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祈禱加持日光第一課


 2014/3/6    熱度:4051    下載DOC文檔    

祈禱加持日光講記

法王如意寶 造

益西彭措堪布譯講

今天是大恩法王上師的生日,我們作為傳承弟子,如何懷念上師呢?平時時時處處使自己的心和上師的智慧相應,這才是真正的懷念,真正和上師同在。為著這個目的,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上師的言教,提升上師相應法的修行。所以,在學習了《生生世世攝受願文》之後,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祈禱加持日光》。這是法王親自撰寫的一篇修法文,具有很大加持,也是上師相應法的一個重要部分。我相信大家在學習之後,能夠得到很大的利益。

首先解釋名義:

“祈禱加持日光”,這是因和果合起來命名。“祈禱”是因,這是我們弟子以見師為佛的信心,向上師如意寶虔誠地祈禱,祈禱的所求是一生圓成金剛乘的修行,頓速圓成佛道。“加持”是祈禱的果,也就是上師的心是周遍的,我們至心祈禱就在上師的心中顯現,並且當即賜予加持。上師已經獲得無上果位,沒有任何障礙,所以他能夠“千處祈求千處應”,無礙地入我們的心,以悲願的力量同化我們的心。“日光”是譬喻,上師的加持就像強烈的陽光,能夠消盡我們的業障霜雪,能夠融化我們的煩惱堅冰,能夠照明我們的真心本性。

這一篇修法文,我們把它歸納成四段要義:第一,念師聖德,深心起敬重;第二,恆專依止,如意寶具義;第三,常奉師尊,加持速成證;第四,永不離師,自在勤普度。這四句話含攝了本法修持的要點和祈願的內涵,理解了這四句話就能掌握全篇教言的要義。它的次第是有了前前的內涵,才會發起後後的祈禱,也才能真正與上師相應。這樣次第生起,就像鉤索連環那樣,一環扣著一環。前面的到位了(就是首先心中具備了很深的認識,有了上師是佛的勝解,發起了敬重和祈求加持的願望),後面的恆專依止、常奉師尊等就能自然發起;如果沒有前面的心態,後面就很難發起和保持。

首先的修持是“念師聖德,身心起敬重”。

這是趣入修習本篇教言的根本條件。只有常常緣念上師有無比深重的功德,比如是三世諸佛的總集,是三寶、三根本的總集,是拔濟一切苦難眾生同登涅槃彼岸的大商主,是給予一切無漏大樂的黑魯嘎,這樣認識到上師是無上的如意寶後,我們心裡才會生起深深的敬重。有了敬重之心,才會發起後面的祈禱、發願等一切修行。如果沒有這樣的敬重,怎麼可能發起“一切時、一切處唯一依止上師”的善心呢?而沒有這樣的依止之心,怎麼可能顯現加持日光呢?怎麼能緣無上的上師如意寶,在自身上實現一切義利呢?

因為你沒有見師是佛的勝解信,更沒有唯一依止上師的願心,那又怎麼能做到念念與上師相應呢?自己的信心不真實、不堅固、不相續,也就不可能由這一法而迅速完成佛道,圓滿一切所求,消盡一切障礙。所以前提是自心深信上師是佛,由此生起極大的敬重,之後才能一心依止上師,念念與上師相應。

其次,“恆專依止,如意寶具義”。

這是指我們能一心依止上師、一心相應上師,就能迅速完成佛道。一個上師相應法裡含攝了一切法門,所謂的斷惡行善、出離心、菩提心、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等等,這一切法的內涵都能在與上師相應當中自然成辦。

在發起了恆時一心依止的心之後,就祈求如意寶賜予暫時究竟的義利。之後,就會有常奉師尊的修行。

第三,“常奉師尊,加持速成證”。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至誠一心地憶念上師。把上師觀在頭頂上方,或者安住在心間。而且,所見所聞的一切都觀成是上師,因為自己所希求的就是念念不離上師,念念相應上師。上師是無上的如意寶,具有最大的拔苦與樂的能力,在世間再找不到比上師更殊勝的境了。

