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28集)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早。這是實際禅寺的? 主持人:不是,他可能是東天目。 老法師:東天目山那邊的。 主持人:開律法師《科注》學習班心得體會之一。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老師好!弟子參加《科注》學習班,感覺非常慚愧。弟子是初學,實在感覺自己無論在德行、智慧、學問上,跟學習班的諸位法師、老師沒法相比,可以說自己在這個班上是基礎最差的一個,所以一直不敢發言。但師父上人一直鼓勵我們,每一個人都來分享,並且說提出分享的人愈多,給大眾帶來的信心愈堅定,所以這次斗膽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父上人平時講經教學非常忙,所以他老人家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次數不會太多,卻有這麼多的悟處。劉老師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齊老師也是一遍一遍悟得深。可是自己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卻沒有看出門道,沒有得到太大的利益。最近通過學習班的學習,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態度不端正,沒有做到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師父上人、劉老師、齊老師都認為海賢老和尚是在為我表法,他們都是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在看,所以就會有很多悟處。而自己卻認為海賢老和尚是在為我們,甚至是別人在表法。而且自己是用妄心在看,譬如看的時候,會感覺光盤上有些瑕疵,和一些不必要的內容,總想把它刪改成自己滿意的版本,所以才沒有看出門道。確實像印祖說的,學佛的秘訣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自己沒有誠敬就得不到利益。由於自己妄心用得太熟悉了,所以對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的認識和體會非常有限。 今天嘗試著用這個心態連續看了三遍,感受到以下幾點:第一、以前對海賢老和尚的光盤沒有信心,現在相信了。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第二、以前看盤裡的一些鏡頭,自己就在執著,這裡應該如何如何,同時又在比較、在分別,這個人如何,那個人如何,就會感覺看不下去。現在只是一味的恭恭敬敬的在看,不去分別執著,感覺非常歡喜。以上是非常粗淺的一點體會,錯誤之處懇求師父上人批評指正。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懇請師父上人慈悲開示:如何盡快恢復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並使之長久保持而不退失?弟子開律頂禮,二0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老法師:開律法師提出的心得報告很重要,很有價值,因為初學的人都犯這個毛病。由於自己有成見,有先入為主,所以自己不滿意的、不認可的最好都刪掉,像他講的,刪成最後自己滿意的。這是個大問題,不是小問題。中國幾千年留下來的古籍,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傳下這麼多經典,我們看到不滿意的隨便把它刪掉,刪成最後的精華我們來看。結果把好東西全刪掉了,留下來的全是糟粕,為什麼?你不識貨。真正識貨的人,點點滴滴都是寶貝。一定要知道,這個東西流傳了幾千年,每一個時代都有人把它挑剔掉,挑取精華;換句話說,糟粕已經被人挑干淨了。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挑剔,過去挑剔、取捨的那真是有大德、大智、大能,他們這些人做的,我們跟他比差太遠了!他們識貨,我們不識貨。不識貨的人再挑剔,把他們挑剔的好東西全挑剔掉了。那我們挑剔出來什麼東西?真正是糟粕,好東西都沒有了。