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 太上感應篇節要(第2集)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學習「太上感應篇節要」,昨天我們講了前面十一條,今天我們看第十二條: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這兩句的意思就是,不要張揚別人的短處,也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缺點,人無完人,自己也不是聖人、不是完人,所以自己也有很多短處,怎麼能夠沒有認真改過就去張揚人家的過錯?每個人都不喜歡聽到別人講他的短處,那麼己所不欲,就勿施於人,自己不希望別人說我不好,我們也不要去說人家不好。如果我們張揚別人的短處,這個短處不是真的,自己道聽塗說來的,而隨口去批評、去毀謗,把人家的名聲搞壞了,這就有很大的罪過。如果這個人是一位對社會、對眾生有利益的人,甚至是一位弘法的法師,我們去講他壞話,讓別人退失了信心,不願去護持他,不願意跟他學了,這樣罪報都是在地獄,因為這個罪是斷人法身慧命。哪怕是人家的短處、人家的過失是真的,我們也不能夠去張揚、去兩舌講人的壞話,這是為眾生負責任。 在戒經上就講到有這麼一個公案。這是在久遠的過去,有一個年少沙彌,這個沙彌笑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一位老比丘,這位老比丘讀經的時候聲音比較難聽,這個年少沙彌就笑話他,說他怎麼聲如狗吠。就是這樣一句輕率的言語去笑話人、毀謗人,他造的罪業有多重?因為他笑話的這個人是一位阿羅漢,他已經證果了,但是年少沙彌不知道。結果這位老比丘憐憫這個年少沙彌,讓他馬上忏悔,期望能夠不要墮地獄。年少沙彌很不錯,立刻就忏悔了,向這位老人家求忏悔,雖然免墮地獄,但是因為這個嘲笑阿羅漢的罪過,他墮了五百世狗身。笑人家狗吠,他自己墮了五百世狗身,最後到釋迦牟尼佛出世,他跟捨利弗尊者出家,後來證得阿羅漢果。因為前世有修行,證果之後發現,原來自己前五百世都是狗身。這就是當時彰人短處得的果報,所以這因果很可怕。 孔子曾經說過,「揚人之惡,斯為小人」,小人喜歡講人家的惡,不喜歡看到人家善。君子反之,君子不彰人短,隨喜人家的善。如果自己有長處,要懂得潛藏,真正有德君子都懂得韬光養晦,涵養自己的德行,絕對不會去張揚、去炫耀自己的長處。這個炫耀就是有傲慢的心,不知道一山還比一山高。高人很多,我們不知道,等知道了之後,羞愧得無地自容。 我們修學也是,有一點功夫,有一些境界了,絕不可張揚、絕不可炫耀,一張揚、一炫耀那就會入魔道。自古以來,多少佛菩薩再來的這些祖師大德,一生都是顯示出平平常常,沒有一絲毫傲慢、炫耀,總覺得我不如人、我是凡夫。這就是佛菩薩慈悲,把自己的聖跡隱藏起來,把凡人的這方面示現,露出來給大家看,好像很多過失,好像德行學問都不如人,別人都看不起他,實際上人家是大菩薩。你看劉素雲老師的姐姐,那肯定是個再來人。她一生受盡磨難、受盡人家的羞辱,都根本沒有絲毫委屈、不平,或者是拿出自己的本事給人家看看,絕對沒有。本事是到最後顯示出來的,往生那一招,讓大家驚歎,這個人就是菩薩再來,上上品往生。 所以真正佛菩薩一定不會跟人家顯山露水。在佛門裡面也有這樣的規矩,佛是不允許再來人顯自己的本跡,這是犯大戒的。顯都不可以顯,怎麼可以炫耀,怎麼還可以對人說?所以凡是對人說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佛再來的,肯定是假的,這種話是大妄語,大妄語果報是阿鼻地獄。大妄語還包括什麼?現在有很多這種現象,炫耀自己是通靈的,炫耀自己可以跟佛菩薩溝通。實際上他跟佛菩薩溝通嗎?恐怕不一定。都不知跟哪個鬼神溝通,很可能變成跟邪神溝通,邪神來欺騙他。因為他喜歡炫耀,這跟邪神邪鬼的心相應,所以邪神邪鬼又用他,利用他的這個弱點去干他的勾當,來欺騙人、來作弄人。所以只要我們沒有那種想炫耀自己的心,這就是沒有名利心,自然邪神邪鬼就會遠離,這時候真正佛菩薩才會來。我們再看第十三條: 【遏惡揚善。】 這個意思是講阻止惡行、贊揚善行。凡人都會犯過錯,不要看別人,就看自己,誰沒有造過惡?殺生、偷盜、邪YIN、妄語、飲酒,敢說自己一條沒犯過嗎?惡既然人人都有,那我們覺悟了就應該幫助人斷惡修善、幫助人回歸本性。本性是本善,只有習性是染污。而那些回不了頭的人,是因為他的習性太深了,習慣養成,從小養成很難改,可是他的本性還是善,所以我們就應該用這種慈悲心,盡量的來幫助別人斷惡修善。 怎麼幫助?看到他要做惡事的時候,我們應該提醒他、制止他,要直言相勸,甚至奮不顧身。只要自己是真誠、沒有自己,你多少可以感動他,即使可能他最後沒有采納你的建議、你的勸谏,但是給他會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可能某一天他會反省,他會生起羞愧心、生起忏悔心。你這種心就是在積陰德。甚至你勸谏別人可能會招來人家的痛罵,甚至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就像古人「文死谏」,文臣死於勸谏君王,伴君如伴虎,說的話皇帝不高興,他就把人殺了。他這樣的勸谏雖然最後換來一死,可是對這個皇上也一樣是留下很深的善根。這種忠臣,最後他的福德一定會庇佑他的子孫,而自己一定能往生善道。 看到別人有善行,我們應該贊揚。為什麼要贊揚?就是因為要鼓勵。在這個五濁惡世裡面,要知道造惡容易、行善難。往往人剛起個善念的時候,很多的因緣就拉他,把他的善念給打掉了,或者因為人家笑話,或者毀謗甚至障礙,他感覺到困難重重,就不肯奮力行善了。如果你在旁邊能夠贊揚他、鼓勵他,讓他生起信心,讓他正氣凜然,不怕障礙、不怕人家嫉妒、不怕人家笑話毀謗,把這個善意圓滿,你這個功德就無量。