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師:定弘法師談因果(第1集)


 2014/5/3    熱度:21241    下載DOC文檔    

  尊敬的耀智大和尚,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非常感恩大和尚慈悲,給定弘下達這樣殊勝的慈命,讓定弘能夠在出家以來第一次以出家身回到家鄉,首先在我們廣州大佛寺來講經,定弘感到無比的榮幸。大和尚對於定弘多年來一直都非常的照顧,我還沒有出國留學之前,還在廣州中山大學念書的時候,就有幸認識了大和尚,大和尚都一直鼓勵我學佛。後來我到美國,博士畢業了,在大學教書,大和尚也多次的叫定弘回來大佛寺跟大家談談佛法。

  我記得在六、七年前,我當時還沒有辭掉工作,大和尚就讓我來此地給大家講一講「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不知道在座有沒有同修當時在座?那個時候大和尚就一直鼓勵我要發心弘法。現在定弘已經出家了,出家的使命,定弘給自己定下的使命就是弘法利生。雖然出家日淺,但是承蒙大和尚的愛護、栽培,多次打電話來讓定弘回到家鄉給大家講經,大和尚還非常慈悲說,這裡廣州大佛寺就做為你以後的弘法基地。(我想諸位的掌聲不是給我的,是給大和尚的。)我們要知道,佛法能不能夠興盛起來,主要不是看弘法,是看護法,這個護法的人要有大智慧、大威德、大福報,他才能夠把佛法護持好。我們大和尚在這裡就是給我們做示現,他以大的智慧、大的心量栽培後學,護持弘法的人,我們應該首先感恩我們的大和尚。當然大佛寺諸位法師住持道場非常的不容易,每一位法師在這裡都是發大心,以自己的身教、言教來住持佛法。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有這樣的福報,坐在這樣莊嚴的念佛堂當中,聽說旁邊還有同步的直播,還有分會場,這都是大和尚以及諸位常住法師不辭辛勞護持道場,才讓我們得以有這樣的福報在這裡聽經聞法,所以我們也非常感恩諸位常住的法師。

  從今天開始,我們連續五講,每講兩個小時,大和尚讓我給大家講佛法。我來之前向我的恩師請示,來這裡講什麼好?師父老人家就說講因果。這個因果對現在社會來講非常的重要,過去淨土宗的第十三祖印光大師就十分重視因果的教育,他說,現在要挽救世道人心,離開因果教育,連佛菩薩、聖賢都沒有辦法。所以佛法在世間必須要擔負起教化眾生、覺悟眾生的使命,用什麼教育最好?就是用因果。所以恩師老人家慈悲,特別給我安了這個題目,他的題目叫做「因果?!」,一個問號、一個感歎號。

  確實我們細細思惟,整個佛法教育的內涵,就是因果兩字。佛法是心性之學,它目標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生佛平等,眾生本來皆具有圓滿的佛性,所以眾生每個都能夠作佛。明心見性這不光是禅宗追求的目標,所有的法門目標都在這裡。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目標也是為了明心見性,只不過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了,你肯定能夠明心見性,古人講的「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明心見性者,怎麼樣才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夢東禅師,這是淨土宗第十二祖,又名徹悟禅師,他說「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一個明心見性的大德,當然善談心性,你仔細聽聽他講的,肯定離不開因果。人能夠深信因果,最後一定能夠達到大明心性;換一句話說,我們現在希望這一生念佛往生淨土,也不能離開因果。所以因果可以說是貫穿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

  佛成佛之後,首先在鹿野苑講法,對五比丘說聲聞法。聲聞法是四谛,四聖谛「苦集滅道」,這個就是因果,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佛所說的不外乎就是這兩種因果。按照天台家分判,世尊說法分為五時,第一時是華嚴時,《華嚴》講五周因果;阿含時,剛才講的聲聞法講四谛,也是因果;然後方等、般若,最後法華、涅盤。一直到《法華》,這是佛講到最後,講到一乘了義,古人稱「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法華經》是教你怎麼成佛的,《法華》講的是一乘因果。所以佛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因果教育。

  我們問什麼叫因果?因果就是自性性德的規律,它是自然的,它不是人為創造,就好像在空谷裡叫一聲,大叫一聲,這個聲音傳出去了,它就有回聲。回聲它是自然,它不是說山谷裡還有另外一個人,你叫一聲,他又叫一聲,不是,自然而然,這就是性德的作用。能夠隨順自性的性德,你就一定能夠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就有善的果報;如果違逆性德,造惡業,果報就是不好的,惡有惡報。所以當我們能夠深信因果,必定能隨順性德,隨順性德時間久了,自然了,就能明心見性。所以我們從今天開始,這五堂課講因果,也是用佛所說的四谛法。