成道的要點,就歸結為念念不離上師,心心與上師相應。這樣一來,就開始跟上師同體相應,而上師智悲無量的加持力,就像雪山遇到強光的照射,加持之流會源源不斷地流到我們心中。我們也就被上師強大的智悲力同化了,上師的證量我們也都能得到,最終與上師無二。

這裡要明白,我們本來就是佛,只是因為一念無明,而暫時入了生死迷夢。這就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助緣,一旦和他相應,頓時就能覺醒;而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的本性就是上師,因為上師也是徹證了這個本性,在本性上自己和上師沒有兩樣。所以要覺悟到,佛入了我的迷夢,顯現為上師的相來喚醒我,我只要一心跟上師相應,就能頓時消掉無明,回到本來的狀況。也就是只要我一心唯念上師,不念其他,這樣我的心就直接趨向覺悟,一旦相應到量,就頓時得到上師智慧的加持而回歸本性。這是依靠外上師來證得內上師(內上師就是自己的本性)。

所以說,在一切念當中,念上師是最直接、最殊勝的,因為上師是三世諸佛的總集,上師就是一切。現在要知道我們自己本來就是佛,只是因為一念無明而入了迷夢,正當做迷夢的時候,原來的真人就在那裡,他就是佛。那麼怎麼才能回歸呢?就是要有殊勝的因緣遇到佛現為上師的相,直接面對面地,在我的迷夢中示現身形、說法教化。這樣,無論我是觀他的形相、聞他的聲音,還是憶念他、接觸他,都成了直接喚醒自己的因素。在一切境界中,這是回歸本來的最直接的因,是消除錯亂的最強有力的因。

也因此我們只要懂得這一點,就會曉得為什麼要一切時一切處都奉持上師。成佛之道的關鍵要點,最終就落在跟真佛的化現相應,按他的指引,我們看到相和性本來不二,就開始回來了。這樣在和上師的智慧相應之後,就會頓時從迷夢中回歸,這一回歸,發現真正的上師原來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那個從不屬於迷夢的真人,這樣你就見到內在的上師了。回來之後,法界本來同體,沒有分離,所以永遠和上師同在,這就是究竟的依止。

也因此,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常奉師尊,加持速成證”。

這就是說我們還是夢中人,要出這個迷夢,在我這夢中最關鍵的就是得到上師示現的啟示。上師入在我迷夢般的心前來喚醒我,直接要告訴我的,就是這迷夢中的一切本來是清淨的,這樣我才能從夢裡回歸。因為:如果我在夢裡還認為,這夢中真實有什麼雜染,有什麼利害、得失等等,那我就會一直持續地迷惑顛倒,堅持以往錯亂習氣的慣性,也就難以返回了。入到我們夢中來現身的上師,其實就是一直在跟我們說,當下這一切就是真如,沒有任何不清淨,上師是以他所證的實相告訴我們原來的樣子。

其實,最終證到的時候,也就是這樣。上師現成人相,無非是依我們的習氣先隨順我們,使我們有緣接觸到;之後依止這個相,就被上師的悲願攝受。靠著這樣的依止,就可以返回。

這裡要知道“即化、即報、即法”的妙理。正顯現的這個化身相,就是報身、就是法身,這是不可分割的。顯現化身的影像就是為了攝持你回歸法界。上師來的願力就是為你開示一切本來清淨。也因此,你一見到上師,聞到這個法音,懂得這個要點之後,就要開始迅速地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能再顛倒迷惑了,不然你就背離了上師,也就背離了本性,結果越沉越深,做無窮無盡的迷夢。現在關鍵問題就是要懂得怎麼回來,觀上師的身,觀上師的語,和上師的智慧相應,一切時一切處自己不清淨的想法都要轉過來,一切都觀想成上師本性的化現。一切都本來清淨。這就是先用一個形象化的方法來讓你悟到“相就是性,相和性本來不二”。一切相既然是上師的化現,哪裡有不清淨的,你需要做什麼不清淨的想呢?所以有了“上師是佛”這個根本認識之後,要進一步知道,我們心前顯現的這一切相就是上師的身,這一切的語言、聲音,就是上師的真言,一切的起心動念就是上師的智慧。這樣的修習要通貫到一切時處的任何現相當中。這一種“一切是上師”的心要讓它強化,直到完全徹底地消除自己任何不清淨的覺知。最終,要強化到一切都是清淨的,也就是“一切都是上師”。這樣你就會回歸,最終你就會見到內在真正的上師。