你的功德不會亞於他自己行善的功德,你這個功德叫隨喜功德,甚至超過他的功德。因為可能他完成了善行之後大家會贊歎,贊歎也是消他的福;而你在旁邊隨喜護持,人家沒有看到你的這個功勞,所以你的功勞就變成陰德。陰德就是別人不知道的善行,陰德享的福才深遠,上天都保佑有陰德的人。尤其是你所贊揚的善可以幫助很多的人,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得到幸福快樂,這個功德就更大了。所以功德大小看最後結果影響有多大、受益的眾生有多少。 最大的善行可以說莫過於弘法利生,《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能夠覺悟眾生就需要用法,眾生的苦難都是因為迷惑顛倒而導致的,如果我們能夠使眾生覺悟,他就離苦得樂。所以我們如果能夠鼓勵、幫助、護持講經弘法的人才,這是世間最大的功德。而在這個五濁惡世當中,弘法者所面臨的障礙、挫折很可能是一般人沒辦法想像。像師父上人一生就給我們做出這樣的示現,他五十多年的弘法,全是在人嫉妒、障礙、譏毀當中走過來,多少風風雨雨、多少的磨難,甚至有走投無路的時候。一生都是四處流浪,自己沒有一個落腳的地方。直到去年,師父老人家接受了人家在香港供養的一個小房子,九十年的老房子,很小,大概是四十平方米,六和園這一個小房子。然後老人家很歡喜的說,我終於有一個落腳處了。他老人家一生不建道場,也不提倡人建道場,所以哪裡有緣講經說法他就到哪裡去,因此只能四處流浪。人家歡喜供養你、護持你,你就在那講;人家不歡喜你,臉色一沉下來,你就該走路了。所以從台灣到美國、到新加坡、到澳洲,最後回到香港,中間還有去過一些地方,包括回到中國大陸在廬江待過半年。所以師父老人家八十五歲的時候決定,「香港這是我長住的地方」。 在我出家的時候,去年,師父老人家前後應該有十次跟我講同樣的話,說「我這一生弘法利生,所遭遇到的磨難一般人都想像不出來」。他說,「你這一代,下一代(就是我們這一代)要遭遇的苦難比我要大十倍」。老人家講的時候每一次講都是非常嚴肅,給我打個預防針,告訴我這條路不好走。為什麼?因為師父老人家那一代,就是我們爺爺那輩,師父比我大四十六歲,兩代人,那輩的人還有比較深厚的倫理道德的根基,還算比較厚道的,這一般的人來講,還不至於對人太狠毒。可是兩代人之後,中間經歷過戰爭、文化的摧毀、文化的革命,這個革命是貶義的,文化大革命等等,傳統文化已經到了谷底,人心的墮落也是到了谷底。在這個時代要弘法,當然就要做好心理准備,可能是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苦難會現前。還好,現在師父老人家在,還不至於太離譜,但是師父老人家常常叮囑我一定要小心嫉妒障礙。他說這一生不知吃了多少虧,他說,「我已經是很低調了,我是不建道場,也絕對沒有一個念頭說想要奪取人家的道場。到別人那個地方講經,都是只要有供養,人家所有紅包都給常住,皈依的信徒全部都給這個道場主,什麼都不要,尚且都會那麼大的嫉妒障礙」。所以老人家非常愛護我,但是老人家雖然提醒我,可是他還是鼓勵我,說你只要真正發心為佛法、為眾生,一切都有佛菩薩在照顧。 所以善行確確實實需要護持。法弱魔強的時代,我自己也是這個願,當我們看到有年輕人、下一代如果有這樣的發心,我們都要全力的去護持他,幫助他信心增長、善願增長、菩提心增長,讓他能夠增福增慧、立穩腳跟,給他創造學習提升的機會。這種功德真是無量無邊,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培養、護持下一代的弘法人才。所以『遏惡揚善』我們要從根本上去做。底下第十四句: 【推多取少。】 十五句: 【受辱不怨。】 十六句: 【受寵若驚。】 這三句連在一起講,因為它們正是佛家裡講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推多取少』,就是多的讓給別人,少的歸到自己,好的給別人,差的給自己,斷自己的貪愛,成就自己的仁心。佛《遺教經》裡面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一個人欲望很多,什麼都想貪,貪而無厭,為了求利養,那苦惱一定很多。所以欲望不會帶來幸福,唯有你能夠推多取少、放下貪愛,能夠幫助別人、成就別人、布施別人,你才會得到快樂,助人為快樂之本。真正到了自己無欲的時候,你的煩惱全都沒有了,憂患煩惱都是因欲而來。知足者常樂,助人者常樂。知足的人即使是很貧窮,他也感覺到像生活在天堂一樣,就像顏回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而多欲之人即使是在一個金山裡頭生活,在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裡頭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他感覺可能還是像地獄一樣,因為他的苦不會終止。 一個人能夠推多取少,自然心就很平了,他沒有貪求心,一切都知止,心是很安的。修道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心安則道隆,你心是安的,道才可以修得好。所以修道人首先要把貪欲放下,這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才能夠學道。釋迦牟尼佛就給我們做示現。他老人家什麼都可以有,有權力、有地位、有富貴、有金錢、有美妻、有好兒子,什麼都有,可是他統統放下,為大家示現一個苦行僧的生活,知足常樂。 我們做義工,要在這方面給大家做好樣子。