所以這是個大問題,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我們自己想一想,不要跟古人相比,跟上一代,我們上一代,像倓虛法師、谛閒法師、圓瑛法師,看看他們這一代人留下的東西,我們都五體投地。他們對於古籍,經典更不必說,古人的注疏,有沒有批評的?存疑的地方沒有,批評、反對沒聽說過。大通家,雖然批評、雖然反對,可是他還引用。像王龍舒老居士的會集本,蓮池大師對它也批評,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裡面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一大半都是王龍舒會集本裡的文字;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裡面引用《無量壽經》的文字完全是王龍舒的本子。這就是他說的,古人這些東西,說通家,真正有德行、有修養的人去讀,有利益;怕初學,初學沒有這個底子,把它看錯了,產生誤會。不是它完全不好,沒有價值,沒有價值怎麼能夠入藏?就是編入《大藏經》,這是大事,當時全國專家學者都看過、都同意,這才能入得了藏;有反對的,入藏批准是皇上,皇帝不會把它批准。入藏就是達到那個標准,祖師大德都同意,都認為這東西好,這才能流傳後世。這是學習的態度。 所以今天我們遭遇到最大的困難不是別的,就是大家對於古聖先賢的懷疑。這個懷疑可能把中國傳統文化滅絕了,為什麼?你不承認它。古人東西擺在面前你能不能學到?你學不到,為什麼?你看他東西都是糟粕。真正能看得懂的、看得出味道的人愈來愈少了。古德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心態跟古人相應?真誠、清淨、恭敬,這態度。你沒有真誠心,沒有清淨心,沒有恭敬心,佛菩薩、孔子來教你,你也學不會。為什麼?你抗拒了他,他沒法子教給你,你不恭敬,他沒有辦法代你恭敬。這就是別人幫不上忙的地方,佛菩薩再慈悲,也沒有辦法幫你把恭敬心找回來,幫不上忙。他能幫上忙的是勸導你,勸導你你不聽,你懷疑,你不肯真干。學了之後真干,這才能得受用。你說我聽懂了,沒做到,不想做,那都是沒有懂,真正懂,哪有不肯干的道理?念佛的人,這一句佛號不能夠相續不斷,什麼原因?對念佛這個法門沒搞清楚、沒搞明白,還是半信半疑,所以他念佛功夫不得力;真搞清楚、搞明白,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古時候跟現在不一樣,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說的話跟佛沒有兩樣,都告訴我們,人性本善,我們現在不善。為什麼不善?學壞了。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可憐,從小沒有人教我們倫理道德,沒有人教我們老實、聽話、真干,沒人教;沒有人教我們誠敬,真誠、恭敬沒有人教。我看到做父母教兒女的,教什麼?競爭,不能輸給別人,別人欺負你,罵你要罵回去,打你要打回去,都教這個。得到父母的支持,競爭、斗爭、戰爭,他搞這個,心是浮躁的。聖賢學術是要用清淨心學,心浮氣躁決定學不到,聽也聽不懂。聽了怎麼樣?會打瞌睡,沒興趣。教室裡頭他坐不下去,一個小時好像很長很長,他不耐煩,兩個小時的時候,他不會進這個講堂,這時間太長了,太無聊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時代,老師沒有了,統統過時了,我們對老師的東西都還批評,不知道尊重。 古人東西怎麼學?簡單的一句話,恭敬當中學。那你問了,怎麼樣我才能恭敬?這都是大問題。現前有個人表演給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一生一百一十二歲,他成就了,怎麼成就的?就是恭敬;你要問怎麼恭敬?就是老實;怎麼老實?就是聽話。我們今天聽父母的話聽不進去,聽老師的話聽不進去,什麼原因?現在父母不像父母,現在老師不像老師,你那種恭敬心生不起來,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小時候,這個老師我要不是真正佩服他、恭敬他,我不肯跟他學,我不聽他的課。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也不容易遇到,遇到還要有緣分,沒有緣分的,人家不收你、不教你。我還很幸運,幸運就是這些條件我有,都不及格,老師為什麼還教我?現在學生跟我比,他比我更差。真誠、恭敬心我常講我只有三十分,要在古時候,我的上一代,人家就把你剔除,不要你了。在我這個同一個時代,一般跟我同輩分的,具足真誠恭敬的比我少,我有三十分,他們大概只有十來分,不錯的了。