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密宗概要


 2014/3/26    熱度:9562    下載DOC文檔    

密宗概要(一)
一、“密宗”的字面含義
首先,我們簡單地說一下“密宗”這兩個字的含義。密宗和密咒是一個意思。關於“密”字,《大幻化網》裡面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所以有二密、三密、四密等等的說法,也即從兩個方面、三個方面或者四個方面去解釋密字。其中任何一個解釋都是對的,只是廣略有點不一樣而已,實際上並不矛盾。其中比較簡單的,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第一個意思是隱藏;第二個意思是保密。
保密和隱藏的差別是什麼呢?保密是人為的,故意不讓人知道;隱藏不是人為的,而是本來就是隱藏的。就像隱藏在地下別人看不見的礦藏,不是某人專門把它埋在地下,而是它本身就在地下或海底。
要隱藏什麼呢?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既不是佛隱藏,也不是別人隱藏,而是在我們一生下來的時候,就因為有煩惱、有無明,而把如來藏覆蓋在煩惱無明的下面,使我們看不見。這不是人為的而是先天的,自從我們的八識成立以來,如來藏雖然存在,凡夫卻看不見。
《法界贊》中有六個不同的比喻,《寶性論》中有九個不同的比喻,都在形容如來藏。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眾生,都無法看見天生被隱藏的如來藏。
人為保密的又是什麼呢?不是說密宗裡面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很骯髒的東西要保密,而是要保守密宗所認為的“煩惱即是菩提”,“輪回即是涅槃”,“眾生即是佛”這些高深的見解。
為什麼要保密呢?因為假使不保密,很多人就不能理解。
絕大多數佛教徒認為,我們現在不是佛是眾生,世界就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樣是不清淨的。煩惱是有害的東西,它永遠都不是佛的智慧,但我們可以通過很長時間的修行,把不清淨的東西轉化為清淨,周邊的世界能夠轉化為佛的淨土,煩惱也可以轉化為佛的智慧。經過逐步的修行,一個普通人可以變成一地以上的聖者菩薩,然後上升到二地、三地……十地,最後才是成佛。
除非不信佛,否則所有的佛教徒都會認為這個理論沒有漏洞,即使是小乘佛教徒也能接受這種觀點,但是,如果冒然地給他們說煩惱即是菩提,眾生即是佛之類的話,很多人就會大惑不解——如果煩惱就是菩提,貪嗔癡就是智慧,那在產生一個嗔心或者貪心的時候,我為什麼還要斷除它呢?假如眾生是佛,那地獄裡面的眾生也是佛了,佛怎麼還要墮地獄呢?假如輪回是涅槃的話,那我們天天追求的解脫也變成輪回了,輪回有什麼好追求的?會出現很多這樣的疑問,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假如僅僅不理解也沒有太大問題,但眾生的傲慢心是很厲害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會斷然否認,在造口業的同時還要產生邪見。
為了保護這些根機的顯宗學佛人或根本不學佛的人,密宗不得已只能采取保密的措施,盡力不讓他們聽見這些觀點,等他們根機成熟以後,再慢慢引導他們一步步將見解提升。首先讓他們了解輪回是苦、人生難得等等;當對方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就進一步告訴他,雖然其他一切都是存在的,但人我是不存在的。其他的都可以執著,但不要有人我執;在對方理解以後,又再告訴他,既然人我不存在,那其他東西也有可能不存在,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存在的理由。
當對方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根機成熟的時候,通過中觀理論的觀察,就有可能逐漸發現周邊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繼而人無我、法無我等空性境界一下子就能豁然頓悟——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雖然我的眼睛看得到外在的東西,但都是現而無性、無有實質的。這樣他就有可能繼續由淺入深,逐步理解到顯空無二的、互不矛盾的道理;在理解顯空無二之理以後,就要告訴他,雖然你原來的觀點是非常好的,但有一點點缺陷:其實,心的本性是一個叫做光明的東西,那個被叫做光明的東西和你以前所理解的空性一點也不矛盾,只是你以前沒有考慮到而已。
走到這一步之後,顯宗的理論就顯得比較模糊了,若要問光明是怎麼樣的,如何達到光明的境界,顯宗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最後進入密宗之後,所有的一切才昭然若揭,光明是什麼,它有什麼樣的作用,如何抵達光明的境界,都講得一清二楚.
不過,要了解密宗的見解,只能逐步逐步地來,決不允許什麼也不懂的時候就草率地去聽密法,否則很多人就會對密法產生邪見。當然,對密法產生邪見對密法本身不會有什麼損害,但很多人卻會成為犧牲品,所以,為了不讓聽者造業,保護他們的善根,傳密法的時候應當小心翼翼,必須在機緣成熟,確定對方有接受能力的時候,才能告訴對方。
就像對小學一年級第一天上課的學生不可能講大學課程一樣,密宗,尤其是寧瑪巴的九乘次第,也必須一步一步地引導上去。當然,這是針對普通人而言的,有些根機非常成熟的特殊法器——前世有一定的密法學習或修行基礎,甚至有一些成就或修證,這種人雖然沒有經過中觀等等的學習,但天生就對密法有一定的信心,一給他講密法,對方就會覺得受益無窮。
其實,包括顯宗的人無我、法無我等空性見解也是這樣,也需要保密,不能公開宣講。其中人無我還好一點,法無我更不能不觀察聽者的承受能力,隨隨便便、不擇時機地公開宣講,否則也有可能犯菩薩戒。
佛教徒或非佛教徒裡面有些極端分子因為密宗要保密,就認為密宗有什麼不好的東西,不但這樣認為,也會這樣說。但這是不對的,大乘佛法對顯宗的空性也有保密的要求,難道空性也有什麼不好的東西嗎?當然不是。佛陀傳法,是以慈悲為主,是為了度化眾生,不是為了展示、炫耀自己偉大、深廣的智慧,所以非常講究引導方式,不會將自己所懂的東西不分時間、場合、對象,而一股腦地傾囊相授。
不僅是空性,菩提心也需要保密。按照無著菩薩的傳承,菩提心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中行菩提心的自他相換等修法也要保密。假使根本不觀察聽眾的心態,隨便在人群中宣傳,大乘佛教就是要自他相換——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切幸福分享給眾生,並甘願承受眾生的所有痛苦,那很多人也會覺得沒有必要、沒有理由,佛教的要求太極端、太過分了。因為理解不了,所以更不願意學。雖然不學沒有什麼問題,但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理論太過分,故而就會誹謗,這是最可怕的,所以,行菩提心的修法也不能讓非法器知道,這不是意味著行菩提心當中有什麼骯髒的東西。
任何一件事都是這樣,越是深奧越不能讓人理解,所以佛告訴我們,在機緣不成熟的時候,深奧難懂的法一定要保密,不能直接說;在機緣成熟的時候,就不能保密,一定要說出來。
密宗當中的“密”,就是通過這兩方面去理解的,這是《密心大幻化網》裡的觀點。至於三密、四密等等的概念,都在這裡面包含了。
“宗”的意思就不用說了,就是指一個宗派。密咒的“咒”字,是從梵文的“曼扎”一詞翻譯過來的。
“曼扎”是“瑪那”和“扎亞”兩個字的合音,梵文的 “瑪那”,是指我們的八識或意識;“扎亞”是挽救、救護的意思。《法界贊》當中所說的“救護眾生苦”也是這個意思,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快速、順利地救。雖然顯宗也在挽救我們的煩惱,但密宗的速度更快,更順利,故而稱為“咒”。
我們一般認為,咒是我們嘴巴念的類似於金剛薩埵心咒等等之類的咒語。其實,咒(“曼扎”),有很多種意思,我們平時念的心咒只是其中的一個意思。其實,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都包含咒裡面,因為密宗的見解、行為、修法都能救護我們的煩惱。
二、密宗的見解
(一)顯密見解的差異
密宗概貌本來也可以按基道果的分類方式來講,但我認為,如果從見解、修行、行為、果這四個方面來講應該更恰當、更清楚一些,大家相對來說也好記一些。這次我們准備在初學密者能夠接受的范圍框架下,粗略地對密宗見解作一個介紹。
以前講空性的時候,我說過空性是密宗的觀點;後來講如來藏的時候,我們也提到,如來藏也是密宗的觀點。其實,真正的密宗見解,是將第二轉法-輪的空性,與第三轉法-輪的光明如來藏結合起來的。一般的顯宗在講如來藏的時候,就無法使二者無有輕重差別——平衡結合、圓融雙運。第二轉法-輪基本上講空性,幾乎不提光明,雖然會出現光明的字眼,但實際上解釋的時候,就只會把光明解釋為空性;第三轉法-輪又只講佛性光明,不太強調空性,雖然顯宗不是不承認如來藏是空性,也認為如來藏是空性,與空性無離無合,但顯宗認為,就像小學畢業以後,就無需再講小學課本一樣,第二轉法-輪的時候已經講過空性了,所以沒有必要再次強調空性。輪回痛苦、因果不虛等道理佛陀在初轉法-輪當中已經很清楚地告訴大家了,所以第二轉法-輪幾乎沒有這些內容,因為大家已經知道了。第二轉法-輪就是講空性,其他初轉法-輪的見解不是不承認,只是不再重復了。
遺憾的是,顯宗沒有一個專門的論典,把第二轉法-輪的空性與第三轉法-輪的光明結合起來。密宗卻既不強調空性又不強調光明,而是把光明和空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像《定解寶燈論》第五品所講的一樣。
顯宗雖然提到光明,但除了第二轉法-輪當中的空性修法以外,沒有其他的修法。以前的高僧大德是這麼說的,實際上也是這樣。關於這些,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顯宗經典中了解到。
顯宗根本沒有提到的東西,密宗卻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密宗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很豐富的空性修法;另一方面,還講了很多顯空無別的修法,也即光明的修法,這在一般的顯宗,是根本沒有提及的;另外,密宗還講了清淨的修法。顯宗沒有清淨的修法,而在密宗,清淨修法是很重要的一個修法。
什麼叫做清淨的修法呢?顯宗承認,在修到第八地的時候,開始看見世界的真正面目,看到很多清淨的東西,周邊的世界都是很清淨的,但顯宗沒有一個專門的修法,只是在修持很長時間的顯宗法門以後,自然而然出現的,所以顯宗的清淨現象出現得很慢。
比如說,多數顯宗經典認為,我們周邊的世界,是很不清淨的娑婆世界;但密宗認為,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虛幻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它的本性而已。它的本性除了空性、光明以外,還有清淨,也即八地菩薩以上的佛菩薩所感知的境界,像極樂世界一樣清淨。
顯密之間最關鍵的不同,是修法上的區別。密宗修法和顯宗修法很多都完全不一樣,效果和速度自然也大相徑庭。
密宗的觀點雖然不能說是前所未有的全新見解,但顯宗的觀點和密宗的觀點還是有所不同,比如說,籠統而言,顯宗在講光明、空性,密宗也在講光明、空性,但我們首先要搞清主觀見解和客觀的光明或空性之間的區別。
主觀的證悟境界,稱為有境或能取;而客觀的空性卻與人的證悟沒有關系。無論覺悟的時候也好,不覺悟的時候也好,精神和物質都是空性,這就是境或者所取。從境的角度,或者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顯宗的空性和密宗的空性沒有什麼差別,但在加行道和資糧道期間,作為主觀有境的光明和空性的見解,顯宗和密宗卻不太一樣,一旦進入了菩薩一地的見道以後,顯密就是一體了,所以,顯密之間是互相補充而不是水火不容的。顯宗和密宗,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而言的,所以都沒有錯,一個講的是直接進入萬法本來面目的方法,另外一個,則講的是間接進入萬法本來面目的方法。
(二)密宗的二谛

宣講密宗見解的時候,首先要介紹密宗的二谛,這個很重要。

本身,每一個人,每一個派別,都有各自不同的二谛。

對根本沒有學佛,沒有學過任何宗教或理論的世俗人而言,他的世俗谛,就是睡眠之後的夢境,魔術師幻化出來的魔術,海市蜃樓之類的幻象等不起作用的,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幻覺、錯覺等等;他們的勝義谛,就是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房子、車子、人、山河大地等等。我們沒有學佛的時候也會這樣認為——唯一能拯救我們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金錢、衣服、飯菜等等,其他的幻象、夢境,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是世俗谛,這是最底層的勝義谛和世俗谛。