知道自己的本性本來和上師無二之後,最後就發願生生世世和上師恆時不離,也就是恆常安住在與上師不二的本性中。這樣一來,如海一般的三昧功德就都能獲得自在,這樣就會像文殊上師一樣,在虛空界盡之間,相續不斷地遍法界精進普作一切眾生的利益。

總之,這裡包括了菩提道的極深要點,按這條速疾的妙道來修行,最終就完全跟上師同一法身、功德無二、事業無二。從始至終,包含了從凡夫到徹證成佛的所有修行要點。

一、念師聖德,深心起敬重

三世一切諸佛總集身,無余拔濟諸眾勝商主,

空行海眾之主黑魯嘎,如意寶尊於您深心敬。

這一頌的前三句就是要我們生起上師是佛的勝解,作為至心依止、祈禱的先決條件。只有你見到上師的無上功德和恩德,才開始真正懂得如意寶的含義。

上師現在入在我們的夢中,現出一個人的影像。但是我們看這個上師,他是什麼樣的體性?是不是我們肉眼見到的凡夫相呢?或者只是一種證得了部分功德的人,只是一種血肉的、有形質的軀體,或者就像我們虛妄心識見到的狀況?他是暫時性的一種生滅相嗎?他是僅僅在此時此處顯現一下,最後也有衰敗、也有死亡嗎?他有局限嗎?是僅僅以色法的體性住到某一個空間點上嗎?這一切都不是上師的真相。我們所見到的,只是以我們的心現的一個同類影像罷了!

其實,上師佛已經徹證法界,上師的本體橫遍豎窮,具足萬德,總集了一切諸佛的體性。其實,真正的上師就是一真法界。我們現在處在迷夢當中,只是被妄念隔斷,所以我們就顯現成此時此地的一個凡夫。因為我們有念念的妄執,就被因果系縛,不得不剎那剎那地變現下去,結果就不曉得當時當處的真相其實就是法界的全體。只有完全放棄自己的妄執,完全跟著上師,唯一返回真實,我們才有希望回到法界的老家。

現在,心前的上師就是帶我們回家的人。他的任何表示,都是在指示我們認得真心,他告訴我們的就是原來的實相!從來就是如此,一切本來成佛的那一個。他的開示是直接而斷定的,他的指導是全然的、周遍的,也是當下的、不拐彎的。他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聽他的話,第一位就是信心,然後就是精進,一心按他的教導來回歸!

上師消盡了錯亂的二取相之後,一切虛妄的生滅遷流已經消失。這個消失,不是指本來有什麼實法,然後被消失,就只是指錯覺沒有了,回到了真實當中,而真實從來就沒離開過。這樣還歸了法界,這就是十方三世萬法的真如本體。這不是片段式的,而是全體,包含了一切。因此,上師是周遍的、常住的體性,沒有哪一處不在,沒有哪一時沒有。現在只是應我們凡夫生滅心的夢境,而在這夢境裡顯現色身的影像,使得我們生滅心前見到一個同類的身,會有身體的重量、大小等,會示現跟凡夫同類的相貌、語言、行為,也會有生病、衰老、死亡等等。但是,這僅僅是以我們的生滅心見到的生滅相,只是我們心前現的一個影像。上師的真實體性是一真法界,是三世諸佛的總集。誰徹證了法界,他就和上師同在,和三世諸佛同體。

