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第1集)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非常歡迎大家來到香港一起參與《淨土大經解》的學習心得分享匯報會,我們這次的因緣很特殊、很殊勝! 《無量壽經》自釋迦牟尼佛宣說以來(當時佛曾經多次宣說),雖然是傳入中國最早的一批經典之一,翻譯的譯本也很多,但是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學習、讀誦、受持者並不算很多。《無量壽經》古德的注解遺留下來的也只有兩種,還比不上日本,日本有三十多種注解。這個原因大家也都很清楚,因為原譯本很多,翻譯成中國文的原譯本有十二種,七種已經散失掉了,剩下五種,可是五種學習起來也並不方便,所以必須要會集。在古時候曾經有兩次的會集,一次的節校,這些大德都是為了能夠編輯出《無量壽經》的一個善本,令我們能夠容易受持讀誦。可惜宋朝的王龍舒居士他發心會集的有瑕疵,雖然流通很廣,蓮池大師也非常贊歎,但是畢竟並不圓滿;清朝魏源居士(魏默深),他第二次的會集比龍舒居士會集的就好得很多,很多的過失也得到了彌補,但是仍然有些缺憾;還有清朝乾隆年間的彭際清居士他也做了個節校本,但是他不是會集,他只是用五種原譯本其中之一來做節校。所以一直到民國時期,《無量壽經》始終都沒有善本,塵封於《大藏經》中將近兩千年。 夏蓮居老居士是大菩薩再來,發心再次的會集《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這個善本終於得以出現。夏蓮老他的會集完全避免了前人的過失,沒有添加自己的任何意思,甚至沒有添加一個字,完全采用原譯本。所以中國佛教史上《無量壽經》最善本終於在佛法傳入中國兩千年之後出現了,這個因緣就非常的殊勝,被我們遇上。但是雖然最善本會集成功,沒有人弘揚,也是沒有人能夠問津,所以有夏蓮老的弟子黃念祖老居士發心做注解,這也是大菩薩示現,他的注解是非常的博大精深,一般人也很難能夠掌握裡頭的深義。我們敬愛的師父淨公上人,這數十年來一直都在弘揚《無量壽經》夏蓮老的會集本,讓我們終於得以認識這部淨土第一經,終於得以能夠對淨土的理論、修行的方法、事相(極樂世界的事相)、種種義理能夠深入的體會。所以劉老師今天下午講夏蓮老、黃念老還有淨老是「淨土三傑」,三位豪傑,我覺得講得是太好了。 淨老能夠把《無量壽經》發揚光大,而且到晚年發願專修專弘《淨土大經解》,為我們現代的眾生,乃至往後九千年末法時期的眾生,做最好的求生淨土的增上緣,這種因緣我們從整個佛教歷史的發展趨勢來看,就能夠想到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因緣。所以我們此生能夠得遇這部《無量壽經》,能讀到這個最善本,能夠體解這裡頭的意思,真的是諸位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這一生真正依教奉行,肯定個個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覺得也是非常的榮幸,能夠在這個時代當中跟大家一起向我們的淨公恩師來學習淨土第一經,今天又能夠匯聚一堂共同討論、分享我們跟恩師學習《淨土大經解》的心得,這是無比殊勝。我們為什麼要在這裡同聚一堂來分享心得,這個意義很多重?第一個,我們恩師上人自前年清明開始把《華嚴經》停下來,專弘這部《大經解》,每天四個小時講經不斷。一位八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還這樣的勇猛精進,為法忘軀,為的是什麼?當然是希望我們能夠認真的來學習這部寶典,因為我們靠這部寶典才能夠這一生橫超三界,往生淨土,永脫輪回。這是老人家無限的慈悲,惠以眾生真實之利。 老人家能夠每天講四個小時,我們就需要每天至少也要拿出四個小時來聽講,這才對得起老人家。聽講效果如何?師父講了兩年多,我們也應該有一個匯報,所以這次的學習心得分享會也是做為回報他老人家慈悲啟講這部寶典的一個動作。老人家今天早上心裡一定是非常安慰,為什麼?因為他看到在場近兩千名同修都在認真的學習《淨土大經解》。除了在場的近兩千位信眾以外,還有網上,根據最新統計有三萬七千人都在觀看。當然我們能夠預想到這個分享會之後,光碟的流傳將是不計其數。老人家看到這麼多的同修都在學習這部經,他老人家一定是非常願意講,我們愈愛聽,他就愈愛講;他愈愛講,留住在這個世間的時間就愈長。所以希望我們這樣的參與能夠起到請佛住世、請轉法輪的效果,這是第一個意義。 第二個意義,其實除了請佛住世以外,更重要的是讓自己這一生能夠真正得度。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屬於供養如來、供養聖賢,而《無量壽經》上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最殊勝的供養是我們自己如教修行供養。我們通過這樣的聚會一起學習,一起切磋琢磨,就能夠互相促進、互相鼓勵,讓我們學習《淨土大經解》的興趣愈來愈濃厚,對於這部經體會愈來愈深。在修學的道路上不僅要有師父、善知識的指引,也需要有善友互相的扶持、鼓勵、鞭策,我們能夠在這裡一起做分享、做交流,這對我們自己修學會帶來很大的幫助。