多半呢?多半不過五分到十分,就這樣的,那我這三十分就很特殊。所以,老師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還是教我,也就是教我十分我能夠接受三分,三十分,教我一百分我能接受三十分。 恭敬在生活當中求。中國古禮,《禮記》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第一句「禮敬諸佛」。佛門裡頭所有的忏儀你一展開,「一心恭敬」、「一心頂禮」,你都會看到這一句。佛門修恭敬心從禮忏下手,禮拜、忏悔。我一入佛門,工作辭掉之後,跟忏雲法師住茅蓬,忏雲法師教給我的功課,拜佛。因為我有工作,工作很多,給我定的一天八百拜。早晨起來,早課很簡單,就是三皈依,三皈依完了之後就拜佛,早晨拜三百拜;晚上晚課也是的,晚課也是三皈依,三皈依完了之後拜三百拜;中午午飯之後經行,經行的時間大概半個多小時,然後拜佛兩百拜,就是一天八百拜。消業障,增福慧,能消多少業障,能增多少福慧,完全看你的真誠恭敬心。你只有一分,你就消一分罪業、得一分福慧;你有十分恭敬心,你就會得十分,消十分罪業、得十分福慧;你要有一百分的恭敬心,你就消一百分的罪障,得一百分的福慧。什麼人相信、什麼人真干?相信、真干的人得福報。 人都有懶散的毛病,這就是業障。所以祖師大德提出來在一起共修,依眾靠眾,你沒有辦法,不能不修。山上的小茅蓬就住五個人,晚上八點鐘睡覺,因為山上茅蓬沒有電燈、沒有瓦斯、沒有自來水。燒飯、燒水不需要砍柴,撿柴火,那些樹枝枯枝掉下來的很多,每天帶個籮筐去撿,那是燃料。水,山上有泉水,我們用竹竿,把竹節打通,竹子一根接一根把水接下來,用水比較方便。撿柴火天天都要去,每天去撿一個小時,大概夠一天燒的。八點鐘睡覺,沒有燈,沒有電,點蠟燭,兩點鐘起床,自己洗洗臉,漱口,兩點半鐘就上殿。上殿就是打三皈依,三皈依完了之後,忏雲法師就提倡拜佛。拜佛每個人速度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定數。出家人,有兩位出家人,還有忏雲法師,忏雲法師身體不好,他是一天拜三百拜,拜得很慢,我們的速度很快,達宗法師一天拜一千二百拜。所以,共同早課做完之後各人拜佛,拜完了自己離開,干自己的工作。我的工作,早晨要准備早飯,整理環境,打掃庭院,這是我干的事情。茅蓬就是我一個人年輕,所有的工作一個人做。生活有規律,這叫依眾靠眾,你不能懈怠,你也不敢懈怠。 現在的人,像我那個時候跟忏雲法師住茅蓬,那個規矩恐怕都很難做到了,尤其現在人,學會了民主自由開放。現在學生難教,我相信佛門不例外。整個世界亂成一團,怎麼恢復?愈想愈難。社會再恢復到安定和諧要靠誰?靠佛菩薩再來,不是再來人沒有恭敬心。換句話說,有恭敬心、有真誠心的人都是再來人,不是凡夫。他們來干什麼?他們來拯救這個世界的,來帶頭,來做榜樣,佛法講來表法的,他是來救世間人的。不是這種人,這個任務他承擔不了,他做不到。所以我們就要細心觀察,要留意,找那個再來人,真正有使命感,自動自發。 開律法師末後這個問題,如何盡快恢復真誠、清淨、恭敬心?有一個例子,海賢老和尚。我教大家的方法,每天把這個光碟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斷,也就是一年看滿一千遍;每天念一萬聲佛號,一年不斷。一年之後,你的真誠、清淨、恭敬心就起來了、就出現了,這是最好的方法。真正回頭的人愈多,對整個社會有大利益,這個社會會早一天恢復安定和諧,會出現太平盛世。 主持人:明靜法師請發言。明靜法師請發言。 老法師:有,我看到了,看到了。 學生:阿彌陀佛,聽得見嗎? 主持人:聽見了。 學生:好,謝謝。老法師早上好,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昨天我們聽到學院的法師有一個報告,報告我們《科注》一百九十三頁,《大毗盧遮那經》這一段經文的心得。我們聽了之後也給我們一些啟發,所以我們也有一點體會。這三句話,「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這三句話,之前我們在這邊我們這個小的讀書會,我們同學之間也有一點討論。這三句話,當然在佛的身上,他所展現的境界是非常的高妙。但如果這三句話落實到我們身上,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該怎麼來理解?學生的理解是,菩提為因,這個菩提就是無上菩提,這個因就是動機,指發心,無上菩提為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這是菩提為因。