這樣就要知道,一切諸佛的體性完全總集在上師身上。無論是三身、五智、智悲力、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的無量無邊的德相,全部圓滿具足。徹證了真如妙心之後,這裡面一切功德都本來圓具。

上師的真心是遠離言诠的,沒有任何戲論,這就是空性,是法身。它是大無為法,並不是因緣造成的。本來不滅的光明,就是報身。在這明空不二當中,它就應著眾生的因緣,任運地顯現無量的幻變,這就是化身或者應身。

這裡面,根本智明見本性,就是文殊。遍入一切法的大悲的力量,這就是觀音,也就是在海印三昧當中,一切眾生怎樣祈求,一時全部現在上師的心海中,即時給予救度,這就是“千處祈求千處應”,就是觀音救世之行。從根本智開啟差別智,展開周遍、無盡、廣大的普賢行海,這就是普賢。大願普遍承載一切眾生,就是地藏。無名無相,就是淨名或維摩诘。它有無上的力量,能攝服一切,就是金剛手。它攝持眾生歸入極樂淨土,這就是阿彌陀佛。它應著不同眾生的心,顯現無量的寂靜相、忿怒相,所以它就是一切的寂靜、忿怒本尊海會。

這樣就知道,上師是三世一切諸佛體性的總集,正所謂“一體圓具一切法”,一切德相都在上師的體性中具足。所以,現在就要知道,上師是無量諸佛的一個集中代表。無量諸佛都遍攝在一佛當中,這就是所謂的“萬法齊集在一個道場中”,上師的心就是道場,這裡面有無量的德相、做無量的幻變。這就是所謂的體大、相大、用大。體大,是指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而且是絕待的,沒有任何虛妄的能所對待,也就是不二的真心。這本體中具足超過恆河沙數的德相,這就是相大。也就是所謂的三身、五智等,都是本具的德相,所有一切功德妙相沒有一個不具足。而且,他能夠無礙地隨著眾生的心做無量無邊的變現,這就是用大。

“無余拔濟諸眾勝商主”,這體現了最大的悲心的力量。說到 “諸眾”,就包括從地獄眾生到十地菩薩之間的一切凡夫和聖者。他們都還沉溺在或深或淺的苦海當中。凡夫有很粗的分段生死的苦,就是一生又一生隨惑業的力量輪轉,根本沒辦法截斷相續。聲聞、緣覺阿羅漢和有學位菩薩都還有微細的變易生死的苦。

現在能夠把這一切都無余拔濟到涅槃彼岸的,就是大恩法王上師。從這裡要懂得,上師具有最大的救度能力。“無余”指沒有一個救不了。“拔”是指從苦海中拔出,就是從隨惑業力不自在的流轉狀況中脫離出來。“濟”就是度到涅槃彼岸。

上師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呢?上師自從徹證了海印三昧之後,十方世界中無量無邊的有情一時向上師祈求,回應和祈求完全同時,不會延遲一分一秒,上師頓時就能顯現在每一個有情的心前,把祈求者從流轉之苦當中救出來。能夠頓時轉化他的心,使得他的心態當即改變,當即就被上師無上果位的力量同化。而且能讓他頓時寂滅一切分別,回歸到本來一真的法界。

這就是徹底救度眾生到達彼岸的最殊勝的商主。“商主”是一個通稱。“殊勝”,這裡指無與倫比,是從比較上來說的。商主有各種層次,比如凡夫善知識、聲聞緣覺阿羅漢或者有學道一到十地菩薩等,他們都能對眾生做一定的與樂拔苦的事,但都不算是無與倫比的大商主,因為他們的救度能力和效果並沒有達到徹底。他們救度的范圍還十分有限,只能救度比自己程度底的眾生,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裡做救度,比如只能救度業障較輕的眾生,只能做一些有限的救度,或者只是在某一段時間裡救度,需要漸次地一個個救度,不能做到一時普遍地救度,而救度的結果也只是給予某部分的利益,只能將眾生成熟到某一地步。但是,能夠普度法界中的一切凡聖有情,一時變現無量無邊的化身,無障礙地入在無量眾生心中做救拔,而且把他們救度到究竟的涅槃彼岸,又是盡未來際相續不斷地救度,這樣的殊勝商主就是我們的大恩上師。