小乘的世俗谛大家都知道,從物質的角度而言,就是粗大的物質;從精神的角度來說,就是粗大的念頭。他們的勝義谛,就是無分剎那的意識或無分微塵。

唯識宗的世俗谛,是在我們前面顯現為物質,從表面上看起來給我們的感覺是物質的東西;他們認為,其實這些物質並不存在,是心創造的。創造萬事萬物的心,就是唯識宗的勝義谛。

此處所謂的心,是八識裡面的阿賴耶識。不空、實有的阿賴耶識,就是他們的勝義谛。唯識宗最大的、唯一的錯誤就在這裡,其他無論唯識宗說外境是心造的,還是外境是心,或者是唯識宗講的菩薩的六度、四攝、五道、十地、佛的果位等等都是很好的,這些觀點中觀也會承認。

中觀的勝義谛,是所有的物質經過分析,最後是一無所有的空性、真空;明明這些東西不存在,但在凡夫的境界中,這些幻想卻是存在的。這些如幻如夢的虛幻世界,就是中觀的世俗谛。中觀把世俗谛分成兩種,正世俗谛與倒世俗谛,一個是正確的,一個是顛倒的。

正確的世俗谛,是指因果、輪回等雖然從空性的角度來說不存在,但世俗當中卻實實在在存在的這些物質與精神;不正確的世俗谛,主要是指實有的物質。

世間人的勝義谛,是小乘佛教的世俗谛;小乘佛教的勝義谛,是唯識宗的世俗谛;唯識宗的勝義谛,又是中觀的世俗谛;而中觀的正世俗谛,又是密宗的倒世俗谛。

比如說,在沒有學中觀的時候,任何凡夫看到任何東西,都會把它當成是實有、不空的,這就是倒世俗谛。為什麼說倒世俗谛是顛倒的呢?因為,即使在世俗當中,誰也找不到一個實有的物質和精神,都是如幻如夢的,所以,承認實有不空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故而叫做倒世俗谛。

現在我們最需要了解的,是密宗的勝義谛和世俗谛。密宗的勝義谛是什麼呢?第一,是《入中論》、《中論》等中觀論著裡面講的空性;密宗一點都不打折扣,全盤接受,認為空性就是真理,空性是密宗勝義谛的一部分;第二,是第三轉法輪當中講的光明如來藏。光明如來藏是密宗勝義谛的另外一部分。第二轉法輪和第三轉法輪的精華結合以後,就成為密宗的勝義谛。除此以外,密宗沒有一個完全跟第二轉法輪和第三轉法輪沒有關系、獨立存在的勝義谛。

此處所謂的一部分,只是便於大家理解,實際上勝義谛不會有什麼部分的差別,光明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光明,它們是一味一體永不分開的,但講的時候可以這麼說。如來藏既是空性又是光明,這就是心的本性、本來面目、自然智慧。

大圓滿有很多層次,比較低層的叫做菩提心,主要是指勝義菩提心;比較高層的,叫做自然智慧。自然智慧、菩提心、如來藏、佛性、空性、大手印、大中觀等等,都是一個內容的不同名稱,這就是密宗的勝義谛。

密宗的世俗谛是什麼呢?密宗的世俗谛也要分正、倒兩種。顯宗唯識宗和中觀宗認為是正世俗谛的東西,在密宗裡面卻被列為倒世俗谛。

譬如說,一般的顯宗認為,只要認為自己所見到的周邊這些不清淨的現象,房子也好、人也好,都是如夢如幻的,不是實有的,至少在世俗谛中就沒有問題,所以是正世俗谛。但密宗認為,不要說在勝義谛中,即使在世俗谛當中,我們看到的也不是正確的,我們不但從來沒有看到過勝義谛的真相,連世俗谛的真相、本來面目我們也沒有看到過。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房子、人等等都是佛的壇城。佛的壇城就是密宗的正世俗谛。

請大家注意,雖然光明、空性等等顯宗經常都在說,但佛的壇城這一點,是一般的顯宗從來,也永遠不會提及的。只是到了八地菩薩的時候,在心清淨了以後,自然而然周邊都會轉變為清淨的現象。對顯宗來說,這是一個很陌生、很突然的境界,以前也從來沒有這樣的修法。密宗卻會提供清淨的修法,那就是生起次第。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快速達到目標。密宗不但有這些修法,而且認為,這不是不清淨的現象轉換成清淨的現象,而是自來就是清淨的。八地菩薩看到的東西就像心的本性一樣,只是我們現在無法看到而已,其實現在就是這樣。

密宗告訴我們,不但心的本性是空性和光明,而且世俗谛中我們看到的不清淨現象也不是不清淨,雖然這不是第六意識分析的結果,而是我們的感知,但我們的感知本身就有問題,所以看到的是錯誤的。但顯宗會覺得,感知不會有問題,主要是感知後面的執著有問題。

這些見解在《大幻化網》的第一品中講得非常清楚,世界究竟怎麼樣是佛的壇城,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了我們。在只學過顯宗而根本沒有學過密宗的人看來,顯宗勝義谛方面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排斥,密宗的勝義谛不需要加任何東西,但在正世俗谛上面,二者就有差別了,這些差別可能一些人就不能理解。

(三)顯宗經典的印證

一般人會認為,我明明看到的是一個人,從來沒有看到過什麼佛的壇城,難道這個人是佛嗎?如果不是,那該怎麼理解呢?為了解除大家的困惑,我准備念一下漢文版《維摩诘經》第一品(緣起品,也稱佛國品)裡面的一個段落。《維摩诘經》裡面說得很清楚,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其他很多經論當中都有這種說法,所以不足為奇),哪怕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世界,也是清淨的世界,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

在出現這段話之前,釋迦牟尼佛給大家說,菩薩通過學道,在心清淨之後,剎土也會清淨;當心不清淨的時候,剎土也是不清淨的。此時,捨利子心裡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心清淨世界就清淨,心不清淨世界就不清淨,那釋迦牟尼佛的剎土——娑婆世界這麼不清淨,難道是釋迦牟尼佛修道的時候心不清淨嗎?佛知道捨利子的想法以後,就和捨利子之間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這裡面說,“爾時捨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捨利弗,就是平時我們說的捨利子。在這個時候,捨利子依靠釋迦牟尼佛的加持,而在心裡產生一個這樣的念頭。

“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如果菩薩心清淨佛土才會清淨的話,那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在菩薩修道的時候心不清淨,所以剎土也不淨呢?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雲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釋迦牟尼佛知道他的念頭之後,立即給捨利子說:你是怎麼想的呢?盲人看不見日月,是因為日月不清淨、不清晰,還是盲者自己看不見呢?

“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捨利子對佛說:不是這樣的,這是盲者的過患,不是日月的罪過,日月本身不會有什麼過失,它是很清楚的,只是盲者自己看不見而已。

“捨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捨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佛陀說道:捨利子,因為眾生有罪過,所以看不見佛的剎土是莊嚴清淨的,這不是如來的過失,不是如來不清淨,而是眾生不清淨。我的世界是非常清淨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爾時螺髻梵王語”,在佛跟捨利弗對話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星球上來的修行長老開始插嘴了。“螺髻”是說他長長的頭發像海螺一樣捆在頭頂,看起來有點像神仙。

“捨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他說:捨利弗你不要這樣想,也不要這樣說,不要說釋迦牟尼佛的剎土不清淨。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世界是清淨的,就像色界的自在天宮一樣。

“捨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捨利弗回答長老說:我看到的佛土不是這樣,而是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山巒,到處都是不清淨的現象。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捨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螺髻梵王對捨利子說:捨利子,你自己的心有高下了,你還沒有佛的智慧,所以就看到這個世界是不清淨的。捨利子,其實,眾生和菩薩皆為平等,內心深處清淨的人,才能獲得佛的智慧,從而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剎土清淨。此處的“依”,是指捨利子自身沒有佛的智慧,而不是說他不聽佛的教言。

當捨利子跟螺髻梵各執一詞、相持不下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示現神通,給大家證明螺髻梵說的是對的。

“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於是,釋迦牟尼佛就用腳指按了一下大地,大家當即看到,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各種各樣的珠寶嚴飾的,就像寶莊嚴佛具有無量功德的寶莊嚴剎土一樣。寶莊嚴佛是一個佛的名稱,寶莊嚴土是寶莊嚴佛的剎土,這個剎土沒有任何不清淨的現象,像極樂世界一樣美妙清淨。

“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一切眾生都驚歎無比、稀奇萬分,大家都發現自己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本來當時在座的人還沒有斷除所有的煩惱,根本不可能看見佛的清淨剎土,但依靠佛的威神力,頓時就看見了世界的本相。

“佛告捨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釋迦牟尼佛告訴捨利子:你姑且看一看這個佛土的本來清淨吧!

“捨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捨利弗說,佛陀啊!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也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場景,今天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國土,全部都顯現非常清淨。

“佛語捨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佛告訴捨利子,我的國土自來就是這樣清淨。只是為了度化下劣根機的人,所以才展現出這些不清淨的現象。

接著,釋迦牟尼佛講了一個比喻,“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捨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就像天人都坐在同一個地方,用同樣的珍寶容器吃同樣的飯,但飯的味道卻隨著各人的福德而有很大差異一樣,捨利子,如果人心清淨,就能看到功德莊嚴之清淨佛土。在佛說完這段話之後,當場就有很多人發起菩提心,並證悟空性等等。

這一節的藏文版本跟漢文版本完全一樣,一個字都不差,翻譯也非常好。這段佛經說明,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哪怕從世俗谛現象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清淨的——眾生的身體是具足三十二相功德的佛身,周邊的世界都是佛的剎土,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修行,所以看不見。

為了早日抵達這一境界,我們應該快速地修。最好、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生起次第,這是顯宗根本沒有的修法。顯宗只會告訴你發菩提心、積累資糧、修空性,這樣慢慢慢慢也會看見,並最終會成佛,其他沒有什麼了。

請大家注意,這段話很重要,這不是釋迦牟尼佛給別人說的,凡是跟隨釋迦牟尼佛的人,都要承認這一點,無論是密宗還是顯宗,凡是自稱大乘修行人的人,就不可能不承認《維摩诘經》中所說的這些內容。如果不承認釋迦牟尼佛的話,那就是外道了。

(四)密宗見解的殊勝之處

對一個精通顯密並善於比較的人來說,顯宗與密宗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互補,顯宗也講了清淨的觀點,但講得很簡單,只是提一提而已,既不強調,更不會提供相應的修法。因為顯宗根機眾生的因緣還沒有成熟,如果不擇時機、不顧因緣,反而會弄巧成拙。

我們通常都不願意花費時間去看《大藏經》及各種佛教論典,不願在此方面投入太大的精力。其實,如果真的看了這些顯宗經典就會明白,密宗所講的眾生是佛,世界是壇城等等,實際上也就是《維摩诘經》所講內容的提煉與升華而已,其他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新東西。

密宗殊勝於顯宗的一個特點,是密宗不像顯宗一樣把清淨的概念說得很籠統,而是講得很透徹。譬如,當世界清淨的時候,人的五蘊、貪嗔癡分別是什麼都講得非常細致,這一點在顯宗裡面既不可能聽到,也不可能看到;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密宗提供了清淨的修法。

我們不能認為顯宗和密宗是矛盾的,雖然它們之間有不一樣的地方,但即使是顯宗的中觀和唯識也有矛盾,顯宗的大乘和小乘也有矛盾,但事實上,小乘沒有解決的問題,唯識宗解決了;唯識宗自身沒有解決,邏輯上有矛盾、說不通的地方,中觀給它解決了。越是上面的宗派,就考慮得越周到,但它們相互之間是融通而不抵觸的。

(五)怎樣生起密宗的見解

雖然《密心大幻化網》屬於寧瑪巴的瑪哈瑜珈,但其中也有很多阿努瑜珈和阿底瑜珈的內容,所以它是寧瑪巴所有經典的根本,其他經典都是它的分支。如果我們想從廣的方面去了解,就要學《大幻化網》。

不過,目前《大幻化網》的漢文譯本只有堪布索達吉翻譯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總體來說它講得非常清楚,但卻不夠詳細。而據我所知,目前講得很詳細的大幻化網方面的其他漢文法本幾乎沒有,但也沒有太大問題,能學一點是一點吧!本來按理說,在出離心和菩提心都修起來以後再講密法比較好,但從大家目前的狀況來看,要等到那一天,已經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了。

