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權:福報的由來


 2014/3/30    熱度:9858    下載DOC文檔    

作者介紹:方海權(1972——),筆名香嚴、道明,廣東潮州市湘橋區人。著名學者、文學家、哲學家及佛學家。師從定然、宏生二師。得慧原、若化親培。著書傳世,及發行很多文章,詩歌富含文采,名言深哲入理,極受廣大群眾喜愛,成為人們傳誦佳作,多則入選世界名言。並熱心慈善公益事業。《福報的由來》是方海權2012年的作品。 

1 一、福者不忙 
2 二、離惡有福 
3 三、捨貪心有福 
4 四、改掉錯誤有福 
5 五、行善有福 
6 六、因緣乞丐的故事 
7 七、健康之法 
8 八、好心有福 
9 九、怎樣使家人同學佛法 
10 十、為什麼修行很重要 
11 十一、為什麼施孤寡的人功德大 
12 十二、綁住不道德的心 
13 十三、鄭黑因何不能得福報 
14 十四、欺壓善良會折福 
15 十五、為大家多做一點事,就多得一點福 
16 十六、懂修行就不是業障最重的人 
17 十七、為什麼救濟貧苦和病苦會感來相貌莊嚴 
18 十八、福從何而生 
19 十九、怎樣才能得眷屬 
20 二十、什麼人都要修學智慧 
21 二十一、相貌丑陋的原因 
22 二十二、遠離多管閒事、攀比、虛榮 
23 二十三、要培養堅強的意志 
24 二十四、不要隨波逐流 
25 二十五、家庭能夠順利的原因 
26 二十六、厚道之人得福 
27 二十七、平易近人的好處 
28 二十八、為什麼要修學常樂我淨 
29 二十九、須求大丈夫,須濟急時無 
30 三十、少說牢騷話,多說益眾語 

福報的由來

道明著

 一、福者不忙

俗語說:有福之人不用忙。有福的人福報自然來臨,不需要勤苦追求,廣造惡業,枉費心機,做什麼事都順心。

福報不同於福氣,福氣是在世間上得到一點福力而已,而福報包含世間福和出世間的福。它來自於修行的功德力,必須具備優良的前因,才會結下誘人的果實。

那麼,有福之人不用為目前的衣食住行而忙。現在應該忙什麼。在為未來堅固的福慧力而忙,在為了脫生死證悟涅架之樂而忙,乃至為眾生離苦得樂而忙,那才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反之,有人為了追求財富,造罪無量傷害大眾,雖得目前一時享受,而惹來長劫沉淪而不知不覺,得不償失。所以,不要忙造業,要忙行菩薩道。

有一個王子,不戀世間欲樂。發心出家學道,廣度無量眾生離苦得樂,盡一生為眾生服務。他拜了阿羅漢迦旃延尊者為師。

一天,王子化緣,無意中來到了普拉昌達國王王宮的庭院,幾個王妃被目前的年輕比丘的外貌和高貴的氣質所吸引,請比丘入坐並供養了年輕比丘,更請比丘為她們講經說法。比丘為她們宣講了佛陀的慈悲智慧和妙法。

國王聽到這件事,來到庭院。眾王妃聽青年比丘的說法聽得入神,沒有注意到國王的駕臨。國王嫉妒和憤怒,老臣們扇風點火,把小和尚捆起來,打了二十鞭後逐出王宮。

年輕比丘十分氣憤,決定回國繼承王位,消滅普拉昌達國王。

他回到師傅迦旃延尊者那裡,訴說早上發生的事,阿羅漢迦旃延一再勸說,但年輕比丘聽不進去,一定要復仇而後快。

師傅迦旃延答應年輕比丘回國,但天色以晚,尊者要他明天才動身。

晚上,慈悲的迦旃延運用了神通,使年輕比丘進入了夢鄉:他回國後,繼位成為了國王,招募軍隊,襲擊普拉昌達王國,順利將王宮夷為灰燼,終於報復了恥辱。不久,敵軍主力卷土重來,國王恐慌中被擊潰,並成為了俘虜。他在大庭廣眾中被鞭打,最後被送上砍頭台。這時,他看見師傅迦旃延尊者正在下面化緣,大叫:“師傅,快來救我,我錯了”。

年輕比丘嚇醒過來,看見迦旃延尊者正站在自己的身邊。他終於明白了,人間恩怨無窮無盡,唯有修行,才能成為大福慧的聖者,廣益有情。他決定不回國,認真修行度脫眾生。年輕比丘就是伐阇羅弗多羅尊者,他成為了十六羅漢之一。

若年輕比丘逞一時之強,捨修行而忙於打仗,無量人民生靈塗碳,流離失所,為軍者戰死沙場,親屬者痛失親人。此等忙碌實為造大罪業,冤冤相報而無有期,本來為求戰勝而獲得他人國土之福和復仇,又不知造罪使其自己入墮於惡道苦之報。

有福之人現在得福報,那是過去生所造善業而成,不需要忙碌而得大福。多用點時間為大眾辦點好事實事,增福無量。

二、離惡有福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有福報是自然規律,現在貧困病苦也是自然規律。其實,如今得福、得聰明智慧、得名氣、得好眷屬,那都是過去生所造的善因緣。如今日食難度,疾病重重都是過去生所造的惡因緣成熟,來遭報應。並非自然興旺、自然衰敗,那是自己過去所造的好壞業力而定的。一切利益眾生之行為是善,一切傷害眾生之行為是惡。

遠離惡業有福,親近善業有德。有人認為,遠離惡業不造罪業而已,為何會得福。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惡業:殺害鞭打、辱罵無辜眾生,強搶、偷盜、賭博、奸YIN婦人、妄語、惡口、兩舌、誹謗傷人。不孝父母六親眷屬,盛年放逸,以自驕倨。於一切歌樂一切女色,心生貪戀,媟狎惡友,飲酒無度,終日昏迷無智慧心,這些都是惡業。當我們造其中每一項惡業,都會給我們現生或未來生帶來無量的苦報,那是造成做事不順之因。

殺害鞭打辱罵無辜眾生,會給我們帶來短命、惡病、常受凌辱、受生貧窮下賤邊地之報。強搶偷盜賭博會給我們帶來貧窮、常遭盜賊之難、財富破失而窮之報。奸YIN非妻婦人會給我們帶來妻不貞良,家庭破散不能圓滿之報。妄語、惡口、兩舌、誹謗傷人,會給我們帶來常受欺騙、無辜被罵、受人出賣、被暴丑聞之報。不孝父母、不顧六親眷屬,會給我們帶來六親無情、疏遠不顧之報。盛年放逸,以自情倨會給我們帶來失業無常、眾叛親離之報。於一切歌樂一切女色,心生貪戀,媟狎惡友,飲酒無度會給我們帶來昏迷愚癡、所逢惡緣、做事不順之報。

所以,我們應遠離惡業,勤修良善,就不會遭如是報應,不遭那些不順利之報,當然有福。

有一次,空也禅師出外弘法來到山間,突然竄出一群強盜,揮刀向禅師要買路錢。這時,空也禅師不覺掉下了眼淚。那群強盜看後大笑:“這麼一個膽小的和尚”。

空也禅師回答說:“我一個出家人生死置之度外,我是為你們而哭。我只是想到你們這些年輕人,體健力壯而不為社會工作,服務人群,卻每天在此打家劫捨。我想你們所犯的罪過,國家法律不容,社會所不容,將來必定墮入地獄受三塗之苦。因此,我想到這裡為你們而落淚。”

經過禅師一番的教導,強盜們終於放下貪欲掠奪的心,而且不可思議地放下屠刀歸依了空也禅師,從此邁向正道。禅師用慈悲的眼淚感動了他們。這時,弟子們開始了正當的行業,為社會工作而心安理得,也博得大家的尊重而得財富,比原來搶劫強奪被人所憤棄,終日也人心惶惶,總擔心有一天會被官方抓拿。他們都感受到遠離惡業卻原來是這麼開心,這麼有福。

三、捨貪心有福

    有一個人叫蘇青,一生奔波勞苦而掙不到幾個錢,只得勉強過活。到了五十歲那年運氣來臨掙了十兩銀。此刻,他歡喜若狂,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掙不了多少錢,沒有想到這一年就掙了一般人幾倍的錢。他按奈不了內心的喜悅,到處為人宣說他的財運享通