所以,“無余拔濟”的含義就是沒有一個剩下,沒有一點做不到。因此,這是一種無余的救度、徹底的救度、任運的救度。

“空行海眾之主黑魯嘎”:“黑魯嘎”是金剛乘無上瑜伽一切金剛本尊的通稱(比如我們熟知的勝樂金剛、馬頭金剛、密集金剛等)。“黑”表示遠離言诠的空性。“魯”表示大樂,因為這不是因緣所生,本來沒有遷變。“嘎”解釋成大樂和空性無二。

又有翻譯成“飲血者”,這也是表征真如義理的名詞。所謂的“飲”指受用無漏大樂;而“血”表示諸佛慧命的精華。其實他就是普賢如來所顯,成為一切空行海眾的尊主。賜予的不僅僅是世間有漏的樂,而是最終使行者能成就大樂智慧身,到達大樂的彼岸。這不僅僅是消除了有漏的苦、集,而且寂滅了最細的遷變之苦,最終實現了安樂波羅蜜多,也就是使行者最終也證得本性的黑魯嘎——空樂無別。

經過這一番解釋我們就知道,法王是真正無上的如意寶尊。因為他是三世諸佛的總集,他有最大的力量,能夠拔濟一切苦難,賜予究竟的無漏大樂。因此,就以這世間中最無上的如意寶來做比喻,稱他為“如意寶尊”。

一般的如意寶是世間的妙寶,能夠給予祈求者各種所求的物質,只是一種物質的體性。然而上師是諸佛的總集,這樣一種如意寶性是世界上最靈妙的、最周遍的,沒有任何障礙的實行利他,在這體性之中遍具了一切,無所不包,無所不含。他的能力是能夠沒有任何障礙地遍入到一切眾生心中,能夠賜予暫時究竟的一切利樂,能夠拔除粗分細分的一切諸苦,能夠讓你頓除生死、頓證本性、立地成佛,他給予的安樂不止是身心上的一種有漏樂受,而是能得到無量的、不可思議的證道的大樂,最終圓滿成就大樂智慧身。這才是世間最不可思議的如意寶,它比虛空還要高廣,比天地還要恩深,比任何妙寶都要微妙無數倍,沒辦法用語言來表達和敘述他的功德、神力。

這一頌金剛句有非常甚深的內涵。前三句當中,第一句指出上師是三世諸佛體性的總集,沒有一種德相不含攝在裡面,無數諸佛在一位上師的體性中含攝無余。後兩句表示他有無上的救度力量,能夠究竟地拔除一切苦、給與無上樂。其中,第二句是從究竟拔苦上說,是無與倫比的大商主;第三句從究竟與樂來說,是空行海眾之主的黑日嘎。

或者可以這樣解釋,第一句是指“明空不二”,就是已經證得最極清淨的離垢法身。第二句是說“空悲不二”,能隨眾生心無礙地變現出應化身。在凡夫和二乘心前示現千百億化身,在登地菩薩心前顯現他受用報身,這樣以無邊的方便來拔濟一切有情出離苦海,這就是究竟的化身成就。第三句是表“樂空不二”,已經徹底圓證了報身,證得大樂智慧身。

像這樣,已經圓證三身的上師佛,就是真正的如意寶尊。如果你有這種認識,後面“於您深心敬”五個字的內涵就出來了。“深心”就是深深地信解上師是佛,這時心就會變得非常殷重,連絲毫庸俗的想都沒有,一剎那的輕慢心都不敢生。因為上師的境重如泰山,所以我們常常稱上師為“尊重”。這是無比深重的境,他比大海還要深,比虛空還要廣,極其不可思議,他重於一切、高於一切、深於一切。所以我們不要把上師看成只是眼前的一個普通人,或者認為上師還有什麼缺點、不足,甚至他還不如我,他還有一些愚癡,或者脾氣很大等等。這就是輕慢,有很大罪過。