通過這種交流的形式,我們也希望帶動全世界,最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都來認真學習這部經。大家志同道合的同修,人多人少都沒關系,能夠在一起共同學習,這種學習的方法希望也能夠給世界各地同修們來參考,甚至可以做復制。大家把這種學習的方法帶回家去,不一定一千多人,哪怕十個、八個在一起切磋琢磨,這也是個很好的修學方法。所以我們這次來共同參與這樣的盛會意義非凡,非常感恩大家的參與。 以上算是定弘一個簡單的開場白。這次定弘在大會裡跟大家分享的題目出自於《無量壽經》的經文,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是整部《無量壽經》的綱領,黃念老在《淨土大經解》裡面判這部經,一經之宗就是這八個字。宗就是宗旨,也是修行的綱領,這部經要怎麼修,這就是給我們指示方法。我們能夠抓住這部經的綱領,修行起來方向、目標就很明確,就自然如理如法。所謂綱舉則目張、領提則衣順,像我們撒網,把網收起來,是把主要的幾條繩拉住,這是綱;衣服,把領子一提衣服就順下來。所以一部大經在這裡我們能夠把握住綱領,修學就不難。 定弘這兩年多一直在聽師父老人家講《淨土大經解》和第二次的《淨土大經科注》,對這八個字感覺到最為受益,所以在此也就斗膽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向大家做匯報。我這次會講五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准備分為七個方面跟大家匯報。這七個方面的小題目也是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這部分有四個小題目,第一是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就是為什麼要發菩提心;第二是什麼是菩提心,你要知道什麼是菩提心才懂得怎麼發;第三,如何發菩提心;第四,如何保持菩提心,發了還得保持,不能退,這四個題。「一向專念」是第二個部分,我分三個小題,這第五小題是佛號,一向專念佛號,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你懂得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才肯念。為什麼咱們念不起來?對這個佛號功德還不甚了解,了解了你肯定就會拼命念。第六小題是如何來念這句佛號,就是方法問題,怎麼個念法最為得力。最後第七小題是,滅罪斷煩惱,念佛最有效。很多同修都跟我講,我業障很重,造了很重的罪業,這一生怕往生不了,很多憂慮。如果真正明了佛號功德,明了怎麼來消業障,其實再重的業障都不用怕,都能消,念佛最有效,我要把這個道理跟大家說清楚。所以七個方面的小題目,在這個五天的分享當中向大家匯報。 首先就「發菩提心」這部分,跟大家講第一小題,發菩提心的重要性。黃念老,雖然我自己也沒有福氣見過他老人家,可是很早我就曾經聽說過他老人家。那時候我是剛剛學佛,大概十九歲、二十歲左右,還在廣州念大學,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接受淨土,還沒有遇到我們的淨公恩師。當時就跟著我母親剛接觸佛法,就接觸到密宗,當時我母親有個同事出家了,他去學密宗,去北京拜訪黃念祖上師。黃念老他本身也是密宗的上師,金剛上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回來之後,就是我母親這同事回來之後就跟我們講,跟我們分享說,他一去到北京拜訪黃念老,黃念老第一句話就問他,你發了菩提心沒有?你發菩提心沒有?結果這個同事就答不上來,那肯定是沒有發,可能連什麼是菩提心也不知道。菩提心,古德稱為入道要門,你要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門,你要沒發菩提心,根本沒入門。修大乘佛法首要是發菩提心,而密宗跟淨土宗這兩個法門都對發菩提心非常重視,密法裡頭有一部《菩提心論》,說「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菩薩功德故」。我們要修菩薩道,怎麼個修法?你發了菩提心,這一切菩薩功德都包藏在裡頭了,就這麼快速。密宗是這樣,淨土宗也是如此,淨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師他有一篇「勸發菩提心文」,這篇文章寫得特別好,我講過好幾遍,受益很大。他就講「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你要入道,這是要門,你要修行,急務,急不可待的是立願,發菩提心,立菩薩願。一般講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是發菩提心的一個相。沒有發起這種度眾生的心,沒有發起成佛道的心,怎麼可能去度眾生成佛道?如果不能發起菩提心,縱然你修無量劫,你也成就不了。 這似乎就是對我們的寫照,我們肯定不止修了無量劫,何以見得?