    第二年。蘇青又掙了二十兩銀。他內心很歡喜,當然,依然到處宣說自己財通運通,但歡喜以經成為習慣,沒有第一年掙少一點而來得如臨甘露的喜悅。

    第三年,蘇青又掙了二十兩銀。他再也歡喜不起來了,而且垂頭喪氣。到處訴說:才掙了這麼點錢,沒有發展,真是沒有財運真是沒用。至此,他已經忘記四年前的貧困潦倒,貪欲之心由然大增。

    掙了那麼多錢財還說沒用,難道五十歲前的貧窮難過日子就有用嗎。其實已經很不錯了,就是他的內心此時以經充滿了貪欲而不知足,人生唯有滿足感,才會有幸福感。

    很多人有疑問,為何他五十歲前貧困,而到後來卻能得財富。因果而論,他後來得錢財,說明他過去生布施財物。但是,布施財物時有時斷,以造成到財報也斷而時有。

    蘇青第一年掙十兩銀而歡喜,到第三年掙多錢而煩惱。那是由於貪心的念頭使之生煩惱,而他在富有時卻貪貪欲入,而不去布施貧苦之人,以來增加自身的福報。也不知他此時得財報那是過去有造福的原因。生貪心是不能改變目前的情況的,過去造多少因,現在就會得多少果。貪心無益,再造福才是獲福道理。

    眾生心幻,還依幻滅。只有覺悟的人才知道這些都是眾生不能覺醒的產物。故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應該明白一切都是轉眼成空,在未覺悟時,明知道一切都是假有時,我們只要有去努力創造財富,使能養活色身也就可以,不必強求。

    但要明確,要為未來創造福慧,須捨掉貪欲之心,現前才會安樂。更能重修覺悟之心,證入無生法身。故,捨貪心有福。

四、改掉錯誤有福

    修行是改正錯誤行為和想法,而不是掩蓋。一盒普通的茶葉,外表包裝得非常華麗能夠提高茶葉的身價,而沒有辦法改變它的實際質量。自性不能改變,甘甜美好的結果就不會產生。

    商人為了他商品的價格提高而掩蓋不足的產品,求得利潤的提高而這樣做。但是,修行是我們自願的,沒有人逼我們。福報也是我們自己要得的,沒有人壓迫我們得福。正是這樣,我們只有修正和創造自身的福因,才會得到甘甜美好的結果。

我們也不是到處宣揚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不好,使得大家的耳根都不清淨了。因為我們是修正不足,學習福善,而不是宣揚不足。所以,要發露忏悔過失和罪業,沒必要去掩蓋或宣揚,但要加以修正,才是我們的目的,福力自然也會產生。

有的人到處宣揚他人的過錯,有時無中生有,有時誹謗,卻把自己包裝得多麼完美,猶不知那是在給自己造惡業,會感到來生聽到自己的說話,別人憎惡,口氣常臭,有所言說,人不受信,眷屬不和,常好斗爭之報。修行是修正自己,並不是要你去修正別人。別人的事,那是別人的事情,與你無關。就是要感化他人,也只有自身如法的身教和慈悲的心靈,才能使之歡喜隨學。這樣,我們既能得福也能感化別人得福。

我們使他人也修學正法,當然我們功德無量。而改正自己錯誤行為就會去掉不順利,去掉將要受報應的惡業,就不會有痛苦。

有一個人叫李生,參加了黑組織,終日打打殺殺,危害百姓。到了後來有悔解之心。他認識了一個女孩子,並且結成夫婦。妻子不單賢惠,而且是一個向善的三寶弟子。在妻子的勸說下,他離開了從前的日子,從善了。

他這樣的人,當然是聰明的人,不過一念善、一念惡的念頭而已。他在妻子的協助下,辦了一個家庭作坊,到後來發展成為一家大工廠,也生男育女得大財報。對於行善布施他是大方做到。反而變成了一個善人了。

他原先那些豬朋狗友,有的被抓,有的被別人打成殘廢。與他相比,天襄之別。

故,改錯有福。福及子孫後代。

五、行善有福

有很多人有這樣的錯誤思想,當有人教導他學習如來正法時,他總是說:我心善就好,不必學習。而後,他依然我行我素,廣造惡業,愚癡無智。原來他的心善是以自己為標准的,凡是他可以去做的事就是善。相反,  當他看到別人做好事時,還勸大家不必這樣做,像他這樣就好了,他是好人的標准還說別人太迷了,把一個行善積德的智者,說成了好像壞人似的。

當自身造了無量殺生、偷盜賭博、邪YIN妄語惡口的時候,他還不知不覺以為良善,到後來受大苦報悔之莫及。

佛陀的出世悟道,為我們廣說宇宙萬物的真相,善惡業六道轉回的流轉性,以及什麼是善,它有一個標准。佛陀為我們說出了十善業:

(一)不殺生。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之生命。佛祖教導我們平等慈悲救世,無殺害生靈,爭斗仇恨便可消滅,天下即可太平。我人能持不殺生可得無病長壽之福報。

(二)不偷盜。包含不賭博。偷是詐騙潛竊,盜是豪奪強劫。不與而取,非分而取,無功而取,都是偷盜的行為。佛祖教導我們無偷盜之事,社會即可安寧。我人能持不偷盜可得不貧窮而向富之報。

(三)不邪YIN。非己之妻而YIN欲是邪YIN,佛祖教導我們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不應有其他不正向外YIN亂之行,便能和睦相處,成為美滿家庭。我人能持不邪YIN可得家庭美滿順利之福報。

(四)不妄語。不說謊話,說話誠實,不說虛偽诳騙的話。佛祖教導我們誠實不欺,一切與人交往都能互相信任,實為得樂之道。我人能持不妄語可得口氣清淨,人家信服,發言成證之福報。

(五)不兩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離間別人之間的感情。病從口入,福從口出,兩舌會導致擾亂人心,甚至動武傷人。佛祖教導我們不兩舌,會去掉很多是非之爭端。我人能持不兩舌可得不壞屬眷,不壞善知識之福報。

(六)不惡口。即是不說粗惡侮辱他人的話,不咒詛他人的惡毒語言。惡口之罪會受報於墮畜生之報。佛祖教導我們不惡口,出言慈和,就會積德成善,為得人敬愛的福報。

(七)不绮語。即是不花言巧語,不說輕浮無禮不正經的話,導人生邪念。不胡亂開口而取樂。绮語無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會受永遠遭人輕賤之報應。佛祖教導我們遠離绮語,心正言順,莊嚴威儀,會得為人受敬仰之福報。

(八)不悭貪。自己的財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財物欲奪歸我,叫做貪。佛祖教導我們要捐助社會福利事業,對於貧病孤苦之人,同情施濟。經中說:  “能捨施者,可得富貴”。別人之財產,我們分文不取不貪。就不會受墮落惡道之報。更得諸根具足,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之福報。

(九)不嗔恚。埋恨於心,發怒於形。甚至脾氣爆發,可導致殺害災禍,發生種種不幸。佛祖教導我們要勤修慈悲忍辱的美德,就會遠離嗔恚,即可自利利他,成大事業,又得身相端嚴之福報。

(十)不愚癡。沒有智慧,對事理不能辨別是非,不信因果,邪見固執。佛祖教導我們要增進智慧,明問事理,信因知果,修學般若,就會導入正見,開大智慧,常生人天,真善意樂,速證一切佛法之福報。

如是十善業道法,是佛祖做為我們為善的標准。每一善業道法能夠做到,都是功德無量,可成就大財富,大福報,大智慧乃至早成佛果。

故此我們要改正錯誤思想,不能以自己不懂正法的思想為標准,要以佛祖的正法去修學。不是說這些困果的定律信者有,不信者無。可以說:不信者造罪造惡,依然受大無量苦報。若能信受奉行,得福無邊。

十善業不外是佛法大海中的一滴之水而已,雖然如是,但足以令我們遠離三惡道和人間的無量痛苦,得證富貴健康快樂。所以行善有福。

六、因緣乞丐的故事

萬法因緣生。我們一切的福報和業報,都是從前善惡因緣所造而產生。故此,接受不順利的逆境我們能正確面對,不要怨天怨地,要有忍耐之心,就會消除很多罪業。只管修福,福緣就會來臨。

有一個乞丐,總是喜歡躲在寺廟一個角落靜靜念佛。然後去乞討,每當有人施捨他的時候,他總是面露笑容,並不停地說:“因緣,因緣。”即使不給他,他也說:“因緣,因緣。”小孩用石頭打他,他也一句:“因緣,因緣。”後來,大家都叫他因緣乞丐。

