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 怎樣取得往生的把握(第2集)
尊敬的上悟下道師父,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李總務及淨宗學會諸位大德同仁,以及在座各位居士大德,大家晚上好!昨天晚上我們在一起學習淨土法門經教裡面談到的往生的關鍵,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我們能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關鍵問題是我們是不是真信切願求生淨土。真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願願接引我往生;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現在發願求生,必定得生。這種信心堅定,那麼懷疑、疑慮都沒有了,願望懇切,心心向往早日面見阿彌陀佛,對這個世間一切的牽掛也沒有了。 所以看我們是否能夠拿到往生的把握,就是看我們是不是真相信、真發願去,真相信、真發願去,你就不是普通人,你在這個世間可以做世間人最好的榜樣。為什麼?因為你是真正彌陀弟子,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成為上善之人。現在我們就要做上善之人,心地純淨純善,念念希望幫助阿彌陀佛救度苦難眾生,念念令眾生發願求生西方淨土。所以在眾生眼目當中你就成為菩薩,因為你已經發了菩提心。要往生西方。這個淨土法門跟其他大乘法門一樣,首重菩提心,菩提心是首要的,而且不能夠遲緩,要快速的發起來。《無量壽經》「一經宗趣」,宗就是修行的方法,趣就是趣向,就是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發菩提心比一向專念還要重要,一向專念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是一向專念的基礎,沒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很難成就。淨土法門是大乘,所以特別強調發菩提心。而菩提心是什麼,怎麼發,怎麼檢驗自己發了沒有,我們今天要談談這個問題。 在《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裡面,昨天我們講了第十八願,這是彌陀四十八願的核心。今天我們要講第十九、第二十願,也是非常重要。願文上是這樣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四十八願是淨土法門的基礎理論,十八、十九、二十願都是講到我們如何往生的問題,所以也是至為關鍵。經文這裡講,阿彌陀佛在因地,他發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接引虛空法界一切的眾生都往生西方淨土,皆能夠作佛。他這裡願願都說我作佛時,我將來成佛的時候,這些願要實現。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所以這些願都圓滿了。所以他說,「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當然包括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十方眾生是沒有一個世界漏掉,「聞我名號」就是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利益,也就是聞到淨土法門。這個聞名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一旦聞名,皆當作佛。你看這個功德有多大,世出世間法還有哪個功德比作佛的功德大!如何作佛?聞名皆當作佛。這裡講到聞我名號就能發菩提心,所以菩提心怎麼發?我們找到竅門了,原來發起來並不難,你能聞名就可以。換句話說,你把淨土法門真聽懂、聽明白,你就算聞名了,聞名你就不愁發不起菩提心。很多人覺得發菩提心很難,難在哪?實際難在沒有聞名。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強調聞名,原因在這裡。 聞名,具體來講就是要聽經聞法,尤其是聽淨土大經,《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都可以。《阿彌陀經》講得簡單,更精要,但是一般人沒有深入經教,比較難體會。所以你要讀《彌陀經》,必須得讀《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寫的。如果讀《無量壽經》,經文比較長,所以念起來比較能夠體會,但是這經文也是義理幽深,也需要善知識給我們開解。我們讀夏蓮老的《無量壽經》會集本,這是《無量壽經》九個版本裡頭最善本,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蓮老的學生,親自為《無量壽經》做了個注解。注解是文言文所寫,引經據典,搜集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和祖師大德的注疏,也是博大精深。我們師父上人從前年清明開始講解這部《淨土大經解》,講了一遍,現在講第二遍。第二遍把他做的《無量壽經》的科判也融入這個《大經解》當中,成為《大經科注》,就是科判加注解,科判就是分段。現在正在講《科注》,沒講完。師父老人家發願,盡此余生,就專講這一部《大經科注》,講完一遍再一遍,為什麼?就是為了讓我們大家聞名,把淨土的理論真聽明白了,你肯定發菩提心。師父上人講解《大經解》非常詳盡,所以我們如果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時間,多聽,這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一次因緣。 我在此地用兩堂課的時間,只是把我所學到的,我從師父上人那裡所聽到的、領悟到的淨土法門的精髓、心要,給大家做個分享,大家聽明白,你也就能拿到往生把握。如果沒聽明白,要繼續聽,最好是要從頭到尾把《淨土大經解》聽一遍,甚至聽多幾遍,印象愈深刻,領悟得愈深入,你對淨土的信心、願心就愈強,把握就愈大。這裡講到「聞我名號」即能「發菩提心」。一則是因為我們聞名之後就懂得道理了,什麼道理?宇宙一切眾生跟我一體,皆是自性所現,而自性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出一切眾生跟我自己。換句話說,我們本來就是阿彌陀佛,你把這個道理真聽明白了,你就能發菩提心。