人生難得、死亡無常。漢地居士很多都對密法非常有信心,但對密法的很多概念卻一竅不通,我認為這樣很可惜,所以我還是決定首先給大家大致介紹一下概況。至於具體的修法,要等有一天出離心、菩提心生起來以後,我們就可以講一些生起次第,以及圓滿次第裡面的無相圓滿次第修法,也即屬於大手印、大圓滿之類的修法。因為有相圓滿次第是氣脈明點的修法,這個修起來很復雜,我們現在一般都不修,一般是修無相圓滿次第。當然,你們不能就此認為,我已經聽了密法了,加行的階段已經過了,不需要修加行了。

如果不修加行,菩提心與出離心不夠的話,講這些沒有什麼用處,反而會對你們有一些負面作用。譬如說,如果只是給你們說,密法非常深奧、非常了不起,你們快快修加行,加行修好以後,就可以修大圓滿,這樣大家就有一個很強烈的期盼,就會很想修密法,然後也會抓緊時間修加行。否則,如果不按照程序,在講五加行修法的同時,也把密宗的所有修法全部一下子講完了,你們也聽得似懂非懂的,那樣你們會覺得:啊!原來也不過如此!既不會感覺到什麼,也不會獲得什麼,以後也沒有什麼期望,沒有什麼盼頭了,這樣就有可能會失去修加行的動力,所以我想,我們很多人都需要從零開始,先修菩提心和出離心,還沒有修加行的人,一定要修加行,一步一步地學,踏踏實實地修,這個相當重要,如果不修加行,我們永遠都不會有什麼結果。

過去在數量上修過一次五加行的人,也要再次地修。修的時候主要強調菩提心的修法、金剛薩埵的修法與上師瑜伽的修法。根本沒有修過的人,就要從外加行的人生難得開始好好地修,這些加行修完以後再去修密法,肯定可以證悟。

密宗無論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以修,只是出家人的時間多一些,不需要處理很多事情。當然,如果自己任意散亂、懶惰,那出家人和在家人都一樣。

大圓滿的唯一證悟方法,就是對大圓滿與金剛上師的信心,麥彭仁波切的《八大法行釋》裡面也說:此法不依靠任何其他條件,唯一就是對密法和金剛上師的信心。意思是說,在所有的條件當中,最關鍵、最主要的條件是這兩個,但只有信心而不修加行、不發菩提心是不行的,一定要好好修行。

經常有人說自己修行的時候雜念很多、很困、很累等等。這些沒有太大問題,剛剛開始修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這樣。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佛法也不例外,只要自己能夠堅持,就會越來越輕松,越來越順利。

密宗概要(二)

注:如果您在閱讀此文後,有不同見解,也請不要用惡毒的言語加以攻擊與毀謗,否則會犯謗法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975a20100cj9v.html

三、細說密宗的正世俗谛——萬法皆為佛的壇城

(一)論點

凡夫所看到的所有現象,都是心的顯現,這與真相唯識宗的觀點是一樣的,也與假相唯識宗不承認外境是心,而認為外境與心的能力分不開,是心創造的一種幻象、幻覺的觀點也不矛盾。無論外境是心的現象也好,是心創造的幻象也好,反正離不開心,倘若心不存在,外境就沒有辦法成立。

換言之,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不是外在的,而是我們眼識的感受;耳朵聽到的所有東西,都是耳識的感受;同樣,鼻、舌、身所感覺到的香、味、觸,都是我們自己的感知,除了心的感知以外,外面沒有一個真正的世界。

這個問題,也是唯識宗和經部爭論的焦點,唯識宗認為:除了我們的感知以外,不可能存在什麼外面的世界,就象夢境中的一切都不存在,都是我們的幻覺一樣,現實生活同樣也是我們的感知,因為夢境與現實的習氣和因緣有點不一樣,現實生活中的習氣種子比較穩定,所以感受到的外境不像夢境那麼虛幻。現實與夢境之間的差別,只是阿賴耶識上的種子是否穩定的差別,除此以外,二者完全一致。經部和一切有部卻認為:只有外境(物質)存在,才能解釋這個世界的一切現象。

他們共同認為,當物質的形象在我們心裡顯現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正在分析外界的東西,事實上,誰也不可能分析任何外界的東西,因為它們和我們的心沒有任何關系。譬如說,兩個人在分析、探討物質本性,一個人說“所有的物質是無常”,另一個人說“所有的物質是永恆不滅”的時候,實際上他們誰也無法改變物質的本性。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需要有這樣的錯覺,如果沒有這樣的錯覺,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思維、分析、探討任何事情。

顯宗的《現觀莊嚴論》、《經莊嚴論》等經論中都講過,當我們的心慢慢清淨,並最後變成智慧的時候,所有的現象都會變成智慧的現象;密宗認為,在我們的感知尚未轉變的時候,它的本質、本性也是佛的智慧。這跟達摩祖師的《悟性論》中所說的:“眾生與菩提,亦如冰與水。”是一回事。

譬如說,我們一般認為,眼識、意識以及阿賴耶識等八識,眼根、耳根等諸根,眼睛看到的色法,耳朵聽見的聲音,以及從色蘊到最後的識蘊等五蘊,還有過去、現在、未來與不確定時等等,都是組成人的一部分,像組成機器的零件一樣,除了這些成分以外,沒有人的存在,這些都叫做我,我執執著的對境,也就是這些。密宗認為,當我們斷除一切煩惱而成佛的時候,它們或者它們在當下的本來面目,就是一百尊忿怒金剛和寂靜本尊的壇城。

我們一般認為,有些佛菩薩在東方,有些佛菩薩在西方,無論在哪個方向,都存在於很遠很遠的另一個世界,另一個佛剎,藥師佛跟阿彌陀佛沒有什麼關系,阿彌陀佛住在極樂世界,藥師佛住在東方淨琉璃國,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相隔十萬八千裡,與我們就更沒有關系了。

密宗告訴我們,在一百尊忿怒和寂靜本尊裡面,包含了密宗的所有根本本尊。而這一百尊本尊,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己的本心,當一個人成就的時候,他的本心就是這樣。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佛像像組成機器的零件一樣,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但如果詳細思維就會明白,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所有景象,都是我們自己的眼識,實際上也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無論密宗哪個經典講的也基本上一樣,僅僅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而已。從表面上看百尊壇城,文殊菩薩不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不是文殊菩薩,但實際上這種觀點在顯宗裡面都說不過去。顯宗認為,在超越八地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境界——文殊菩薩所造的善根,也就是普賢菩薩的善根;普賢菩薩所造的善根,也就是觀音菩薩的善根,八大菩薩中任何一位所造的善根都是共同的,因為八地的時候已經斷除了我執,雖然還沒有成佛,還沒有完全打破我執,但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分開,即將融入一體,就像本來一體的東西被人為分開,當分開的隔斷去掉之後,這個東西又變成一體一樣,凡夫都認為,我就是我,我不是他,如果有一百個人,則這一百個人都是單獨的人。這些想法的來源,就是我執,當我執消滅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變成一體。

既然顯宗都有這樣的說法,那密宗就更進一步了。密宗認為,一百本尊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同的佛菩薩,菩薩與佛的境界也有區別,但實際上卻是一味一體的,都是我們自己的眼識。眼識當中產生的不同形象,使我們產生了這是一尊佛,那是另一尊佛的執著,但這些都是我們的錯誤。實際上,無論寂靜本尊還是忿怒本尊,全都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心中。它們最原始的本性,是如來藏光明空性,就像物理學講的帶放射性的離子可以放射出波、光等等一樣,在沒有證悟的時候,世界都是不清淨的現象;在中陰身——氣脈明點收縮,全部溶入到如來藏原始光明的時候,成佛以後,或生起次第與托噶修到一定程度的四種情況下,都可以顯現出佛的壇城的景象,因為這些都是本來就存在的,是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釋放出來的一種現象。

(二)部分證據


有很多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第一個證據是我們死的時候——哪怕從來沒有修過生起次第,從來沒有聽過密法的人,在臨死的那一瞬間,也會看到與百尊壇城完全一樣的現象。

為什麼活著的時候不修行就看不見,死的時候不修行也看得見呢?

因為,從一個生命的投胎到死亡,是一輪生命的歷程,在第一輪生命與第二輪生命之間,有一個回歸的時機。就像地球、月球、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在過了幾萬年、幾億年的周期以後的回歸一樣。回歸的時候,所有運動的東西會回到源頭——眼、耳、鼻、舌、身識等所有以前釋放出來的東西,全都會往裡收縮。眼、耳、鼻、舌識收縮到意識,意識融入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收縮到阿賴耶,阿賴耶在一個短短的瞬間當中也不存在了、間斷了,就像天空中烏雲消散、藍天畢現一般。此時此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圖像就會顯現出來。

第二個證據,就是在修大圓滿的托噶修法的時候,即使根本不去觀想任何東西,只是在光明的境界中安住以後,就會看到這些佛的壇城。

這些是密宗的世俗谛,故而也叫做不了義幻化網。最終的境界,還要超越這個層次,到達真正的原始狀態——如來藏光明。在如來藏光明當中,就沒有白、黃、紅、綠等顏色,也不會有什麼有鼻子、有眼的佛像等等了,那種境界,才是了義的幻化網——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

(三)寂靜本尊壇城

靜本尊壇城,中間是一對主尊,然後東、南、西、北方各有一對主尊,總共有五對主尊,稱為五部佛父佛母,然後是十六尊菩薩,六尊導師,守門的四對忿怒金剛,再加上普賢如來佛父佛母,一共是四十二位本尊。

1、普賢如來佛父佛母

普賢如來佛父,也即如來藏的光明;普賢王如來佛母,是如來藏的空性,普賢如來佛父佛母,是所有壇城的本體。就像做裝飾的純金,盡管做出的裝飾各種各樣,但都離不開純金的本質,忿怒和寂靜的本質,就是心的本性空性光明——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壇城裡面的一切,都是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的顯現,所以他不會單獨顯現,如果想觀想,可以觀想在主尊的心口。


2、五部佛

首先,五蘊當中的識蘊——眼識、耳識、鼻識、阿賴耶識等等,是構成人我的主要部分,屬於精神的層面。當識蘊清淨的時候,顯現為毗盧遮那佛,密宗翻譯為大日如來(梵文Vairocanabuddha)。毗盧遮那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顯現為藍色,代表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當中的意也即智慧,故屬於佛的意部。

本來如來藏只是一個總稱,可以分成佛的五種智慧。大日如來的本體,是佛的五種智慧當中的法界體性智。

毗盧遮那佛的佛母,叫做空自在母。空就是天空的意思,也即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空間(五大當中的空大)。成佛的時候,空間的本性就是空自在母。

本尊的顏色,並不是一種表示,而是真正會看到的。在中陰身的時候,或者托噶修得很好的時候,最後看到的毗盧遮那佛父佛母的顏色就是藍色,其他本尊的顏色也與我們今天所講的一致。

在中陰身的時候,會出現毗盧遮那佛父佛母。當本尊佛父佛母出現的時候,從本尊佛父佛母的心口會發出像激光一樣非常強烈的藍光,光的每一段上面還有像我們吃飯的碗倒扣起來樣子的光點,同時在旁邊還會發出一個灰蒙蒙的白光,那是屬於輪回天道的光。

每一個本尊出來的時候,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光,此處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務必要知道,跟本尊主體顏色一樣的強光,是佛陀的智悲光,是來迎接我們的,那個時候一定不能害怕,而要祈禱本尊,但因為眾生的業障很深重,一般會自然而然地對強光產生很大的恐懼感。本來沒有理由恐怖,但就是不想看,一看到這個光就情不自禁地想躲避,有些人甚至會嚇得暈過去;由於阿賴耶識當中的輪回習氣很濃厚,一看到灰蒙蒙的光,馬上就會生起歡喜心,急急忙忙地奔著灰蒙蒙的光而去,從而投入天道等輪回六道,開始了第二輪的生命旅程。

有修行的人在這個時候,就能知道這個藍光是心的本性的現象,是毗盧遮那佛的智悲光,再加上虔誠真切的祈禱,證悟的人就能安住在這個境界當中,並一下子化光融入到佛的心口,從而成就佛果——這就是中陰身的成佛。

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藍色的佛不是別的東西,就是我們眼識、耳識、鼻識、意識等六識或八識,它的本性是如來藏,他是從如來藏中釋放出來的,與如來藏不可分離的現象,這叫做毗盧遮那佛。

第二個是東方阿閦(chù)佛(阿閦鞞佛、不動佛、金剛薩垛,梵文 Aksobhyabuddha)。“阿閦”的意思就是不動,他是五蘊當中的色蘊清淨的顯現,佛的五種智慧中的大圓鏡智。