可能你的家境很好,但是來到這裡,進入了這個義工的團隊、這個護法的大家庭,我們就要用平等的心,要推多取少,在享受方面讓給別人,自己多吃點苦沒問題。像靜瑜老師這次聽說很多人想來報名參加我們的共修法會都報不上,名額已滿、床位已滿,為了能夠多來、多增加一個人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殊勝法會,她自己讓出床位,住在了辦公室,還有幾個同修一起。我看到她這樣,我說那我就住帳篷。結果我們這一發心的時候,感覺到同修們對我們呵護備至。 像兩天前我們住那個帳篷,因為下雨漏雨,地上濕了。因為我們就睡在那個地上,地上濕了之後,我們兩邊帳篷,有兩個同修陪我一起住帳篷,結果地上濕了之後,同修們很著急。我說沒問題,這濕不到我床那裡。他說不行,被子都濕了。我說我沒有感覺。他說,「那一定是阿彌陀佛給你安排的,讓你睡的剛好是干的那部分。但是我看了,被子都濕了」。然後他們幾個人一起七手八腳給我帳篷上又搭了個帳篷,就當了個小棚子,能擋擋雨。然後給我們換被子,還在地上鋪了一層塑膠板,讓床墊厚一點,濕氣沒那麼大,我特別感恩。你看推多取少,這麼一點點發心,沒想到人家對你那個呵護自己都想不到。 所以我們來護持正法,首先要護好自己的法,自己要做好樣子給大家看。現在這個世間普世之人都在爭,爭名爭利,我們要做出一個讓的榜樣,好的給別人,不好的留給自己。沒吃的,我們討飯都行,釋迦牟尼佛不都是討飯嗎?那我們跟他老人家出家,討飯也沒什麼,天經地義。沒睡的,我們在樹下一宿都沒問題,他老人家也給我們做榜樣。拿出這分心來弘護正法,那一定能感動佛菩薩。其實你未必會吃那麼多苦,因為佛菩薩愛你,愛得如掌上明珠一樣,尤其是現代。你說在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太多了,所以那個愛平均分配,就少一些;現在太少了,有一個人真正發心的,所有的佛菩薩全部愛就集中在你身上了,你這一生還擔什麼憂?修道的人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衣食享受去擔憂,連儒家君子都能做到,「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要拿出這樣一個精神來,這樣來辦道比較容易入門,把貪放下。 第二個『受辱不怨』,這是把瞋恨心放下。怨恨是瞋恨,是瞋心。瞋恨是地獄的業因,貪愛是餓鬼道的業因,愚癡是畜生道的業因。把貪瞋癡斷掉,怎麼斷?就用這三句,「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就能斷貪瞋癡。我們現在修道根本談不上什麼吃苦。你就是看看前幾代的人,虛雲老和尚離我們很近,你看人家吃的苦,那真是經受饑寒交迫之苦。我們現在沒有饑寒交迫過,吃的、用的都很豐富。我們現在可能唯一受的苦是什麼?人家羞辱你、人家毀謗你。這個實際上你不放在心上它就不是苦。罵也不疼,他愛怎麼說就讓他說,嘴長在他的口上,他有他講話的自由。可是聽不聽也有我的自由,他講什麼我不聽,我不放在心上,哪來的侮辱?心上就沒有侮辱,就更不會有怨恨了,所以你就能心平氣和。 大凡在世間或者出世間有大成就的人,哪個不受屈辱?哪個不受毀謗?連釋迦牟尼佛當年都受毀謗、受屈辱。你看提婆達多就毀謗,甚至要害死佛,六群比丘分裂僧團。毀謗、嫉妒、障礙自古有之,你不要放在心上,這些都是你成道的增上緣,它幫你消業障,消你宿世地獄的業。《金剛經》上講,一個人如果真修行,真能受持、為人演說,把《金剛經》、把佛法受持演說,還要受人羞辱、毀謗,這個人先世有地獄的業,本來該墮地獄,結果因為受了羞辱、毀謗,罪就消了,可以不用墮地獄了。你想想這些人是不是對我有恩?他們把我地獄的業背過去了,他替我下地獄,我不用下地獄了。你看是不是感恩都來不及?哪裡還能夠怨恨他們? 你看師父老人家一生,受了多少的毀謗,到現在還沒有休止,師父老人家心平氣和。他給自己寫了一段話,說「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你看多好!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仁者無敵,什麼是仁者?他心裡沒有敵人,他只愛人,他不會有對立、不會有怨恨、不跟任何人沖突,只有愛人,這就是仁者。他沒有敵人,他只有要去幫助的人。 所以師父老人家提醒我這些,對我這一生都有幫助,因為嫉妒障礙、毀謗羞辱肯定是免不了。出家才一年多,已經有一點小考驗了,大考驗在後頭。我們如果遭遇到人家的譏毀,心裡就難過、就不平,這經就白聽了。這麼點小考試都不過關,你怎麼能夠成就大業,怎麼能夠擔負如來的家業?所以應該感恩他們,這些都是老師,愈是來批評,愈是來毀謗,愈是成就我道業。 下面這是『受寵若驚』,得到了寵愛,得到了人家的善待,人家恭敬你、感恩你、贊歎你、供養你,這個時候要感到戒慎恐懼,這叫「受寵若驚」。愧不敢當,自己德行學問不夠,德不配位,不應該被人推到這麼高的位置,有這分心就能平平安安。為什麼?因為自古以來謙受益,滿招損。你看當月亮到滿月的時候,第二天就開始虧月了;水盈滿的時候,它就要往下流,就要流走了,自然現象都是這樣來提醒我們。所以當我們被人捧上高位的時候,切不可傲慢、切不可洋洋自得,更應誠惶誠恐、戒慎恐懼,知道自己跟古人比起來差太遠了,自己還是個凡人,自己的德不配受到別人這樣的贊歎,自己的功勞也沒有別人想像的這麼偉大。而別人這樣贊歎、恭敬、供養的時候,要知道這是消我的福報,而往往如果別人的贊譽過分了,福報就享過頭了。所以《了凡四訓》裡面講到,「名亦福也」,人出名也是享福,世間凡有「享盛名而實不副者」,沒有名副其實,「多有奇禍」。什麼原因?很可能是享譽過分了,天都覺得不公平,天地鬼神都不服氣,他就要收人了。 所以定弘現在也是虛名在外,現在過馬路都得小心。為什麼?名不副實。