《無量壽經》第十品「皆願作佛第十」,經中講到,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聽到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後,非常歡喜,每個人拿著一個金華蓋到佛前供養,回到座位上就發了一個菩提心,願我將來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這了不得的菩提心。結果釋迦牟尼佛就對他們贊歎(雖然他們沒講這個願,但是心一動佛就知道,他心通),就說,這一班人已曾在過去無量劫來供養四百億佛,所以今日再聽到淨土法門,他發起這個廣大心。但是問題是這個心發了就會退,所以無量劫來始終沒有出輪回。這五百人到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他還在搞輪回,幸好遇到淨土法門,他可能這一生就能了脫,要是沒遇到佛,那常在輪回。 當我看到這段,我就想起我在十九歲剛剛學佛,我是在廣州皈依。當時光孝寺本煥老和尚(他也是今年剛剛圓寂,一百零六歲),那是講到足足二十年前,本老當時送我一本《大阿彌陀經》,就是王龍舒老居士會集本,我就拿回大學裡頭去看。看了自己覺得心裡非常的歡喜,看到阿彌陀佛建立的國土純是聲聞,經上原來講聲聞,實際上不但是聲聞,純是阿惟越致菩薩。當然王龍舒居士那個會集並不夠圓滿大概就是在這裡。我看了之後我就想,我當時想,極樂世界只有聲聞,我以後要是發願,我成佛之後我的極樂國土純是菩薩。現在看到阿闍世王那批人原來當時也是這麼想。後來我聽師父老人家講經的時候就講到,說阿闍世王這批人其實善根還有點不足,供養四百億佛了,還差一點,差在哪?他只發願將來成佛的時候像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聽到這一段覺得自己就挺慚愧的,真的,我自己那時候也沒有發願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說發了這個願,這個願很容易退,你什麼時候成佛還是個未知數,可能也是無量劫之後。我們今天在座諸位,我想請問你們,你們這一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請舉手。百分之百,還有舉雙手的,這了不得,全是菩薩。怪不得我們劉素雲老師今天下午說,這裡就是極樂世界七寶宮殿,真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沒想到香港居然也有香光莊嚴的地方。所以你們的善根都比我厚,你們遇到《無量壽經》就能夠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還不是釋迦牟尼佛親自來給你講,你的善根就比阿闍世王那五百人要厚。阿闍世王當時他只是發願將來成就像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馬上要往生,你們現在就要馬上求往生,所以我講你們肯定修行也是無量劫,供養肯定超過四百億佛以上。 可是我又問,為什麼你們現在還在輪回,原因在哪裡?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裡講得很清楚,「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原因在哪清楚了,沒發菩提心,或者菩提心發了,就像水上的浮萍沒根,所以縱經塵劫,塵點劫、無量劫,還在輪回。這是講我自己,可能跟我同病相憐在座的也不少,修行我們不能說不努力,但是如果沒發菩提心,縱有修行都是徒勞,可見得發菩提心多麼重要。《華嚴經》上講,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話講得很重,你發了菩提心,你忘失掉,你忘了,即使你現在修諸善法也不是真善。善法包括什麼?布施,拼命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還有持戒,持戒精嚴,威儀不犯;修忍辱、修精進、修禅定,甚至是念佛,都是善法。修諸善法,但是忘失了菩提心,你修的是什麼?魔業!這可了不得,最後成了魔,不是成佛。所以可見得發菩提心多麼重要,忘失菩提心都變成魔業,那你還沒發,你想想會是如何?所以祖師大德都勸導我們首先要發菩提心,《無量壽經》裡頭這個道理顯示得非常清楚,你看「三輩往生第二十四品」講到上輩、中輩、下輩,三輩往生都要同一個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本經之宗。真正發起菩提心,這個人的心量廣大,他煩惱就非常容易降伏。所以修行你只要抓住要領,你就是走捷徑,如果沒抓住要領,走的是彎路,甚至走的邪路。 我在剛剛接觸我們淨老恩師經教的時候,我那時候還沒有到美國留學,還在廣州讀大學,一九九五年,說話十七年前了,我跟我母親到上海去參加一個精進佛七,早上三點鐘起床,開始做早課,一天下來九支香念佛,一支香一個半小時,那時候真是挺精進的,感覺到。帶領我們修學的一位老居士當時七十多歲,這位老居士我們當時特別佩服他,為什麼?他經教非常通,而且能夠講《無量壽經》,就是講我們夏蓮老的會集本,當時特別帶動我們修念佛。但是到最後臨走的時候樣子不好,估計是往生不了,臨終前煩惱就常常現行,跟他老伴常常吵架,最後到臨終的時候沒有信心往生。為什麼這樣的老居士念佛念了一輩子,到最後竟然往生不了?