去研究,他一下子中獎以後很多錢,那個錢可能我一輩子都賺不了的。結果他們研究的結果是中了樂透的人很多人最後是人生是什麼?得了嚴重的病,甚至死在家中沒有人發現。因為他一有錢之後,開始揮霍,酒色財氣,吃喝嫖賭,我想半天才想起來,這離我很遠,long time ago。所以人其實是可以改的,你慢慢慢慢的都向著這個善,你那個惡就沒有了,連惡的名詞都會有點想不起來。大家看到,假如沒有德行,一有錢大禍臨頭命都沒了,吃都吃死了。玩樂之後,縱欲之後,福報、生命都結束了。 這句話對於我們這幾代人很是提醒,經濟發展起來了,都要這樣提醒孩子。 “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人家愛護我們、尊重我們,我們誠惶誠恐。為什麼?人家愛敬我們,我們得要對得起人家的信任跟愛戴,你不能讓人家白愛護我們。上司愛護我們、長輩愛護我們,我們還常常做錯事情,給他們添亂。所以越受寵愛越戰戰兢兢,然後要做好自己,讓愛我們的人不要失望。讓他們覺得:嗯,這個孩子真值得疼惜。而且事實上人家尊重、愛護我們,有時候事實上是什麼?是我們父母、祖先的德護著我們,你父母做得好,爺爺奶奶做得好,你親戚朋友就對你好,而不是我們真的很好。 我去讀大學的時候,到親戚家,親戚都對我很好,包含自己成長過程,小學、中學出去住親戚家,親戚都對我很好。我以前都覺得因為我長得還算可愛,後來開悟了,是我父母對人很好,這些親戚朋友都想著什麼時候回報這一份情義。剛好兒子來了,回這一份情義,是父母的庇蔭。包含我們今天在弘揚傳統文化,人家愛護尊重我們,那是我們祖宗的德蔭,那是師長的威德,自己還做得很差。“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哎呀!誠惶誠恐不能給祖宗丟臉、不能給師長丟臉。包含我們當官身為公務員,人家對我們很恭敬,那是我們是代表國家,那是國家的福蔭,我們更應該是國家跟人民的好橋梁。我們的形象,我們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讓人民對國家更有信心。這個人都應該有這個觀照,這種胸懷。接著講到: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家世非常顯赫,德高望重,眾望所歸,這是家庭的地位非常好,但是也以一個卑微低下的一種態度,絕對不敢自鳴得意。假如是真正當了大官,那應該要對得起人民、國家的信任。而且一個人家世望重,坦白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范仲淹做到宰相,他一點都不奢侈,他在他的留給孩子的家訓裡面就講到,“我的祖上這麼多代積福,到我這一代榮顯,家世望重,假如我來揮霍,我以後怎麼去見我的祖先”。他是明理之人,“常作卑下想”,不可以傲慢、奢侈。所以他的四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四個兒子。那都是他當榜樣當得好。而且我們看到,珍惜祖宗的福蔭,又樹立好的榜樣,他這個家族的福蔭可以綿延九百年不衰,這個太值得我們效法了。 縱使道德學問不錯,也是以淺陋、淺薄的心境來面對他人。防止自己貢高我慢不可一世就不好了。而且俗話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這幾代人等於是倫理道德比較斷層的幾代。我們自己看那德育故事,看了都生慚愧心,比起古人的道德、存心,差距太多。 所以“德比於上則知恥”,跟聖賢、祖先比人就知恥,而且不會傲慢。經文接著說到: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 諸位朋友,剛剛大家念到這一句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你的身心狀態不一樣?你們怎麼沒什麼反應?我們現在集體把這句話讀一遍。Hello,你們的魂還在嗎?