一天晚上,他在別人的屋檐下過夜。一個書生因天黑沒有注意到他,在他頭頂上小解,因緣乞丐被弄醒說:“因緣,因緣。”書生不停地道歉。乞丐急忙說:“不敢當,都怪我睡錯地方,嚇著你了,這是你我的因緣。你為我道歉我心不安。”書生被乞丐的謙虛有禮所感動,對他許諾說:“我若死在你後面,一定厚葬你。”

過了不久,因緣乞丐在一家人的屋檐下死去。書生信守諾言,隆重厚葬了乞丐。將其火化。突然, 因緣乞丐在火焰中發出耀眼的金光,向書生說:“感謝你將我的肉身火化,剩下的東西送給你。”

火化後,書生在因緣乞丐的骨灰中發現幾十顆透明美麗的紫色捨利子,卻原來因緣乞丐是佛菩薩的化身,書生因此善舉走向大福報。得中高第。

我們今天有福,過去生所造。今天不造福,不能延繼未來之幸福。若書生不為因緣乞丐禮葬,即後來不能得財得祿得官位。造福的因是因,得福的緣是果。所以,作福才有福。

七、健康之法

健康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命才會有意義。

我們的心態要平衡,不要有攀比的心,各人的福德因緣不相同。他人得到福報,我們不能心生妒忌。妒忌心生,心態就會失去平衡,這是危害健康的心態。我們要知道他人得幸福,那是他過去造福的緣成熟。是經過辛苦的耕耘而來,不是平白無故而來。我們要隨喜他耕耘福田的心和行動,才是正確。

有的時候見到他人,造惡業反而得到大財富。我們不能苟同隨喜,那會墮於惡道受苦報,明智之人避而遠之。有時不等惡道報來臨,他已經出事了,危害了家庭妻兒父母和社會。所以,我們在深知因果的時候,心態就會平和健康。

健康是一種福報,世間上有五福臨門的福報,五福中包含健康之福,它有其因果的關系。一般要修學十善法才能得五福的果報。何為五福,它的因果關系如何:

第一福:長壽。果長壽;因是好生護生之德,施他飲食。    

第二福:富貴。果富貴;因是施財施恩於他人。

第三福:無病。果無病;因是施藥戒殺,心慈無害。

第四福:子孫滿堂。果子孫滿堂賢孝;因是多結良緣,愛惜大眾。

第五福:善終。果善終;因是有修有養,修行福德。

五福中,第三福無病健康。因是施藥戒殺,故此我們應多保護眾生,心地要慈善。多多布施那些病苦中,沒錢財可醫病的人。或是發心護理病人,都是功德無量。我們若施給大家,使其轉病苦為健康的因,我們就會得到健康無病的果。大家離開病苦得到快樂,我們同時也得到快樂的果報。所以,施藥施財與病人,為健康之法中的一個妙法門。

當我們自身有病苦的時候,我們應有良好的心態,此是我人自身過去造的惡業來臨,惡業也是無常,報完了也就好了。並且我們可以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觀音菩薩的名字,或是持念大悲咒和藥師咒,祈求佛菩薩減輕我們的病痛,心誠感應會很大的。要節欲少欲,常修梵行,自得轉痛苦為健康。

當然,我們不單要求現生的健康,更要求永恆的健康,那就必須精進修持,廣行六波羅蜜,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早成佛道。早登極樂世界接受清涼,那才是真正的健康和快樂。

所以,健康有福。

八、好心有福

我們要有同情之心,愍憐眾生之心,為別人替想的心。在行動上,著力為大家服務。不管親朋眷屬,或者非親故人,我們應盡力付出而為之。不管以財物相幫,或是為之辦理他人之急。能代大家效勞,大家在我們的行動中得益,我們就會有福。

而在行動的付出,才看到積德成善的好心。並不是說說不做,那樣不能得證,更談不上好心。要有利人的行動,才是好心之人。故好心有福。原因在於我們以種行動的種子,福的果實就會來。

當我們施財於人,無償為眾辦事。不應有貢高我慢的心,我們須知道菩薩的成功,在於眾生而來。若人人大福報,不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那能得福那能成就菩薩道。所以,貧困疾病的人們,看上去是我們在幫助他們。實質上是他們在成就我們的願力,成就我們的菩薩道。

有一少年,家道貧窮。適逢應試,而沒有路費。有一相士為他看相,測他在白露之前必死。既然沒有應試路費,相士又說他將死,少年決定放棄省試。

少年有一好友,名叫王生,是富家公子,為人仗義大方。王生對少年說:  “相士之話可聽不可信。”並送少年十金作為安家費用,結伴同行應試費用一並替為打理。

到了金陵府,兩人聽說有相士測命奇准,測人官祿富貴貧賤,沒一錯誤。少年欲測先前相士語,是否一致。相士看了少年之後大驚,對少年說:“趕快回去還來得及,五日內死於非命,若不准確,我從今後不再為人算命。”

前後二相士都同一判斷少年將死,此時不得不信。王生好心,為少年替雇船讓他回去,再送十金。少年知其用意,是欲為自己作喪葬費用。少年千謝王生說:  “我死後必求冥司助兄高捷。”

在長江走了十多裡,風太大了只得停船。少年心想,五日期限將至,看來道斃的預言應驗。他一人信步在岸上,忽看見一中年懷孕的婦人,帶三個小孩要投江自殺。少年急上前相勸急追問原因。婦人說:“我不幸嫁給一個屠夫,性情暴戾,常受打罵。今天去市場賣兩只豬十金,誰料對方付了假錢,回去一定被丈夫打死,苦了孩子,不如一並投江了事。”

少年心想,反正我是將死,留錢何益,偷偷將自己王生送的真錢換掉婦人的假錢,對她說:“你的錢是真的,先前的銀庫驗你的錢假的,是驗錯了,不信我跟你一道去驗。”到銀庫一驗,錢是真的,婦人歡喜帶孩子一行回去,少年救為婦人。

少年急欲回家,改走陸路。走了一裡多路,天色已晚,頓時迷路。來到一破廟,心想,此處空曠黑夜,無有人跡,若狐精野鬼虎狼來吃,必死其中。

但疲累以極,沉沉睡了。朦胧中,聽到衙役的吆喝聲,見大殿燈火通明,兩旁侍從兵勇,中間坐著關帝。忽聽關帝說:“今天有人在江邊救了五命,應查是誰給以福祿。有一紫衣吏說:“土地神報,是一書生,這人命數盡,今夜子時,在本廟被牆壓斃。”關帝說:“他救了五命,可補。”文昌官來報,本次江南解元一名,因YIN污婢女而除名讓此人補缺。”旁人說:“他的錢是王生所贈,王生輕財尚義,也應登祿。”隨檢了祿籍,王生應在下一科中五十三名。繡衣吏上前說: “本次五十三名的人,以犯口過,文昌官報,罰停一科。”關帝說:“讓王生補缺。”

少年聽得入神,忽有人對他說:  “快出快出。”他大驚而醒,黑暗中走了幾步,牆轟然倒下,壓在原來所睡之處。少年欣喜大難不死。

天明,一看果然是關帝廟。少年回頭來找王生,將昨日昨晚的事說與王生聽,王生隨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也。

果然,少年中了解元,王生也考中。第二年,兩人同入翰林。

可見,好心能避禍,好心能改變命運,好心有福。

九、怎樣使家人同學佛法

很多修行大乘,行善積德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感。或是父母深信因果而兒女媳婦不信,或是兒女媳婦深信因果而父母不信。或是丈夫深信因果而妻子不信,或是妻子深信因果而丈夫不信。形成了家庭成員未曾同步的煩惱。

其實,要開發大家的善根,必須有方便方法,包括家庭成員也一樣,要有攝受方式。故佛祖教導我們用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

布施攝就是奉獻。我們要無私的為父母、公婆、子女媳婦、丈夫或妻子奉獻,不要斤斤計較,令他們在我人的行動中感受我們是一個好子女、媳婦、好父母公婆、好妻子或好丈夫。這時,他們就會聽我們的勸導而學習佛法共修善良。

愛語攝就是大家都生歡喜心的語言。我們對待父母公婆、子女媳婦要用柔軟的語言、愛聽的語言。不能話中帶刺。雖說家無常禮,但也必須有禮,有禮貌才能形成尊重和敬仰。因為是家庭,並不是市場。家庭自然有老有大有小。敬老惜小,自當美滿家庭。但我們要知道,這是要求我們自身,不能要求家庭其他成員,對方若有此善根悟性,還用我們去勸導。夫妻間要有甜言蜜語相互體恤。注意是甜言蜜語,並不是花言巧語。我們自身養成良好性格,一生對待他們都如是,並不是裝幾天新娘樣子就變臉了。這時,在我人的溫存愛語中,為他們宣講佛法教導其轉向良善就容易得多了。