阿閦佛的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呈白色,是佛的身部,因為色蘊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成分。

阿閦佛的佛母,叫做佛眼佛母,她是石頭、鐵塊等固體(也即五大當中的地大)清淨以後的顯現。

第三個,是南方的寶生佛(梵文 Padmasambhavatathāgata),他是受蘊清淨的顯現,佛的平等性智。寶生佛的佛母,叫做瑪瑪各佛母,是液體(也即五大當中的水大)清淨的顯現。寶生佛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都顯現為黃色,屬於佛的功德部。
第四個,是西方的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梵文 Amitabuddha),他是想蘊清淨的顯現,五種智慧當中的妙觀察智。阿彌陀佛的佛母,叫做白衣母,實際它沒有穿白色的衣服,只是叫白衣母而已,她是火和熱量(也即五大當中的火大)清淨的顯現。阿彌陀佛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都顯現為紅色,為佛的語部。

最後一個,叫做北方不空成就佛(梵文 Amoghasiddhi),是佛的五種智慧當中的成所作智,也是行蘊清淨的顯現。不空成就佛的佛母,叫做誓度母,她是外界的風與人體的氣(也即五大當中的風大)清淨時候的顯現。不空成就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都顯現為綠色,屬於佛的事業部。

佛經裡面經常提到“境和有境”,或者“所取和能取”。凡是眼根等根和眼識等識,就叫做有境或能取;色、聲等外在的東西,叫做境或者所取。譬如說,眼睛看到的物體,叫做境、外境、對境、所取;而眼識本身,則稱為有境和能取。

所有外在的對境,其自性都是佛母;所有內在的有境,其自性都是佛父。五部佛,是五蘊清淨的現象;五部佛母,是五大清淨的現象。所有本尊的源頭,就是如來藏。

3、十六大菩薩

上面是從總體方面講的,還沒有更細致地分類。譬如說,五蘊當中的識蘊,實際上包含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下面進一步分別說明以上四者的清淨顯現。

眼識清淨的時候,顯現成地藏王菩薩;耳識清淨的時候,顯現成金剛手菩薩;鼻識清淨的時候,顯現為虛空藏菩薩;舌識清淨的時候,顯現為觀世音菩薩,這四位菩薩,叫做內四菩薩。

眼識的對境——色法的清淨顯現,是嬉女;聲音清淨的時候,顯現為鬘女;香清淨的時候,顯現為歌女(此處耳識和鼻識的對境鬘女和歌女有點錯亂,是因為有別的意義);味道清淨的時候,顯現為舞女。

再下面,是眼、耳、鼻、舌四根。眼根是眼球裡面的一種使它可以看到東西的特殊結構。因為耳朵的構造和眼球不一樣,所以它看不見任何色法。眼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為彌勒菩薩;耳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為除蓋障菩薩;鼻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為普賢菩薩;舌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為文殊菩薩。以上四尊菩薩,稱為外四菩薩。因為前面的菩薩都是內在識的顯現,所以叫做“內”;外在物質方面的顯現,就叫做“外”。

四個外菩薩的對境,是按時間來區分的(佛眼能照見過去和未來這一點,也是顯密公認的):眼根的對境,是四時當中的過去,當過去時清淨的時候,顯現為供養香女;現在清淨的時候,顯現為花女;未來清淨的時候,顯現為燈女;不定時,也即耳根的對境,它清淨的時候,顯現為塗香女,這樣內外八大菩薩加上菩薩母,總共有十六位菩薩。

4、六道導師

接下來,是六道輪回的導師。顯宗只提到一尊導師,就是釋迦牟尼佛,但密宗,尤其是寧瑪巴的續部,就講了六個導師:度化天界的天人導師,手裡拿著一把琵琶,因為天人喜歡這些欲樂,為了度化這些眾生,所以他手裡帶著一個這樣的樂器。天界導師是六毒裡面的傲慢心清淨的顯現。

為什麼慢心清淨以後,會顯現為天界的導師呢?任何凡夫都是這樣,只要在一個群體裡面顯得比較出眾、優越,立即就會生起慢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因為天人的身體、環境、壽命等等都比其它眾生特別,所以他們的傲慢心比較重。

第二個導師,是阿修羅的導師,他是嫉妒心清淨的顯現。阿修羅的嫉妒心非常強,盡管他的壽命、環境和受用和天人差不多,但畢竟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他們始終都想不通,所以經常跟天界作戰。因為阿修羅喜歡戰爭、武器,所以阿修羅的導師右手拿著一把劍,左手持著古代軍人穿的铠甲。

此處我們要學一個詞——不除而淨,或者是不斷而淨。這個字的意思,在密宗裡面很重要。比如說,小乘佛教或者大乘顯宗認為,煩惱一定要斷除,煩惱斷除了以後,才能夠清淨,所以叫斷除而淨,但密宗認為,在沒有證悟的時候,煩惱是不清淨的,但如果具備了證悟的智慧,煩惱根本不需要斷除,不是你證悟了煩惱才清淨,而是煩惱本來就是清淨的,實際上也不存在什麼可以斷除的,一切都是清淨的,所以叫做不除而淨。
其實,這個觀點禅宗裡也提到過,達摩祖師的《血脈論》中說:“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其所要表達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但我們不能誤解,認為密宗不需要斷除煩惱,有貪心、有嗔恨心都沒有問題。不要說其它的修法,連不淨觀的修法密宗行者都會修持,對有些煩惱特別重的密宗修行人來說,如果其它修法不管用或不淨觀比較實用的話,密宗是允許借鑒的,但這是其他宗派的修法,不是密宗自己的正式修法。

慢心不除而淨,顯現為天界的導師;嫉妒心不除而淨,顯現為阿修羅的導師。

第三個,是人間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我們都知道,在六毒煩惱中,人類最強烈的,就是貪心——貪得無厭,所以人的導師,是貪心不除而淨的顯現。

本來在佛的自境當中的菩薩和佛,不會有境界上的高低,但在表面上看,寂靜本尊裡面的十個主尊,是呈金剛跏趺的坐式,以表示他們已經成就到最究竟的境界。菩薩是半盤的坐式,表示他們還沒有究竟成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平時我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像都是坐著的,而這裡的六道導師卻是站立的。為什麼呢?因為導師才是真正化身到人間、地獄等處去度化眾生的,所以無暇安坐。

第四個,是旁生的導師,他是無明不除而淨的顯現,因為畜生很愚蠢,所以他手裡拿著經函,表示以智慧掃除無明。

第五個,是餓鬼道的導師,他是吝啬心——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布施、捨不得供養,佛教裡面也叫做悭吝——不除而淨的顯現。他手裡拿著一個裝珠寶的容器,表示斷除餓鬼道的饑渴煩惱。

第六個,是地獄道的導師,他是嗔恨心不除而淨的顯現。右手是一把火,左手是水,分別表示驅除地獄的寒冷和炎熱。


 密宗概要(三)


4、八尊守門忿怒


在寂靜壇城當中,也有八尊忿怒。只是因為其中的本尊絕大多數是寂靜本尊,所以仍然叫寂靜壇城。

為什麼寂靜壇城當中有忿怒呢?最完整的密宗壇城,叫做三座壇城。“座”的意思,是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坐在一起的意思。所謂“三座”,第一座,是五蘊不除而淨顯現的五部佛佛父佛母;第二座,是眼識、眼根、色法等十二處不除而淨顯現的十六尊菩薩和菩薩女;第三座,是身根、身識、身觸與外界不除而淨的四對忿怒金剛和金剛母。

這八尊忿怒金剛,分別站在東、南、西、北四個壇城的門口,相當於壇城的守衛。忿怒的意思,是指消滅執著很厲害,不是普通世間人的忿怒。之所以顯現為忿怒,就象征著不能有執著,要用忿怒來息滅、斷除執著。

密法裡有些時候說不除而淨,有些時候說斷除,其實都是表面上斷除,實際上不除而淨,不能理解錯了。

守門忿怒的第一對,是守護東門壇城的尊勝忿怒和金剛鉤母。

尊勝手裡拿的是一根木棍,木棍上端有一個人頭裝飾,象征降服四魔當中的死魔——死魔不除而淨,因為他已經成佛了,所以不會有死亡。

四個守門忿怒本尊的佛母,分別是金剛鉤母、金剛羂母、金剛鏈母與金剛鈴母,分別象征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與六度、四攝當中的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鉤、羂、鏈、鈴都表示永遠不捨棄眾生、攝受眾生的意思。

鎮守南門的忿怒,叫做閻羅敵與金剛羂母。閻羅敵身上的裝飾跟尊勝忿怒一樣,手裡拿的法器,是一根上端有一個交杵金剛——兩個金剛杵交叉在一起的木棍,象征斷除天子魔,或天子魔不除而淨。

金剛羂母手裡拿的是一條羂。所謂羂,也即套在牛、馬等動物脖子上的繩索,象征慈悲喜捨裡面的悲,與四攝裡面的愛語。

鎮守壇城西門的,叫馬頭忿怒,馬頭忿怒的佛母,叫做金剛鏈母。馬頭明王手裡拿著一根鐵鏈,象征降伏煩惱魔;金剛鏈母手裡拿著的,也是一根鐵鏈,象征慈悲喜捨的喜,和四攝裡面的利行。

守護壇城北門的,是甘露旋金剛與金剛鈴母。甘露旋金剛手裡帶著的,是一根上端有交杵金剛的棍子,象征降伏蘊魔,或蘊魔不除而淨。佛母手裡是金剛鈴,象征慈悲喜捨裡面的捨,與四攝裡面的同事。

我們要知道,身體的身根,是指身體的不同地方能感覺到痛苦、快樂、柔軟、堅硬等感受的主要部分,頭發和指甲沒有感受,所以不是身根。

身根,身根的所接觸物,感受外境的身識三者結合的時候,能夠感覺到外境粗糙、細滑等等特殊觸覺,《俱捨論》裡叫做觸。

身根、外境、身識、觸四者,分別是剛才的四個忿怒本尊。觸清淨的時候,顯現為甘露旋;身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為馬頭明王;外界的對境清淨的時候,顯現為尊勝明王;身識清淨的時候,顯現為閻羅敵。

為什麼有忿怒金剛的顯現呢?一方面,從度化眾生的方便法門來說,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有些眾生需要用寂靜的方式來度化,就像釋迦牟尼佛轉三次法輪所度化的無數眾生一樣;而有些眾生因為前世福報非常大,卻沒有菩提心,更沒有好好回向,發了一些邪惡的願,這樣來世就會變成世間的魔王、魔鬼,他們的神通、勢力等各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普通的天人、鬼神。要度化這樣的眾生,采用寂靜的方式就比較難,所以要顯現更凶猛的形象。

一般來說,兩個灌頂、戒律等各方面條件都一樣的人同時修生起次第,一個修忿怒本尊,一個修寂靜本尊,則修寂靜本尊的人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障礙,這不是因為他修了寂靜本尊才出現的障礙,而是本來就有,只是寂靜本尊遣除障礙的能力有限,所以會顯現出來;而修忿怒金剛的人成就會快一些,因為忿怒金剛本來就擅長於降伏魔障,所以障礙會少一點。這就是忿怒金剛的優點。我們修生起次第的時候,如果一個修法修七、八天,則前期五、六天修的都是寂靜本尊,最後一天轉為忿怒金剛來修。

最開始的時候,密宗在印度是非常保密的。傳播到西藏的早期也是一樣,根本不公開,只是修行人自己修,因為那個時候很多人還不能理解,所以很保密,後來大家都知道其中沒有什麼不好的東西,只是佛度化眾生的一些方便而已,所以就接受了。雖然通過科學技術,現在漢地到處流傳著各式各樣的密宗圖片,但真正了解密法的人,卻是鳳毛麟角。

忿怒金剛的外表看起來很恐怖、很粗暴、很凶惡,但這種凶惡的真正意義,不是針對任何眾生,而是針對煩惱、執著,不是要降伏別的東西,而是要降伏煩惱。其表面意義,是表示度化寂靜本尊度化不了的傷害眾生的魔鬼。

其實,忿怒金剛是另外一個方式的大悲和智慧,它像是一種語言或符號,每一句都象征著佛的慈悲和智慧。我們要看他的內在意義,不要在意其外表,就像別人用手指頭給你指示月亮的時候,你要看月亮而不要看手指頭一樣。


作為學密的人,我們應該懂得本尊身上每一個細節的內在含義:

1、一般的佛菩薩背後,有一圈光芒,看起來很舒服,讓人很生信心,但忿怒金剛的背後卻不是光芒,而是火焰,象征證悟空性的智慧——以證悟空性的智慧摧毀三界輪回,燒掉六道眾生的煩惱和痛苦;

2、忿怒金剛的頭發,都是立起來的,象征所有輪回的不清淨現象都與涅槃或者佛的壇城不可分離,在法界當中都是清淨的;

3、本尊頭上的五個骷髅人頭,象征以下三種意義:第一個意思,與寂靜本尊頭上的五佛冠一樣,象征五部佛;第二個意義,表示五毒煩惱不除而淨;第三個意義,代表五部佛的五種智慧。

為什麼是干的骷髅呢?因為證悟空性的智慧像烈火一樣所向無敵,借以象征忿怒金剛所擁有的證悟空性的熱量、溫度或者能量;

4、三只眼睛象征照見過去、未來、現在三時;

5、大象皮上衣,象征佛的十力,大象雖然身體龐大,頭腦笨重,但智慧卻與身體反差極大,顯得比較笨,故象征無明不除而淨,或者以十力斷除無明;

6、虎皮的裙子,象征嗔恨心不除而淨;

7、不穿其它衣服,象征如來藏或心的本性沒有任何障礙。

本尊手裡的法器,不一定完全不變,由於修法的關系,有些時候法器還是會有變化。我們現在是根據一本書的內容,而不是匯集所有續部的不同說法講的。在不同的續部當中,本尊手裡拿的法器或東西也會有所不同,但續部裡面解釋得非常清楚,這不會有問題和矛盾,因為總的來說,這些都是一個人內外身體和精神全部的清淨顯現。雖然身體和精神的哪個部分顯現為哪一個本尊有固定的對應,但如果將其中的某些本尊調換,也不是矛盾的,因為所有本尊都是一體的,都是佛的壇城。

五部佛佛父佛母,一共有十尊,加上十六尊菩薩、六尊導師、八尊忿怒金剛,與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一共是四十二位寂靜壇城的本尊。

本來只有四十位,另外兩位是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不像其他的本尊,身上沒有什麼裝飾和衣物,因為他象征法身,法身是無相的,普賢王如來象征如來藏的光明,普賢王佛母象征如來藏的空性,前面的四十位本尊都是光明和空性的不同形式,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是四十位本尊的本體。

以上介紹了四十二位寂靜本尊的壇城。我們要知道,在我們自己的身體上,原本就具備四十二尊寂靜壇城本尊,只是我們現在無法看到而已。

密宗概要(四)

(四)忿怒壇城


1、總攝

寂靜壇城的每一位本尊,都和顯宗的佛菩薩一樣,慈眉善目、相貌端莊,誰都能接受。一般人也認為,佛菩薩理當如此,但忿怒壇城卻不一樣,如果不知道它所象征的意義,很多人就不能理解,會產生疑惑甚至邪見,繼而就是誹謗。

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個關鍵問題,無論慈祥的面孔也好,恐怖的面孔也罷,都只是度化眾生的不同顯現、不同形式而已,實際上二者的本體都是一樣的。

如果忿怒本尊不是佛菩薩,寂靜本尊也不會是佛菩薩。如果承認寂靜本尊是佛菩薩,就要承認忿怒本尊同樣也是佛菩薩,因為他們的本質都是一體的,任何顯現都是佛智的現象。

首先,位於壇城中間的忿怒金剛,是整個壇城的主尊大勝嘿如伽,也叫吉祥嘿如伽。“嘿如伽”是梵文音譯,意思就是飲血,下面所有嘿如伽的意思都是這樣。很多嘿如伽與佛母的一只手裡是天靈蓋,裡面都裝著血。當然,這不可能是真正的一個人的頭蓋骨裡裝滿血,然後真正去喝,這些都是佛智的顯現,只不過表面現象是這樣罷了。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密宗續部認為,紅色象征眾生對輪回的貪心。飲血的意思,就是把所有眾生的貪心喝掉——斷掉。

大勝嘿如伽佛父佛母,實際上就是寂靜壇城中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的忿怒相。不過,大勝嘿如伽佛父佛母不屬於五十八位忿怒本尊當中。

大勝嘿如伽佛父,象征如來藏的光明部分,所有壇城的內容,都是他不同形式的顯現,實際上都沒有離開大勝嘿如伽。大勝嘿如伽就像純金,其它的嘿如伽就像純金做的首飾,只是不同的形式而已,實際上本質就是大勝嘿如伽;大勝嘿如伽佛母,叫桌德噱日瑪,象征如來藏的空性部分,所有的壇城,也都離不開法界或者空性,都是空性的不同形式。

這裡所說的“嘿如伽”、“桌德噱日瑪”等等都不是藏文,而是梵音。“桌德”的意思是忿怒;“噱日瑪”的意思是自在母。以下的“嘿如伽”和“桌德噱日瑪”都是這樣,他們都是嘿如伽佛父佛母的各種顯現。


首先,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嘿如伽身上的衣服、裝飾分別象征著什麼。


(1)很多嘿如伽都有翅膀,翅膀代表智慧和方便。無論是飛機,還是任何一種飛禽,能在天空飛行的物體,往往離不開一對翅膀。其中一個翅膀不存在,就飛不起來。這說明,如果想成佛,就一定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與大悲的方便,只有智慧方便雙運,才能夠成佛。

菩提心、大悲心以及六度中除了智慧以外的其他五度都是方便。一方面,僅有智慧而不具方便不能成佛;另一方面,光是有方便,比如布施、持戒、忍辱都非常圓滿,唯獨缺乏了一個智慧,也同樣不能成佛。

(2)忿怒本尊有三幅面孔,分別象征佛的身、口、意。右邊白色的面孔象征佛身,中間的象征佛意,左邊紅色的象征佛語。

(3)六只手臂象征六度,雖然成佛以後已經是無學道,不需要修六度,但在過去還沒有成佛時候,諸佛的六度都會很圓滿、很完整地具備。

(4)四只腳象征四攝,盡管忿怒本尊的手和腳還有其他的意義,但我們一般可以這樣理解。

(5)忿怒本尊還帶著濕人頭的項鏈,有五十個人頭,象征五十一個心所不除而淨。

《大乘阿毗達摩》認為,五蘊的行蘊當中包含了心所,心所就是我們的不同念頭,主要有五十一種。本來每個人都有成千上萬個念頭,不止五十一種,但在凡夫心中,經常會出現這五十一種念頭,讓我們流轉輪回的主要因素,也是這五十一種心所。這五十一種心所不除而淨的時候,就顯現為人頭項鏈,其所表達的意思是,五十一種心所根本不需要放棄,一旦證悟,它就是我們的裝飾——佛的智慧。

小乘認為:這些心所都是有漏法,其中一部分屬於煩惱,一部分屬於不善,凡是有漏的東西,都是解脫的障礙。一定要以證悟人無我的智慧斷除有漏的心所,繼而成為阿羅漢。

大乘顯宗認為:第一,要通過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的智慧去斷除這些心所;第二,如果既有證悟空性的智慧,還有菩提心,就不需要像小乘一樣去斷除,而可以把這些念頭轉為道用。

密宗認為:所有心所既不需要斷除,也不需要轉換,本來就不存在什麼要轉換的東西,當我們證悟的時候,一切本來就是清淨,本來就是智慧。

(6)在忿怒本尊的左腳和右腳下面,分別踩著一個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四只腳一般象征四攝,但其中的左腳又象征智慧,右腳象征方便,右腳下面踩著一個男人,象征斷見與有境執。《現觀莊嚴論》認為,境執是對外界、外境的執著;有境執是對內心的執著。斷見為什麼被踩在右腿下呢?因為所謂的斷見,就是把空性理解為什麼也沒有的觀點。斷見的對治方法,就是方便。方便屬於現象,現象與斷見是矛盾、對立的,如果承認現象,就不會有斷見。右腿踩著男人,也即以方便壓住斷見。

左腿下面的女人,是象征常見和境執,斷除境執與常見的對治,是證悟空性的智慧。左腿踩住女人,就象征以智慧壓服常見和境執。

所以,這並不是說忿怒金剛沒有慈悲心,故而很殘忍地把眾生壓在腳底下踩死。實際上,顯宗也會承認以方便壓住斷見和有境執,以智慧壓服常見和境執,只是表達的方法不一樣而已。

(7)四顆很鋒利的犬齒,象征斷除濕生、卵生、胎生、化生等四生。

(8)身上的蛇形裝飾——白蛇、綠蛇等等,象征三毒裡的嗔心不除而淨。本來,蛇是嗔恨心很強的一種動物。依照密宗的觀點,嗔心既不需要像小乘那樣去斷除,也不必按照大乘顯宗的方法去轉換,嗔恨心本來就是佛的清淨智慧。

(9)佛母身上的豹皮裙子象征大樂,大樂實際上就是大光明——如來藏的光明。另外還象征度化眾生的事業無礙。

(10)手裡的五股金剛杵象征佛的五種智慧;

(11)卡章噶,是梵文的音譯。它上面有三個叉子樣的尖頭,中間有三個人頭,這些三的數字都象征貪嗔癡三毒不除而淨;

(12)天靈蓋象征無相或無念的智慧和大樂。

2、忿怒五部佛

第一尊,是布達嘿如伽佛父佛母,漢文的佛陀,是梵文“布達”的音譯。布達嘿如伽也即佛陀嘿如伽。寂靜本尊中的大日如來或毗盧遮那佛父佛母,在忿怒壇城中,為五部佛的主尊,位於中方的大勝嘿如伽的前面。

唐卡是這樣畫的,觀想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這樣觀想:中間是忿怒壇城主尊大勝嘿如伽,然後分別與寂靜壇城的五部佛相對應——布達嘿如伽位於大勝嘿如伽的前方;其後是東方的班雜爾(金剛)嘿如伽和班雜爾(金剛)桌德噱日瑪,為阿閦佛(金剛薩垛)佛父佛母的忿怒相;南方的嘫吶嘿如伽與嘫吶桌德噱日瑪,為寶生佛父佛母的忿怒相。嘫吶也是梵文的音譯,即寶生的意思;在壇城的西方,為班瑪嘿如伽和班瑪桌德噱日瑪,為寂靜壇城無量壽(阿彌陀佛)佛父佛母的忿怒相,實際他們都是一體的,是一尊佛的兩個不同面孔。就像一個人平時不生氣的時候與生氣以後的不同表情一樣;最後位於北方的,是羯磨嘿如伽和羯磨桌德噱日瑪,羯磨嘿如伽象征佛的事業,所以身體跟寂靜壇城的不空成就佛一樣是蘭色的。

除了不屬於五十八尊的總主尊大勝嘿如伽佛父佛母以外,在寂靜壇城中,五尊嘿如伽和五尊桌德噱日瑪就是五部佛。

3、八處母

接下來的佛母,叫作八處母。此處所謂的“處”,是指小乘《俱捨論》和大乘《阿毗達摩》裡面講的十二處。十二處當中的意處,是指精神。精神可以分為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八尊佛母也即八識清淨時候的忿怒顯現,也可以說是八識的本性。在寂靜壇城中,八識中的前幾識會顯現為內菩薩。

這些佛母不但看起來面孔很凶惡,手裡拿的東西也很恐怖,但只要懂得了其中的內在含義,我們就不但不會害怕,而且還會生起歡喜心。

八處母當中的第一位,是表示眼識清淨的古日瑪。古日瑪右手拿著一根木棒,木棒上端是一具人皮,象征無分別念的智慧,因為在人死以後,人皮已經沒有靈魂、沒有念頭了;左手拿著裝滿鮮血的天靈蓋,象征對輪回的貪欲心不除而淨。

第二位足日瑪,是耳識的本體,也即耳識清淨的顯現。她手裡的弓和箭,象征智慧和方便雙運;

第三位是扎磨哈,是鼻識清淨的顯現,她手裡拿著摩羯——我們在《動物世界》等任何一個介紹動物的資料裡面,都不會看到它的蹤影和痕跡,因為它是古代的一種動物。摩羯是梵文的音譯,佛經裡面經常會出現這個名字。它是一種海洋動物,這個動物很有力量,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它捕捉到的動物,故而象征不墮兩邊——不墮常斷兩邊,或者不墮輪回和涅槃兩邊,安住於不墮兩邊的解脫。而凡夫眾生就是墮入了輪回;阿羅漢雖然解脫了,但又墮入了涅槃,既不墮輪回又不墮涅槃的,是大乘遠離二邊的解脫涅槃。扎磨哈手裡的法器,也象征引導眾生不墮二邊。