需要招魂嗎?真的很誠心地讀這句話,這句話的義理就入你的心了,你就養浩然正氣。我們一起念: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這段話告訴孩子,這是重點還有音樂配合,你看這都是感應。這段話給了孩子很明確的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諸位家長,您曾經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嗎?為什麼“學貴立志”?學習根本動力就是先立定遠大的志向,他有責任感。他縱使學習也好、經營事業也好,遇到挫折他都能夠突破。因為他源源不絕的這種責任感是動力,他能百折不撓。 所以人立了志向,跟仁義合叫大志。“志與仁義合,大志”,什麼是仁義合?期許自己能夠救濟萬民,能夠為整個國家人民謀福祉,這跟仁義合,大志。“與情義合”,我好好努力,愛護父母,孝養父母,照顧好妻兒,然後愛我的家族,愛我的國家文化,這個是有情義的人。“與情義合,高志”,這個人志向非常高遠、高潔。 今天假如一個人,我要去當老師,我要讓師道復興;我要去當醫生,我要讓醫道復興。這個與他的理智、人生的理想相應,這叫“壯志”,很有志氣。很多小朋友說:我以後要當科學家,發明東西利益人類,這個都是壯志。“志向跟欲望合”,我要賺大錢、我要享受、我要開什麼車、我要住什麼房子,“卑志”。這個人已經跟畜生差不多了,畜生就是我要吃飽,畜生吃飽了不害其他的生命,是不是?人類吃飽了還要害人,所以你看,人不學倫理道德比禽獸的欲望還嚇人。你看這一下去了,他真的以欲望為一個追求了,跟欲望合了,最終還是會昧著良心了。“志向跟恨合”,這個叫“危志”,很危險。有些人去做什麼事情是帶著一種報復社會或者報復他人的,這個就是危志了。有些人說以前被人家欺負了,“現在賺大錢然後去給他炫耀,然後去壓他”,這個都是危志,不好,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我們從這個經句看到,祖宗雖遠,離我們雖然那麼遠,但是我們身為炎黃子孫,身為每一個姓氏的後代,都有責任承先啟後。五千年的道統,祖先的教誨斷在我們這一代,我們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後代子孫,那我們不變成千古罪人了。所以看到這裡,要顯揚祖宗的德行。比方您姓楊姓,楊氏。楊氏是“四知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要把楊震的德行顯發起來。您是王家的後代,那王旦的父親王祐在門前種了三棵槐樹。他秉公處理,然後以自己整個家族的性命擔保這個人是無辜的,然後還勸皇上:皇上你不要疑神疑鬼了,你會錯殺很多大臣。皇帝聽了很生氣,把他貶了。皇上本來說要給他當宰相,現在他被貶了。他就要到貶的地方去當官,結果要離開的時候人家說:哎呀,你本來要當宰相了居然被貶了。他樂天知命,他說:沒關系,我不做宰相,我兒子一定做宰相。後來他兒子就是名宰相王旦。王氏這一脈的後代叫“三槐堂”,三棵槐樹。 諸位家長,你們去查過百家姓沒有?你的祖上在這幾千年來出了哪些聖賢你們知不知道?你們的眼神有點呆滯,你不認祖歸宗你的靈性沒有辦法完全顯發。人總要知道他的根在哪裡,當我有一天翻開《德育故事》,前面有一篇文章是蔡仲寫的。《德育故事》的作者是蔡振紳先生,我們同宗的,“與有榮焉”。結果你看他做出表率給我們看,他自己編了這一套書,感謝祖先的德蔭,把祖宗給後世的教誨貼在上面,蔡氏的始祖蔡仲。我看到裡面的內容,才明白我是周文王的後代,那一天走路都有風。那個風是覺得清醒不少,從那一天開始要提醒自己不可以丟祖先的臉。周文王仁民愛物這個態度得傳下去,從誰傳?從自身開始傳。“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離我們最親近的父母,這個“蓋”是遮蓋、遮掩。