大悲為根,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什麼要追求無上菩提?因為不忍眾生苦,所以大悲為根,這個根是基礎、是動力。方便為究竟,老法師常常開示我們說,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是恰當的、適用的、穩妥的方法。這個方法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用到我們的身上很恰當、很方便、很實用,這就是予人究竟的圓滿的方法。所以這三句話落實到我們身上,學生這麼理解。 把這三句話如果說落實到淨宗法門,我做了一個試驗,把菩提、大悲、方便這三個詞匯,把它換成另外一個詞匯,求願往生為因,求願往生為根,求願往生為究竟。為什麼?因為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圓滿成就無上菩提。求願往生為根什麼意思?因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快速的成佛,可以更加快速的普度眾生。所以這個求願往生為根是基礎,度眾生的根基。求願往生為究竟,是說在末法時期,經典裡邊的授記,末法時期修學淨土為究竟。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能夠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究竟圓滿的。 學生嘗試著用這個求願往生,把菩提、把大悲、把方便,都用求願往生來替代,感覺上理解上就方便很多了。所以在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前,我們在一直求生,沒有往生之前,老法師開示我們說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往生之前,一方面願往生,一方面隨緣度眾,幫助大眾的一個方便。這是我們昨天聽了法師的報告,我們的一點點體會,請老法師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明靜法師說的也有道理。這三樁事情,菩提為因是真正認知菩提,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菩提是第一法。那菩提是什麼?這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意思是覺,覺悟。菩提的反面是迷惑,就是不覺。不覺就是凡夫,覺就是佛。覺有自覺、覺他、覺滿,自覺是阿羅漢,覺他是菩薩,覺滿是成佛了。發這個心就是發成佛之心,這叫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我這一生把目標定在我要作佛、我要學佛。作佛、學佛根本是慈悲心,這個心是菩提心的核心,是菩提心的體。人為什麼不能成佛?就是把這個心忘掉了,迷失了。大慈悲心它的體就是菩提,是究竟平等的愛護一切眾生。為什麼?他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同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幫助一切眾生成佛就是自己成佛,為什麼?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 如何達到上面,一個是真因,一個是根本,都能達到圓滿?那就是方便,方是方法,便是最恰當的方法、最圓滿的方法,這個方法不是定法,活活潑潑,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為什麼?他所用的這個方法是從智慧裡頭、從覺裡面生出來的,他不迷;從慈悲,真正愛護眾生,他怎麼會錯?他沒有想到自己,都想到別人,想到自己迷了,不覺;希望自己得好處,慈悲心沒有了。慈悲心是希望眾生得好處,自己寧願受一切苦難,讓一切眾生得福慧。這是什麼人?這是佛菩薩。佛菩薩為什麼?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他樂我就樂,他苦我就苦。像一個母親愛護自己的兒女,兒女快樂,母親快樂;兒女痛苦,母親比他更痛苦,所以母子連心。這樁事情誰知道?做母親的知道,兒女未必知道,母親知道。兒女要到她長大,她自己做母親,她就會知道;她沒有做母親,不懂得母親的愛,體會不到,到她做母親的時候知道了。 現在做母親對兒女的愛,也跟我一樣降溫了,能有二、三十分就不錯了。現在有一些母親確確實實把子女放棄了,不理他了,交給傭人去管去,好像與她不相干。