這個道理好像以前沒聽過,實際上佛講了,咱們沒留意,你看《華嚴經》上世尊有說,他證悟之後,他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佛講這個話就這意思,他成佛之後發現,原來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有如來的智慧、德能、相好,不就都是佛嗎?只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執著(中間還有個分別,妄想、分別、執著),不能夠證明一切眾生跟自己都是佛。 誰能證明?佛能證明。為什麼?因為他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他以清淨、平等的心來看一切眾生,發現原來眾生皆是佛。他這個心是佛心,所以佛心中所現的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凡夫不用佛心,用煩惱心,就是用妄想分別執著的心來看一切佛,把他們都看成眾生了,所以這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就不能證得了。問題,誰的問題?自己的問題。過去我聽到這句經文往往就會解得很淺,想到眾生他自己本來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但是因為他自己有妄想執著,他不能證得他自己也是佛。我原來是這樣理解的,可能很多同修也是這樣理解,都是他的問題,是他自己有妄想執著,他不能證得他是佛,把問題推給他。後來通過經教的學習,忽然明白了,哪是他的問題?都是我的問題。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為什麼我看他還是眾生,怎麼回事?是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有,我以為他有,是因為我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我沒有成佛,我也誤以為他沒成佛,還指著他說:你看你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你不能證得你自己是佛。誰知道,原來都是自己沒成佛,別人早成佛了,本來是佛。 當我自己也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以平等心看他,發現他真的圓圓滿滿的一尊佛,哪裡是眾生,他哪裡有妄想分別執著?他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世尊給我們示現,他說奇哉奇哉,說自己原來沒成佛之前看不到眾生是佛,現在成佛了,看見一切眾生跟自己同成佛道。《華嚴》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同成佛。換句話說,你看到還有一個人沒有成佛,那肯定你自己也沒成佛,你成佛一定是看一切眾生跟你自己皆成佛。這個道理我們真明白了,要怎麼用心?學著看一切人就是佛菩薩。師父上人教我們,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你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的時候,你那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時候一看,「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眾生皆是阿彌陀佛,那你這菩提心發得圓圓滿滿。 所以當我們沒成佛之前,看到眾生是眾生,而不忍眾生苦,發心救度他們,於是就發起這個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菩提心。怎麼度?先得斷自己的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幫助眾生要靠各種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最後圓滿了,「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菩薩發心,就是發菩提心。可是菩提心還沒有圓滿,到什麼時候圓滿?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阿彌陀佛加持你,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斷了,斷了之後你才發現,原來過去曾經發願救度的眾生本來就是佛。《金剛經》上講得好,如是度一切眾生,度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已,度完了,實無有一眾生得滅度,你沒有度。為什麼你沒有度?因為他本來是佛,不是你度的,你不要自己自作多情,以為自己度了他,等你真正成佛之後你發現,不是我度他,是他度我。這一切眾生都是諸佛示現來度我的,都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變化來度我的。所以豈止是西方極樂世界那些小鳥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你在當下看到自己周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哪個不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你真正理解這樣一個道理,契入這樣的境界,感恩的心油然而生。原來阿彌陀佛真的這麼慈悲,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從來沒有捨棄過我,無量劫來就度我一人,用種種善巧方便度化我。我遇到的順境逆境、善人惡人,原來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變化的善緣、順境,讓我們斷貪癡,斷貪婪、愚癡,我們不能起貪心,見好我們不能夠留戀,保持心地清淨無染;見到逆境、惡緣,原來是阿彌陀佛為了幫我們消除業障,我們不能生瞋恚心,全是阿彌陀佛教學用的善巧。 師父老人家他就是這樣做,你看他一輩子遇到了很多的逆境、很多的惡緣,他沒有瞋恚,當然也遇到很多善緣、很多順境,他也沒有貪心,保持心地清淨,這就是念佛。所以我曾經向師父老人家請教過,您怎麼念佛的?因為我很少看到他嘴巴在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很少,但是他心很淨,這能感知到。我請教他怎麼念佛,他告訴我,我看一個人來了,那個人就是阿彌陀佛來了;我看這個杯子,這杯子也是阿彌陀佛變化的;我看到這個桌子、椅子,一切人、一切物,全是阿彌陀佛。我突然明白了,這不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華嚴念佛三昧嗎?