利行攝就是我們身口意善巧之行去利益大家,勸導大家。要有善巧方便,不要有勇無謀,這叫做智慧。所以,對於父母公婆、子女媳婦、丈夫或妻子的性格要了解,需要怎樣做才容易令他們深信佛法、眾善奉行,我們要對症下藥。

同事攝就是要懂得運用法眼去明見大家的根性。雖要父母公婆、兒女媳婦、丈夫或妻子接受法化,但要知道他們的根性。知識分子當然要有清淨妙理,根性較低的要講得淺一點才容易懂。要有一點藝術,也要有一個節奏,不能操之過急,  當他們因緣成熟時就會信受奉行。我們要讓大家了解到,佛法是一個教育我們走向幸福和吉祥的教育,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與世間生活上沒有一點沖突互礙的影響,只有得好報。

當我們做到自己的責任本分和善巧方便而六親眷屬還未能接受。我們可以請有德的善知識來開發他們的善根。俗話說:斧頭不能砍自柄。須借知識之力。也可以送佛書或其他法物與六親,讓其親睹親受。也可以和家人同到寺廟佛堂的方式使其感受氣氛,此也是入門的一個妙方法。更可以用讀經持咒念佛種種功德,回向六親善根早日成熟,接受妙法帶來的清涼快樂。

有一個陳添谷的教書先生,世智辨聰。他的妻子是一個虔誠的三寶弟子,常勸丈夫也信奉三寶。陳先生對於妻子這些愚夫愚婦根本就瞧不起,唯有他教你的份,那有愚婦教起教書育人的陳先生。

妻子在家禮佛的時候,還經常出現怪事。當妻子禮佛時,陳先生居然站在她的背後一推,妻子向前摔了下去,真是使人哭笑不得可見,陳先生對妻子的禮敬三寶是那麼的反對。妻子只有默默祈求佛菩薩的加持,賜與丈夫善根。

有一次,因緣終於成熟了,妻子的師傅果公是大德高僧。妻子要去拜訪老師,要陳先生一起去,沒想到陳先生也想去。當陳先生第一眼見到果公的時候,被果公的威儀所感染,和果公談起話來,果公的博學多聞、滿腹經論、高深智慧完全折服了陳先生。經過果公的介紹,陳先生深刻地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佛法。

從此,陳先生善根成熟了,也成為護持佛法的三寶弟子。到後來,還幫助果公編輯書典,教育後人。

我們若是佛化家庭,助道因緣必定殊勝沒有障礙。大家都能修學菩薩道而行善,合家幸福。

十、為什麼修行很重要

很多人都認為,修行可有可無。錯,修行是每個人一定要學的。如果沒有修行,六道輪回之痛苦就會無窮無盡。唯有修學四聖谛、十二因緣法、六度萬行菩薩法才勉於輪回之苦,證入涅般之樂。

眾生都喜歡看到果報,沒有去觀察到它的由來。看到別人擁有許多財富,高樓大廈寶車駕御、人豐食廣、官位顯赫。不要說這些東西,就是一點食物都必須有修行才能得到。所以,可以看出修行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只不過是修行大乘了脫生死或是布施一點點食物而已,但都一定要有去行、去付出,才能有收入,這就是修行。

一個人得大富貴,成為大富豪乃至帝王將相,依然生老病死。佛祖教導我們福慧雙修,有福是永恆的有福,並不是這幾年有福氣,過幾年就衰落了,也不是這一生有福報下一生就墮落了。

在《虛空藏菩薩經》中,虛空藏菩薩自身證得首楞嚴三昧,進入一切法究竟堅固的境界。同時菩薩施與眾生法門也是使大眾得以福力堅固、智慧堅固、相貌常好。

而說得更明白,要得證長遠的幸福、智慧、妙相容顏,不會退轉,那其實是美好的境界。而凡人總是進進退退。所以,修行遠離諸苦獲好處是每個人所必須學的,他帶給我們不單是目前的福報,更好的是常受安樂,常得尊貴。修行不是一時一刻就能成,要漸漸積功累德成的長遠心。但,一分耕耘,萬分收獲。

十一、為什麼施孤寡的人功德大

我們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餓和被棄者乃至被遺忘的角落。孤獨一生而死於病床無人照料,出生後父母雙亡而成孤兒缺於食物,那些髒暗的廢墟少人問顧。

我們若能發菩提心慈悲心去施與和照顧他們孤獨人,福報無窮無邊。

佛在世時,有一個叫須達多的人,他富甲全國,同時他也是一個大慈善家,他最喜歡施濟孤獨無依的人,給他們食物、用品和錢財,所以大家都尊敬地稱他為:給孤獨長者。

有一次,給孤獨長者到他一個富商朋友家做客。晚上,富商的妻子、僕人、工人全體都在忙碌,布置客廳房捨、烹調各種料理食物。給孤獨長者非常奇怪問富商:“你們家是要嫁女兒、娶媳婦,還是要宴請國王、大臣。”富商對長者說:  “我是要供養敬尊的佛陀和僧眾。

給孤獨長者第一次聽到佛陀的名字,富商朋友對他說:“您就住在這兒,我迎請世尊到我家裡來,您會在這兒見到世尊的。”    

給孤獨長者如願見到佛陀,佛陀為長者講經說法,給孤獨長者非常歡喜。對佛陀說:“世尊,只要您肯到捨衛城來,我一定在那裡建造美麗的精捨,讓佛陀您可以弘法,也讓比丘們可以住宿。”

給孤獨長者買下了捨衛國太子的後花園,建造了精捨供養佛陀。太子也歡喜供養了那些美麗的大樹。人們為了紀念他們的功德,把這座精捨命名為:祗樹給孤獨園。

給孤獨長者一生施貧孤獨寡宿的人,慈心養德,又供養佛陀祗樹給孤獨園。成為佛陀第一施主,並且常隨佛學,得證初果須陀洹果,後來命終生到兜率天上為天子。

當他回到祗園來敬禮世尊時,仍為自己布施祗園精捨供養三寶的行為感到非常歡喜,仍為自己一生布施孤獨的貧苦人感到非常歡喜,才有如今的好報。

世界上每個角落,都存在苦痛的孤獨者。佛陀示現在祗樹給孤獨園講經,正是開示我們應著力施給孤獨的人群,我們的布施行動應從給孤獨人開始。

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這樣的孤獨群體,饑餓和病痛。我們應從這些苦楚的人做起,就會象給孤獨長者須達多一樣,得到大福報。    

十二、綁住不道德的心

用一條繩子,可以綁住一個人,卻不能綁住一個人的心。

一個人犯錯誤,是由心而起。一個人利益眾生,也是由心而起。兩者的差別在於後者懂得因果的教育。故此,我們對大家的開示必須以因果報應入手,更必須從如何能得福報的因果理論入手,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眾生福力短淺,故必須以此為入,等其大家有覺悟再說智慧,禅定和各種法門,這是度眾生的一種方式。

我們不用一條繩子綁住自身。但是,萬事要有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以聖賢教訓為本,使其行動有一個准則。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君子不可為也即一目了然。

我們必須考慮大眾的利益為善,雖未直接利人,也不會創傷大家,功德也無量。公共道德,公共衛生,公共財產,包括國家人民共同的利益,我們約束己身不侵犯之,人人從我做起,自會周遭環境良好。就是別人不做好,去破壞它。我們也要規矩自己,那是在修我們本身的道德。只有愛護不破壞其他人的財產乃至公共財產,當我們擁有財物時,就會得到不被破壞的福報。當一個人擁有很多東西,不久就被別人破壞掉。那麼,再多的資產都不存在任何意義。人們都如法如理,才會有人間淨土。

極樂淨土乃至十方淨土,之所以稱為淨土,實際是那裡的人民心地清淨,才會出現淨土而人人快樂。我們穢土的眾生,心地清淨了才能往生到極樂的淨土中去,這是物以類聚的道理。故此,我們應綁住不道德的心釋放良善的心,去創造自身和大眾的福報,以及人間淨土。