現在我們通過二十年經教的學習,尤其是深入淨土大經逐漸能明了,原因是沒發菩提心,或者菩提心發得不夠堅固,容易忘失,到最後就落空。 所以我們對於師父老人家講的淨土大經,要特別留意發菩提心。大家可能很多人一向專念做得很不錯,念佛真是很難得,功課都不落,天天很精進勇猛,一天拜佛多少拜,念佛念多少萬,這一向專念做得很好,但是往往忽略了發菩提心,這就麻煩了。三輩往生的條件,首先是講發菩提心,其次才講一向專念,證明發菩提心比一向專念更重要。發菩提心是你往生西方成佛的正因,往生正因,這是《觀無量壽佛經》三福裡講的,三福是一切諸佛淨業正因,第三福第一句「發菩提心」。所以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要發廣大菩提心,你往生西方才能有把握。這一點我們不可忽視,否則念佛再精進、再用功,就怕最後徒勞無功,只能增一點人天福報而已,這就很遺憾。這是給大家簡單講到發菩提心的重要性。《華嚴經》上講,一發心成佛都有余,一發心即成正覺,不僅是你發心能往生西方,你成佛都行。《華嚴經》講十住菩薩,初住就是發心住,發心住的菩薩就是證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天台宗講分證即佛,這是真佛,不是假佛,一發心你就成佛了。密宗也是這樣講,你一發心出來,你就能成一切導師,「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都是講這個道理。 我們第二個小題目就是說什麼是菩提心,你先弄清楚什麼是菩提心,你才知道怎麼發,這很重要。講菩提心的經典特別多,因為佛非常重視發菩提心,當年在世肯定是反覆講,所以每一個大乘宗派都講發菩提心。我們要遍讀這麼多經典,也可能搞得一頭霧水,到底什麼是菩提心,愈搞愈不明白。不如我們簡單點講,我們就依黃念老《淨土大經解》裡面的描述,什麼是發菩提心,直接用《觀無量壽佛經》的說法,《觀無量壽佛經》屬於淨土三經,就是淨土宗的一部經典。我們修淨土要發菩提心怎麼發?就依《觀經》。《觀經》講了三心,第一,經文是這麼講的,「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彼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要「發三種心」,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發三種心,這三種心就是菩提心。這跟《無量壽經》講的是完全一致,你想往生西方,發菩提心。只要發菩提心,你肯定往生,哪怕念佛功夫很差,不要緊,乃至十念都能往生。因為蕅益大師就講得很清楚,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功夫之淺深。你能不能往生西方,不看你念佛,看你有沒有信願,真信切願就決定往生。 真信切願就是發菩提心,這跟《觀無量壽佛經》講的發三種心對上號了。《觀無量壽佛經》講,「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甚至沒講你一定得念佛,你具足這三種心,必生彼國。跟蕅益大師講的意思完全一致,具足信願,必生彼國。你念佛功夫好,你品位就高;念佛功夫差,品位就低,那是決定你往生之後的品位,不是往生之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你的信願,也就是發菩提心,所以我們重心、重點得放在發心上。什麼是發菩提心?具體講發至誠心、發深心、發回向發願心。這三條也得好好解釋解釋,不能夠把它搞糊塗了。「至誠心」就是真誠的心,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真實心,待人處事接物都要用真誠,不是說我往生西方這個心是真誠,對人就虛偽,那不叫真誠。真是不變,不二。一心就是真誠,你有二心,對往生就是真心,對別人就是妄心,有真有妄是二心,二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二心,就是一心,真實心。像我們劉老師,為什麼師父老人家這麼贊歎?一生沒打過妄語,對人都真誠,這種真誠心就是發菩提心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們要學著對任何人事物要用真誠。你搞假的、搞騙人的,其實欺人就是自欺,害人一定是不利己。所以對自己要用真心,對一切都要真。 第二個「深心」,深心善導大師講就是「深信心」。過去我讀這個深心,就不太明了什麼叫深心,心還有深淺嗎?善導大師一講深信心,就明白了,很容易理解,你的信心是不是深厚。信什麼?善導大師說信兩個事,第一,「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點我們得相信。別以為自己是菩薩,自己是生死罪惡凡夫,得信這個。過去我還有點不肯信,我覺得自己應該凡夫是凡夫,還不至於罪惡凡夫;現在發現真是罪惡凡夫,貪瞋癡慢疑種種煩惱習氣真的是壓都壓不住,一遇到境界就跑出來,就現行。譬如說瞋恚這條,不高興、發脾氣、怨天尤人,動不動就現這個習氣,即使是學著佛、聽著經,聽著聽著還會罵人,念著佛還會造口業。這就是講我自己,不知在座有沒有同病相憐者?這說明我自己就是罪惡生死凡夫。