如果你理解了前三句,那就會認識到上師的境比泰山還要崇高,這樣才曉得,一切時一切處的顯現無不是上師的體性。我們一再講了“即化、即報、即法”的真相,就是指我們心前顯現的上師相,其實就是法身、就是報身,因為三身本來無別,沒辦法分割開來。上師徹證了法界,連絲毫的客塵垢染都沒有。原本的法界如何,他已經徹底回歸了,所以這就是萬法不二的本體,遍含了十方三世一切法,這個妙體上具足無量的自性功德法。

我們看上師是一個凡夫的形象,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就像當年蓮花生大士示現在世間時,有的人看他是人的形象,心清淨的人能看到他就是報身,就是法身。益西措嘉空行母對蓮師有完全的敬信,她見到蓮師的每一個毛孔裡,都現出無數億剎土、無數億蓮師,重重無盡。所以,我們要認識到上師是如意寶尊,這樣才有以後的一切祈禱。你才知道,這就是我唯一的怙主,沒有這功德更高的上師了。也因此,上師一切的語言全部是法,不會在這之外還要修什麼。因為上師已經是諸佛的總集,他已經有最圓滿的與樂拔苦的能力,我再沒有別的希求,我唯一指望一心依止上師。而且自己會確認到:這個上師相應法是最直接、最簡要、頓速成佛的妙道,因為自己依止的是已經成就無上果位的上師佛,只要與他心心相應,在妄識頓斷的剎那,就從迷夢中回歸到本來。

就像剛才比喻那樣,我們本來的這個真人,忽然一念間睡過去了,但真人一直在,真人根本沒離開。這個真人就是上師的體性,也就是我們的本性,真正的上師就是“他”。我們落在迷夢之中,上師以悲心入在我們夢裡,現成人的形象來攝持我們。所以,在我的迷夢生涯裡,要念的最殊勝的一個就是上師。這以後,不念六凡的法界,也不念三聖的法界,這一切都不念,我唯一念上師,其實就是唯一念佛法界,就是時時要記得一切都是真實上師的化現,都是清淨的,這就是時時喚醒自己。能像這樣時時記得念上師,一切庸俗的分別念都會無余消失。最終就以這個上師相應法,在全然相應的那一刻,頓然就回歸本來了。夢消失了,就能見到自己的本性。這本性就是真正的上師。真正的上師就是這個內涵,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

所以,上師相應法含攝了一切佛道的要點。一切顯密修法,一切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沒有一個不包含在裡面。它是一切佛道的根本,是迅速成證的要訣,是一具一切的總持法門,方便到極點,微妙到極點,高深到極點。它絕對不會延緩你的修證。它是一切修證的要道,是你迅速開悟見性的根本條件,絕不可缺。所以,這一頌的要點就落在“深心敬”這三個字上。

怎麼才能做到“深心起敬重”呢?就是要做好前面的四個字:“念師聖德”。常常想到上師是佛,這個“念師是佛”的心一旦堅固了、到量了,就會具備“深心”的內涵,從此不對上師作凡庸想。“起敬重”,就是要有深厚的恭敬心,這也是你能夠發起祈禱和得到真實利益的關鍵因素。這個“敬”字是根本。有了深度的恭敬,對於上師的頂禮、供養、依教奉行、常隨師學等等,都會自然而然地出生。

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上師是真正的無上的如意寶,是能夠實現一切所求的最強大的增上緣。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得到利益呢?就像一個人應經站在了如意寶前,他需要具備的就是信心和恭敬心。不能有任何懷疑,也不能有任何輕慢或戲弄,在如意寶要用完全的信心和恭敬心來祈求,如意寶自然就會應著祈求者的心來給予。