十三、鄭黑因何不能得福報

過去,有一個叫鄭黑的人,聽人家說學習佛法能得財富。於是,他跟別人學習了佛法,也讀了很多經書。

但是,他學習之後,高大狂妄,知見不正,佛陀所教導的利益眾生之舉他一點都沒有去做。別人在行善積德利益大眾時,他心裡感到極不平衡。不是隨喜贊歎,反而說大家這樣做太執著功德,輸過他沒做功德比別人大。而他根本不知道他自身沒有去利益大眾,有什麼功德可言,他並非貧窮之人,俗語說: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就是有一顆隨喜心都可以。他顛倒黑白。

有一次,有一賢人方明告訴他:佛法廣大,有求必應。本來學佛是要學習佛陀的覺悟,明心見性早成佛道,並非一味追財富去滿足自己大開大使。就是你要求發大財,也要如法去求才能得到。經中說:捨一得萬報。你要多作布施貧窮困苦之人,心要慈善利人,不要到處炫耀我慢,才能感應來臨得吉祥幸福。

鄭黑聽後,依然我行我素。悭吝如前,貪欲如前。一有了幾兩銀,花天酒地,還常自誇功德。大家都知道他的性格劣質,也都任從他便。他成了大家的反面教材,大家一提到他,都說不能向那人學習。

過了幾年,鄭黑改變了很多。發大財沒有改變,智慧性根沒有改變。改變了到處結下大家對他印象不好的惡因緣。

可以看出,我們要發大財富必須有施捨的慈心和行動。同時,要有若能發揮富貴會利益濟苦大眾之心,才容易受一切佛菩薩賢聖加持,速得感應,得大財富。

學習佛法何止得財富,只要修持如法,得大富貴、得大智慧、一切事順利、乃至證悟菩提得無上道,都是可以得到的,何況世間小小輕安。

我們更要懂得學佛就是學習佛陀覺悟之能。學佛追求世間小福,有如億萬巨資只換數元日用小品,十分可惜。那是指引我們成就菩薩道的明燈。

十四、欺壓善良會折福

我們應該明白盛氣凌人、欺壓善良是在為自己造罪和折福。被人侮辱欺迫是在消除自己的罪業。

大家看見做橫強行的人,並且發達到不得了。而不知這是錯覺,因為橫行霸道發達都能看到,他在遭報應的時候大家都很難看到。丟臉的事霸道之人那敢說出口,就是得病得絕症他都默默痛苦而亡。必竟好心自有好報。惡人無久耐。

當一個人有了能力之後,同步需要有優良的教育,明白事理,心具慈悲。不然,經濟的發達會使他的思想高度澎漲。地位的改變不是用來利益眾人,反而欺負無能之人,令自己廣造罪業實為可惜。更可怕的是,本來有福報,最後輪落極苦。

成金是一老實漢,他有一鄰居姓劉如沖,可以說是風華正茂、有財有勢。有了能力,根本就看不起人,經常欺辱左鄰右捨,成金更不在話下。

有時被其惡口大罵,有時甚至動手要打人,更離奇的是有時大門竟被劉氏用糞尿灑遍。成金只得默默忍受,唯有祈求天佑,讓惡報快速離去。另一方面勤勞做小生意,又不吝勤行施貧。而劉氏財源亨通,整天酒色爛賭無度任所欲為。

說來也巧,過了不久。官方為拓寬道路而拆民宅,成金和劉氏都被拆。成金的業報將要過去,福報將要來臨。他將賠償的錢另購店鋪,生意越做越大,還雇傭很多員工。而劉氏將官方賠償金一下子花個精光。

十年過去了,成金高樓大廈發了大財,更是樂善好施。再看劉如沖,他住進了貧民窟生活難度,後悔當初的一切所為。

在此,我們應該明白成功時須多多照顧弱勢,而不是欺侮,會折福的。良善之輩被欺,實為消除過去惡業,不應該恨毒欺我之人。這樣,惡業會更快離去。窮幫窮,弱幫弱,功德更大,福報在後頭。

十五、為大家多做一點事,就多得一點福

努力不懈以及廣做好事,是我們須要有的行門。而我們不必去強求做得多麼的完美,只要盡心盡力就足夠了。如是內心就不存任何壓力。

《楞嚴經》中,佛陀教導我輩不要向外攀緣,要不斷開發自性智慧,提高自我的能力,才能夠去圓滿和完成很多的事情。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人們,雖說是短短百幾十年的光景。但是,可以立下無量的功德,以及為未來世眾生開創得福的捷徑。

世法與出世法,也存在共同點。我人在世俗中。學藝要精才能益人益己。有這樣一句法語:菩薩通達世間一切技藝。即是說菩薩是各行各業的行家,也是各行業的尖端人才,也只有尖端的技術才能廣益大眾。故此,菩薩不管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能為大眾服務。我們要明白菩薩行的原理,加以學習修行。

若要得大福報之人,不能計較自身得失,只有大捨,才能有大得。財物大捨貧病之人,才能得大財富。如來正法自學並熱心傳於眾生,才能得大智慧。靜心一處放下身心而習定,才能得大禅定。

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能奉獻大家,不管是家人或親朋同事乃至有緣眾生。為他們多做一點事,我們將多得一份福報。而菩薩法的修學中,內心不要執著我做了多少功德、我要完成得多完美。盡力去做就是完美,盡力去行就是菩薩的精神,人人可行,不外遠離自私,為大家辦點實事利益四眾人群。福報自當降臨。

十六、懂修行就不是業障最重的人

每一個人有自己的善惡業力,或多或少而已,除非聖人身份,唯有清淨業。

業力的產生會使我們或時生病、或時貧困、或時人緣不和、或時各事不順、或時災難橫禍。這些不好的業障,不是別人強加我們,那是我們自身過去生或現在生所造的惡因,以造成目前之苦果。雖知是這樣,但受苦時極度無奈。

因果講的是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若離開三世因果,一切法無從談起。正是各人因果緣份的不同,而產生了有人相貌莊嚴、有人丑陋。有人高樓大廈、財寶無量,有人邊地下賤,饑餓難忍。有人子孫眷屬具足,有人獨寡一人。以各人變現的情況不同,也確立了因果三世輪回的存在無假。因為各人的過去因不同,所以果報也不同。

很多人得聞聖賢經典,明白因果定律以後,都有一個感歎,我的業力太深重了。沒錯,每人有各自的業障,煩惱無窮無盡,有時感覺人生沒有意義。    

但是要明白,我們的業力深重,卻不是業力最重,而且有福報。原因在那裡:佛法難聞今以聞,善知識難逢我們能逢,人身難得今以得,諸根難具今以具。佛陀的大乘經典,消除業障的咒語,萬德莊嚴的名號,聽到者必定有福報,何況修學者。故此真真業重障深之人,那能得到如是福緣。所生當是邊地下賤沒有正法的地方,糧食難產的地方。而且雜病叢生。餓得只剩下骨頭沒有人相了。

有時生身之處有福有財產,而不懂用正法做指引而沒有慧根,造成愚癡造大惡業並產生重重障礙。所以可以看出,我們是有福報之人,不必灰心消極。當然,有時不很順心純屬正常現象,那是助道因緣。當知一經一咒一佛菩薩名號的修持,做一點點的善事,已經是過去種下深厚善根之人了。

故此,不管目前情況如何。我們若能深解因果,依法積善修行,這以印證我們是有大福報的人。須更落力持之以恆邁向吉祥的聖果。

十七、為什麼救濟貧苦和病苦會感來相貌莊嚴

寬宏大量、心胸廣大、有忍辱力會感到相好光明的福報。佛陀經典已經告訴我們。

救濟貧苦離不開錢財送貧者,賣米油糧食以及各種食品施與貧者,都是屬於財布施,我們財布施會得到富貴的福報,怎麼會得到相貌好的福報呢。

會,救濟貧苦會得相貌好。道理很簡單,當貧窮之人饑餓枯瘦時,接受了我們的布施,別小看一袋米一點油一點食物,會使他們恢復體力和相貌。我們施什麼因,就會回報什麼果。我們布施了貧者的恢復體力和相貌,當然會得到體魄健美和相貌俊好的福報。

並且要時常提高自身福力,時常去救貧助孤。這樣,照顧和掛念貧苦之人的心靈及其行動,更是感來相貌莊嚴的福因。

病苦的人,若無能力治療,沒有醫藥和護療,別說難以恢復健康和容顏,就是生命有時都難以維持。所以,布施他們的醫藥治療費用,使他們得到健康和容顏如前。無可非議,我們當然也會得到安康和相貌好的福報。

饑餓和傷病使之溫飽及康健,需要大量財力投入,只靠一人的力量是不足,我們自作並教大家同作,功德倍前許多且感應快。宣揚使隨喜人數越多,我們所作實質救渡貧病人的力度越大,功德自是無量。這是菩薩行願力。