貪著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瞋恚、愚癡、傲慢、懷疑,這叫見思煩惱。我們是六道凡夫,見思煩惱太多,所以生生世世搞輪回,而且輪回裡頭肯定是三惡道的時間多,三善道的時間少。現在學了佛,得承認,得認罪,真的自己是罪惡凡夫。如果沒有聞到佛法,沒有聞到淨土法門,真的這一生沒有指望出離,所以要老老實實來修淨土。蕅益大師講要死盡偷心。什麼叫死盡偷心?我還想這個法門以外還找個捷徑,這念阿彌陀佛要是不好使,再加個「大悲咒」,再讀部《金剛經》,《金剛經》能夠讓我們觀空;實在不行還有《華嚴經》,《華嚴經》是經中之王,最殊勝。這些都叫偷心,別的就更不用說了。我們要是造了罪業,習氣毛病現行,沒關系,反正就一次,下不為例;下次又犯,再下一次不為例,這都屬於偷心。深心就是深信自己是罪惡凡夫,只有靠念佛,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這一生能出離,別的再也別搞了,搞別的就像劉老師講的,來不及了,今年都過一半了。 第二深心,深信心,信什麼?決定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攝受眾生,不要有任何疑慮。我們只要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定可以往生,斬盡一切的疑慮。知識分子,就像我這樣的,疑慮是特別多,不僅煩惱障重,所知障還比別的人重。所知障是什麼?就是知道的太多,知識多了就成為障礙。知識多了懷疑心重,不像那些沒有文化的老太太,你告訴她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她就相信,她沒有第二句話,這是老實人。我們肯定做不到,我們肯定問題很多,阿彌陀佛是哪來的?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真有西方嗎?我們就念幾句阿彌陀佛,他真來嗎?我真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接我,那邊上海還有人念佛,阿彌陀佛也要去那接,他忙得過來嗎?這疑慮重重,知識分子習氣。怎麼辦?只好深入經教,把道理搞清楚,你的疑慮才能斷除。 所以要深信阿彌陀佛這個大誓願力,你就能全身靠倒,沒有任何的恐懼、沒有任何的擔心,決定相信阿彌陀佛一定在我們臨命終時來接引我們,為什麼?因為我們真想去。《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給我們講了,四十八大願的核心第十八願就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十方眾生當然包括我們在內,十方法界所有眾生都包含在內,我們只要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能發起至誠的信心,就是這裡講的至誠心和深心。至心信樂,樂(音要)是好樂,聽了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歡喜,真是無量劫來終於遇到它了,歡喜無量。然後「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這就是剛才講的《觀經》三心第三個「回向發願心」。所有善根,不論你做多少善事也好,哪怕是點點滴滴,我都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什麼叫回向?說白了,我就是為了往生干這個的,我的目的就是求往生,別的不求了,這叫回向。不要人天福報,也不要現在享樂,就要我到臨命終時能往生,回向發願。有信有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說了,你要真相信,你真發願,你念佛就是只念十句,乃至十念就是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肯定往生,十句。如果你不往生,阿彌陀佛他不成佛;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說明什麼?你肯定能往生,但問題是你要至心的相信、至心的發願。至心相信、至心發願你會是什麼樣子?真正相信的,沒有任何懷疑,這才叫相信,百分之百不懷疑,相信;百分之百願意去的人,這個世界一絲毫牽掛都沒有,什麼都能放得下,就是劉老師剛才講的,如果現在阿彌陀佛來接我,我們就得往生,還有什麼牽掛!即使是我們現在像講經弘法,這是做利益眾生的事業,好事,好事也要放下,阿彌陀佛如果現在來,坐在台上,不能再講了,就走了,這叫放下。所以什麼牽掛都沒有,不能說我這經還沒講完,我這好事沒做完。什麼是最好的好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好的好事。所以真發願,沒有牽掛了。 我們自己每天反省就得反省這個,「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儒家曾子修行科目,每天反省三樣。現在我們每天反省一樣就行了,就是問問自己,我是不是真願意往生?