到他長到十幾歲不聽話了,麻煩了,頭痛了,兒女不聽話。為什麼不聽話?你沒教他。教他念《弟子規》,背得很熟,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他那個不良的習氣養成習慣了,很難改過來。大家都不知道,《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的,為人父母自己要學。誰是弟子?自己是弟子。我要學會這些規矩,對我自己的父母、對我的長輩、對社會上的老人盡孝道。自己的兒女看到了,社會年輕人看到了,他就懂得了,他就學會了。所以用什麼教?用身行、言教,身行是主要的手段,言教是幫助的、是輔助的。要做出來給兒女看,要從小做出來,從他一出生他就看到。看到一輩子,你看,我的父母對他的父母那種孝順,他看到了,他就學會了。你自己沒有做到,你教他照課本裡頭一句一句做,他不服,你都沒有做到,你怎麼要我做到?我們總得把今天問題找出來。 現在在國內、國外有不少辦論壇的,這些善心人士辦中國傳統文化論壇,收的效果很好。這些我看都是佛菩薩再來的,在論壇當中講演做報告的不是凡人。每個論壇都感動無數的人,讓大家學習,幾天的學習認真反省,我們自己這一生做人做錯了。自己回頭,忏悔,改過自新,給社會大眾做榜樣,讓許許多多做錯的人看到了、聽到了回頭。有善根、福德、因緣的很快就回頭,業障習氣深重的人要多看。我勸導同學,將海賢老和尚碟片看一千遍,業障極重的人都會回頭,回頭業障就忏除了,真的福慧增長。他會改邪歸正,改惡為善,佛家講的破迷開悟,真能起到這個作用。不要著急,要有耐心,一千遍,一千遍要一年,一天三遍,三個三百六十天。這是海賢老和尚的方便為究竟。 你看他這三句話,「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他這一生,包括他學佛之前,一百一十二年,沒有一天離開,他做得很踏實,讓人聽了沒有不感動的。這都是菩薩來應化的,幫助現在眾生回頭。回頭的人愈多,社會有救了,國家有救了,世界有救了,這個功德多大!我們今天用這個心態來學習,一天看三遍,念一萬聲,一萬聲佛號,堅持一年,這個根就扎下去了。這個碟你看不懂沒有關系,一年之後你看懂了,你會愈看愈有味道,遍遍不一樣,永遠看不厭。為什麼?它跟性德相應,性德沒有邊際。這個不難,劉素雲居士前天的報告,她每天看三遍到五遍,事情繁忙的時候三遍,不少過三遍,還有時間,多看兩遍。這都是什麼?看出味道出來,欲罷不能,看出味道了。還有沒有?看看,後面還有五十二分鐘。 主持人:美慧老師有發言。 老法師:好,念,你自己念,自己念。如果要是大家沒有問題。 學生:師父,勝妙有一個問題請示師父。之前師父曾經談到禮,我們稱呼別人要有禮貌,要有禮節。然後關於禮的,我們就發現說,現代學傳統文化的人,他在寫信的時候有個格式跟古人是不一樣的。就是最後署名的地方,在信文當中自稱為弟子,或者自稱姓名(名字),那要小寫,這是古代就這麼用。但是最後署名的地方也把自己的名字寫小了,這個好像傳統不是這麼做的,但是現在已經都變得很流行,反而弟子兩個字它是正常大小。我們一般說,「弟子一休頂禮」,最後署名那個弟子是小,那個字體是變小,一休是正常大小,他不會把一休變小的。就是說師父看到最後兩個字知道是誰,他不需要那麼費力看。但是現在相反,弟子是正常大小,但是一休變小了。這個是不是? 老法師:這沒有人教了,那怎麼辦?沒有人教。而且古今不一樣,現在都學外國人,外國人沒有這些禮節,外國人人與人的關系很籠統,不像中國,中國分得很清楚。一個家族輩分,關系搞得很清楚,清楚就便於行禮。現在統統沒有了,主要是什麼?家沒有了。現在都是小家庭,這不是家。你看看中國歷史,歷代歷史,帝王稱紀,就是在社會上有相當地位稱為世家,中國的家是稱世家,你家裡頭對社會、對國家有特殊的貢獻,將來歷史上寫上去。所以家學只有世家,他有那麼大的家族,都在朝廷上做官的,都有很高地位的。民間決定是有德行、有學問、有慈善事業,利益這一個地方,影響整個社會,這值得人尊敬,寫歷史的人才把他寫進去。 在歷史上,唯一沒有地位的,沒有政治地位,也沒有財富,就是孔子。孔子做的官很小,那個時候的司寇相當於現在一個縣的警察局長,就這麼大官。他也寫成世家,那是什麼?他的道德、教學影響太大了,影響全國,影響全世界,影響幾千年。所以孔子也是世家,那真的世家,他們家一直到現在七十多代,快到八十代了,世世代代都受到社會大眾尊敬,受到帝王的爵位,這是後世國家封賞的。後代的子孫,歷代帝王都尊重,自然形成了世家。中國在學術上有儒、有佛、有道,在學術上成就的人也非常多,歷史裡頭的傳記都有記載。佛法裡面特別的有《高僧傳》、有《居士傳》、有《善女人傳》,這些人都是社會的好榜樣。 我們在這個參考資料裡頭,第一百七十四頁,上面最後一行,第三百二十條,「止觀」。