所以,小小的一點食物使貧者渡過難關恢復相貌。一點醫藥錢財使病者得以健康,容貌如前。我們有此布施之因,就得到了身材相貌完美的福報,要時時常施。

十八、福從何而生

福須自求,靠依賴他人得福只是暫時,不能長遠。在我們自身能力不足夠的情況下,親朋乃至有緣之人幫助,那是可以。但要知道,那是幫助,不是一味依賴,還須靠我們自身主力而行。

在因果中,我們能得大家幫助,也是一種福報。也須我們在過去有幫助他人之因,才得現前有人相幫之福果。依然可以看出,福是自己造出來的。

聖賢經典,提供我們的教導和教育方法也須我們學習和依教而行,才會得福。不依教行,也成空談何益,難成福報。

佛在世時,阿難尊者是佛的侍者。一天乞食至一YIN捨,被摩登伽女用外道大梵咒所咒詛,昏迷不醒人事被其帶入YIN席,臨破戒時。幸喜佛陀知道阿難有難,說出偉大的楞嚴咒,命文殊菩薩來救阿難。文殊菩薩來到阿難處所,將楞嚴咒一念,破解了外道大梵咒,並將阿難和摩登伽女帶回佛的精捨。

阿難醒來悲傷啼哭對佛陀說:“世尊,我以為我是您的侍者,也是親弟。世尊一定會教我一個妙法門,使我早證聖果,誰料聖果未證還有此摩登伽難。”

佛陀對阿難說:“阿難,我以告訴你無量微妙法門了,而你只喜歡多聞聽聽就過去不重視實修。只用向外攀緣之心,而不在自性下功夫自修。”

阿難此時,才知道如來有八萬四千妙法門,門門成無上道,但必須自己去修學,別人不能代替修學。只有遠離攀緣心,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所以,俗語說:自求多福。自求才能多多得福,乃至欲求無上菩提也是如此。我們要離開依賴,發揮自身能力成福慧。

十九、怎樣才能得眷屬

有脾氣的人苦,性格好而柔和的人有福。

有脾氣的人,包容量小,一針見血。人家一句很平常的說話,他不會聽就與人斷交。他說的話,別人都不能有異議,不然就沒完沒了地摔脾氣。過後,大家都躲著他。等到出事時,沒有人打理幫忙,苦了自己而後悔莫及。

可知道,結交一個人友愛一生難,絕交一時易。所以,我們要惜緣,改掉壞脾氣,有好人緣就不苦。

在《藥師經》中,記載了修學藥師法門能得眷屬具足。眷屬具足很重要嗎,當然重要,眷屬具足是一種福報。一個人在世間已經沒有親朋好友,伶仃孤獨一人能有多好。一個人在世間親朋友人眷屬,乃至生意伙伴很多,關系都被自己弄糟,他的福氣能有多大。

眷屬就是內內外外的親人、友人、故人。具足就是所有的親人、友人、故人這些關系的人都齊全,更切要的是都對我們很好,時常幫助我們,才能稱得上眷屬具足。眷屬也包含與我們一切有緣之人,如君臣、員工等,大家都很護持我們。這就是眷屬具足的含義,所以是一種福報。

這種福報,它的因是性格好而柔和之人,並與眾生結下美好良緣,才能產生眷屬具足的福報,所有說性格好而柔和的人有福。

有脾氣的人,去到那裡就與人結怨結仇。有時就連自身最親的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兄弟姐妹關系都僵化,乃至斷絕一切關系,就別提其他親朋關系了。做起事來,勢單力薄獨木難撐,苦了自己。在與人結怨仇的同時,又為來生結下怨恨相會的苦果。所以,有脾氣一定要改掉壞脾氣。脾氣好結好緣有福報。

二十、什麼人都要修學智慧

人生就像天氣一樣,有時風華日麗,有時狂風暴雨,變化無常。

人們習慣了風華日麗無限幸福的日子,而當風雨來臨時,變得無可適從心不安寧。從而時常追憶從前美好的日子,以及停留在目前突變的痛苦中,並不懂得去適應無常的變化,及其變化之後再開創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若懂得再求創新,這才是智者大丈夫。

當然,適應各種驟來的變化,需要一顆堅強的心。堅強的心必要在智慧的指導下,才有堅固長久地支持下去,而且自然不感到被屈之感。

這些無常變化,有的是過去業報成熟而產生,有的是目前人為去造成。

過去業力我們可以通過讀誦如來大乘經典、持咒、佛菩薩名號、忏悔業障。最切要的是大量做善事、好事。以種種功德來回向目前各種無常變化帶來的苦楚,使之平穩過度。

人為去造成,使之幸福生活失去,那是缺於智慧的表現。古語雲:智者治於未亂。若是以亂,欲治以是困難重重。因此可以看出學習自身擁有智慧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得到時,把將得到的東西看得平常無奇。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那是多麼難能可貴。猶不知幸福的生活,順利的人生是需要有福報的人才能得之。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一句順利吉祥、生活安穩可過以是難得了。那是過去修來的福氣,故我們要學會珍惜感情與人生。更要惜福惜緣。

而智慧的啟用不是有勇無謀,做事亂來,不學無術,全由自己情緒安排。這樣會一失再失,乃至一錯再錯。所謂智者治於未亂,即是在事情未發生之前。我們時常修學般若之智、圓融無礙、忍辱之心。使己身具備優良素質,以有能力去應對一切事情。不管風雨霜雪如何加身,我們都有應對法門去遮風擋雨。這是智慧修學應時常學習之能,它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溫和麗日。

二十一、相貌丑陋的原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得很好看,相好光明。而往往相反長得很丑陋,那是什麼原因而產生的。

當然,相貌的丑陋結果,自有前因後果。佛陀經典告訴我們,有幾種主要因素而來:

 (一)容易忿怒。動不動就生氣,給臉色別人看。盡說些刺痛人心的話。我們若是愛美,就必須改掉忿怒,平易近人。

 (二)妒忌恨毒。別人得到福報心裡很不舒服,總希望別人破產家散,自己心裡就痛快,這是妒嫉恨毒。我們若是愛美,就必須改掉妒嫉恨毒,要有慈的心,大家好我們高興祝福他。

 (三)嫌疑迷惑人。非常多疑,什麼事情都懷疑。盡打妄語迷惑大家,使大家顛倒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若是愛美,就必須改掉嫌疑迷惑人。信心給人,誠實待人。

 (四)惱亂眾生。時常拿骨頭讓別人啃,無事起禍端,陷害誹謗人,挑潑是非。我們若是愛美,就必須改掉惱亂眾生。相反要施與眾生快樂。   

 (五)看到丑陋的人,嘲笑諷刺。輕賤人家,結果自己也就丑陋。我人的自心就像一面鏡子,看見人丑陋而生輕慢心,這個丑陋相就裝進自己的鏡子去,等到來生,比這個人還要丑陋。我們若是愛莢,就必須改掉嘲笑諷刺丑陋的人。要贊美他人。

 (六)惡行。不正當的行為,做事亂來不守律儀,廣造惡業。我們若是愛美,就必須改掉惡的行為,向善積德。

明白道理以後,我們應遠離丑陋之因,才會得到相好光明的福報。

二十二、遠離多管閒事、攀比、虛榮

有一些人都有這樣的壞習慣,當別人發生災難或是意外事故時,都喜歡去圍觀或探聽消息。把別人的傷心事當做自己的娛樂作目,這樣多管閒事的心態是錯誤的。

更有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成功了他會去偏低和毀謗成功的人,乃至加害。有時失敗他會下井落石和嘲笑別人。這些人又沒有去得罪他,只不過他多管閒事的癖好而已。這是削弱及折掉很多福的因,心念不正,心胸狹小是折福的直接因素。

攀比心更是讓人失去慈悲的心靈。有時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鄰居、或熟人,很多人都要去攀比一翻。比財產、比臉子、比能耐、比人丁興隆、比房子、比各種用品,什麼東西都要拿來攀比炫耀一下,一句話就是不要輸人。猶不知這些人都是自身的親朋眷屬,都是自己人,有什麼可比性。不外印證自己爭強好勝、愛慕虛榮的品格而已,由此心又萌發消福的舉動,此乃貪嗔癡的表現也。