第四位是貝達嘞,為舌識清淨的顯現,她的右手拿著一個金剛,象征摧毀所有的雜念與障礙。

第五位是吡嘎斯,她是身識清淨的顯現。手裡拿著一付小孩的腸子。小孩象征凡夫,凡夫都像小孩一樣,很無知、很愚蠢,不能自己思維,更不能自己證悟。吃小孩的腸子,象征以慈悲心不捨棄、不放棄凡夫,並引領凡夫眾生進入解脫道。當然,在佛的手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小孩的腸子。

第六位格瑪日,為末那識——我執清淨的顯現。格瑪日手裡也是一個金剛,其象征意義基本上與前述一致。

第七位贊達嘞,是意識清淨的現象,她右手拿著一顆心髒,左手是一根人腸子做的羂。心髒象征邪見,從屍體裡挖出心髒,象征斷除眾生的邪見。

第八位美夏呢,是阿賴耶識的清淨顯現。她手裡的東西就更可怕了,右手是人頭,左手拿著一具沒有頭的屍體,如果不懂的人看到以後就更容易誤會。學密法的人一定要知道這些內涵,否則雖然得到過灌頂,對密法也有信心,但真正看到這些的時候,心裡面也許還是會有一點點疑惑。人頭象征我執,把人頭斷掉拿在手裡,象征斷除所有的我執。

左手的無頭屍體,象征無念、無我的智慧,因為在人頭斷掉以後,屍體是沒有意識的,只是一具軀殼,更不會有什麼念頭。

按照一般的八識順序,身識之後應該是第六意識,然後是末那識也即我執,最後是阿賴耶識,但此處的順序有點不一樣。

本尊的順序是不一定的,有些續部的順序,是從阿賴耶識開始,古日瑪就成了阿賴耶識,然後足日瑪是煩惱識,這種講法的理由,是根據八識誕生的順序來排定的,因為八識——所有心和心所的基礎,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出現以後,意識等其他識才會誕生。

此處的順序,是按照粗細順序排定的,眼、耳、鼻、舌、身、意,依次是從最粗大的開始,往後越來越細致,最後的阿賴耶識是最細微的。

順序怎麼樣都沒有問題,我們不能認為古日瑪一定要是眼識,除了眼識以外,其他的識不能是古日瑪。因為這些本尊都是一體的,無論是八識,還是色蘊,清淨的時候可以是古日瑪,也可以是足日瑪,一點都不矛盾。

從表面上看,密法的忿怒壇城裡充滿了恐怖,但在恐怖現象的背後,卻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慈悲,其中既沒有色情,更沒有暴力和嗔恨。

以後我們死的時候,或者是修托嘎的時候,他們肯定也會出現在我們面前,假如那個時候不能認識到那是佛的壇城,更不知道那就是自己心的本性,而以為是什麼很凶惡的魔鬼等等,就會嚇暈倒,然後又會墮落惡趣,所以認識這些壇城很重要。

密宗概要(五)

4、八境母

八境母,即八識的對境,也即所緣境的清淨顯現。

譬如說,眼睛的對境,是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物質,佛教用語稱之為色;耳識的對境就是聲音……

八境母的頭都呈動物頭形,其中有四種具犬齒的獸類,與四種具翅膀的飛禽。有犬齒的獸類分別是獅子、老虎、狐狸、狼;有翅膀的飛禽分別是禿鹫、黑鶴、烏鴉、貓頭鷹。

第一位是桑哈瑪(獅面佛母),手裡拿著一具屍體。她是眼識的對境——十二處或者十八界裡面的色處和色界,也即我們的肉眼能夠看到的有形狀、有顏色的物質的清淨顯現。換句話說,色法的本性,或者色法清淨的時候,顯現為桑哈瑪(獅面佛母)。這也說明,我們眼睛所見的普通物質,都是我們自己的一種幻覺,因為我們有煩惱、有所知障,故而所有的東西都變了形,不是真正的本來面目。色法的真正面目,就是獅面佛母。

在佛的智慧顯現和佛的自境當中,不可能有畜牲和屍體,這只是一種象征,就像顯宗所說的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一樣——每一相好,都有具體的因緣、指代和象征,都不是佛觀想了以後才出現,而是自然具備的,其中的每一相好,都表示佛的一種功德——獅面象征著大無畏地制伏對色法的貪執;手中的屍體,象征無念、無我與無我執。

第二位貝支瑪(虎面佛母),是耳識聽到的聲音的清淨顯現。聲音清淨的時候,顯現為虎面佛母。她手裡沒有法器,只是做著雙手交叉的十字手印,以象征平等——以平等的手印壓伏一切不平等現象。凡夫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是不平等、有執著的。佛的光明和空性境界,就是絕對平等的境界。虎面象征對聲音的貪執無懼無畏而勇敢無礙。
第三位哲拉瑪(狐狸面佛母),是鼻識對境——香味等等的清淨顯現,她手持一把刀,象征斷除邪見。一般而言,忿怒本尊手裡的刀、斧頭之類的武器,並不是針對任何眾生,而是針對煩惱——貪心、嗔心、無明我執等等的。狐狸面象征不恐懼對香味的貪執而具有善巧方便。

第四位噱吶瑪(狼面佛母),是舌識的對境——酸、甜、苦、辣等味道的清淨顯現。她的眼睛盯著、手裡拿著、嘴裡啃著的,又是一具屍體,還是象征斷除我執、證悟無我的意思。瞪大眼睛盯著,表示照見輪回與涅槃無二無別。狼面象征不害怕對味道的貪執而具有事業。

第五位是支達瑪(鹫面佛母),身體感受到的觸覺本體清淨的時候,或者說觸的本性為支達瑪。她的頭呈屍陀林裡吃屍體的鹫鳥、禿鹫的頭型。手裡又是拿著一根腸子,象征執著或者貪嗔癡,放在嘴裡吃,象征將所有輪回眾生的執著引入無相之境界,或者消除貪嗔癡——貪嗔癡不除而淨。

第六位是剛嘎瑪(鶴面佛母),她以黑鶴為頭,肩上也有一具人的屍體。“剛嘎”的名字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其中比較准確的,是印度屍陀林裡吃屍體的一種鳥,屬於鶴的一種,學名為黑鶴。剛嘎瑪是我執、煩惱識的對境清淨的現象,也即我執的本體。

第七個是咔卡瑪(鴉面佛母),咔卡的意思,就是烏鴉。咔卡瑪為鴉面鴉頭,手裡有一柄寶劍,她是第六意識的對境的本體,或第六意識的對境清淨時候的顯現。象征斷除煩惱,或煩惱不除而淨。

第八位是和勒瑪(貓頭鷹面佛母),手裡的法器是金剛杵鉤——一邊是金剛杵,一邊是鐵鉤,象征以慈悲心不捨眾生、攝受眾生。她是阿賴耶識對境的本體。

阿賴耶識的對境是指什麼呢?唯識宗論典認為,阿賴耶識的對境,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整體。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盡管阿賴耶識沒有單獨的對境,但眼識等所有的識都離不開阿賴耶識,都是阿賴耶識的不同形式,所以,可以說前七識的對境也都是阿賴耶識的對境。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整體清淨的時候,就顯現為和勒瑪。

四位具有翅膀的飛禽面母,都是象征不墮二邊,輪回和涅槃平等,智慧和方便雙運。

5、四守門母

東守門母為金剛鉤母,馬頭馬面,右手持鐵鉤,象征將輪回引入涅槃之大悲心;南守門母為金剛羂母,豬頭豬面,右手持金剛羂,象征邪見智慧圓融一味;西守門母為金剛鏈母,獅頭獅面,右手持鐵鏈,象征降伏無明煩惱;北守門母為金剛鈴母,蛇頭蛇面,右手持金剛鈴,象征五毒清淨為佛的智慧。左手持盛滿鮮血的天靈蓋,象征輪回與涅槃雙運一體。

6、二十八尊自在母

在東、南、西、北每一尊憤怒本尊嘿如伽的周邊,都有六尊佛母,另外每一方還各有一尊守門母,這樣一共是二十八尊自在母。

東邊的第一尊,是牛面母或牛頭母,她是眼根本質的清淨現象;第二尊蛇面母,是耳根本質的清淨現象,她手裡是一朵蓮花;第三尊豹面母,是鼻根本質清淨的現象,她手裡是一付有著三個尖頭的法器,象征斷除貪嗔癡三毒;第四尊黃鼠狼面母,是舌根本質清淨的顯現,她手裡是一個法-輪。在外道的神話故事裡,法-輪是天人打仗時使用的一種武器。此處象征斷除輪回根源;第五尊馬熊面母,是身根本質清淨的顯現,她手裡是一支箭,象征斷除生老病死之根源——身根;第六尊熊面母,是意識對境法界的清淨顯現。此處的法界,僅僅是指第六意識的對境,是可以思維、分析與觀察的抽象物質。她手裡是一根長羂,象征斷除生死輪回之相續;最後一尊是布谷鳥面母,也即東門母,她是十八界當中的觸界清淨的顯現。

東七母的主要事業,是息增懷誅中的息業。

南七母的第一尊,為蝙蝠面母,她是十八界當中的聲界的清淨顯現,手持一把小刀,象征斷除輪回之根。十八界當中的聲界,與十二處當中的聲處是一回事,只是分類有點不一樣;第二尊是摩羯面母,梵文的發音,為麻若嘎,意即海洋裡的動物。我參照的書中說,她是心的本質,也即心清淨的顯現(此處的心,可能指的是八識當中的煩惱識或意識)。她手裡是一個寶瓶,象征滿足所有眾生的願望;第三尊是蠍面母,她是阿賴耶識的本質或清淨顯現,手裡拿著一朵蓮花,象征清淨無垢。

下面是眼、耳、鼻、舌、身的對境——色、聲、香等等的本性。

南七母的第四尊,是鹞鷹面母,她是色法本質的清淨顯現,手裡是一個金剛杵,意即令六道三界眾生證悟法界,因為法界是無二無別的,而在佛經,尤其是密宗續部中,金剛杵通常也象征無二無別;南七母的第五尊,是狐狸面母,她是聲音本質的清淨顯現,手裡拿著一根木棍,象征摧毀煩惱;南七母的第六尊,為虎面母,她是鼻識對境香的本質的清淨顯現。手持盛滿鮮血的天靈蓋。鮮血象征對輪回、金錢、名利等等的貪欲心,喝掉鮮血象征摧毀貪欲;南七母的最後一尊,是山羊面母,也即南守門母,她是十八界裡面的色界清淨的顯現,她手裡有一條一端是一個金剛,一端是一付鐵勾的金剛羂,象征以慈無量心攝受眾生,不棄眾生。

西七母的第一尊,是鹫面母,她是舌識的對境——味道本質的清淨現象。手裡拿著一根木棍,象征摧毀分別念和貪欲心;西七母的第二尊,是馬面母,馬面母是觸的本質的清淨顯現。馬面母手裡,是一具小孩的屍體,象征斷除所有的分別念和貪欲心;西七母的第三尊,是大鵬金翅鳥面母(簡稱鵬面母),鵬面母是意識的對境——法界本質的清淨顯現,手持一根木棍,意思同前。

請注意,在後面還會出現色、聲、香、觸等等的顯現,此處與後面有所不同的是:此處出現的,是色、聲、香、觸等等“本質”的顯現,後面出現的,是十八界中的“聲界、觸界”等等的顯現。

以上都是外境的清淨顯現。從下面開始,是眼識、耳識等內在心識的顯現。

西七母的第四尊,是狗面母,她是眼識清淨的顯現,手持金剛杵,象征摧毀輪回或斷除輪回。不過,我們不能說眼識就是狗面母,眼識最究竟的本來面目,是如來藏光明,但在如來藏光明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非常不清淨的現象中間,還有一個第三世界,那就是這些清淨現象。在這個世界中,眼識顯現為狗面母。對其他的本尊,也都應該如此理解。

西七母的第五尊,是戴勝鳥面母,她是耳識清淨的顯現。手裡的弓和箭,分別象征智慧和方便;西七母的第六尊,是鹿面母。她是鼻識清淨的顯現,手持寶瓶,象征滿足眾生一切願望;西七母的最後一位,是獅面母,也即西守門母,獅面母是法界清淨的顯現,手裡拿著一根鐵鏈。