華嚴三昧是什麼?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一,皆一就是皆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即是一切,哪裡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遍一切處。阿彌陀佛法身遍一切處,應化身也遍一切處,法身是理體,應化身是講事相,有理必有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一切境界無不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你有這樣一種觀念,你的心就不會有一毫、一秒、一刻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長存心間,那你不就是念佛三昧了嗎? 這種境界從什麼方法得到的?聞名。師父老人家深入經教,對這個道理徹底明了,他契入這個境界了,念佛三昧。這個念佛三昧的境界往生,我們肯定他不會只在凡聖同居土,那起碼是實報莊嚴土。因為實報莊嚴土的法身大士都是這個境界,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無不是阿彌陀佛,所以他沒有離開過阿彌陀佛。換句話說,他也沒有離開過極樂世界。身體,在我們眼中看起來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可是他的受用、他的心境就是極樂世界的受用和心境,「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他的心永遠清淨、平等、慈悲,這是發菩提心。怎麼得到?聞名。就怕你沒有聽明白,沒有能夠領悟,領悟了,菩提心就發起來了。這是其一。 其二,發菩提心從聞名而來,是因為有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淨土法門叫二力法門,要靠自力,也要靠他力,而且這個他力為主,相比起來他力比自力遠遠超過。靠我們自己去領悟這個境界,這是佛境界,很不容易,但是有阿彌陀佛願力加持,這個境界就容易契入。所以你只要能夠聞名,就是你聽經聞法,像劉素雲老師那樣每天在家聽《無量壽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菩提心就肯定發起來。因為什麼?如果不發起來,阿彌陀佛這個願就是虛的,他就不取正覺;而今他已經得正覺,他成佛了,這個願就是實在的,真實不虛。所以我們只怕自己沒有真正去聞名,沒有把心沉下來認真去學習《無量壽經》,不要怕發菩提心發不起來。你只要聞名,必定發菩提心,第十九願告訴我們的,「聞名發心願」,你還有什麼疑慮?你懷疑就說明你沒信,你沒信當然就不肯修,那就沒辦法了,只好說善根淺了,因緣還沒到。可是今天諸位已經來到此地,在這個大講堂裡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阿彌陀佛這條願,就是我們善根成熟,就是我們成佛的因緣到了。今天我們真把這個道理聽明白了,就能發菩提心。可能菩提心還不曉得是什麼,但是至少你發願去聞名了。我這樣講,大家會覺得聽經真的非常有必要,尤其是聽《淨土大經解》,因為這是讓我們發菩提心的最殊勝的緣。 發了菩提心,怎麼檢驗?這底下講,「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菩提心一發,人就完全變樣,你不再是凡夫,你日常生活所作所為都是修諸功德,功德就是戒定慧,持戒、得定、開智慧。奉行六波羅蜜,這是菩薩六度,自利利他,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般若是智慧,戒定慧也是含在六波羅蜜當中。菩薩為什麼修六波羅蜜?波羅蜜叫到彼岸,也稱為度,六度。修六度是為了提升自己,也是幫助眾生,對眾生要布施,幫助眾生、利益眾生,給眾生最真實的利益。最真實的利益是什麼?讓眾生能破迷開悟,他能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他就不會有苦了,破迷開悟就能離苦得樂。這個我非常有感覺,有時候有同修來找我,他很多煩惱來跟我講,我就把這些道理跟他講一講,我說你要求生西方,你是不是真想去西方?他說想。想就得放下,你不放下當然有煩惱,你煩惱就是因為你沒放下,趕緊放下。就簡單幾句話,讓他聽了覺悟了。確實,既然要往生西方,還何必跟這個世界一切人、一切事煩惱對立?這就放下了,放下就離苦得樂。所以給眾生帶來真實利益,就是幫助他破迷開悟,而幫助他破迷開悟的方法,最殊勝的就是勸導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求往生,一切都能放下,一切都放下也就沒有煩惱了。 這個法門極圓極頓,當下就圓融,就能遠離煩惱,就得清淨。所以菩薩在世間就是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往生淨土。你自己要持戒,持戒是做眾生的好榜樣,守規矩,讓眾生效法,他也能夠斷惡業,你要修忍辱,你要修精進。忍辱是忍耐,包括忍耐自然環境惡劣、氣候反常、冬天寒冷、夏天炎熱,還要忍耐人事環境,冤親債主來找麻煩的,逆來順受,心裡不生瞋恚,忍辱。精進是一門深入,專精在一門上,這是精,你能專精就能進步,我們把心定在一門。哪一門最好?佛講末法時代淨土成就,我們就定在淨土法門,這是十方諸佛都贊歎、都鼓勵我們修學的法門。我們一門深入,專修聞名功德,聽《無量壽經》就能夠發起菩提心,給眾生做好榜樣。然後你得定了,禅定就現前,禅定就是三昧,一切境界在你面前你不動心,這叫禅定,你不受誘惑,你心心向往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真的什麼樣的境界都不會動搖你的決心,三昧,得定了。時間久了,你就開智慧,般若智慧就現前,就開悟了。念佛達到理一心不亂,跟禅宗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境界是一樣。 修六波羅蜜你能堅固不退,為什麼能堅固不退?因為你有聞名的基礎,你把經教聽懂了你就知道怎麼修了。再加上有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你,十方諸佛護念你,你肯定不退轉。因為《彌陀經》上也這麼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聞諸佛名就是聞阿彌陀佛名,因為阿彌陀佛是梵文,翻成中文阿是無,彌陀是量,所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就是十方諸佛的總名,由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做總代表,他一個佛名就代表一切佛名。