很多人認為,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進步可以,而且要不斷提高自我而進步。並不是去壓低別人、坑害別人,使自己得到進步。要攀比也可以,那就跟歷代賢聖攀比,歷代賢聖做得那麼多功德和貢獻,自己比不上,那就要多做一些好事功德事,使我們與賢聖的距離拉近一些。並不是看到周遭親朋生活沒法過下去,而沾沾自喜,我勝利了。我把他比下去。這是墮落邊地下賤之報的因素,我們須戒之。

因此,我們要遠離多管閒事,而是去關心他人愛護他人。要遠離偏低毀謗他人,而是去導人向善且積功累德、修福修慧學習聖賢正法。要遠離攀比炫耀的心、好高骛遠虛榮的心。而是要提高自己能力去幫助老弱病殘貧苦之人。這樣做,我們自身的業力會減少,慈悲力會增進很多,福報同時也會增益良多。

二十三、要培養堅強的意志

同樣一件事的發生,有的人感到非常痛苦,有的人能夠接受。因為這兩者的忍耐力不同。有忍耐能力的人才容易成功。

梵高有一次到采礦區,他和采礦員一起下井。這時,升降機突然發生故障。鐵索摩擦得聲聲作響,箱板在大力的搖晃,把他們快速地下沉到深不見底的黑洞。梵高驚得大叫,巨大的恐懼從未有過,這樣沉下去生死難卜,就象掉進地獄的感覺一樣。

梵高回頭看看礦工們,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竟然神態自若,任由箱板飛快墮落黑洞,好象無事發生一樣,今天剛好與一群不怕死的人在一起。梵高依然驚呼,險些嚇死過去。

箱板終於在黑暗一片的洞中停下,礦工們照樣神態自若,沒有人驚怖,只是不停安慰梵高不要害怕。他們最終在營救人員的幫助下成功脫離威險。

事後,梵高對於那次遇險驚意未盡。他問一位老采礦員:“你不怕死嗎,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老采礦員笑笑而又淡定地對梵高說:“我們怕死,同樣也感到害怕。只不過我們學會克制,學會忍耐,在長期的作業中培養了堅強的意志。”梵高聽後感到羞愧萬分。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之後能否站起來。而且心靈不受任何影響,反而更加具備堅強意志。

時下很多人,由於養尊處優,身心非常脆弱,經不起風雨的考驗。碰到一點困難或者一點挫折,精神一落千丈,有時錯亂不堪乃至走向輕生,根本吃不了苦。須知:萬事皆因忙中錯,成功半自苦中來。

故此,我們心須培養自身擁有堅強毅力和意志,別人可以承受的壓力,我們也可以承受壓力。別人不能夠承受的壓力,我們照樣能夠承受這樣的壓力。有了這樣的心靈,必定容易成功,必定容易得到福力。

二十四、不要隨波逐流

君子之德,益及子孫。今日之貴,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有善有惡。有人得福,有人受業。有人種德,有人破德。但是,壞的很多沒關系,我們不要隨波逐流就可以。

福報從何而生,從種種功德中生,從利益一切民眾中生。因此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辦實事才不會畢竟空談何益。故事的結束總是滿載而歸,就是金榜題名。當然,我們也要為自身編輯一部益人及己的美滿故事。

擁有端莊、大氣、禮貌、誠懇、微笑之令人敬仰風度,必須長期培養良好素質,離開不良習氣和習慣,看到良善而隨喜行齊。看到不良事跡而提醒自身不可為之。懂得道理之後,無益於身心以及傷及福報的世間惡行之事,我們就不會去隨波逐流了。

純正的心靈是必須經過學習培養起來,而且正確對待世間一切人和事物,用以仁義和慈悲去理解和體行。遠離自私自利貪欲,悭吝而產生的薄情寡義,不解世情。

換句話說,世間人之所以不近人情、無情無義、乃至親朋眷屬不屑一故,而且在世間造大惡業,無非貪心欲入,而不肯施出。

因此,徹底解決不良惡習,世間上一切惡行我們不會受其影響,不會人濁我也跟著濁,不會人惡我也跟著惡,不會隨波逐流。就是要深刻懂得宇宙萬物皆是向善得福,造罪沉淪苦海的真理。

當然,仁義與人、輕易受人,方便與人、施濟與人、乃至奉獻與人目前會吃虧。也正因為吃虧的原因,才會帶來未來無窮無盡的福報。

二十五、家庭能夠順利的原因

人們都渴望過著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順利。不順利的家庭生活是有原因的。

貪著色欲有著重要的因素。大家都喜歡有關滿的生活,也即是大眾所說的離苦得樂。離苦得樂實質上講是離欲得樂。當欲望少時,自然知足。既然知足,自是常樂。

貪欲要遠離,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困難。貪的含義:就是太過。所有的事情,若是太過就會產生物極必反,故此聖賢之教會取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

家庭生活,離不開夫妻之間。夫妻之間,常行欲事而不節制,即會易於生病。雖說病從口入,但很多疾病來源於行欲頻繁,而致病苦萬分。因此於自家夫婦也不應貪著色欲,要有節制並以健康為本。家庭成員健康少病,家庭當然順利得多。

再者,貪色欲之人喜拈花惹草,第三者的出現使夫妻感情破裂,從而直接影響家庭破裂。牽連到雙方兩個家庭的危機。這樣幸福從何談起,順利從何談起,此都是由貪欲愛所產生的。於是離開貪著色欲的源頭,自家夫妻感情自當容洽。並應心存彼此是好伴侶為本,就會相互關心對方。家庭成員不受外界情感影響,家庭就會順利得多。

在合家夫妻子女父母婆媳同心同德的情況下,發展財富容易而得。俗話說:安居樂業。大家的心能夠安定安樂,自然樂於發展各鞏產業,經濟必定向好邁進。有經濟基礎和感情基礎的力量家庭必定能夠順利。

而大家都要有智慧憧憬,改正己身的不足之處,使性格良好去迎合大家。以及行善造福來避開禍端。若性格良好,就不會在家中和外面跟人吵鬧,因此減掉很多不必要的橫禍使能順利。我們過去沒有智慧時,難勉造業,既然造業,就有業報,而行善造福正好是減掉要來發生之過去業禍。

所以,離開貪著色欲、樂於就業、上慈下孝、改好性格、造福為人就是家庭走向順利和吉祥之因。

二十六、厚道之人得福

樸實厚道之人,人欺強欺天不欺。俗話說:“天地補忠厚。”

厚道者:道為道德,厚為深厚,意為深厚道德之人,與人為善。俗為做人處世不刻薄,待人溫和要好。實實在在不誇張不騙人表裡如一不害人,做老實事老實人。

厚道的人,讓人感到信賴、踏實、感動溫馨,可交之良師益友。故我們要交厚道人為友,也要做厚道人。

厚道人往往會與被欺侮、吃虧聯系在一起。但它時常也跟福報連在一起。為何厚道會得福,厚道之人自身樹立德力的積累,對人友好以是產生無量的功德了。當被欺侮和凌辱、吃了大虧的時候,厚道的人是不會產生報復之心,而是通過和諧以及解除怨結的適當方式去處事,那是一種覺悟,也是一種境界。由於和諧解冤釋結的厚道,就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禍害煩惱,是以得福。

其實,吃虧最為消除業力。目前吃虧,實際上是過去造的業因,跟老實不老實,厚道不厚道沒關系。不要以為我是老實人,才會被欺侮。是過去造罪業,業力成熟了受報才會感到現前的吃虧被欺。沒關系,吃虧後業消了,福就要來。

很多時候,厚道不單不吃虧被辱,而且福報緊連著。我們常常看到世間上很多人因為樸實厚道,而被別人欣賞,感來貴人的提攜,從而改變命運走向好景象。因為貴人通常歡喜用厚道的人來幫忙和做為合作伙伴。

而我們必須深深地懂得,厚道有二重含義,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一者樸實的人。二者行善為人。所以可以看出,老實人不敢造罪,但不一定會去行善造福。行善人會去行善造福,但自身有時會不老實造了過失。因此自不造罪和對外行善這兩者都要做到。

故此,我們要學習厚道為人,因為厚道之人得福。當然,懂得道理之後,我們自是納福迎祥。

二十七、平易近人的好處

平易近人不單有好處,而且得福。平易近人親切,慈悲的心靈會感化很多人。謙遜和藹的人生態度會給人以無畏布施。

以各種身份而言,平易近人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那是為人處事所必須的特性。

平:為平等心以及平心靜氣。平心靜氣有益於自身的身心健康,屬於自利。有平等心即為平等對待一切眾生,心具慈悲,心無分別執著,是無煩惱,起心動念皆為大眾之善,不見世間眾人之所過失。心雖明了,而原諒之。深明大家這些過錯,都是因果業力使然,故生慈悲平等之心愍憐之,唯善善教導得以解正,使獲福份。於是平等心有自利利他之功德。因此,慧能大師說:心平何勞持戒。心平等清淨故,以人為善,自己行為向善,當然戒律自當圓滿。