我沒有大家想像那麼好,凡人,而且是業障深重的凡人,罪障習氣很多,而現在反而被別人捧得高高的,真的是很麻煩。所以大家愛護我就不要來贊歎我,不要給我這些虛名。但是弘法利生的事業我們還是要做,不能因為我故意要避免這種奇禍,我就不肯出來弘法利生,這也不對。師父老人家也批評過我這個想法。我說現在沒有成就之前,是不是應該先自己成就,閉關躲起來好好的修成就了,再出來弘法利生?當我說這個話的時候,這是幾年前說的,跟師父老人家講自己的想法,師父老人家狠狠的呵斥我,說你這個想法小乘、自私,說如果等你成就了再出來度眾生,恐怕你還沒成就,這個世界就毀滅了。這是給我當頭棒喝,確實不可以忍心聖教衰亡而不出來。因為學習弘法是一個過程,可能要十年、可能要二十年,等你真正成就了再出來,當然可能會學得很快,但是估計未必來得及。 怎麼做?師父說,你要出來講經,講就是學,講就是度自己。所以我們講這些經典,不是講給別人聽,是講給自己聽。別人是做我們的增上緣、影響眾,等於陪我讀書的,來幫助我學習的、鼓勵我的。台下都是老師,坐在這台上講的是學生,學生把自己所學的心得體會跟大家這些老師們報告,請老師們指正。師父老人家說,「我一生都是用這個心態」,我也要學師父老人家。所以有同修還問過我,他對我稱師父,我知道我也不敢為人師。他說,師父,我能不能做你的學生?我馬上說,我沒有學生,我自己就是學生。真的是這樣。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你想自己真是做別人的老師了,這就是最大的麻煩。受寵還要若驚,豈可好為人師?斷自己的愚癡就得認識自己。我們再看第十七條: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意思是講布施恩惠給別人,絕不求回報;贈送給別人東西也不要去後悔,甚至要跟他拿回來,這就錯了。這都是斷我們的貪吝。如果施恩還望報,別人忘了你的恩德,你還去提醒別人,你看某年某月我對你施加什麼恩德,給你什麼東西,還提醒提醒別人,意思就是讓人報答,這個貪心就沒有忘掉。本來你對人有恩德,經你這麼一說,恩德就沒了,人家就沒有覺得你對他有恩了。所以施恩望報的,反而一無所得;施恩不望報,人家還有可能會感念你的恩。因為什麼?你是用真心來施恩,真心施恩絕不會望報,既不望別人回報,也不望將來得善報,這個心是真的。 講到究竟處,就是佛法講的三輪體空,布施的時候沒有我在布施這個念頭,沒有布施給誰的念頭,也沒有布施的中間物,三輪體空。這是清淨,清淨心是真心。所以我們譬如說做義工,今年我們參加護世息災,今年災難化解了很多,我的功勞。你這個居功法不得了,太膽大妄為了!這哪裡是人力可以做得到?這是佛菩薩的加持、龍天護法善神來庇佑,我豈能夠貪佛菩薩、龍天護法善神之功為己功?還希望果報,哪有可能!這一念就太貪了,貪這個功德,不可以。所以即使是真有這個功勞,我們都應該謙虛,這不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這是三寶加持。我是剛好碰到這樣的勝緣,我很幸運有這樣的機會來修點福報。這個態度就好,我現在就是這個態度。千萬不能說,這個事沒了我不能成就,這個話太傲慢了,這傲慢就會招神怒。天地鬼神還不是佛菩薩,他也有七情五欲,他有情緒的,你說你的功德,那天地鬼神他就會氣憤,這明明是我的功勞、我來加持的,你怎麼能貪功?他憤怒了,他就懲罰你。 『與人不追悔』,給別人的絕對不後悔。為什麼?即使是給人給錯了,也心平氣和。本來不該給的現在給了,這是還他的債,絕對沒有後悔。那給人給對了更不能後悔,後悔就是吝,吝是貪的一分。所以要放下自己的貪吝心,給人永遠生歡喜,哪怕是我們給人的東西、給人錢財他拿去造罪業,我們也不後悔。只是以後需要改進,我們要有智慧,如果他拿去造罪業,我們就不要給他,吃一塹長一智。而且給了他,跟他結了善緣、歡喜緣,將來我有機會能度他,還是高高興興。 就像以前我們師父講的道安老法師的故事,道安老法師就有這樣的心量。師父老人家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去看望他,從那裡頭出來一個人,師父認識他,知道這個人是來騙錢的。進去之後問道安老法師,剛才那個人出去了?道安法師說,對,那個人又來問我騙錢了。師父問他,「那你給了沒有?」「我給了。」明知他來騙錢,我都給他,你看這個心量有多大。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大智若愚。騙他錢的人還以為自己得逞了,可老和尚心裡明明白白。為什麼給他?還債。老和尚心裡知道,該還的就還。他拿了這份錢,以後如果知道,老和尚知道他來騙還給他,他心裡就會很感動、很愧疚,慚愧心生,就能救他了。給他種一個遠因,希望將來因此而讓他得度,這是老和尚看得遠、看得深,不看小利。我們再看第十八條,第十八條是結勸,就是對前文做個總結: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 『所謂善人』,就是講前面所說的做了這些善的人。其實人本善,前面所說的這些善德都是自性本有、本來具足,只是後天因為受了污染,他才變惡,所以本來就沒有惡人。這個所謂的善人不是講別人,我們本性就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只是你肯不肯做。肯做的人,你就有這裡說的果報,善有善報。 第一,『人皆敬之』。你行善,人家都會感動、都會敬服,都尊敬你。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心都是本善,即使一個造惡的人,他見到有人行善,他也會感動,這就是人性本善。哪怕是個殺人犯,當看到人孝養父母的時候,他心裡都會有感動、都會有慚愧,對這個孝子也會尊敬。二十四孝裡蔡順就是這個例子。蔡順上山采桑椹果,拿了兩個籃子,一籃紅的、一籃黑的,黑的比較成熟。