止觀,「梵名奢摩他,毗缽捨那」,翻譯成「止觀、定慧、寂照、明靜」,有很多種翻譯。這個名詞,也就是章嘉大師我跟他老人家第一次見面,他教我看破、放下,其實就是這個。那時候我剛剛學佛,真正叫初入佛門,什麼也不知道。我問了一個問題,我說我從方東美先生那裡認識了佛陀、佛教,而且方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很中聽,有沒有方法,佛門裡有沒有方法能讓我們很快契入這個境界?我問這個問題。年輕,也心浮氣躁,章嘉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對看了半個多小時,心定下來了。到以後,跟他老人家時間長久了曉得,他跟你講話你要是心不專,心不專一,他不跟你講;一定要等你專一了,他才會跟你講。這是正確的,為什麼?心專一,你能聽懂,你會記住,你會起作用。為什麼我們一般人聽講,耳邊風,聽完之後,也記得不少,決定做不到,為什麼?沒有入進去,只聽到言說,沒有懂得他的意思。因為我是初學,說止觀,這專有名詞,很難懂,所以他給我講看破、放下,看破就是觀,放下就是止。從哪裡入門?從這入門,必然是先放下,你才能看破。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有一類的人先幫助他看破,然後他才肯放下,那個時間要長;如果先放下後看破,時間縮短了。 梵文奢摩他、毗缽捨那,這個名詞大小乘經裡頭很多,翻成中國意思是止、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又翻作定慧,定是放下,慧是看破;也翻作寂照,寂是放下,照是看破;明是看破,靜是放下。哪個在前哪個在後這叫方便,叫善巧方便,要看人的根性。「止者停止之義,停止於谛理不動」,谛理我們現在講真理,「此就能止而得名」。「觀者觀達之義」,觀看、觀察、通達,你搞明白了,「觀智通達,契會真如也,此就能觀而得名」。有能觀、有所觀,有能止、有所止,止什麼?止息妄念。真正修行修什麼?章嘉大師告訴我,就這兩個字,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就這兩個字相輔相成,不斷向上提升。這是我學佛上的第一堂課。 從哪裡放起?每個人不相同,自己對什麼最執著而不能放下,從這下手。我們從哪裡下手?末那的四大煩惱,我見,這個難,我愛、我慢、我癡,這比較容易,就從這下手。我愛的,能不能供養別人?我慢,自己值得驕傲的,能不能學謙虛?我癡,癡是迷惑,覺悟不容易。但是老師提醒了,我那時候請教老師從哪裡下手,老師告訴我布施,你最喜愛的東西也能夠布施給別人,從這個地方下手。我生平所愛的,書,喜歡讀書,有錢都買書。確實很吝啬,我的書不願意借給人看,為什麼?他不愛惜書,他把我書給弄髒了,我的書干干淨淨、整整齊齊。這毛病、習氣,要從這改。別人喜歡看可以借給他,弄髒了一點可以忍受,修忍辱波羅蜜。這就是什麼?要真干,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不真干,毛病習氣改不了。 布施,財布施決定得財富,一點都不假。財富多了怎麼辦?愈多就多施,少就少施,總而言之一句,記住,不要把它存下來,要把它布施掉。中國古人對於財貨稱為通貨,這個是很有味道的,像水一樣它是流通的,有出這邊就有進,這邊要是不出了,那頭就進不來。所以叫通貨。記住一定要通,要知道這社會上還有許多人需要,需要就得要幫助他。現在這個社會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聖賢教育,大家都把這樁事情疏忽了。各地有很多論壇,辦得很有效果,那是什麼?在宣傳,好!讓社會大眾普遍認識傳統教育。真正認識他才肯學,他才想學,他才會慢慢贊成我們把傳統東西找回來,要先讓他認識。所以論壇產生很好的效果。 這兩個字看起來好像不深,很淺顯,實際它的深度沒有底蘊,它的廣度沒有邊際,它包括了全部的佛教。全部佛教不止是釋迦牟尼佛,全部佛教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求、所修、所行、所成就的統統在這兩個字當中。我們對這兩個字要重視,要常常記在心上,要常常隨喜功德,一切時、一切處隨分隨力在學習。 末後一段,一百七十四面,下面倒數第三行。「若就所修之次第而言,則止在前,先伏煩惱,觀在後」,觀能「斷煩惱」,觀是智慧。止是放下,先放下,這個放下是對老師,老師教我放下,我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要放下,聽話,先放下。然後老師會教導我們為什麼要放下,你明白之後,在一切境緣當中自然會放下。