檢點檢點自己一天下來的行為,是不是像一個真正發願往生的人要做的事,那些違背我往生願望的就不能做了。如果搞自私自利,這違背你往生的願;還有貪瞋癡慢,這違背你往生的願;還追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這違背你往生的願了,放下。就用這個來檢點,問問自己是不是真想往生? 前兩天有個同修跟我吃飯的時候問我,我想往生怎麼就這麼難?我說不難,你只要肯去就行。講得這麼簡單,你只要肯去。你肯嗎?這個肯是百分之百的肯,不能說我百分之九十九肯,百分之一還跟這個娑婆世界黏連著,那百分之一就是障礙。所以就是每天反省、放下,放下是真願,看破了,你真相信,至心信願就是你看破放下,連身體都要放下。今年災難這麼多,學佛的人要不要擔心害怕?要不要去避難,要不要去准備什麼糧食、避難的用品,要不要?不需要了,你還想待多久? 兩個月前,四月份,我應日本同修的邀請去日本參加佛七。因為日本政府那時候已經公開發表公告,說日本大東京地區將會有裡氏七級以上的大地震,而且很可能是四、五月間。挺恐怖的,政府都這麼講,人心惶惶,很多華人都大逃離了。所以我們那時候答應到日本去參加佛七,那邊同修特別感動,人家都走,你竟然來。我答應之後,結果很多同修知道我上日本,都來勸我別去,那邊有災難,你還去干嘛?說弘法需要你,你去犧牲了很可惜。結果我就說,我答應了就得去,我們去希望通過講經,我是要准備去講《無量壽經》第六品「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這個化解災難最有效果,我們去那講經幫助化解災難,如果救不了難,我們就去赴難。結果同修看到勸我不好使,就跟師父上人去報告,讓師父上人來跟我講。有一天在攝影棚裡講完經了,師父邊卸海青邊跟我講,說很多同修勸你別上日本了,那邊有災難,你好好考慮考慮。我當下跪在師父面前,我說師父,弟子早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師父老人家微笑點點頭,這樣還行。然後他跟我講,你自己去就好了,不要叫別人去。我說師父,有一些同修這敢死隊的,一定得跟我去,怎麼辦?師父說,那你得讓他們把遺囑寫好。結果真的有不少同修寫好遺囑,就跟著我去日本了。 結果日本講經,我們那時候的佛七,我們也采用了師父早年提倡的一種方法,解行並重。一天念佛一支香、講經一支香,一支香一個半小時,這麼輪換交替,大概對初學會幫助比較大。我也找到了理論根據,這是《阿彌陀經》上講的,《阿彌陀經》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打佛七理論出處就是《阿彌陀經》這裡講的若一日至若七日。古來祖師大德打佛七都是只念阿彌陀佛,什麼經都不講,就是一句佛號,從第一天一直念到第七天,求一心不亂,老修這樣修法非常好,不夾雜。但是什麼人能這麼修?黃念祖老居士過去跟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就打過一次佛七,這是黃念老自己說,我這一生就打過一次佛七,就跟他老師去打佛七,就是幾個人。這幾個人都是不同凡響的,夏蓮老把《無量壽經》都會集完了,道理全都明了了,這時候的一句佛號他已經拿到往生把握了,因為他具足信願。夏蓮老還不具足信願嗎?具足信願就拿到往生把握,他求什麼?求品位增高,所以一心不亂,這一個佛七就搞定了,念到不僅事一心,理一心了。黃念老就給我們透露一點消息,說夏蓮老念佛的時候出現的種種境界是不可思議。你看夏蓮居閉關念佛的詩裡頭都講,「常寂光中時時相見」,常寂光這是佛境界,理一心不亂。這是老修這麼念法是最好。初學你要一句佛號念得膩膩歪歪的,念不下去,甚至會念出狀況,走火入魔的都有。你看李炳南老居士過去就說,他以前打過兩次精進佛七,每一次都出現狀況,以後再不敢打了。為什麼?出現狀況,初學的人遇到境界不知道怎麼突破,沒有理論指導,他就盲修瞎練,所以初學要解行並重。師父老人家早年提過,說現在我們打佛七不能像印光大師那樣,印光大師那一句佛號可以,現在一句佛號不行,現在人善根不夠,福德也不夠。怎麼樣?得聽經,最好拿一半時間聽經,一半時間念佛。我們就按照師父老人家指示來試試看,師父提的這個理論沒經過實踐,結果我們這日本佛七就實踐了,效果特別好。剛好七天下來把第六品「發大誓願第六」全部講下來,還有學佛答疑。念佛一支香、講經一支香,大家都法喜充滿,沒一個人走火入魔的。 然後在《阿彌陀經》上我找到理論根據了,就是剛才講的,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若七日。聞說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叫你聽經,也叫你講經。聞,聞不是只聽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叫聞,要把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真聽明白、聽懂了,這叫聞,否則是聽而不聞。《無量壽經》就是講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尤其是第六品「發大誓願第六」,這是本願功德,這叫聞。有人聞,我也得說,聞說阿彌陀佛,還加上執持名號。聞名才能生起信願,執持名號是行,信、願、行三資糧具足,這若一日至若七日說不定你就能一心不亂了。