俗話講家丑不可外揚,而我們很冷靜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能我們的父母他這一生有做得不圓滿的地方,而今天當別人在批評自己的父母,我們非常難受。人家批評我們父母,我們馬上把那個過失攬到身上來,是我不好,不是我媽的問題、不是我爸的問題,這是一個人孝心自然顯發的行為。 孟子作了一個比喻,說大舜是天子,假如有一天大舜的父親犯罪被關起來,大舜一定跑到監獄裡把自己的父親救出來,然後他天子不干了,帶著爸爸去逃命。大家從這個當中去感受一下,他不忍心看爸爸被關起來,天子這麼大的福報我統統不要了,我只要我爸爸不受苦就好了,他的心沒有被天子的福報所污染。一個人在做天子,然後他爸爸關在牢裡,他那個天子還做得下去嗎?所以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的天性自然流露。 大家冷靜去觀察,那個一兩歲的孩子還沒有受污染,沒有受物欲污染,人家罵他媽媽,他先哭,大家有沒有看過這種情景?你看越小的孩子你只要問他,“誰最漂亮?”“媽媽最漂亮”。他媽媽長得再不怎麼樣他的回答就是媽媽漂亮,那都是天性的流露。所以我們把父母的過失攬過來。 再來,你做得好到人家不會去看你父母的過失,都來肯定你父母,“你這個孩子對社會貢獻很大,對我們華族貢獻很大”,你就蓋了父母的過失了。而事實上我們這一兩代人,有嚴重的過失,什麼過失?沒把祖宗的文化傳下去。所以現在這些青少年問題、社會問題,多少老人擔心、流淚,怎麼會變成這樣?這是什麼?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人把賺錢擺在了第一位。他沒有惡意,他也為了家,他也為了社會發展,可是他忘了本在“德”。所以現在所呈現出來的就是把“利”擺在“義”前面的結果。見利就怎麼?忘義。所以現在的人就不講情義,這個過失已經造成了。 有一個大官看到青少年犯罪那麼嚴重流眼淚,我當時候沒有注重教育只注重經濟發展,現在變成這樣了,流眼淚了。所以“近思蓋父母之愆”,我們得扛起來這個文化的復興。很多家長,你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這是真正對民族最大的貢獻,真的可以“蓋父母之愆”。 俗話又講家丑不可外揚,這個很重要。一個人把家裡的人的過失講出去,那叫自取其辱。哪有人講自己家裡的過失人家更尊重你,不可能。只是越講讓人家越瞧不起我們而已,逞一時之快招感來的都是人家的取笑了。自己的親人、家人不好好愛護還講他們的過失,家丑不可外揚。所以處世當中四個字要切記,只要違反了這個原則,這個家一定是非不斷。這個社會一定亂象頻傳,顛倒現象很多,哪個原則?“隱惡揚善”。當然,不去說他的惡,你說他的惡他生氣了,他跟你對立了更不可能會改,但是也不是放縱他。不去張揚他的惡,但是要規勸他,自己要先做好,自己做不好人家也聽不了我們的勸,五十步笑我百步他聽不了,所以,規勸別人要先做榜樣。 再來,要給人家留顏面叫“規過於私室”,你在人前你一情緒起來當眾批評他,他不能接受。而且事實上我們已經動氣了,已經不在“道”當中了,又怎麼去給人好的影響?你真的私底下規勸他,他可以感覺到你在替他著想,你的話他就很容易接受了。你沒有給他難堪嘛!揚善,比方說家裡的人,另外一半,人非聖賢一定有過,過你不揚他,他的好你都肯定贊歎,講給親朋好友聽,親朋好友又傳到他的耳裡去,他一聽,我這麼多不好我太太都不批評,我就這麼一點好我太太就這麼肯定我,那我要有志氣不能讓她失望了。所以“隱惡揚善”把一個人的羞恥心,把一個人的潛力給激發了,給人信心、給人肯定,“隱惡揚善”。 同樣的,家如此,整個社會也是這樣。今天你報紙都講不好的,那磁場很亂,大家都學這個不好的東西了。今天你都講好的,那社會風氣就改善了,大家都效法好人好事,這個重要。結果電視裡面都是報人家打架的,報那些犯法的,那學到什麼?所以你們有親戚假如在大學裡面,教這個傳播媒體的,那個傳播媒體的記者、工作人員首先要先上傳播媒體的道在哪裡,就是“隱惡揚善”,就是改善社會風氣。