為什麼?進入大乘之後曉得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要放下,真實的要掌握住。什麼是真實的?能現、能造作的、能變的,唯識講能變的,能現、能變的這要掌握住。所現、所變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它有作用,所以方便為究竟。要用它,不能不用它,用它斷惡,用它成就善法。雖然是假的它管用,在十法界管用,在六道管用。我們沒有離開六道,這個善巧方便就不能放下,放下善巧方便,不能提升自己,也不能幫助別人,提升自己、幫助別人都靠方便。所以方便為究竟。 不能執著,不能放在心上,這比什麼都重要,放在心上就變成阿賴耶識的種子;不放在心上,阿賴耶裡頭沒有落種子。修善不落善種子,為什麼?沒有三善道的果報;造惡,阿賴耶不落種子,不墮三惡道的果報;換句話講,你就超越輪回了。斷惡修善都放在心上,那叫造輪回業,行善三善道,造惡三惡道,造輪回業;不放在心上,就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太難太難!幾個人做事情之後不落印象?誰能做得到?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圓教初住以上;換句話說,禅宗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他可以做到,他是真正不落印象,就是菩薩游戲神通。他跟我們和光同塵,四攝法裡頭,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菩薩用四攝法攝受我們,但是四攝法沒有一絲毫落在八識田中。所以它叫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這叫法身菩薩,他們真做到了,我們不行。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能有法身菩薩的成就,這樣的果德能夠現前,只有一個辦法,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為什麼?生到淨土,無論是什麼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這能不干嗎? 黃忠昌給我們做了個好例子,哪一年走的?深圳。他聽到佛經上這些說法,他發心做實驗,看看是不是真的,就是念佛三年可以往生。他實驗是真的,不是假的,還差兩個月滿三年,也就是兩年十個月預知時至往生了。 主持人:二00六年往生的。 老法師:二00六是嗎? 主持人:六月九號。 老法師:對,我們在聯合國辦活動的那年。我們要記住,真的不是假的。他為什麼會去?他還有壽命他不要了。肯定在往生之前見佛,佛一定會來告訴他,因為什麼?佛是清淨心所感,我們心地清淨,沒有染污、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時候想見阿彌陀佛、想見極樂世界,動這個念頭,境界就會現前。我們現在想見見不到是什麼?我們的念頭太雜、太亂了。要知道境界是唯心所現,清淨心才能現,平等心才能現,不清淨、不平等,怎麼想也不會現。所以見佛不難,只要把清淨心找回來。怎麼找?萬緣放下,放下就清淨了。清淨心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我們的真心就是清淨心。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告訴我們,我們心性什麼樣子?第一句話他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看說得多清楚。 所以我們就曉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在哪裡?在見色、在聞聲,六根起作用的時候。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我們做不到,但是不分別不執著可以,我們在這上下功夫,我們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不執著是清淨心,不分別是平等心,不起心不動念是覺,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不起心不動念,覺,那就是法身菩薩,不分別就是三乘菩薩,不執著就是阿羅漢、辟支佛。 