忿怒壇城的四守門母和寂靜壇城的四守門母一樣,都象征著四攝、四無量心。

北七母的第一尊,是狼面母。她是舌識清淨的顯現,手裡拿著一面旗,象征斷除眾生的罪業;北七母的第二尊,為雪蛤蚧母,雪蛤蚧也叫雪蛙,是一種可以住在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當中的蛙類。雪蛤蚧母是身識清淨的顯現,手裡掌著一盞燈火,象征以智慧之燈遣除眾生的無明黑暗;北七母的第三尊,是豬面母,她是第六意識清淨的顯現,手持一條羂,羂的兩端是動物的犬齒,故叫做齒羂,象征所有輪回均束縛於法界,消失於法界,或者所有的輪回與法界、涅槃無二無別。

以上是從眼、耳、鼻、舌、身識到意識的清淨顯現。

下面又從色開始,但這個時候不是前面講的色、聲、香等等本質的顯現,而是十八界當中的色界、聲界、香界等等,所以略有差異。

北七母的第四尊,為烏鴉面母,她是色界清淨的顯現,手裡拿著一具小孩屍體,象征一切法之本體為無想、無念、無執著;北七母的第五尊,是大象面母,她是味界清淨的顯現(聲界已經在前面出現過了),她手裡也是一具成人屍體,同樣象征無我、清淨;北七母的第六尊,是蛇面母,她是香界清淨的顯現,手裡是一條蛇羂——蛇身為羂,兩端分別是兩個蛇頭,象征將嗔恨心引入法界。以前我們也講過,在所有動物當中,蛇是嗔恨心最嚴重的動物;北七母的第七尊,也是蛇面母,她也是北門母,是溫度、熱量(火大)的清淨顯現,蛇面母左手持交叉金剛,右手持金剛鈴,象征慈悲喜捨當中的捨無量心。

北七母代表四種事業當中的誅業。

以上是五十八尊忿怒本尊,如果再加上中間的大勝嘿如伽佛父佛母,就有六十尊,但大勝嘿如伽佛父佛母不屬於五十八尊忿怒金剛當中。寂靜四十二尊加上忿怒五十八尊,一共是一百尊本尊,這叫做寂怒百尊。

該壇城各方位的布局、顏色和形態,都不是信口胡謅,不是藝術家隨心所欲創造出來的,而是光明法界中顯現出來的景象的還原。

密宗概要(六)

(五)關於壇城的遣疑

為什麼要顯現那麼多的佛父和佛母呢?因為在世俗谛中,每個物體都有各自的光明和空性,為了象征不同物質的光明和空性,所以會有各種各樣的佛父佛母。佛父佛母雙運,象征顯空無別,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意思,密宗裡面絕不會有色情與暴力。

我在《乾隆大藏經》中,曾看到過一個雙身本尊修法儀軌的片段,雖然只是一個儀軌的片段,但我敢確定那屬於內密的修法,是很早以前翻譯的。這也說明,漢傳佛教中其實也有雙身像的傳承。無論漢傳佛教也好,藏傳佛教也好,雙身像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象征顯空無別,所有的佛母都象征空性。

現在有些對密宗一知半解的人經常會誤解雙身佛像的含義,再加上有些人別有用心的鼓動,便開始大肆诋毀密宗、貶低密宗,這些都是沒有意思的。自己不懂也不學還可以理解,但故意作對就太過分了,從因果上來說也有極大過失。其實,只要稍稍研究一點密宗理論,每個人都知道這並不是色情。

在過去,即使外道在辯論之前,首先也會研究對方的論典、見解,一定要把對方的意思搞清楚,然後才會想辦法用更有說服力的邏輯去駁倒對方。現在卻不是這樣,哪怕根本不了解正宗的密宗見解,只是在看了某幅圖像之後,因為不明就裡,就擅自解釋,繼而無端攻擊,這根本不是什麼真正的辯論,而是徹頭徹尾的誹謗!如果這樣做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那也許還能達到他們的一些目的;如果這些人是佛教徒的話,那就非常可惜了!諸佛菩薩早就預料到會出現這些情況,所以要求密宗要保密,對沒有信心的普通人,最好不要隨意宣講。即使一定要他學,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六)壇城的分類

我們這裡講的壇城,是《大幻化網》或《聞解脫》當中所講的壇城,主要是佛的法、報、化三身當中的報身,裡面雖然也有六道輪回的導師,他們算是化身,但實際上還是佛的智慧——佛的自境當中的化身。

報身有兩種,一是自境報身;另一種,是其他眾生能夠看見的他境報身。

所謂自境,是眾生斷除所有煩惱成佛的時候,在自己的境界中顯現出來的佛的壇城,是外面的菩薩或普通眾生看不見的境界。

所謂他境,就是在其他眾生的世界裡都能看到的境界。比如,釋迦牟尼佛出世了、轉法-輪了,雖然當時的佛弟子和釋迦牟尼佛不是同一個人,但他們都能看見釋迦牟尼佛,這就叫做他境。顯宗成佛之前,哪怕八地菩薩所見到的清淨現象,都不是自境,而是他境。

在中陰身、成佛以後、修托嘎以及修普通密宗的時候看到的佛的壇城,就是自境的現象。

(七)壇城的位置

人活著的時候,寂靜本尊處於心髒部位,忿怒本尊則位於腦部。真正的佛剎也是一樣,寂靜的剎土在下面,忿怒的剎土在上面;修托噶的時候,中陰身的時候,佛的壇城一般也會這樣出現。修生起次第觀想的時候,或者修一個比較完整的寂靜忿怒共用的壇城的時候也是這樣——下面一層觀想寂靜本尊,上面一層觀想忿怒本尊。

所謂“在心髒部位”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的心裡裝了那麼多的佛像,而是因為在人的頭頂、喉間、心口等處有脈輪,所有脈輪當中最關鍵的,是心間的脈輪,因為顯現佛的壇城最關鍵的種子,在心間的脈輪當中。當心間脈輪中的一些明點成熟並發揮作用的時候,就會顯現出佛的壇城,貫穿於脈輪當中的中脈,其實就是如來藏空性。人在法界中陰的時候,氣逐漸進入心間中脈脈輪當中的明點,人的雜念、意識同樣也會跟著氣運行——八識全部往裡收縮,最後收縮到中脈當中,並與光明融為一體,頃刻之間,原來的障礙蕩然無存,自然而然會放射出原本存在的佛的壇城。

盡管《大幻化網》的字面上說過,如來藏位於心口,但實際上如來藏周遍一切法界,不會局限於人的心髒當中,只是這樣說、這樣觀想、這樣修而已。

所謂“忿怒本尊位於腦部”的意思,不是說腦袋裡真正裝了那麼多忿怒本尊,頭部脈輪出現的忿怒本尊現象,其實也是寂靜本尊的投影。

在不觀察的時候,表面上似乎是我們的肉眼在看出現在前面空中的佛的壇城,實際上不是,這既不是我們的肉眼看到的,也不是在我們前面出現的外在現象,而是中脈裡面的現象,即使眼睛閉上也能看到。

如果僅僅根據密宗的表面文字,來對密宗作出解釋、分析和判斷,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要解釋密宗,只有真正有修證的密宗上師們,才是有資格的權威、專家——他們有傳承上師的訣竅,有自己的親修實證,所以他們的解釋不會有錯。

(八)第三轉法-輪中的壇城

只有密宗,才真正解釋了佛陀第三轉法-輪的內涵。第三轉法-輪的一部經中講到:如果一名畫家在等同三千大千世界大小的一塊布上,畫出世界的萬事萬物——須彌山、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等大小十二洲。另外一個人用神變把它縮小後裝進一粒芝麻或者微塵裡面,此時雖然它的體積很小,從外面看,就是一粒芝麻大小,但其中卻包含了須彌山、十二洲等宇宙的一切。同樣地,雖然從外面看,根本看不出凡夫身體具備佛的智慧,但實際上凡夫心中就是裝有佛的智慧。顯宗不會說是佛的壇城,而只會說是光明——佛的一切功德,但密宗卻講得很具體——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分別是什麼佛菩薩,每一尊本尊又是怎麼構成壇城的——說得清清楚楚。

(九)壇城的本尊數量

這裡介紹的,主要是寧瑪巴《大幻化網》和《中陰聞解脫教法》當中的壇城,其它密宗壇城的本尊數量則有多有少,幾百尊、幾千尊都有,但寧瑪巴所有續部的根本,就是《大幻化網》。《大幻化網》中,就是講的一百本尊,另外,《中陰聞解脫》裡面也講的也是一百本尊。但無論少也好、多也好,實際上都是佛的智慧顯相。

這一百本尊,不是修出來的,而是我們自身本來具備的。從本來清淨的角度來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不清淨,但實際上其本體永遠都是佛的壇城。

從離垢清淨,也即世俗谛表面現象的角度來講,通過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我們現在這樣一個不清淨的身體,逐漸可以變成清淨的佛的壇城。

無論是本來清淨還是離垢清淨,四十二尊寂靜與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己的五蘊、固體、液體、氣體等物質,八識和八識的對境等等,只是因為我們現在有煩惱,所以看不見,當我們證悟的時候,或者是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的時候,這一切就會顯示出來。

(十)壇城的了義和不了義之分

在《大幻化網》裡面,有兩種幻化網壇城,第一個是勝義谛的幻化網壇城,第二個是世俗谛的幻化網壇城,或者稱為不了義幻化網壇城。我們現在講的,是世俗谛不究竟的幻化網壇城。最了義、最究竟的幻化網壇城,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有情世界、器世界等萬事萬物的本性——如來藏光明。但除了空性和光明以外,萬物還有其他兩種現象:一個是不清淨的現象,另外一個是相對清淨的現象。

不清淨的現象,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也是如來藏光明的幻化,是如來藏創造的現象。其原因不是物質本身不清淨,而是我們的心不清淨。

不清淨的現象也分為六種層次:地獄眾生看到的,是最不清淨的業力現象,其次是餓鬼,再次就是旁生、人類、阿修羅、天人。

上述壇城,是佛的自境當中的壇城,可以說和八地以上的菩薩所看到的壇城基本上相同,但因為他們還有一部分的所知障沒有斷除,受這些所知障的影響,所以他們看到的壇城和佛自境中的壇城並不完全一樣。

(十一)最了義的壇城——勝義谛

《大幻化網》裡面講了七種勝義谛:法界勝義谛、智慧勝義谛以及果勝義谛,果勝義谛包括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五種。

法界勝義谛,是第二轉法-輪講的遠離一切執著、戲論、妄想的大空性。中觀所說的法界是這樣,密宗所指的法界也是這樣;智慧勝義谛,是指三轉法-輪裡講的如來藏光明;果勝義谛,是指眾生心的本性中原本就具備的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

果勝義谛的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既不是化身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也不是上述的那些有頭、有手、有形狀、有顏色的報身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而是法身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故而是無相的。它是如來藏光明的一種特殊功能或功德。實際上,法身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在我們的如來藏光明當中本來就具備了,報身和化身都是從佛的法身中顯現出來的一種形象。真正的佛,就是佛的法身。

密宗之所以稱為金剛乘,就是為了表示基、道、果當中的基、果一體而無二無別,就像象征無二無別的金剛杵一樣。

《大幻化網》裡面還將七種勝義谛歸納為兩種——清淨勝義谛和平等勝義谛。清淨勝義谛也即光明的部分,諸如光明、佛的壇城、本來清淨等等,都稱之為清淨勝義谛;平等勝義谛就是法界,因為法界當中沒有任何戲論,所以叫做平等。不平等的是什麼呢?本來是平等的法界,但由於眾生的執著——自、他、器世界、有情世界、輪回、涅槃等等的所取、能取,就成為了不平等。不平等的執著全部消失於法界,就叫做平等勝義谛。

密宗最強調的,即是這兩種勝義谛,其實這也是第二轉法-輪和第三轉法-輪中講的勝義谛。第三轉法-輪中的《大乘入楞伽經》認為:外境就是心。從這個角度來說,《入楞伽經》是唯識的經典;但它同時也在講,心的本性是空性、光明,並強調大空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又屬於中觀的經典。