易:容易、方便。古為道路,平易意思是平坦了道路,使大眾方便可走,沒有障礙物。大家會想到養路工人辛勤的勞動使道路平坦,讓路人在這一段時間方便可行。當說到修道的時,大家會想到修行的道路,不單要平大地的崎岖,也要平內心的崎岖。若平大地,即能得自心永久的安樂康健。是故修道為眾生服務,擺平荊棘曲折而不求回報,無有報酬還無怨無悔,但願大眾得到福樂。且自己又常修心地法門令其明心見性。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菩薩道。

近:捷徑、親近。蟲子在竹節中不斷向上咬出,已經咬掉很多節竹目還竹子中,它不懂得只要向竹壁咬出一下子就出來。原因在於蟲子沒有智慧也沒有人指引,因此不知有捷徑方便法門。所以,我們必須自身學有所成,增長智慧,才有能力去指導大家走向幸福吉祥的方便法門。

主動去親近幫助受苦難的大眾,不管是物質的支持,還是言語精神的安慰,都要盡力去做。要記得是主動去親近,不是大家有所求我們才行動。因為貧窮病苦的人心靈比較自卑,怕人看不起或自認高攀不起別人。故我們應提高自身能力和智慧,去向他們提供離苦得樂方便之近路。

人:人民、眾人。原為平易近民,避帝王名為平易近人。所做一切事都是為了眾人的利益而出發,不是自私為己。反觀歷朝歷代,流芳千古者無非都是為國為民之人。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要為大眾做貢獻,為老弱病殘提供幫助,為蒙昧開智慧,令大家從中得到福報和快樂,我們又得到了什麼。可以說:我們會得到千百萬倍的福報和快樂。因為我們種一因,就會得萬果,我們會得到無漏常住法樂和大福。

故,平易近人是我們要學習的性情,它不單能容忍大家種種不是和語言,使大家感覺我們的親善而來親近。更能產生大乘厚力為眾生服務,我們自身又會有廣寬的道路和良友陪伴,前路平坦光明。因此,平易近人不單有好處,而且得大福澤。

二十八、為什麼要修學常樂我淨

涅磐之樂,常樂我淨,是為福報中之大。福報也,是為杜絕貪嗔癡慢疑,從戒定慧中生,從利益一切眾生中生。

人們最害怕的是無常變化,要學習適應環境的變化和變化中另找創新,並不是停留在變化的痛苦中。

也正因為有那麼多無奈的變化,我們漸漸意識到真常的可貴。不再去追求那些過眼雲煙的功名利祿、紅塵沉情。任它王權尊貴,兒女情長,最終輪為空亡。擁有的越多失去的時候越覺得難捨難分,故需要的是覺悟和覺醒。

真常就是常住真心。《楞嚴經》說到覺:悟之心。也即是眾生自性,如來德性。得一切種智,能渡一切眾生離生死苦海。從歷劫勤學福慧,至於圓滿境界而入常樂我淨真心。

我們必須懂得執著與責職的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人緣、福緣、業緣是由過去因緣而生。因此出現了我們是家庭的一員、社會的一員。也就形成了生在人間應有的職任,對於職責我們要去完成,並不是執著。完成是行動付出,執著是心放不下產生執著。當我們在完成我們的職任:一切事無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盡力而為。這樣心無壓力,出現的結果反而會更好。

在我們履行責任或者得到福報的同時,不要忘記人世間同樣存在生老病死之苦,也同樣有道可修而了苦得樂。是故應做的事可以盡職去完成,向道之心不可磨滅,利益大眾之心不淡忘。

若能為大眾做大貢獻,常行六度萬行,自身修福修慧增長善根,乃至得證圓滿菩提妙果,得大安樂,是一件大好事。

故,修學常樂我淨邁向聖賢境地,不受輪回是為重要至極。《大般涅盤經》說:若有不修苦無常想、無我等想、如是之人,不名為聖。懂得了六道輪回、無常無我不淨之痛楚,才意識到常樂我淨的可貴,自當盡力去做好清淨功德行,那是最具智慧的美滿人生。

二十九、須求大丈夫,須濟急時無

俗話說: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

我人有時求人幫忙,要找君子之人相幫。君子仁義之士不會求回報,只有盡心為人助難。而當大家有急找我們,我們也當以道德為本份,不要希望得到別人的回報,若有所圖即心不正。佛陀經典中十不求法告訴我們:施德不求望報。

施恩望報,難成大福。施而無求,心不執著,福德無窮。《金剛經》說: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所以施而無執,只是念念為眾,自是福德雙成。

他人在困難危急時,最希望此時有人站出來,施以援手。若沒有人幫忙,命運會流離顛簸。當濟人於急難危厄時,就形成了不單是施財物而已。這樣,困難之人本以面對苦命,在我人幫助下得以度過苦厄,命運走向幸福,我們當然功德無量,這就是濟人須濟急時無之功。世間之人有命歹命好之差別。它們之間的差別,在命歹者過去造諸惡業,而不肯助人向善,命好者離諸惡趣、濟苦施急、心善行善。有修為德好之人,不要說人間一點福報,就是成就佛果趣向聖者,自性流露無量福樂都是有可得的事。

有人說到: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行。那是當然,前因不好才有後果之憐。因為有不少可憐人翻身之後忘恩,這是眾生之愚。心善之人唯有行善而不歡惡,  《大般涅盤經》雲:於他語言,隨順不逆。亦不觀他,作與不作。但自觀身,善不善行。若無眾生蒙昧無知造下可憐之業,何用菩薩運用智慧救度苦厄,成就菩薩道之圓滿。所以我們濟下急時無的可憐人之余,要有感謝他們成就我人之福的覺悟。關於他人不會感恩,那是他的事。我等無需要他來報恩,我們的善行自會生出無窮的福澤來,乃至成就清淨道業成為覺者,得大法樂。

故之,須求大丈夫幫助,和須濟危急而不錦上添花的妙理,智者擇善去行。

三十、少說牢騷話,多說益眾語

開口盡是牢騷話,怨天怨地怨別人,專挑他人過失,這些都是薄福消福的表現。

有道德之人,不會表現自我,壓低他人。稍不如意盡找牢騷言語,責怨他人不足。種種的失態語言是一種業力,內心的不滿足形成難以清涼感悟,過多的怨言更使心靈不會清淨。

人情世故不能單看表面,要看實質性的東西。更要看到很多東西存在的因果關系,那是聰明之智。不少人看到的是富貴,不知道很多富貴也歷盡貧寒的磨難。人生要學習的不是如何享受,而是難中崛起。因而無益語言少談為妙,唯以積累經驗敢往向前。

多辦實事,少說空話。若牢騷滿腹而思想還停留於失敗中,未曾脫離。致力於辦實事中,即以不斷在改造出好的景況,何須去談論責怪別人不能幫助自己的話。

開示他人,必須要有智慧,而且要如理如法才不會說錯,說得正確才能產生功德。有一種很快能得功德的方法,那就是向大家宣揚行善做好事,宣揚扶貧助困愛弱的行動

這是益人及己的言語,也是菩薩應行之道。口說好話益眾良言,就不會造口業,也就不會受口業之惡報,還會得宣揚導人向善的福。

在自身智慧不足的情況下,要時常親近良師益友,親近善知識。遠離貢高我慢,虛心向賢者學習,從中再求創新,自會得到大成就。所以應多多聽德賢之語來增長智慧。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隨便去評說別人的事,很多表面我們看似這樣的事,其實不然。當我們不了解時去評論,會造成誹謗他人,有時自己認為說說無妨,而構成害得他人家破人亡或是身敗名裂,自己還不知道是被我所害,故出言慎重。不少人會憑自己的看法去測度他人,或者他人的事情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滔滔不絕向其他人說出。或者對方信任說出了內心話,我們把對方的信任當做自己是信息靈通的人,把對方的內心話全公開了還沾沾自喜,傷害了對方。而自己造大惡業,將必受大惡報還不知不覺。

因此,少說牢騷話,不要評說誹謗他人。教人向善、積功累德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人們都不斷在尋找自身得到福報,故此要有智慧明白事理,才知道福報的由來。在正確的妙理教導下,我們定能決除萬難,得大福佑,走向幸福的人生和成就菩提大願。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