醫有醫道,師有師道,商有商道,丈夫有丈夫道,太太有太太道。是吧?當傳播媒體的也有傳媒道,都要在倫理道德之中的。 “上思報國之恩”,常常想著回報國家的恩,我們看現在世界多少國家在動亂當中打仗,我們能夠這樣太平的過日子,這個是國家,包含整個軍隊、政府這麼多人的投入,讓這個社會安定,沒有戰爭。我們都要念這個恩,人生在世任何的福分都應該珍惜,都應該感恩,不能視為理所當然。人一覺得父母對我好,國家對我的照顧,別人對我的照顧是應該的,這個人就墮落了。要長存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國家,感恩整個成長過程教我們的老師、長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報恩,這樣的人有福報。 而且我們要了解整個國家是各行各業的服務付出,才讓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這麼順暢。所以對於各行各業都要尊重,都要感恩。你到哪一個餐館去吃飯,那服務人員你要給他感謝。我們這種感恩的心就讓每一個行業都覺得他的工作有價值,他的工作受尊重,這個態度很重要。你去吃飯的時候對人家凶巴巴的,那他說你就幾個臭錢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然後他端菜出來以前還給你加調味料進去,是吧?所以“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天所需要的是各行各業(百工就是各行各業),幫我們服務准備好的,人能這樣去想,感謝國家,感謝各行各業,你的心隨時在感恩當中,這個是最快樂的人、最有福報的人。常常在那裡抱怨、在那裡計較,那是沒有福的人。 當然,假如這個政治上還有一些不如法,做錯的地方,在這個時代,坦白講正常。為什麼?人不學,不知道,沒學過怎麼當爸爸,他當然不會當爸爸;沒學過怎麼當領導,怎麼當官員,他當然不會當。所以這個時代各行各業的人有錯,我們都不能指責,“忠恕之道”,要寬恕。 再來,我們要批評別人,首先自己要做對。自己做正了,自己真正把倫理道德做出來,自自然然感動身邊的人,整個社會良性的發展就動起來。為什麼?“人之初,性本善。”你身邊一個當官的人,看到你的德行他感動了,他浪子回頭了。我們在那裡批評,在那裡謾罵,沒有任何幫助。所以道家告訴我們“正己化人”,儒家告訴我們“正己而不求於人”;先把自己做好,不要先去要求批評別人。批評、謾罵給國家添亂。現在每個人盡好本分,用德行去感化有緣的人,讓整個社會慢慢都懂得倫理道德,就越來越好了。人家罵,你不要跟著一起罵得痛快,“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 “下思造家之福”,對於整個家道的承傳,要用心去以身作則,來給孩子做榜樣。而且這個“福”,福田靠心耕。所以樂善好施要成為你的家風。而這個“造家之福”,請問大家,造多久的福?三年?五年?你要造長長久久的福,就要跟孔子學,跟范仲淹先生學,就對了。而且福氣從哪裡來?從聽老人言開始,老人就是智者的話,所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能聽老人言幸福就在眼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聽了,“各自責,天清地寧”,你今天就不發脾氣,你們家從今天開始就和諧了。幸福一念之間,是吧?你從今天開始就不發脾氣了,明天你先生就說你是不是發燒了,怎麼不罵我了?馬上身邊的人就感覺到,就感動了。 “外思濟人之急”,有緣千裡來相會,能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人,都是跟我們很有緣分的。救濟他們的急難,什麼急難?可能食物、生活的所需。他沒食物了,布施食物;沒有衣物了,布施衣物;沒有醫藥了,你布施醫藥。