現在上師如意寶已經圓滿地具足了一切拔苦與樂的能力,在我們身上需要的就是“深心敬”這三個字。“深心”可以代表信心,我們自身具有信心和恭敬心,就會得到利益。

這裡的信心和恭敬要有深度,只有這樣充分地開啟信心和恭敬心,才能得到最圓滿的加持。我們通常說,你看待上師是佛,就得到佛的加持;你視上師為菩薩,就得到菩薩的加持;你認為上師是凡夫,就只能得到凡夫的加持,這就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意寶沒有任何分別和功用,只是隨著眾生當下的心如何,自然就在心前顯現出相應的所知量。

就像一面明鏡,它沒有分別,你是什麼樣的身形,就現出什麼樣的影像。又像空曠的山谷,它也是無心的,你發出什麼樣的音聲,就傳來什麼樣的回應。同樣,上師如意寶沒有分別、造作,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隨著眾生的心而有相應的顯現,不會有絲毫的差錯。所以,無著菩薩當年修彌勒本尊十二年,一直沒相應,因為他的心不清淨,所以不出現本尊的身相。後來業障稍微清淨,見到了一只狗。當他發起猛烈悲心的那一刻,就見到了金光赫奕的彌勒菩薩。

同樣的,我們的心在還有很重業障、有垢染、有邪見的時候,心前顯現的上師就像是普通人,甚至有很多缺點、過失,這只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清淨。如果真的這麼認為,那就不會在自己心中出現加持日光。本篇所說的加持日光是非常強烈的,能夠頓時照明你的心地。就像強光一出來,大地上的霜雪頓時融化,一切萬物無余呈現。同樣,上師佛日的加持一旦出現,你心中就會萬德齊彰,信心、悲心、智慧、三昧等的無量功德都會顯現。恆河沙劫的罪業能夠一時頓消,等同虛空的福德一剎那間就能遍滿在你的心中,這就叫“加持日光”。

因此說,你憶念上師一次,超過了憶念百千億本尊的功德。你用一毛塵的油來供養上師的身,超過以虛空界的財物對諸佛作供養。因為上師對你的恩德最深重,跟你的因緣最切近,所以在當下生起“上師是佛”的信心時,你當時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具體感受,不是一種口頭抽象的言語。因此,從因緣、起用、效果來看,當然唯一依止上師就會發生最大的效果。深心的敬重是一個非常深的心,這來自於你對上師非常深的了解。你有一種非常深的智慧來看待。

世間中沒有比這更深的了。因為世間的境相只是我們眼耳等根識的境,說出來也不稀奇。然而我們根本測不到上師的邊際,他就像無比深邃、廣闊的大海那樣,根本測不到他的量、他的秘密莊嚴心,根本就沒有心思可琢磨之處。所以,我們帶著無比的敬信,上師的每一句話語、每一種行為、每一種姿態都視為具有極其甚深的密意,那怎麼是我一個凡夫能夠測度的呢!這樣的話,就能全心地信受上師,這叫做“深心”。

所謂的勝義谛唯一依靠信心來證入,這不是依靠能說會道,或者竭盡分別心的尋思所能達到。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最幸運的事就是遇到了法王上師,在一切世間之中沒有比這更殊勝的境了,也沒有比這更具強大的力量,沒有比這更有深遠的意義。你只要以深心來恭敬上師,你就已經被上師的鉤子鉤住了,決定會被安置在四身的果地。所以,我們一定要這樣深入地理解,發自內心地生起非常殷重、恭敬的心。

見到上師的時候,就是真佛出現在面前,這時連稍微喘口粗氣或者身體稍微動一下都不敢。為什麼呢?因為上師這個境太深太重了,稍微起一點輕慢的心和行為,就會招來無邊的罪過,而發起一念恭敬,就有無邊的福德。想一想,下至禮拜一次、贊歎一次、憶念一次,都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就是因為這個境實在太深太重了。如果能盡這一生相續不斷地做、不斷地修上師相應法,那有多麼殊勝!你要知道這上面因果的利害,知道緣起力量的巨大,又發現在這世間中沒有比這更深、更重的境。由此,你自然會生起深深的恭敬。之後的這一切,就不再是口頭上的戲談了,而是真正從心裡發出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