這也是《華嚴經》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聞一佛名就等於聞諸佛名,念一佛名就等於念諸佛名號,見一佛也見無量諸佛,生一國土,生西方淨土,也生無量諸佛國土,這是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的事事無礙法界。所以我們聞諸佛名者,這經上講,「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我讀《彌陀經》就感覺到,這經文句句都是斬釘截鐵,說得這麼肯定,那個境界太殊勝了。你說還有哪部經能夠讓你只要聞名即登不退,十方諸佛都護念,你就能不退菩提,你就能只進步不退步,往生成佛?我真只看到這部經,《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淨土法門之殊勝正在於此,仗佛力而不是只靠自力,所以堅固不退,那是因為有諸佛加持。 在修學上面,很多同修也發現自己好像進進退退,一會兒會很精進,一天拜個一千拜,念佛兩萬聲、三萬聲,很精進。干了一個禮拜,不行了,懈怠了,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又起煩惱,貪瞋癡慢都起來,退了。為什麼會退,原因在哪裡?經文上告訴你,你聞名不夠,就是你聽經沒聽懂、沒聽明白,所以你會退。如何能夠不退?這很簡單,天天得聞名,天天要聽經,一日不聽經就可能會退。所以堅固不退,我們就要落實在聽經,要努力,不能退。我自己非常有感覺,這段時間如果天天很用功聽經,精神頭就很好,修學也很精進,正念比較分明,妄念、惡念就不太容易生起。一旦一段時間不聽經,念頭就多,為什麼?現在沒有證得三不退,你念頭還會起來。什麼時候不起來?你念不退了就可以不起來。念不退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們現在還沒做到,還沒去,那我們現在至少得保證位不退,那就不能生惡,生惡念就退到三惡道,就位都退了。 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證得位不退就不會墮三惡道,這須陀洹果得到,還沒有出三界。但是人間天上七次往返,你就證阿羅漢果,你就決定出三界,你只會在人天,你不會在三惡道,位不退。意思就是說,你不會起貪瞋癡,因為你不起貪瞋癡,所以你不會退到三惡道。你還起貪瞋癡的話,那三惡道就難免。第二個、行不退。是不退你的菩薩行,不退你的菩提心,念念為眾生,念念護持正法,令正法久住,這個心不退,寧粉身碎骨,這心也不退,護持正法不惜身命,這個念頭不退了。那我們在這世間至少要做到這兩個,靠什麼?靠聞名。大家不要覺得這境界很高,實際上在座每個人都能做到,只要你能夠認認真真的聽《無量壽經》,聽《淨土大經解》也好,或者聽師父老人家早年講的經教也好,反正聽《無量壽經》哪個版本都可以,認真的聽上一年,你的心就定了。當然這還很脆弱,繼續保持三年到五年,你肯定得念佛三昧,只要你真肯干。如果你根性利,可能時間要縮短;如果你根性差,那你時間會長一些,只要你保持,你能夠锲而不捨,你一定能得到。因為你在修聞名的功德,阿彌陀佛一定加持你,你會發菩提心,你會修諸功德,你會奉行菩薩道,你就會堅固不退。所以經教太重要,如果不重要,釋迦牟尼佛何必一輩子都講經?從三十歲證悟,到七十九歲涅盤,講了四十九年,一天都不間斷。我們師父上人也是,講了五十四年,比釋迦牟尼佛年頭還多,為什麼?就是為了幫助我們聞名,把經教講明白,讓我們發菩提心,讓我們堅固不退。所以跟著師父上人聽經聞法都能不退。 下面願文說,「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你發菩提心,你修諸功德,你修菩薩道,你一定也能夠以善根回向,求生西方。「願生我國」就是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念我」就是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都不間斷。所以你看你自己能不能做到,是不是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都不間斷?如果做不到,證明你的菩提心還會退,你菩提心退了,證明你聞名還聞不夠。所以你跑來問我怎麼辦,我會告訴你,老實聽經,你得把經聽明白。怎麼才能聽明白?要用誠敬心來聽,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的利益得多少,看我們誠敬心有多少。我自己就感覺到,聽經二十年了,跟著師父老人家我聽了二十年經,現在對自己還是覺得不夠滿意,進步太緩慢了。換作別人,我想在座可能每一位要聽二十年,境界應該都超過我。我為什麼水平不夠?誠敬心還是不足。所以我現在怎麼聽經?師父老人家每天講四個小時,我就在底下拜四個小時,看著螢幕,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像在上面,底下就是師父老人家的螢幕,既拜佛也拜師。一天拜四個小時,有一千多拜,把這誠敬心拜出來。發現真有點感應,拜佛的時候聽經就聽得很明白,心裡沒有雜念的時候,很容易就能領悟師父講的意思。這說明什麼?你的誠敬心真是聞名的關鍵,如果用十足的誠敬,那會很快。 所以我們一定要下真功夫,不要自欺,既然已經遇到淨土法門,這一生就一定要往生,不往生錯過機會,那是搞無量劫未必還能再遇到,這淨土法門難遇。現在我們是末法時期,法愈來愈衰弱,再想得到佛法這不容易,特別是純正的佛法,特別是讓你這一生成佛的方法,淨土法門。所以要抓住這個殊勝的緣分,這一生就得要把事情辦妥,不要再搞輪回,你有這一點真心,就不會自欺。學佛就怕自欺,認為現在早著,還沒那麼快,到老的時候再學。到老了未必有工夫學,未必有時間精力學,甚至可能未必到老。不能等明天,就得今天要干,這個世間真的要放下,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做個老實人,我就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都放下。用這種真誠心學佛,契入得快。 用真誠心對佛,一定也用真誠心對一切人。像劉素雲老師,為什麼師父老人家給她印證她得到念佛三昧?如果你聽過她的開示,你就知道,她一生做人都是真誠,一輩子沒有撒過謊,沒有欺騙過別人。逆境、惡緣,她也逆來順受,這是善女人,這樣的人學佛非常快入境界。所以我們平常做人要下這個功夫,把自己毛病習氣改掉。六月份,六月十七號到二十一號,香港護世息災委員會做五天的《淨土大經解》心得分享報告會,准備請劉素雲老師跟我、跟一些同學,一起分享《淨土大經》的學習心得。如果你有機會可以來聆聽一下劉素雲老師的心得報告,這是師父老人家最贊歎的一個學生,她年紀跟我母親一樣,她真正發起這個菩提心來了。我們看看自己有沒有發菩提心,要怎麼檢驗?在《往生論》上面,這也是淨土宗的一部論。