  四谛法,不光是聲聞法當中才有四谛,四谛法是通大小乘,小乘講四谛,大乘,乃至一乘圓教,都是講四谛法。我們首先解釋一下四谛,四谛叫苦集滅道。苦谛,谛就是真谛的谛,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就是真理。聖人、佛菩薩見到了真理,見到了真相,他把這些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聽到聖賢、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就能夠覺悟,就能夠斷煩惱、開智慧,乃至出三界、成佛道。第一個真理叫苦谛,苦,受苦的苦,這是講三界六道裡面的苦報,六道裡面只有苦,沒有樂,《法華經》裡講三界通苦,三界猶如火宅。這是因為眾生迷惑顛倒,造業要受苦報,所以苦是迷的結果。第二是集谛,集就是集合的集,這個集就是集起。我們迷惑了之後就會造業,造什麼業?貪瞋癡慢等等這些煩惱,還有殺盜YIN妄這些惡業,這些業聚集起來就形成了苦報,這是講三惡道的苦報。如果我們行善,行善如果心不清淨,還離不開貪瞋癡的煩惱,那你所造的還是六道裡面的業,叫善業,善業在六道裡面得善報,但是沒有出離六道輪回,還是苦。集起三界裡面的苦報,這種造業就叫集谛,所以苦是果,集是因。佛先講果報,苦這個果報,再給你講因,這能夠提起你的注意。我們凡夫往往都是先看到果報,知道這果報苦,然後就想到要如何避免。

  如果我們想真正離苦得樂,必須要離開三界六道的輪回,這就是出世間的因果,滅、道兩谛,就是兩種真理。滅谛就是涅盤,涅盤也稱為寂滅、滅度等等,這個是覺悟之後的果報。滅什麼?滅除煩惱、滅除生死,是滅這個。不是說一聽到涅盤,這個人死了就叫涅盤,這搞錯了。涅盤是一種境界,這是什麼境界?沒有煩惱的境界,沒有生死的境界。所以人還不用死,活著,他已經斷除煩惱,他已經離開生死輪回了,這個人也叫涅盤,叫有余涅盤。當他離開這個世間了,真的身體這報身也緣盡了,一般世間人說死了,實際上他沒有生死,他離開人間了,這種涅盤叫無余涅盤。余是余下來,身體都不留下來了,那叫無余涅盤。所以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就證得涅盤,也就是他成佛了,在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最後七十九歲入滅,他入滅,就是入無余涅盤。所以這是概念常識我們要搞清楚,涅盤不是說死了。

  滅谛就是悟道的果報,覺悟了就能滅煩惱,因就是道,道谛,道就是能通於涅盤的道路。這個道路也是方法,分為正道、助道。每一個法門,就是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能幫助你證得涅盤,換句話說,這些都是正道。每一個法門都有正助雙修,譬如說大家可能很熟悉念佛法門,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正道,它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入涅盤,那就真正成佛。助道是什麼?就是輔助你念佛求生淨土,我們要斷惡修善、要積功累德,這個是輔助,這叫助道,所以淨土法門也是正助雙修。這是屬於道谛,每一個法門都是道,都幫助你證得圓滿的涅盤境界。涅盤的意思就是永遠脫離煩惱,得大自在的境界,就是成佛的境界。

  我們每一個人,首先我們要有自信心,每個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圓覺經》上說明了,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當然能夠成佛。現在為什麼不是佛,我自己照照鏡子,看我怎麼看都不像佛,原因何在?《華嚴經》裡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能證得我們本來是佛,這個證就是證明。佛告訴我們,本來我們都是佛,現在我們沒證明,沒得到佛的受用,只有苦報,沒有那種佛的大自在、大智慧、大神通,就是沒有證明。沒有證明的原因就在於我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講了,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證明,當下你就知道,原來自己確實本來是佛,一點沒有缺少。

  所以,我們這一次的講座就圍繞四谛法,詳講因果,把因果弄明白了,我們就能夠離苦得樂,就能破迷開悟,甚至轉凡成聖。聖就是佛,佛是大聖人,我們要立志作佛。在末法時期,最方便、最容易的法門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都要立志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干什麼?去作佛的,去到那裡,阿彌陀佛教化你,你一定能成佛。立了志以後,我們就要認真來學,學懂了,認真的修,依教奉行,你就能夠成功。所以這五堂課大家真聽明白了,你這一生能作佛。講四谛的因果,我也不要自己講,我用經典來講。講經說法一定要依靠經典,不能自己亂說,離開佛經一句,那都是魔說,所以我們一定要依靠佛經。我自己現在是專修專弘《大乘無量壽經》,所以我講四谛,我用《無量壽經》的兩品經文來講。這個世間因果就是苦、集二谛,我選用:

  無量壽經.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這品經文把世間的苦、集二谛講得非常具體、非常透徹,我覺得比任何的注解都圓滿。出世間因果,我自己是修學淨土法門的,我也將這個出世間的因果就定位在淨土裡頭,就是我們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往生不退成佛,這就是出世間的因果。我選用《無量壽經》第二十四品,「三輩往生」這品,這一品就是專門教我們怎麼往生的,你懂得怎麼往生這個因果,你就保證能夠出三界、成佛道。所以我們就開始講這兩品經,按照苦集滅道的順序,我首先講第三十五品。我們看第三十五品的經文,這一品品題就是「濁世惡苦」。大家對《無量壽經》熟不熟悉?熟悉。如果熟悉,我就不從經題介紹了,本來講經按照規矩先講經題,再介紹譯經者。我們這部經是五種原譯本的會集,是民國時代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會集得非常好,可以說是《無量壽經》最善本。我們為了時間,省略一點,簡略一點,我們就略過經題,就不講這個經的經題了。經題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經題也是會集漢譯的《無量壽經》的經題和宋朝法賢所譯的經題,兩個合在一起,很圓滿。諸位如果想了解經題,可以聽我過去講過的《無量壽經》,廣東話、國語都講過,今天就正式從這一品經文開始講。

  『濁世惡苦』,你看就是講苦,這苦谛。我們身處在五濁惡世,我們現在看看這個世間,很佩服釋迦牟尼佛講的,那個時候三千年前,這個社會不會那麼污染,佛就能夠講到五濁惡世,《阿彌陀經》裡講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五濁。劫濁是我們這個大時代很污染。見濁就是見解的污染、思想的污染,現代人真的特別嚴重。特別是現在媒體這些工具很發達,接觸那些不健康的內容非常方便,打開電視,打開電腦網路,就會碰到很多不健康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會污染我們的思想,污染我們的心地,所以我們要遠離這些污染,最好不要看電視、不要看電影。我自己不看電視、不看電影、不看報紙,遠離污染源。有的人問,你不看報紙,你不懂新聞怎麼辦?我告訴他,沒什麼新聞,每天報導的,我用兩個字就能總結了,一個苦、一個集,對不對?苦報,都是哪裡出現什麼危機了,哪裡出現什麼動亂了,哪裡殺人放火了…為什麼有這些苦報?造業,造業受報,哪有什麼新聞?所以我就不用看了,我修的是滅道,出世間的因果,念阿彌陀佛,學《無量壽經》,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天天天下太平。所以見濁要遠離。

  眾生濁,這是我們的身體污染,剛才講見濁是心理污染,眾生濁是身體污染。這個身體多病,尤其是吃的這些糧食、這些食品,也很多不衛生,甚至裡頭有毒。尤其是吃肉食,肉食裡面都有毒素,這些牲畜要培養它們,下了不知有多少的這些化學藥品,所以如果吃肉吃多了身體就會出毛病。還有煩惱濁,這是我們一天到晚有很多憂慮、牽掛、煩惱,貪瞋癡慢疑都是纏縛我們身心的,煩惱濁。最後命濁,是我們的生活整個就在污染當中,在六道輪回裡面出不去。所以五濁,佛講的沒錯,尤其看看現在社會,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佩服世尊,真的是講的一語道破。我們就要生起出離的心,要發心離開這個濁苦的惡世,在這裡容易墮落,很難修行,身心都不安,都有痛苦,所以要發心出離。這一品經文是告訴我們濁世惡苦,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