而且這一心不亂你要看玄奘大師的譯本(《阿彌陀經》也有兩個譯本,鸠摩羅什大師的譯本是通行本),他講一心不亂實際上是系念不亂,玄奘大師翻譯是完全按照文字直譯過來的,是系念不亂。所以一心是講你一心系念,你就是專注的心念佛,這叫做一心系念,能夠不亂,就是不打妄想,正念分明。這樣的功夫便能在你臨命終時,「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經文講得很清楚。你想在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不起業障、不起煩惱、不忘失正念,這是靠阿彌陀佛加持你,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你的面前,你就心不顛倒,這是佛光注照你。為什麼阿彌陀佛能現在你面前?是因為你能夠至心信樂,你能夠真誠的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憑你那點信願的真心,感得阿彌陀佛在你臨終的時候現在你面前,讓你心不顛倒。不是你自己有什麼能力心不顛倒,是靠他力,不是靠自力,這阿彌陀佛給你保證。 所以你打佛七這七天之內能夠做到系念不亂,就是你心老想著阿彌陀佛,心裡想著去西方極樂世界,想著它的依正莊嚴,心心向往,即使是七天之後你這心也不會退,為什麼?有阿彌陀佛加持你,有十方諸佛護念你。《阿彌陀經》也講得很清楚,你能夠「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名不是別的佛,就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總名號,他代表。阿是無,彌陀是量,無量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佛,直譯過來,無量佛不就是諸佛名嗎?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你能聞了,功德你明白了,《無量壽經》聽懂了,你能受持,「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不會在菩提道上退轉。所以你若一日至若七日真正系念不亂的話,你那個心就心心向往極樂世界,佛力加持你,你不會退,這是念佛三昧得到了。 我們眼前就有例子,日本佛七我們就采用這種方法,又有聞名,又有持名,聽一支香的經,念一支香的佛。回來我跟師父報告,這種方法我們試驗得很不錯。師父點點頭,說了一句,「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讓你自己去參。這是什麼意思?對現前社會眾生這是個方便法門,這念佛法門裡面也有諸多方便,我們是信願行並重、解行並重,既有聞說阿彌陀佛,也有執持名號,這一日至七日,效果挺好。所以我們在日本打這個佛七,我在那天晚上,那支香是我講經,講到一半真來地震了,那個樓就在搖。這時候我就跟大家講,阿彌陀佛給我們演習來了,現在就是我們臨命終時,假如這大地震樓要是塌了,咱們也不要去躲,也不要去避,現在咱們就合掌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如果我們還沒到臨命終,他則幫助地震化解;如果到臨命終,該走了,阿彌陀佛一定來現前接引,大伙念吧!經也不講了,停下來,我就坐在台上,大家坐在底下,就開始合掌念佛,等著阿彌陀佛來。我看到日本孫鳳雲居士她也來了,她當時也在現場,還有好幾位同修,我們就在那兒邊搖著邊念佛,念了幾分鐘就不搖了。不搖,我們想阿彌陀佛不來接,把我們留下來還有任務,就繼續講經。到第二天報紙登了,昨天晚上五點八級地震。五點八級也不小,原來說七級,現在變五點八級,不錯,化解了一點。可惜人數少了點,那時只一百多人一起打佛七,要是一千多人,像今天這場合,我想肯定是化為烏有了。雖然是五點八級的地震,但是任何傷亡都沒有,後來也沒有再出現地震,我們也平安回來了。所以這就是考驗我們信願,有災難臨難不畏懼,這是什麼?你心心向往。這檢驗自己,這災難對我們修行人來講是好事,逼著你得使勁念佛。所以那時候在地震中那樓裡頭搖著念佛的時候是最懇切的,那真差不多是一心不亂了。 剛才講到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這就是菩提心,具體來講就是蕅益大師講的信願,用真誠的信願來求生淨土,就是無上菩提心。至誠心是真誠;深心就是深信心,相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不可思議,他一定來接引,我們求生淨土,一定來接引我們;我們要發願,回向發願。為什麼要發願往生西方?這目的也得搞清楚點。不是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它多好,生活享受,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飯的時候,百味飲食自然盈滿,比以前皇帝還強,想吃的時候就來了,不想吃的時候自然化去,洗碗都不用你了,這多好;七寶宮殿,這麼好的地方不去不是白不去?你這樣的心有問題,為什麼?完全是為自個兒打算,這個不是菩提心。