淨土宗有五經一論,這五經包括《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還有《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還有《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再加上《往生論》,天親菩薩作的。《往生論》上告訴我們,要「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就是這三個心態會障礙你的菩提心,所以要遠離。何等三種,這三種是哪三種? 「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我們就可以檢驗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依智慧門?依智慧門,具體而言就是我們有沒有念念求生西方,對這個身心世界是不是都能放下,如果是的,這是依智慧門。不求自己得安樂,你求自己得安樂,證明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所以要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這個身體不是你自己,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我,它只是我的,像一件衣服一樣,穿舊了就把它扔下來,不要了。你老穿著個破衣服也不好看,也難受,不如我們就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換個金剛不壞身,換件新衣服,這新衣服是最殊勝的衣服,所以你把這自身就放下了,不貪著它。有同修也是對身體會貪著,上了年紀就想著怎麼保養,練什麼功,吃什麼補品,念念都想到怎麼能夠保養自身,讓這個自身很舒服、很長久。這些念頭都應該放下,不放下可能都會障礙你往生。而最究竟的放下就是你不要怕死,不貪生、不怕死。我把經真聽明白,我就不怕死,所以哪裡有災難,我們就到哪裡去,希望在災難中往生;如果不往生,那我們希望念佛把這個災難化解。 有的說,你這能量不夠,眾生業力重,你能化解災難嗎?我通常給大家講個小故事,釋迦牟尼佛前生當小鳥的故事。小鳥有一次看到森林裡著了大火,這災難來了,森林裡面那些動物都是以前的同伴,都被火圍著,在這森林裡面出不來,小鳥想著趕快救火。怎麼救?小鳥就想到旁邊有條河,就飛到那條河那裡,用它的翅膀蘸了點河水,然後又飛回到森林的上方,奮力將它翅膀上的水抖落下來,用這個水去救火。當然森林這熊熊的烈火怎麼可能那幾滴水能夠救?於是小鳥又奮不顧身的飛到那條小河那裡,又蘸了幾滴水,又飛回森林的上方把水抖落下來。如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往返,到最後小鳥累得趴下了,倒下了,奄奄一息。當它看著火還沒有熄滅,而且正在不斷的火勢增長,它救火的念頭始終沒有放下。這個時候忉利天人被這只小鳥的這種慈悲、這樣奮不顧身的精神感動,於是就用神力把大火熄滅了。當小鳥看到這個大火熄滅的時候,它長歎了一口氣,非常安詳的就往生了,它的神識就到了忉利天。這是什麼?慈悲喜捨,所以它能夠生天。 這個小故事我也講過好多遍給同修們聽。我們現在希望護世息災,憑自己的能力行不行?當然不行。不行就不做了嗎?不是,還要做。就像那只小鳥,它的力量哪裡能夠撲滅大火?但是它不因為自己力量薄弱而不去做這件好事,而且做的時候它是奮不顧身,它沒有自己,完全忘我,也沒有懷疑,沒有疑慮,想我到底能不能把火熄滅,我這力量能行嗎?假若它有這一念疑慮,它肯定退心,它這菩提心就退了。所以一有疑慮,那就是菩提心的毒藥。我們現在要求生淨土,要發菩提心,身留在這個世間干什麼?幫助阿彌陀佛救度苦難眾生,至少要把眾生的災難減輕,至少要讓眾生能夠覺悟。如果有緣的,這因緣成熟的,他能夠聽到淨土法門,他念佛求生淨土就更為殊勝,所以我們留在世間要做,我們要奮不顧身的來做,完全忘我的做,就像那只小鳥菩薩一樣,不貪著自身,即使做到哪一天已經奄奄一息,也無怨無悔。我們知道,這個身體放下了,將來必定往生西方。這是保我們的菩提心,要用這種心。 第二要「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現在我們看到眾生很苦,苦在哪裡?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學習過聖賢教育,不懂因果,不懂得宇宙人生真相,所作所為全都錯了,錯誤的行為必定感召痛苦的果報。所以要幫助眾生,使眾生得安樂,拔眾生的苦,最好的方法,弘揚聖賢教育,儒釋道三家都是聖賢教育。所以我為什麼發心走這條路?把這道理搞明白了。古德講的「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以前你不明白,你這麼做,你不肯去幫助眾生,還情有可原,你不明白,你沒發菩提心。現在你明白了,你發菩提心了,你還不肯為眾生、去幫助眾生,太不應該了,你忍心嗎?看到眾生即將要墮三惡道了,你忍心袖手旁觀嗎?你忍心看到正法衰了而不去護持嗎?所以要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要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護持聖教,讓一切眾生永遠有接受正法教育的機會,而能夠覺悟,而能夠離苦得樂,要發這個心。雖然可能自己條件很差,可能自己學習能力不足,或者是福報不夠、智慧不夠,但是要發這個心,能做多少做多少。哪怕是我給人家送一片光盤,用誠心誠意來送,希望他能夠聽。我發出這個心,做這一點點事情,這也是依慈悲門,也是護持正法。 第三、「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跟眾生相處要以善巧方便,憐愍一切眾生,用種種的善巧方便幫助他,讓他得到安樂,讓他也發菩提心求生淨土。而當你這樣來弘揚正法,幫助眾生的時候,肯定得到眾生的感恩,眾生必定會對你恭敬供養,那你就會得到名聞利養。名聞就是好名聲,人家贊歎你,你真是個菩薩;利養是他恭敬你,就會供養你,供養你衣食、供養你財物。這個時候要警覺,如果在這裡頭稍微起貪染的心就墮落了,為什麼?心不真誠。你那心裡頭,為眾生的心會夾雜著名聞利養,那就是毒藥,那就會障礙你的菩提心,障礙你的菩提心就會障礙你往生西方。所以在這個境界上自己要把持得住,要生高度的警覺,要堅固不退,不能墮落名聞利養裡頭,就是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身不能接受這種供養,心也不能夠貪著,生活起居愈簡單愈好,像個修行人的樣子。甚至是你沒有做弘法利生事業的時候,你可能生活還比較有點享受;做這個事情了,把享受也要放下,遠離,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做眾生的好榜樣。你走這條路當然是清苦,不是享受,你要為享受,別走這條路。