強盜見了他,本來要把他殺了吃他的肉,結果看到他就問他,你為什麼拿兩個籃子分開來裝桑椹?蔡順說,黑的這個比較成熟、比較甜,是供養母親的;這個紅的生一點,酸,我自己吃。很樸實的話,很平凡的一個舉動,竟然讓這群強盜都感動了。後來不僅沒有殺蔡順,反而還要送東西給他。「人皆敬之」,因為你能啟發人的天良。 『天道佑之』。天道是沒有偏私的,公正的,所以當人行善的時候常有善報相隨,這就是天道。不用你去招請,它自然就來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謂上天的保佑,也就是因果去落實而已。所以你能誠心為善,自然感動上天,天就降福,不需要去求神,你也能得到天的保佑。 第三是『福祿隨之』。這是你現生福祿,你的福報,祿是貴,就是你的富貴會跟著你,都是你的善得來的感應。 第四,『眾邪遠之』。邪惡的東西就不會靠近你了,它會遠離你。那些邪鬼邪神、妖魔鬼怪只喜歡接近那些邪惡的人、跟他同類的人,不會接近行善積德的人,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我們能夠守住正直,心地光明磊落、坦蕩無私,這股正氣起來了,那些邪魔妖怪自然不敢靠近你,不敢擾亂你。我們現在也看到有不少附體的現象,尤其是現代,最近這十年附體現象比過去多得多,常常聽聞。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這些現象發生?因為人間正氣少,邪氣就起來了,妖魔鬼怪、冤親債主都能乘虛而入。所以當我們遇到這種情形,遇到妖魔鬼怪來了、遇到冤親債主來找麻煩了,首先自己當生慚愧,我修得不夠好,正氣不夠足,所以被他們欺負。這時候怎麼辦?養自己的正氣。怎麼養正氣?治心。心裡的惡念、邪念要把它們排除掉,掃除得一干二淨,讓心地重現光明,那些妖魔鬼怪就無所遁形了。而如果自己心中還很暧昧、很多邪思,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很多妖邪的念頭出來,你不用招那些妖魔鬼怪,那個心已經成了妖魔鬼怪聚集的地方。這個道理不難懂。 下面第五就是『神靈衛之』。神與人都是同樣敬善,因為不僅「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眾生的本性都是本善,所以神明也會保護那些善良的人、有道德的人。因此一個有德行、能持戒的人,一定得到鬼神的欽佩,當然就能衛護他,我們說做他的護法神、護戒神。一個人有正氣,護法神就多;一個人能持戒,護戒神就來。像五戒,你能持一條,就有五個護戒神跟著你;持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跟著你。所以你到哪個地方都無所畏懼,尤其是在公共的場合、大庭廣眾之中,你宣說妙法,而心裡不會有擔憂、不會有害怕、不會有慚愧,就是羞慚,就是因為你能持戒、能修善,心地光明正直,所以你對眾說法也無所畏懼,你能夠行善也不怕人嘲笑。怕人嘲笑,往往都是自己心虛,不能堅持,這個善就不穩,怎麼能得到鬼神的欽佩?連人都不會欽佩你,鬼神就更不會欽佩你。 底下第六句,『所作必成』。這就是心想事成,你所想的就能實現。無論大事小事,都有神助、都有佛菩薩加持,所以你能夠無往而不利。你看行善有這麼多的好處,為什麼不去努力修行?我們看到師父上人一生行的是大善,他的大善,弘法利生、勸人覺悟、度化無數的人,所以你看看他的果報是不是符合這裡講的「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對他多麼敬愛,對他恭敬簡直跟對佛一樣的。「天道佑之」,上天肯定保佑他,所以他是心想事成。 有一年到泰國,這是十年前了,到泰國去參加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那邊的前副總理查瓦利將軍要為出家人修一個醫院,專門是做僧伽醫院,好事情,正在募集款項,要讓副總理的夫人上台表演來募捐。師父老人家跟他講,「你還欠多少錢?」夫人讓別人查查帳,跟師父老人家說,「還欠二百萬美金」。結果師父老人家說,「這樣吧,兩百萬美金我來出」。旁邊的悟行法師跟著嚇了一跳,馬上拉拉師父的衣角,「師父,師父」,小聲跟師父說,「師父,這是美金,不是泰铢」。結果師父老人家也沒搭理,反正君子一言,驷馬難追了。出來之後就問,「查查我們的帳還有沒有錢?」悟行法師在旁邊說,「怎麼沒查有沒有錢就答應別人了?」你看師父眾善奉行,一想到要做的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做。結果沒想到這個事情跟幾個同修一說,三天之內護法居士就把兩百萬美金匯到了指定的帳號上。所以「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這個都是自己自修自得。我們羨慕嗎?我就很羨慕。光羨慕不行,得真干。得像他老人家那樣努力去修善、去積德、去弘法利生、去護持正法,沒有自己,一心就是為佛法、為眾生,你也一樣能得到。好,我們這一段就講到這裡。 下面一段就是講惡因惡報。惡因惡報講得很多,善這方面講得少。原因是什麼?不言而喻,因為我們這些眾生的惡多善少,所以太上慈悲,講惡講得很多,為的是防止我們犯這些過錯,如果犯了,也要幫助我們立刻覺悟、立刻回頭、改過自新,以期能夠回轉天心,能夠增長我們的福報。第十九條: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這是講如果有人,『苟』就是如果,『或』是有人,如果有人違反道義而做出了行動,這個行動不一定是身體造作,可能是你的念頭動,惡念起來了,這都屬於『非義而動』。「背理」就是違背天理而行事。天理在哪裡?就是我們的良心。人都有良心,所以人本來都知道天理。