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這麼莊嚴,確實是最高享受,但是你不是為了享受去,你是為了希望到極樂世界那裡蒙阿彌陀佛加持,恢復你自性的智慧、德能,再回到娑婆世界或者化身十方世界去廣度眾生,為了成佛去,這個心就跟阿彌陀佛相應。所以回向發願心,不僅回向自己成佛,還回向一切眾生成佛。 我們師父老人家把菩提心講做五個方面,就是這邊上面寫的五條,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就是至誠心;清淨、平等、正覺就是深心;慈悲,這對眾生,就是回向發願心,這都是相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佛心。這心你怎麼得到?你能至心發願求生淨土,就能夠自然得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很容易,這是找到捷徑。當你真正發起這個心的時候,你自然想到我要為現前眾生做好樣子。《無量壽經》上講,阿彌陀佛在因地上,「莊嚴眾行,軌范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自然就很想這麼做。你菩提心發起來了,想到我現在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我就得拿出好樣子來。一開始可能要造作一點、刻意一點,不要緊,做著做著就習慣了。譬如說現在假如你當選了一個國家的總統,或者當皇帝,明天要登基了,你馬上就做皇帝了,你肯定會想到,我得要做好樣子,因為大家都看著我,萬眾矚目。你要不拿出好樣子來,你這個皇帝不是當得很丟臉嗎?所以你自然就會莊嚴眾行,軌范具足。同理,你現在如果真正發心求生西方,你也知道阿彌陀佛一定要來接你,這個時候你是不是也得拿出好樣子來?要不然你就給阿彌陀佛丟臉了。你雖然現在還沒去,也得要跟西方諸上善人有點像,得用心,得盡心盡力,得去努力,時時刻刻想到為眾生做好樣子。所以當你菩提心一發,你動力就有了,當你一發菩提心,你就能拿到往生西方的把握。 三個月前在新加坡,黃金宣老居士往生西方,三月二十九號往生,我們在座不少同修一起去助念。當時三月二十三號,他往生前六天,我承師父之命到那裡去看望他老人家,因為他護法功德很大。他見到我,他是癌症晚期,他很想求生西方,但是他說沒信心。我見到他,我說你一定要有信心。我心裡想,沒信心這往生就麻煩了,「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有真信切願就一定能往生;你沒有的話,佛來也幫不了你的,所以我就想一定要鼓勵他生起信願。他願是很願意去,就是信心不足,說我全身都痛,念不了佛。我說你念佛念不了沒關系,你心裡真想去就行。他說我真想去。真想去,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如果阿彌陀佛不來接你,他不取正覺;他已經取正覺了,你就一定能成佛,你就能往生。他聽了之後覺得有道理,說我能往生嗎?我說你能往生,你一定能,你要有自信心,你也要相信佛。他聽了之後精神面貌一下就改觀了。我說咱們一起念佛,陪著他念。他說他身體很痛。不要緊,愈痛愈得念,我就握著他的手,跟他一起念,我說,阿、彌、陀、佛,你一定使勁念,愈痛愈得使勁念,念就不痛了。他真使勁,真的就不痛,把痛忘了,不是不痛,是忘了痛,真的全心全意就注意在佛號上。我看他剛想懈怠,我就抓著他,使勁捏他,我說你清醒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就這麼念,念得全身都是汗,很使勁。念著念著信心就足了,這也是佛號功德加持他,結果家裡人也給他助念。我給他念了半天,因為不能長待在那,早上去,下午我就得走。我說你好好念,一定能往生,下次我再來看你,你得拿出好樣子給我看。他點點頭,還念著佛,跟我合合掌,不跟我打招呼,念佛了。 結果我走之後念了四天,二十七號他跟家裡人講,說我見到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跟我講,我還有兩天就要來接我往生。還怕家裡人聽不懂,從下午到晚上說了三遍,說還有兩天。他兒媳很孝順,但是學佛不深,沒當一回事。結果二十七號講的,二十九號他真往生了,原來前後就是兩天。往生之前一個小時,他叫他的家裡人給他換衣服、擦身、換床單,准備迎接阿彌陀佛來。最後念著佛安詳而逝,這是往生西方了。所以他老人家示現讓我們對於蕅益大師講的「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產生真正的體會,念佛,他功夫實在是不行,臨終前還老生氣、煩燥,說功夫是不行,但是你往生西方不是憑你的功夫,是憑你的信願,他就是信願具足了,馬上就能往生,這是發菩提心。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就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資料恭摘: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2/6/17 香港如心海景酒店 檔名:57-091-0001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