這個都是濟人之急,這個是物質上的急難。還有一種是什麼急難?精神上的急難。大家注意,整個世界強調未來有一個病的殺傷力最大,叫“憂郁症”。這種病三十年前幾乎聽不到,現在的人為什麼會變成內心有這樣的疾病?這樣的痛苦?他不懂得怎麼樣去經營他的人生。他內心很多苦悶,他不知道要怎麼樣去包容別人,怎麼去化解。甚至於很多的人得憂郁症是因為身邊的人都傷害他,那也是因為這些人都不懂得去愛人,才造成對人的傷害。 所以現在的病最急的是思想觀念的錯誤,大家想一想,全世界有記錄的墮胎人數一年五千萬,你看這個錯誤有多嚴重,就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急不急?這是救命啊!不只救那個孩子,也救那個母親,救他的父母不要犯下親手殺孩子的罪業!這個罪太大了。虎毒都不食子,怎麼萬物之靈在干這樣的事情?所以師長有一個光碟是專門針對墮胎的事情跟大家談的,你多發一點,濟人之急。 現在人為什麼病那麼多?他都去殺害生命。“仁者壽”,不仁者當然短命嘛,經典都有告訴我們。然後又吃一大堆肉,那個肉裡面又是荷爾蒙、抗生素,你看,到最後傷害最大的還不是人類本身。人類說很聰明,我真的覺得一點都不聰明,你說噴農藥聰明嗎?噴到最後誰吃農藥吃最多?怎麼連這個都算不出來?外思濟人之急,這個發明農藥的人沒學過《弟子規》,還是我的過失,我沒去跟他好好talk、talk一下,跟他好好的communication一下,溝通一下。 所以老子有一段話說“知常曰明”,知道做人的常道、天理、常理在哪,這是明白人;“不知常,妄作,凶”,種種凶相就是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呈現出來了。你現在貪污那個禍延子孫,你開賭場那叫謀財害命,“妄作,凶”,太多太多了。甚至於現在嚴重到什麼程度?做殺盜YIN妄他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很聰明,這個都是思想觀念偏頗,沒有教化。 所以諸位朋友,請問你們的車子裡面有沒有放著《了凡四訓》?有沒有放著《弟子規》?你們沒有反應?有。我心髒病緩解了。濟人之急啊,你今天讓他明理了,他就不會做糊塗事了。光碟要隨時放在車上,我曾經有一堂課講下來,講完課有一個先生走到我面前來給我鞠躬,他說今天聽完了,我是“懸崖勒馬”。他用了這一個成語,“懸崖勒馬”,就是懸崖然後那個馬就快掉下去了,他說我那一步已經跨出去了,要跟我太太離婚,根本就是我忘恩負義,見色忘義,他把那個腿拉回來。所以真的是現在社會誘惑這麼多,他一不明理,“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快要一失足的時候你把他拉起來,功德無量。“內思閒己之邪”,對內、對自己的道德學問從哪裡下手?從起心動念純淨純善,不要有邪念,不要有惡念做起。 讓孩子有這樣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目標了。接著怎麼做?你要真正能夠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人群,首先自己要有道德學問。自己習氣一大堆,走到哪給人家添麻煩,怎麼給人家利益呢?所以接著告訴他: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務”就是一定要,每一天知道自己的習氣、過失在哪。每一天知道自己的過失在哪,這個人叫開悟。發現自己的過失開悟了,今天沒有糊裡糊塗、迷迷糊糊。知道了過失進而把它改了這個叫修身,修行,《了凡四訓》說“修身以俟之”。“身有過惡”,今天發現有哪個習氣趕緊全心全意把他改掉。不能做習氣的奴隸,“日日改過”,把他改過來。但是大家想一想,要知道自己的過失,容不容易?請問大家你今天講了幾句話?不好算,幾百句有吧?請問你講錯哪一句?你假如說一句都沒講錯,請受我一拜。你幾百句全部都是跟經典相應,不得了,你一言一行都跟經典相應了。