而之所以現在會昧著天理干事,『背理而行』就是忍心昧著自己的良心做事。其實做不好的事自己何嘗不知道?也知道這是不好,但是為什麼還去干?就是因為天理沒有戰勝人欲。所以真正修行就如《大學》裡所講「格物致知」,格是格斗,跟自己的物欲格斗,讓天理戰勝人欲,你就能致良知了。人欲就像河水一樣,而規矩、戒律、聖賢的教誨就如堤壩一樣,這個堤壩可以防止河水的泛濫,你要給它加固、加高,能夠保持河水不要泛濫出來。那這就需要認真的學習聖賢教誨,嚴格的遵守這些規矩去持戒,你才不至於違反道義和天理。 有時候我們可能未必做出很多壞事情,但是如果內心邪惡,「非義而動,背理而行」都是講內心,起心動念不善,積攢多了,那個報應一樣是現前。昨天我們講到俞淨意公的故事,這正是一個例子。俞淨意公還沒有遇到灶神之前,他也沒有干什麼壞事,反而還干了不少好事,一般人認為是好事,可是天神不認為是好事。為什麼?他看的是心。俞淨意他就是內心裡有這些邪惡的念頭,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種人是很正常的人,不就是看了女孩子心裡動了心?不就是想吃點肉嗎?不就是有時候談笑起來會譏諷別人而已?造了這麼點YIN念、殺業、口過而已,還沒有真正實際犯什麼大罪,為什麼會遭到天譴、會遭到神怒?就是因為天地鬼神能觀察人的心、觀察人的念頭。所以凡一舉心動念跟道義相違、跟天理相背,你就在感召那些惡報,天地鬼神已經把我們的惡念記錄在案。所以豈能不生敬畏?在暗室屋漏當中也要誠惶誠恐、戒慎恐懼,不敢得罪天地鬼神,不敢放肆,不敢造次,這個人才是君子。所謂慎獨,正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要謹慎。所以看自己是真善還是偽善,就看自己在獨處的時候怎麼樣。我們再看第二十條: 【以惡為能。忍作殘害。】 造惡他還覺得很有能耐,對於生靈忍心去殘害。我記得我有一個親戚,這個親戚沒有學佛、沒有接受聖賢的教誨。這是早年,十多年前,那時候我剛剛學佛,他還有時候笑話我,跟我講很多造惡的事情,他覺得很痛快。他自己拋家棄子,在外面做很多不好的事情,而且腦子裡很多的邪惡,常常賭博,吃喝嫖賭,結果人到中年就得了癌症,死得很慘。所以當我們以造惡為能事、為暢快的時候,沒想到就是最遭天譴,天地鬼神就會震怒。 有良心者造了惡都覺得很愧疚,受良心的譴責,即使他不敢向人發露忏悔,他也覺得是不好意思,總覺得這樣做是不對的,這種人能得救。如果以惡還為能的,甚至干了壞事還堂而皇之,以一個惡人自居,了不起,一點避諱都沒有,這種人就沒救了。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現代社會,多少人『以惡為能』?譬如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這個話多少人以此為榮,說我就是這樣干的,以惡為能。殺盜YIN妄,干了這個事情他一點不覺得愧疚,反而覺得很痛快。你想想這些人將來去哪裡?那只有一條路,就是地獄。 對於生靈我們都應該有一種恻隱之心、憐憫之心,尤其是看到弱小的生命,都要有不忍之心,豈能夠『忍作殘害』?當我們殘害生靈的時候,已經把自己的良心給殘害掉了。例如,我是聽說,沒見過,說有人愛吃猴腦的,把猴子抓起來放到一個籠子裡,把頭露出來,拿鋸把它天靈蓋鋸開,活生生的就在這裡頭倒上油鹽醬醋開始吃。猴子在那慘叫,而他居然覺得很痛快。我還聽說,但是沒見過,有同修還吃過油炸活魚。魚活生生的在滾燙的油裡炸,因為那油很熱,所以很快肉就熟了,而肉熟的時候端上桌子,上來的時候魚的嘴和尾巴都在動,這真是天良都喪盡了!這等人將來到地獄裡你說受什麼苦?那一定也是下油鍋。而且下了油鍋還讓你死不成,那些地獄裡的獄卒,他肯定也是把你的頭、把你的腳拎起來,然後把你身子按下去油鍋裡燙。一樣的,如是因,如是果。你就可想而知現在地獄裡是什麼樣子。再下來第二十一條: 【陰賊良善。暗侮君親。】 這是講陰謀賊害善良的人,暗中欺騙、侮辱君王和父母,這都是極惡的心態。『陰賊良善』就是暗中下毒手,這個「陰」字很可怕。如果你明著來,還讓人有所防備,陰著來,人家根本不知道,暗箭傷人,甚至人家可能被殺害了,還不知道這裡頭的陰謀。可是可以瞞得過人,瞞不過天、瞞不過鬼神,逃不了惡報。 唐朝有一個宰相叫李林甫,是很有名的所謂口蜜腹劍,口裡是甜得像蜜一樣,講的話讓人醉倒了,特別喜歡奉承,皇上都信賴他,但是心裡頭非常惡毒,害人一點避忌都沒有。他沒有恐懼、沒有敬畏,就想以權謀私鞏固自己的地位,逼害忠良,所以被他逼害的忠良很多。凡是跟他對立的他就打擊,加莫須有的罪名,以權謀私、結黨打擊報復。結果當他快要敗亡的時候,他看到有一個鬼類,長得牙齒像鋸子一樣,手爪像鐵鉤,非常鋒利,全身都是毛,眼睛像閃電一樣,用手去擊打他。過了沒多久,李林甫七竅流血而死。他死了之後,皇上知道了他的惡行,於是下令除去他的所有爵位,而且命人打開棺木,把他的屍首拿出來去斬,斬成一段段,而且把他的子孫都流放到很遠的地區。到了宋朝,在漢州有一個女子被雷擊死了,竟發現有紅色的筆在她身上寫著,「李林甫為臣不忠,陰賊良善,三世為娼,七世為牛,報迄」,就是報完之後,「永墮水族」。這就是天給大家的警醒,這個女子就是李林甫的轉身,大概是從地獄裡出來了,他三世為娼妓,七世為牛,最後永墮水族類。所以這是陰賊良善的下場。 『暗侮君親』,侮就是欺騙,就是侮辱。對我們的領導(就是君)、對我們的父母,我們應該感恩戴德,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去侍奉、去盡孝、去盡忠,怎麼能夠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大概現在人對父母很少表面一套、背裡一套了,即使是不孝也是明著來,說不理你就不理你,說罵你就罵你,他就不會暗侮君親,明著侮了。