這是菩提路,忍一時的清苦,換來以後無量壽的快樂,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度生自在。所以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一定要警覺。 我們這些走弘法利生道路的人,師父上人講經說法當中也常常講到,一定遠離名聞利養。怎麼才能遠離?自己未必有這個把握,我自己確實沒把握,為什麼?煩惱習氣沒斷。你貪瞋癡慢疑,這個貪就不容易斷,你名聞利養現前了,你不動心怎麼行?很難,靠自力很難,幸好有佛力加持。願文上講「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你生名聞利養的貪著就退了。你怎麼才能堅固不退?聞我名號。所以原來往生西方要聞我名號,我能夠在這個世間好好修持,不墮落,不貪著名聞利養,也要靠聞我名號,就是聽經聞法,包括自己學經教。師父上人也跟我們講,說我之所以一生還不會墮落,靠什麼?我一輩子講經沒有間斷,一輩子學教沒有間斷,勸自己也勸別人,天天讀經,天天學教。這是保住我們堅固不退的一個方法,最好的方法。這個我也聽明白了,所以我跟師父老人家發願,這一生也要像您老人家一樣,天天讀經、天天講經不間斷。天天讀經就是接受佛陀教誨,天天講經就是報恩。講經實際上得利益最大的還是自己,講出來別人未必能聽明白,他如果沒有誠敬心他肯定聽不明白的,得自己有誠敬心。那你自己得備課,你上台講,你不備課、不備好,你講課就講不好。而且更重要的,你平常要修持,你不修持你上台來講,你心是虛的,講出來的就不能感人,自己講都不好意思,平常不修是不行的。所以講經教學,師父說這是自利利他,教學相長。 我自從辭掉昆士蘭大學教授的工作以後,跟師父老人家學法,學佛法,到今天六年了,這六年當中基本做到講經教學沒間斷,堅持扎根教育的經典,儒釋道傳統文化的經典。最近這兩年轉入《無量壽經》的學習,《無量壽經》現在決定一門深入,不再換題目了,我准備講完一遍再一遍,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學,監督我一起學。謝謝!你看講了這麼多年,這五、六年,從頭到尾一堂課都不落的,只有一個人,誰?就是我自己。其他人都落課,不可能從頭到尾一堂課不缺。學得最認真的就是自己,你肯定不會馬虎,你馬虎備課,上了台你下不了台。而且我們講,現在師父讓我對著攝影機,還得在網路上播出去,這種監督的方法真是挺管用,不敢懈怠。即使沒人聽課,也不敢隨便,因為知道網絡的那頭可能有千千萬萬的人正在聽。所以沒人聽的時候也要這麼認真講,底下坐幾千人、一萬多人都是這樣講,受益是自己,所以對大家只有感恩。師父老人家也叮囑我們,說我們這學習的心態,上了台來當學生,底下坐的都是老師,老師監督學生,看看學生學得怎麼樣,最近有沒有進步。所以你看,新加坡我幾乎每年都來,每年跟大家見面一回,那大家看看定弘有沒有進步。有沒有進步?謝謝! 我就是這樣,抱著這樣的心態,不敢為人師,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知道這一貪著很可怕,就墮落。現在出家了,供養的也多了,以前在家的時候就有人供養,現在出家供養更多了,到哪裡都有人跪著頂禮,遞上紅包,你不接也不行,人家一片好意,他要來修福,你不能拒絕。可是你一接受的時候,你想的不是自己要留下來,趕緊得轉手往外供養。所以我給自己定好一個規矩,到哪裡講經,在哪裡接受的供養,全部歸當地,供養當地的道場,護持當地的道場。這一招,師父老人家教我的,這法緣殊勝,你到哪裡人家都歡迎你。你要是在這裡接受很多很多供養就卷走了,然後人家看了第一次心裡就不愉快,第二次就不請你了。所以我們自己做好樣子,確實我自己是不需要錢,現在愈布施就感覺到福報愈來愈大,真的用不上錢了,自己的衣食受用也很簡單,一點都不愁,在哪裡人家都照顧得好好的。可是照顧得好,自己也不能夠貪圖這種被人照顧的感受,這也是沾染恭敬供養自身心。要想到人家照顧我,是為了讓我能夠更好的弘法利生,我要更努力去深入經教,把經講好來回報眾生。 所以我們學經教,要常常對照,自己發了菩提心沒有,有沒有這些障礙菩提心法,剛才講的這三條有沒有,有沒有貪圖自身,有沒有無安眾生,就是讓眾生不安,有沒有貪圖恭敬供養自身心?沒有了,你的心才清淨、才無染,你得無染清淨心,你才能得安清淨心。讓眾生安,讓眾生離苦,你才能得樂清淨心,就是好樂。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攝取眾生生極樂世界,念念都是這個心,這是隨順菩提門,這是發菩提心。真正發起菩提心來了,要天天聽法不間斷,你就自然堅固不退。你看像劉素雲老師,到現在每天都堅持十個小時聽經,已經得到念佛三昧的人了,還這樣的用功,你就想想,天天菩提增進,這個境界就可想而知。 願文上又說,「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這是阿彌陀佛發的願。如果我們這些眾生能夠聞他的名號功德,注意我講的是聞名號功德,一再強調,這一定是把經聽明白,把淨土法門聽明白了,你生起信願,你發菩提心了,這叫聞名。這樣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跟諸菩薩眾迎現其前,在他面前顯現。平常沒見到他,是不是他就沒有在我們跟前?不是,其實阿彌陀佛根本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肉眼凡胎沒見到他老人家;沒見到,不是他沒到,他在,等到我們自己心清淨了,我們就能看到。所以平常眼睛等於被障礙了,被什麼障礙?被我們的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當我們念佛念到心清淨的時候,這些東西就沒有了,佛就現前。到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因為我們自己發起這樣的信心、願心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憑他的願力能夠在我們面前顯現,所以在臨終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他,看到他也是因為我們自己深信切願,與阿彌陀佛願感應道交。當我們一看到他的時候,肯定往生,「經須臾間即生我剎」,往生西方就是瞬息之間就到了,很快。 往生西方,大家不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遠離十萬億佛國土。如果你按照一個國土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個大小來計算,這黃念老給我們算出來,一佛國土就是一個娑婆世界,十億個銀河系。那十萬億佛國土是多少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的直徑就十萬光年,光走十萬年才能從這邊走到那邊,這十萬億個佛國土還了得嗎,這光走多少年,那你說我們怎麼能去?其實往生西方叫經須臾間,很快,快到什麼程度?一眨眼的功夫。