可是假如我們做了這麼多事,講了這麼多話,連一個過失都查不到,那就渾然不知了。 那怎麼樣能覺察自己的過失?第一,要讀經,每一天要讀經,讀的時候觀照自己,一讀,“啊,我這裡做錯了,那裡做錯了”。第二,要接受別人的提醒,甚至你主動,“太太呀,我有什麼問題你要幫我指出來,我這一生要成聖成賢”。讓身邊的人,我一有錯你們都給我提醒,是真正愛護我、幫助我。親人、同事你都有這個雅量,讓人家提醒你,非常可貴。 再來,心要更靜下來,時時善觀己心,就容易發覺自己的問題。你們沒有記下來?有哦,記在哪裡?心裡。這個很重要!“是日已過”,今天不改,你的時光都浪費掉了,要善觀己心。我跟大家講了這麼多方法,也沒有人跟我feedback一下,我用的怎麼樣?我也搞不清楚,我是浪費了大家的時間沒有,是吧?“善觀己心”。 還有一個方法非常非常重要,《弟子規》的“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人家好的我為什麼做不到?我要突破。“見人惡,即內省”,我們不容易看到自己問題,但是你一看到別人問題,你說“他來提醒我的”,他的問題馬上看我有沒有,就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這一句很寶貴,“見人惡,即內省”。你會感謝他,因為他在提醒你,進而你改掉了,你去帶他,你去以身作則影響他就對了。你不要見人惡,即批評、即對立、即看不順眼,那你就越來越多是是非非。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 蹉跎光陰自以為是。 【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 不止無步可進,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厲害。大家現在都是成年人,想一想,我們有哪一件事情,“我不做太難過,控制不住自己”?那個都是被習氣給牽著鼻子走了,這個天地人三才怎麼可以變欲望的奴隸了?所以要進步,要突破。 【天下聰明俊秀不少。】 很多人的資質很好,很聰明,很有才華。 【所以德不加修。】 道德不能提升。 【業不加廣者。】 學業、智慧不能加廣者。 【只為因循二字。】 因循苟且,得過且過,習性都不改,然後越來越嚴重,“因循二字”。 【耽擱一生。】 耽擱掉了,荒廢掉了一生的光陰。 【雲谷禅師所授立命之說。】 雲谷禅師所傳授給我的立命的學問、學說。 【乃至精致遂。至真至正之理。】 “至精”就是很精辟;“至遂”,遂就是深邃,他這些道理影響非常深遠。影響一個家、影響一個人、影響一個國。“至真”,一點都不虛假;“至正”,一點都不偏斜的大道理、好道理。 【其熟玩而勉行之。】 他期許孩子,你要好好地學習、好好地深入、好好地體會,進而好好地學一句力行一句,這才是“熟玩”。這個“熟”首先要熟悉這些教誨,“玩”就是你要深入研究他、體會他、力行他;“勉行之”,用這個“勉”字就是一開始做困難,叫你不生氣很難過,勉強克服自己。了凡先生三千善做了十年,很勉強做。第二個三千善四年就做到了,最後更快了,因為他的習氣已經克服了,念念都是善念、善行。所以“勉行之”。 【毋自曠也。】 “曠”就是光陰空過了,不要蹉跎這一生寶貴的人生。 而了凡先生講的這個立命之說,除了理論以外,還有他自己真正改命的整個過程,這也是自己做到了,給他的孩子作證明,給他的孩子有信心,沒功名變有功名,沒兒子變有兒子,沒壽命最後延了二十一年的壽命,而且也給他袁家做了最好的榜樣。 舜何人也?袁了凡先生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第十一集) 蔡禮旭老師 2012/7/9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7-045-011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