在古人還不敢這麼造次,現代人就以惡為能了。但是對領導一般人就不敢,所以都是暗侮。包括玩忽職守、不負責任,不能對領導安排的工作認真負責的做好,導致有很大的損失或者事情的敗壞;或者是貪圖利益,徇私枉法、貪污受賄,這都屬於暗侮領導;或者是結黨營私,搞小團體,搞分裂,對於異己打擊報復;或者是對領導阿谀奉承、欺上瞞下、一手遮天、作威作福。這些存心可能他的領導未必知道,但是以後肯定會知道。他在暗中欺瞞領導的時候,天地鬼神已經在他的善惡錄上記下了他的罪行,只是現在他還有福報,暫時等他福報享完了再算帳,可是他的名冊早就在閻羅王殿上掛了名。這種人以為能欺上,實際上是自欺欺人,自己一點利益都沒有,招來的只有是禍殃。 這些話講起來都是不好聽的話,但是「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太上老君慈悲,把我們的這些過錯、惡行一條條都寫得清清楚楚,讓我們自我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再看第二十二條: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這是講輕慢教導我們的師長,『先生』就是師長,背叛自己所服事的領導。這種是忤逆之行,大不孝、大不敬,這都是最招神怒天譴。先生就是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傳授我們道理、教導我們學問或者技藝,然後解除我們的疑惑。古人有道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情義、恩義多重,知恩報恩。所以古人即使是以後考取了狀元,當上了大官,對過去啟蒙的老師都念念不忘。當老師生活很貧寒,都拿出豐厚的供養孝敬老師,如同孝敬自己父母一樣;老師的兒女如果是困難的,他都來周濟,這是報答師恩。這就是有福報,福有根基。假如我們對老師都有一種輕慢的心,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裡,出言不遜,動作行為就是把老師當作自己同輩甚至是晚輩,用很輕慢的心來跟老師交往,那他所有的福德都喪失殆盡。為什麼?因為一切的福德皆從誠敬心得來,這個誠敬心一失掉,福德也就沒有了。這個人注定在這世間不會有什麼成就,因為他已經沒有了根本。就像大樹,有深厚的根,它才能長得繁茂,如果沒有根的樹木,幾天可能就枯死了。 所以師父老人家常常強調,孝親尊師是學佛的大根大本,印光大師也是這麼提倡,這是古聖先賢一致的教誨。你看大凡有大成就的人,哪個不是尊師重道?而尊師重道就是從點滴細節處去體現。你看程門立雪的故事,學生向老師求教,老師正在午休,外面下著大雪,學生都不敢打擾老師,站在雪中等待老師午休醒過來,不敢自己站在外面叫,「老師,您醒醒吧」,沒這個念頭。所以他的學問才能夠成就,成就是因為他尊師。這個老師可能是一個平常人,但是因為這個學生有這樣的大成就,他往往學問道德超過他的老師,正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老師也非常歡喜,這是教育的成功;如果說下一代不如我這一代,這是教育的失敗。 但是能不能夠教成功,老師占的比例是少分,學生自己的比例是多分。所謂老師帶進門,修行靠各人,靠你自己。靠你自己什麼?靠你的誠敬心。如果你能把老師當作佛一樣看待,那你所得的是佛給你的教誨。所以我在講席當中有時候偶爾透露,我認為淨空老和尚就是佛,就是阿彌陀佛。謝謝,大概你們鼓掌的同修都是贊同我的。但是有些人就不贊同,「你怎麼能這麼說?淨空老和尚自己都說他是凡夫,你怎麼能說他是阿彌陀佛?」我說,對,你認為他是凡夫,你得到的是凡夫給你的教誨;我認為他是阿彌陀佛,我得到的是阿彌陀佛給我的教誨。 所以對老師要有十足的恭敬,其實對你有十足的利益,印祖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誠敬,還「慢其先生」,那你有什麼利益?什麼都沒學到。 『叛其所事』,就是背叛自己的長官、背叛自己的領導,這種人叫奸臣、逆臣。你看歷史上奸臣、逆臣都沒有好下場。有的背叛是明著來,有的背叛是暗著來。暗的比明的更可怕,因為沒有防備、沒有預料,所以因此而遭到的損害就愈大。而這種人,這種大奸大惡之人他的果報就更為慘烈。 我們再看,因為時間關系就只能是說個大概,不能詳細舉例說明了。如果將來以後有機會,把《感應篇匯編》裡頭的故事一一都說了,甚至結合現代社會我們所見所聞來講因果,那就會很精彩。以後有機會我們會來認真學習,我們現在只能講大概。第二十三條是: 【诳諸無識。謗諸同學。】 「诳」是欺诳,欺騙愚昧無知的人叫『诳諸無識』,毀謗在一起學習的人叫『謗諸同學』。沒有見識、愚昧無知的人他是可憐人,我們應該要去幫助他,讓他覺悟,應該用善法去啟發他,令他能夠破迷開悟,這才是善良的存心。怎麼還能夠反過來因為他的無知愚昧而去欺騙他、侮辱他、糟蹋他?在《楞嚴經》上講,如果迷亂沒有知識的人,使眾生產生疑惑而誤導他,將來死墮無間地獄。所以這個果報很可怕,因為這種心本來就是歹毒。 所以我們義工、我們的同修道友要常存互相幫助的心,尤其是在菩提道上互相扶持,大家都是一家人。看到別人愚癡的時候、犯錯誤的時候,或者是他的悟性很差,聽經教聽不懂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帶著輕慢甚至欺侮的心來對待他,應該去幫助他,像對自己的至親眷屬一樣來幫助他。所以修功德還是造罪業,就是在你那一念。同學之間我們要互相關懷、互相照顧,古人講同窗之誼情同手足,手足就是兄弟,用手和足來比喻,就是一體的。