蓮池大師講的「屈伸臂頃到蓮池」,屈伸臂就這麼一下,一秒鐘不到就到了。為什麼會這麼快?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離開你自心,它在你的真心中,本自具足。我們現在在這個娑婆世界,當然也是自心所現,但是唯識所變了。識是什麼?識是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識,把這自性所現出來的一真法界、極樂世界變了,變成現在看到的五濁惡世。我們現在要往生,就是要轉念頭,因為娑婆世界也好,極樂世界也好,都是你的念頭變現的,這一念就現出整個宇宙。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宇宙怎麼回事?他說,一彈指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之間,就是三十二億乘上百千,百千是十萬,就是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的生滅。而念念都成形,形就是物質世界,形皆有識,識是精神世界,整個宇宙的一切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全在你的一念當中顯現,在一念當中具足,就是圓圓滿滿的,沒有絲毫欠缺。形皆有識,所有的物質裡頭都有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世界,受想行識是精神世界、精神現象,所以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全在你一念中變現出來的。現在我們要想從娑婆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怎麼生?現在這一念我們變現的娑婆世界,我們把這一念轉過來,轉成淨念,這娑婆世界就轉成淨土了。《維摩經》講「心淨則佛土淨」,往生西方的原理就在這,你的心清淨了,所現的國土就清淨。 現在為什麼看到娑婆世界?因為你心不清淨,所現的國土就不清淨。所以為什麼要念佛?念佛就是淨念,現在讓這個念頭相繼,淨念相繼,那你就是往生西方。所以我們往生時候,臨終,阿彌陀佛「臨終接引願」,怎麼接引我們?在我們清淨心中現出來,接引我們入清淨心所現的國土,快速得很,就是一念之間。就像我們看電視,看電視現在有遙控器,我現在看的是一號台,這一號台是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這裡頭的人搞殺盜YIN妄、貪瞋癡慢,為什麼?因為我選這個台,我看到這個台。那我現在不要選這個台,我換一個台行不行?行。好,摁二號台,極樂世界現了。從一號台到二號台要多久?這一摁下去就行了,一秒鐘都不用,你這一摁下去,娑婆就變成極樂。我們往生西方就是這樣,一念之間,現在轉念頭,把那個染念轉成淨念,這娑婆就轉成極樂,就往生了。所以古德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你沒去,你哪有去?都在那個屏幕裡看到的,那屏幕沒有動。那屏幕就好比你的真心,十方一切佛國土都是你的真心現出來的,而在真心裡頭你有染念、你有妄念,它就現出娑婆,它就現出妄境界,這個污染的境界。你把這些妄念放下,真心現前,所現出來的就是極樂國土。往生就是你沒去,都是你真心當中,心外無法。 所以臨終接引原來就是這麼簡單,問題是你肯不肯轉你的念,要轉現在就得轉,不要等臨終時候轉。現在轉了,你真發起求生西方的願,你肯定是這裡願文講的,「一心念我,晝夜不斷」。「我」就是阿彌陀佛,你一心念阿彌陀佛,晝夜都不肯間斷。為什麼?只有這樣念佛,淨念相繼,我才能夠念念現出西方極樂世界,到臨終的時候就是因緣到了,極樂世界當然就在眼前了,你肯定往生,你不會去別的地方。你念念都造這個極樂世界的因,你到往生的時候肯定就現出極樂世界的果,更何況有阿彌陀佛加持你。我們這樣念念求生西方,即使是平常煩惱習氣還沒有斷盡,所謂「具縛凡夫」,那我們可以帶業往生。沒有斷見思煩惱的眾生,臨終的時候很難不顛倒,顛倒就是業障現前,我們也曾經見過,甚至念佛的人。師父也曾經講過,說曾經在台灣有個念佛團的團長,這是很早年的人,一生勸人家念佛,可是他自己到往生的時候,臨終他不念佛,罵人,發脾氣,人家給他念佛,他不讓人家念,最後當然不能往生。 那我問,為什麼這個人他到臨終的時候不能夠提起佛號,心顛倒了,業障現前心顛倒了,或者冤親債主來找,為什麼?就是因為他自己沒有真信切願,就是沒有真正聞名,道理不懂。以為自己懂了,還勸別人念佛,而自己的信願不踏實,也就是他沒有發出真誠的信願,他是虛偽,他欺騙佛,欺騙自己,所以到臨終的時候,這個沒辦法騙人,你修如是因就得如是果。在往生的時候他就出現業障,他不能感得彌陀的願力加持,都是自己的問題,不是佛的問題。而我們真正具足信願的人,信心十足,沒有絲毫疑慮。願力,就是願懇切,就沒有牽掛。你現在就要放下牽掛,到往生的時候你根本用不著擔心你自己心顛倒,因為什麼?阿彌陀佛有願力加持你。 在小本《阿彌陀經》唐譯本,就是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他跟鸠摩羅什翻譯的風格不同,玄奘大師翻譯的是直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是意譯。直譯,你看那個經文就看得更加明白,雖然它的語言不夠鸠摩羅什大師那麼流暢。所以大家喜歡念鸠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它是意譯,按照意思重寫一遍,按照中國人的語言方式,所以中國人愛讀。但是要研究,你不能不看玄奘大師的譯本。 鸠摩羅什大師講我們念佛,《阿彌陀經》上講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經文上講得很清楚,我們首先做善男子善女人,這很重要。做善男子善女人為人真誠,然後聞說阿彌陀佛,聞名重要。這個聞就是你把經聽明白了,淨土法門聽懂了,知道要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了。說阿彌陀佛,就是念阿彌陀佛,信、願、行,聞幫助你信願,說就是念佛。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你用這句名號念一天,一日一夜,或者兩天兩夜,乃至七日七夜,最後念到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是什麼意思?是一心不亂的念佛,就是你專注的念,沒有妄想雜念,這叫一心不亂在念,不是說你念到理一心或者事一心。念到事一心不亂就等於證阿羅漢果,念到理一心不亂就開悟了,就法身大士了,這個水平一般人達不到。但是一心不亂的念這可以做到,就是專注的沒有妄想夾雜,我念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你要用功還是能做到,至少一日一夜可以做,你可以試驗。