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求,功夫念得純熟了,很短的時間,剎那間得清淨心、得平等心,只要這個心起作用的時候就見佛,見到極樂世界。見佛的時候,佛就會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鼓勵你好好用功,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你,你就放心了。還有的壽命不要了,求佛現在就帶我去,行不行?行,阿彌陀佛很好商量,他一定會接受。有必要的時候,佛菩薩雖然見面鼓勵你,要你住世表法,要你住世教化眾生,有使命給你,那麼你壽命沒有了會延長。所以壽命長短不是定法,完全掌握在自己,自己真正發心願意表法,表演正法接引苦難眾生,壽命自然延長。不願意,因為這個事情很苦,不好做,不想干這個事情,先到極樂世界成就自己,成就之後再回來幫助苦難眾生也好,這樣的人不少。阿彌陀佛能滿一切眾生的願望。 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一生,一百一十二年,受多少苦難,受多少折磨,統統能忍受,沒有他不能忍的。侮辱沒有他不能忍的,苦難他能吃,能吃苦,從來沒有怨天尤人,甘心情願的承受,這是我們要學的。學他的布施,他的布施是內財加外財,圓滿布施。農田裡頭的勞作是內財,耕種收獲能供養這些貧窮人家,讓他們的衣食得到溫飽。接受他幫助的,我們聽到那邊同學的報告,成千上萬人。寺廟是個破廟,小廟,沒人去,沒有香火,沒有收入,全靠自己耕作。所以,菩薩的六波羅蜜、六和、六度、普賢十大願王他統統落實了,都在他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裡頭完全表現了,我們要會看,要能看到。他的三業,身、語、意確實能幫助我們現前社會一般大眾,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積功累德,消業障、增福慧。他全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能看到,我們也會跟他一樣,雖然受盡磨難,心情快樂無比,清淨自在。 念到功夫成片,我跟同學說的方法,一年,你要是真正老實,這一年就這一片光碟,一天一萬聲佛號,我相信一年之後,你就能夠達到功夫成片。你會得佛力加持,也會得到海賢老和尚加持你,你能夠感受到。別人在今天生活得很辛苦,你生活得很歡喜,跟別人就不一樣。一般大眾依舊是迷惑顛倒,你清醒過來了,你明白了,這是這個人一生無與倫比的成就。世間人講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地球有一天毀滅了,那三不朽也不存在了。這個念佛功德是真正不朽,為什麼?它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遇到這個機緣,看到海賢法師的光碟,就是海賢菩薩的弟子。他有這個願,我們往生的時候他會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我們。你看到佛來接引,一定看到海賢老和尚在場,你的信心會更堅定。我們眼前吃的這些苦,代眾生苦,這是菩薩行。眾生造無量無邊罪業,我們代他受一點苦,希望他將來果報減輕一點;果報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減輕一點可能。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要平等對待,沒有高下。大乘經上說得不錯,我們要深信不疑。現在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懷疑,他不相信。我們在佛法裡頭六十多年,才真正樹立了信心,堅定不變。 最高的境界,這個地方說到了,在一百七十五,參考資料一百七十五頁,上面第二行。「若真止真觀必為不二」,這很重要。真止真觀是一不是二,為什麼?「以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觀」,止觀是一不是二,這大圓滿。這是什麼人境界?明心見性,這個境界現前,見性了。止觀還是兩樁事,這修行半路當中;到達目的地,止觀是一不是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二十八集)主講人:淨空法師、學習班學生 2014/4/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28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