你看我們每天念「六和敬祈禱文」,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不是一家,而是一體,整個世界的確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用這種一體的心看待所有的人,肯定就會有慈愛。對陌生的人都尚且要用慈愛的心對待他,對待同窗道友怎麼可以去欺負他,甚至毀謗他?如果毀謗同學、毀謗同門之人,這個心裡暴戾之氣就很強,這種嫉妒、怨恨毒性就很大,把自己整個心都搞壞了。果報自然不用再說了,不用等他將來墮三惡道,就是現前你留意觀察他,他都會有種種的惡報現前。下面第二十四條: 【虛誣詐偽。攻讦宗親。】 這是說用虛假誣陷、詐騙欺偽的手段來攻擊他人,尤其是攻擊自己的宗親。親人都不放過,你想想這是不是傷天害理?一點情義、道義、恩義都沒有,用的全是狠毒的心,這種心是完全違背了天道,完全違背了自性,與自性整個相反,所以那個地獄他肯定就逃不了。因為你順乎自性,就是極樂世界;逆著自性,最逆著自性的就是阿鼻地獄。所以凡是用假的心,這種心肯定都會造罪業,更何況去詐騙、去欺偽,甚至用種種手段攻擊他人。我們再看二十五: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這是講剛烈、強橫,沒有仁道,凶狠、乖張、暴戾,這個戾就是『狠戾』的戾,暴戾之氣,自以為是。心很『剛強』,不肯接受任何的善法、不肯接受別人忠誠的意見,完全是剛愎自用,固執己見。認為自己都是對的,人家都是錯的,自己最行,人家都不行。當人家勸谏自己的時候,自己還表現出很凶狠、很暴戾,這是惡劣到極處,這種人是什麼善言都聽不進去了。當善法進不來的時候,內心已經充滿了惡法,整個就已經是變成了穿著衣冠的禽獸、穿著衣冠的惡道眾生,而自己還麻木不仁。這個『不仁』,醫學上有講到,當我們的肢體手腳麻木的時候,不能動作了,這叫不仁,所以麻木不仁。這是什麼?因為極強的個性,他完全不能接受任何人的批評,而自己的心腸已經變得像鐵石一樣,無法救治了。當任何善言都不能讓他回頭的時候,那只有災難才能讓他回頭,只有地獄的油鍋刀山讓他忏悔。再下面第二十六: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每次講《感應篇》的時候,都感覺到這氣氛特別的嚴肅,因為什麼?太上老君在訓斥我們。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可能每一條都或多或少有犯過,或者甚至正在犯。所以我們雖然沒有細講,但是這樣粗粗的帶過,直講的方法,也是讓我們能夠肅然起敬畏之心。所以學《感應篇》是太好了,天天都能讀一遍,就是接受太上老君的教誨。久而久之,我們的心地就開始柔和了,調柔,不會「剛強不仁,狠戾自用」,而就會慢慢虛心接受善法,成為一個法器。 這裡講『是非不當』,就是對於是非善惡判斷不妥當、判斷錯誤,甚至因此下了錯誤的決定、做了錯事。這都是因為自己愚癡,沒有能夠學習聖賢教誨,所以是非標准可能自己都不是很懂,往往認是為非,認非為是。這個是什麼?從小沒認真學過,我們講價值觀完全扭曲了。譬如說現在認為有錢就好,這叫是非不當;缺德沒關系,不能缺錢,這就是是非不當。我們看看這現代社會眾生,有幾個說不要錢、我要德,我不要色、我要德?所以孔老夫子當年就感歎,見不到重德如重色者也,見不到這種人了。一遇到誘惑那都會墮落,財色名利都過不了關。也別想別人,我們想自己,我自己能不能過關?財現前了,現在手上給你拿了一百萬現金,是有同修供養,供養護世息災委員會印法寶的,那個人供養了之後,名都不留就走了。這是現金,沒有人知道,你把它秘下了放在自己口袋裡,也沒有人說,沒有人知道,這個時候會不會動心?這都是考驗。真的沒人知道嗎? 漢朝楊震,遇到有人賄賂他的時候,他拒絕。人家說,沒關系,沒人知道。他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不知?所以他後來成為了忠臣,廉潔奉公,而且他的子孫都是非常的好。試想那個時候他把這賄賂留下來了,好像沒人知,可是天知、地知,自己的良心也知,最後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貪得的錢財能給你貪去,也是你命中本來有這個錢財,你用這種貪的手法,用這種不正當的手法貪,就把命中的福報給削減了,你一無所得。所以這就是愚癡的人才會做出是非不當之事。 『向背乖宜』,向就是應當趨向的,背就是應當背離的,乖宜就是應該做的沒有做,不應該做的做了,這叫乖宜。那什麼是我們應該趨向的?善法,行善積德。持齋、放生、吃素、念佛、弘法利生等等,這些應該做;敦倫盡分、深信因果,這些都應該去做,我們沒去做,反而做了相反的事情。總由自己沒有學聖賢教誨、沒有學過因果,所以對這些因果道理不知道,也不肯虛心去受教,最後只能是果報來教訓他。所以孔老夫子講,上根的人生而知之,這是聖人,這是佛再來、菩薩再來,沒人教他,生來就知道;中根的人學而知之,不是生來就知道的,我們通過學習聖賢的教誨,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也不錯;而下根之人困而知之,碰釘子了,遭到果報了,這才覺悟,這才回頭,這也還可以,不錯了,他知了就一樣。最怕那些困了都不知,遭受了果報還死不回頭、死要面子,不肯忏悔、不肯改過。那怎麼辦?這就是古人講的「死要面子活受罪」,那就受罪去了。現在時間到了。對不起,時間都有點過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太上感應篇節要 定弘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2/12/5 香港大棠度假村 檔名:57-107-0002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