你在這一輩子裡頭,只要有一日一夜一心不亂的去念佛,那你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和極樂世界清淨大海眾菩薩,「現在其前」,在你面前顯現。「是人終時」,你臨命終的時候,「心不顛倒」,就你不會有業障現前,不會像剛才說的那個樣子,他不念佛了,他生氣、煩惱,不會。為什麼?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所以令你的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鸠摩羅什大師譯本裡的文。 玄奘大師的譯本就說得更清楚了,他說,「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這佛菩薩都現身了,「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所以在你的面前出現了,佛光加持你,讓你的業障消除,你的心就不亂,心就不顛倒。換句話說,那個時候你見佛了,你自然得到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可能是功夫成片,可能是事一心不亂,可能是理一心不亂,反正都是不亂,就是一句佛號沒有間斷、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所以你能入西方淨土,因為你心淨則佛土淨。而這個是因為阿彌陀佛慈悲加佑,願力加持你的,不是你自己有什麼能耐。修淨土我們一定不能夠有增上慢,覺得自己功夫不錯了,比別人都高。比別人高未必往生,為什麼?因為如果你有傲慢,以為靠自己能力往生,你不相信有阿彌陀佛來幫助你的話,你就往生不了,你不具足信願,往生就往生不了,還不如那個什麼功夫都沒有的。像我們昨天講到的黃金宣老居士,他是沒有什麼功夫,他臨終甚至還發脾氣的,但是他最後具足信願,他就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還通報,告訴他還有兩天往生,真往生了。完全是靠佛力加持,臨終時候心不顛倒。所以大家不要有疑慮,只要你具足信願,你肯定往生。而且你信心足,往生可能很自在、很充分,就是讓你能夠如願以償。 像一九九九年我們在達拉斯,當時我還在美國留學,悟道法師那時候在達拉斯主持佛七,我去參加,那時候我是居士身。有一位老居士叫馬玉葉老居士,八十一歲,她在佛七當中坐著往生。這老人家接觸到師父的經教之後,深信淨土法門,發願求生。她為人也是非常善良、非常慈悲,對一切人都很愛護,自己也很低調、不張揚,沉默寡言,非常的清淨。我跟她有談過幾次話,覺得這個老人家心很善良,她往生之前曾經發過願,就希望自己能夠在大佛七裡頭往生淨土,能夠給大家做好樣子,這樣來報師父上人的恩。自己這一生學到淨土法門了,要給大家做個好的示現。結果在念佛,佛七第四天走了。她走的那個時候,我看得清清楚楚,因為什麼?我是在佛七裡面男眾東單,我在第一個位置,看著女眾西單那邊,她也坐第一個位置。我在打坐念佛的時候,看到她起來了,我心裡還想,這老人家起來做什麼?還沒到起來的時候,就看到她向佛拜了三拜,自己走出外面去了,我當時也沒管,我得繼續念佛。 大家開始繞佛的時候,繞出去才發現,她坐在沙發上已經往生了。你看往生之前向佛拜三拜,自己走出去,一點問題、一點病苦都沒有,走出去坐在沙發上,就這麼走了。當時我負責照相,把這都照下來了,悟道法師當時給他們主法,非常贊歎,帶著大家一百二十三個人打佛七,給這位老菩薩念佛,念了一日一夜,全身柔軟,面色都變成金黃,好像真是紫磨真金色身一樣。所以你看老人家臨終自在,心不顛倒,她能坐著往生,憑什麼?就憑她的信願,真信切願。信願怎麼來的?她聽師父上人講經聽明白了,聞名了。聞名就能夠生信願,信願就必定生,臨終十念必生。現生得到諸佛護念,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往生的時候自在往生,這是聞名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打佛七很重要的,聞說阿彌陀佛。 我們這次在日本打佛七,不僅是念佛,而且是講經,他們聽我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是讓大家聞名。這符合《阿彌陀經》所說的,聞說阿彌陀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至若七日,這樣的佛七符合《彌陀經》的經教。所以將來我們念佛,就像我們這次,這兩天的念佛也是有念佛、有講經,這樣的做法非常如法。你真正明白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念這句佛號你的心懇切,你的功德就大,你念一句佛號,可能抵得上別人一萬句的佛號,因為他沒有那種信願,念佛他不如你。 《文殊般若經》上講,「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這個話我原來以為聽錯了,我以為是不是念一佛功德與念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因為阿彌陀佛代表無量諸佛,你念一個佛就等於念十方諸佛。後來我查了原經,沒有後面那個「念」字,是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就是你念一佛名,念阿彌陀佛,你的功德就跟十方諸佛的功德無二,你想這還得了!十方諸佛的功德有多少?不可思議,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得到了,你真相信嗎?所以把這些道理聽明白了,你用這樣一種殷重的心念阿彌陀佛,就全攝取了十方諸佛無量無邊的功德,那臨終一念當然決定往生。 最後希望大家真正要重視聞名功德,聞名必定生信願,得生與否全由你信願之有無,你真正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你就有往生的把握。何以見得?經文上有憑據,我給大家念最後一段,《阿彌陀經》的經文,你決定往生,就是「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只要發願,你肯去西方,就決定往生。最重要的,大家不要有懷疑,也不要有牽掛,在今年,希望能夠在年底之前,都能拿到往生的把握。回家大家要努力聽經聞法。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怎樣取得往生的把握 定弘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12/5/5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二大廳 檔名:57-085-0002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