平時我們看到的佛教典籍,比如月稱菩薩的《入中論》,龍樹菩薩的《中論》,還有《中觀四百論》等等,大多是中觀論師破唯識的觀點。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觀和唯識的觀點存在著矛盾,但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唯識宗除了真相唯識和假象唯識的分別以外,還有一個分別,就是經唯識和論唯識。經唯識是《大乘入楞伽經》等佛經裡面的唯識觀點;論唯識就是《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等後人寫的論典。中觀論典通常所破的,是論唯識而不是經唯識,這個務必要分清楚。經唯識本來與中觀是不矛盾的,至少在空性和光明的觀點上不矛盾,無著菩薩等唯識大德的真正見解,與中觀也不矛盾,但有些還沒有證悟的唯識宗論師,會以自己的分別念去分析佛經內容,然後建立自宗,破斥他宗,他們認為,阿賴耶識是實有的。龍樹菩薩他們所破的,就是這些觀點。
我講這些的原因,是因為密宗跟唯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榮森班智達曾說過:“從世俗谛的角度來說,密宗和唯識宗比較相似。”密宗認為,外境既可以說是心,也可以說是心的一種幻覺,或者是心創造的一種現象,反正就是在心以外不存在別的外境。

如果唯識宗放棄阿賴耶識是實有的觀點,則不但與中觀宗的空性見完全一樣,而且與密宗的見解也是一樣的。

(十二)現前壇城的方法

想證實以上見解,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依靠修行。如果不修行,就永遠無法體會。如果要修行,就要依照次第——先修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外四加行,以增長出離心;然後是菩提心修法;金剛薩垛修法,可以減少罪業;利用曼茶羅修法,可以積累資糧;之後還有一些密宗不共的加行,這些都修完以後,原來那些真正修密法的上師,會花三年左右的時間去修寂止,最後是修大圓滿,這個時候就一定會很輕松地證悟。

密宗概要(七)

四、中陰的現象

中陰的時候,上述光明和佛的壇城也會出現,如果精通中陰修法,便可以在中陰成佛。其整個過程和修法在《中陰聞解脫》教法裡講得很清楚,中陰教法非常重要,大家應該學一學。

當我們在中陰看到這些本尊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他們不是外在的東西,更不是什麼鬼、魔,而是自己身心的清淨顯現,就像通過投影機投射到銀幕上的圖像一樣。這樣就可以消除我們的恐懼,即使我們還沒有證悟,但假如了知這些都是自己眼耳鼻舌等等的現象,是佛的壇城,是自心的本性,並勵力祈禱,按照《中陰聞解脫》教言,中陰時若能認識本尊,並安住於此境界,就會立即成佛;反之,如果不知道這些都是自心的現象,就會很害怕,因為這些佛母的面孔都是非常恐怖的,那樣就會失去成佛的機會。
什麼叫安住呢?是不是什麼也不想,或反反復復地想“這是我的眼識”呢?都不是,安住要有證悟,在證悟的境界中安住,假如現在沒有證悟,中陰的時候也不會有太大的希望,所以一定要在活著的時候證悟。但是,如果經常觀看這些佛像,並熟悉、憶念其中的內容,到時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以前藏地在介紹寂怒百尊壇城的時候,會讓一些小孩在以檀香水沐浴之後,帶上本尊的面具,或者把面部化裝成本尊的樣子,並穿戴好特定的衣服、裝飾,然後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其他人在下面用水晶貼著眼睛看。上師則坐在旁邊的法座上一個一個地講解——在你們臨死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所以大家現在就要熟悉。

為了讓大家理解本尊心口發出的光線以及光點,上師們會從小孩子的身體前面拉出一卡零四寸寬的一塊布條,並在布的每一段上放幾個銅鏡;在介紹本尊顏色的時候,會用布來表示。譬如說,在講寶生佛的剎土時,就把周圍的一切都鋪上黃色的布;在講阿彌陀佛的剎土時,就把周圍的一切都鋪上紅色的布……

當透過水晶看的時候,會看到任何物體的邊緣,都有一些像彩虹一樣的紅、黃、白、綠的光線,同時又可以把物體看得很清楚。

另外,經常觀看百尊壇城的唐卡或模型,並保持每天不間斷地對一百本尊磕頭,也可以消除很多罪業——包括犯密乘戒等非常嚴重的罪過。這是密宗續部中講過的,非常有效的忏除業障的方法。

末法時代眾生的煩惱都那麼嚴重,幸虧密宗修法得以留存於世,如果真的沒有密宗,僅僅想通過顯宗證悟,其結果就會很慢,所以我們要重視密法,如果開始修了,就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修下去一定會有結果,如果出離心和菩提心修起來了,通過密宗,此生還有機會證悟。

當然,即使密法很殊勝,也不可能立即就有神奇的效果,想在一、兩個月或一、兩年中證悟是很難的。在修行上面,我們應該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不僅是這一世,包括下一世的修行,都應該納入自己的人生計劃當中。

中陰解脫裡面還有一些很重要的願詞,如果平時經常念,會有很大的作用,死亡是早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會面臨,如果心裡沒有什麼准備,那就很遺憾了。

五、西方心理學家對中陰聞解脫的評價

美國有一位博士,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來到藏地,尋找世上最有價值的文化,最後他認定,中陰法門是最好的。1925年,經喇嘛達瓦桑珠翻譯,伊文斯溫茲編輯,《中陰聞解脫》(也名《西藏度亡經》或《中陰聞教得度》)被傳到了美國,成為最著名的在英語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藏傳佛教經典。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G.Jung)在該書的序中寫道:“自從《中陰得度》出版(1927年)以來,它一直是我常年不變的隨身伴侶,不但我的許多富於啟示性的觀念和發現要歸功於它,還有許多根本的認識或見地也要歸功於它。” “這本書所帶來的信息是,‘死亡的藝術’不僅跟‘生活的藝術’或‘出生的藝術’ 同樣重要,且為‘活的藝術’或‘生的藝術’的補充和圓成。” “提供的是向人類而不是眾神或原始野蠻人講述的一種明白易懂、僅能用理智理解的哲學。這種哲學包含著批判性的佛教心理學的精華。我們可以說,此書的雄偉岸然是無與倫比的。”“它們是如此地詳細和徹底地適應在死亡的人的條件下的明顯的變化,以至每一位嚴謹的讀者都必定要自問,這些聰明的老喇嘛究竟是否能夠看見第四維空間,是否能夠揭開最偉大的生命的秘密的面紗?”“本書的訓誡功能,也正是想幫助死者獲得解脫”。“我相信學者只要睜開眼睛,閱讀此書,並且不心懷成見的話,他一定可以大有收獲。” “《中陰得度》原本是密教的典籍,即使到了今天,不管有多少種注解出現,它的性質依然未變。何以故?因為此書只有對帶有精神理解能力的人,才願開放”。

六、解剖謬論

有人居然說:密宗是印度教。

我不禁要問這些人:如果密宗是印度教,那你是說整個密宗是印度教呢,還是說密宗的核心觀點是印度教,或者密宗裡面有一些與印度教相似的東西?

如果說整個密宗都是印度教的話,那顯宗很多非常好的觀點都成印度教了。龍樹菩薩認為,佛陀所講的緣起性空,是佛教的獨到之處,但密宗裡也普遍宣講緣起性空,認同第二轉法-輪所講的般若空性,也承認第三轉法-輪的重要經典《寶性論》、《法界贊》中所講的光明如來藏,與顯宗中觀與唯識的很多見解是不謀而合的,這樣一來,顯宗中觀宗與唯識宗豈不也成了印度教?

如果說密宗最核心、最關鍵的觀點是印度教,那密宗最關鍵的見解,就是前面所講的七種或兩種勝義谛,假設七種或兩種勝義谛都成了印度教,那佛教還有什麼特點呢?沒有了。如果把光明、空性都列入印度教的話,不僅是對密法的一種誹謗,而且也是對整個佛法的極大誹謗。

如果認為,密宗裡面的一小部分與印度教相似。不可否認,密宗的有些詞匯,與印度教或其它外教有一點相似,但這個不能說明什麼問題,顯宗也有與外道非常相似的詞匯啊!二者的字面極為相仿。如果不是對二者了解得很透徹的人去看,根本無法看出其中的差別。

當年阿底峽尊者也說過:“如果我不回去的話,印度恐怕沒有人能真正分清外道和佛教的差別。”可見外道與佛教是多麼的難以辨別。

蓮花戒論師的上師菩提薩埵在《中觀莊嚴論自釋》的最後,引用了很多外道論典的詞匯,都是無相、光明、遠離一切戲論、不可思議等和佛教名詞極為相仿的字眼,普通佛教徒根本分不清其含義的破綻與區別。

本來這些人的目的,是想把密宗劃為外道,卻冷不防把自己的觀點也劃為外道了,所以,僅僅因為有一些相似字眼,就斷言密宗是外道,絕對是大錯特錯!這些人根本沒有系統地研究過密法,只是太隨便地下結論,其結果除了自己造謗法罪,對佛法或眾生沒有任何利益。

彌勒菩薩說,如果造了無間罪,還可以通過正法忏悔清淨,但如果毀謗了正法,就沒有辦法忏悔清淨了。

彌勒菩薩在《經莊嚴論》中也說:即使是對沒有精神的物質,哪怕是一塊石頭、一堵牆或者是一間房子,也不能生嗔恨心。那麼,在對法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誹謗更是不應該。如果自己不懂某個法,就既不能批評,也不能贊揚。

這些都是彌勒菩薩說的,我們應該保持這樣的心態。作為真正的佛教徒,千萬不能隨便人雲亦雲。

七、當今學密者的幾個問題

(一)現在學密的佛教徒裡,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很多人不是到廟裡拜拜佛,就是在家裡念念經,從來不考慮解脫、修行等問題。很多居士連什麼是打坐都不懂,即使有些人在修所謂的法,也是求財神的灌頂,供財神的像,實際上是為了健康、長壽、發財等等,不是為了解脫而修法。

(二)雖然大家很喜歡灌頂,但根本就不學密乘戒,灌頂不守密乘戒,這是非常嚴重的。

有一個比喻說得好,密乘就像坐飛機,雖然速度很快,但如果飛機失事,掉下來就只有死路一條。修密宗很快就可能成就,但假如犯了密乘戒而不忏悔,就會墮入金剛地獄,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密乘戒。

(三)到處去接受灌頂,卻幾乎不觀察上師。灌頂在密乘中很重要,但觀察灌頂的人更重要。現在的情況有點亂,在自稱是活佛的人當中,有多少真正的活佛很難說,千萬不要在碰到一個自稱是什麼第十世、第十八世轉世活佛的時候,立即就去灌頂。活佛肯定是存在的,藏地有、漢地也有,但自稱是活佛的人不一定是活佛。

在灌頂之前,必須要嚴格地觀察,一定要找一個真正的具格密宗上師,這個相當重要。

不過,大家也不能矯枉過正,一聽說誰是活佛、是金剛上師,就立即懷疑對方是騙子。

我們應該保持這樣的心態,見到穿出家人衣服的人,心裡要恭敬,因為至少他穿的是釋迦牟尼佛加持過的衣服,但如果聽法、受灌頂,就要慎重地考慮、觀察,既不要隨便生邪見,也不要草率地接受灌頂。

(四)有些上師在傳密宗修法的時候,不問你有沒有出離心、菩提心,而會問你五加行修完沒有?如果回答說“五加行修完了”,那你就會被認為是有資格修密宗修法了。五加行的結果有沒有先不管,只是追求一個過程,這樣很多人就不重視外加行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風氣。

更為糟糕的是,一些不懂修行次第的人居然給另一些准備修加行的人說:不用修加行就可以直接修正行了。聽到這些話,有些人就覺得很受用,繼而也不修加行了。
現在的環境、教育等等,灌輸的都是與出離心對立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修加行,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就不可能真正地修法。

雖然我們看不出自己依靠忏悔法門使罪業減輕沒有,最多是在夢裡有一些驗相,但不是很確定;資糧積累到什麼程度,我們也看不出來,但這些都沒有太大問題,主要是有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這個自己再清楚不過了。其實,只要出離心、菩提心生起來了,資糧同時也就積累了,罪業同時也就清淨了,然後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修法了。

(五)有些人剛剛學佛沒多久,就一心想出家。提到“出家”這兩個字,漢地很多人心裡的印象並不是很好,所以除了真正了解的人以外,家裡人一般會反對,父母不悅、妻離子散,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會出現。當然,人生難得一次,如果真的有出離心,出家當然很好,但還是要慎重考慮,等所有的機緣成熟以後,才可以考慮出家;如果機緣還沒有成熟,就應該暫時放棄。

不過,在沒有出家機緣之前,我們也不能因為工作忙、壓力大等種種借口而不修行。遇到大乘佛法很不容易,遇到密宗就更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修。修行一定要與工作與生活統一起來,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很重要的。

來源:慈誠羅珠堪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ichengluozhu

本篇文章來源於 :江浙佛教網 原文鏈接:http://www.jzfjw.cn/move/ArtHtml/news/1583.html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