  這品經文分為五個大類的內容,就對應五戒,五戒裡面戒殺生、偷盜、邪YIN、妄語、飲酒。這一品經文就是告誡我們造這種五惡所得到的現世報和來世報,都是苦報,所謂五惡五痛五燒,五痛是現世報,五燒是來世地獄果報,地獄都是猛火在燃燒。它也對應十善,就是反過來十惡,身所造的殺生、偷盜、邪YIN,口所造的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就是思想裡頭的貪、瞋、癡,這是本品經文給我們概括的內容。我們一起來看經文: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無量壽經》裡面有兩位當機眾,前半部經文是阿難尊者當機,當機就是他做學生的代表,他來向世尊請問佛法,佛回答他,這就是經典,後人把它結集成經典,就是阿難尊者結集的。後半部經文是彌勒菩薩當機,彌勒菩薩當機有很深的寓意,為什麼?因為彌勒菩薩他是「當來下生」,下一尊佛。在這個大時代裡頭有一千尊佛出世,這個時代稱為賢劫,賢就是聖賢的賢。因為這個時代裡頭,這一劫當中有一千尊佛出世,這是非常稀有的,所以稱為賢劫,這麼多聖賢出世,叫賢劫。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成佛了;彌勒菩薩就是底下這一位,第五尊成佛。《無量壽經》後半部彌勒菩薩當機,釋迦牟尼佛把淨土法門付囑給彌勒菩薩,勸他在往後擔負起弘揚流通淨土法門的任務。我們就想到,彌勒菩薩當來三會龍華,他從兜率天下生成佛,成佛之後,他福報很大,不像釋迦牟尼佛要講四十九年法,講經三百余會這麼多,彌勒菩薩只講三會,就講三場經,就把該度的眾生全都度盡了,叫龍華三會,所以他不用那麼辛苦。他只講三場經,到底講什麼法門?從這個經典我們就能看得出來,釋迦牟尼佛已經把淨土法門囑咐給他了,讓他負責將來的弘揚,所以他將來下生龍華三會當中,我們肯定他一定會講《無量壽經》,一定講淨土法門,一定是勸導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法門不光是釋迦牟尼佛極力弘揚,你看《阿彌陀經》裡也講,《無量壽經》裡也講,十方諸佛都極力稱揚贊歎這個法門,所以這部經就是十方諸佛所稱贊、所護念的經典。因為這個法門能幫助上中下三根,就是一切根性的眾生,都能夠當生成就。其他的法門未必可以有保證,這個法門有保證,因為它是靠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接引我們往生淨土。這是二力法門,不光靠自力,還要靠佛力,而且主要是靠佛力,靠自己是很難很難,靠佛力那就很容易了。這個法門稱為易行道,容易修行、容易成功,所以我才選定這個法門。我跟我的恩師學法二十年,很幸運,終於把經教給聽懂了,既然世尊勸告我們要好好修這個法門,那我就老實聽話,一心念阿彌陀佛,專依《無量壽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這一生就一定能成就。

  所以彌勒菩薩在這裡給我們做當機眾,它帶著很深的用意。佛在這裡告訴他,『汝等能於此世』,汝等就是你們,在現在這個五濁惡世,能『端心正意,不為眾惡』,這是『大德』。端心正意,就是正心誠意的意思。這是儒家《大學》裡頭講到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叫八目,《大學》三綱八目。心怎麼才能正?如果我們的心裡頭夾雜著自私自利,夾雜著名聞利養,夾雜著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這心就不正。所以要我們的心正,要把這些污染除掉,把它洗掉。

  大概不少學佛的同修,中年學佛的,學了佛之後,常常感到自己業障深重,過去不懂,造了那麼多那麼多的業,現在後悔、懊惱、內疚,受良心的譴責,很不安。聽說佛法裡可以修忏悔法門,於是都來拜忏,什麼梁皇忏、慈悲三昧水忏,覺得這個還不夠,還打個水陸法會。做了種種的這些努力,問一問自己,罪業忏掉了沒有?到底什麼叫忏悔,我們要懂,不是說我們以前犯了很多過錯,現在在佛菩薩面前跟佛菩薩說,我過去造了這些業、這些業,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早上說一遍,晚上說一遍,每天都說。這叫忏悔嗎?這個不僅沒有忏悔,而且業是愈來愈重。為什麼?你看過去你身體在造,已經犯了一次過錯了,現在我心裡老想著它,想還不夠,還要口裡說出來,身口意三業都在造作,這個業就愈來愈重,這個心怎麼能夠正?你整天心裡裝的是罪業,裝的是煩惱,不清淨,是污染。真正忏悔是得清淨。

  怎麼叫忏悔?身口意三業都不再造作,這叫真忏悔。不僅我身不能做,口不說,心也不想了,過去的永遠已經過了,從今天開始我已經重新做人,這就真忏悔。所以不是你老想著,內疚、懊惱,那不是忏悔,要把你的罪業從內心記憶裡頭完全洗刷掉,心裡不要裝那些污染、裝那些垃圾。要裝什麼?我告訴你,要裝阿彌陀佛,你心裡只念阿彌陀佛,只裝阿彌陀佛,哪有罪業?阿彌陀佛沒有罪業,這一念回心,你罪業全部忏掉了。古德有偈子說,「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所以真正的忏悔是什麼?身口意都清淨。罪是你的妄心造出來的,現在我不再用妄心了,我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罪業,那個妄心滅了,罪業也空了;罪空了,心也滅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下去,念著念著,不知不覺,你已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這是真正的正心誠意。

  所以正心,是心裡只裝著純淨純善,就是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裝,什麼都別想,就想阿彌陀佛,就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當然你要能想得起來,必須要學習《無量壽經》,你不學,你在那胡思亂想也不行,要依據經典來想。所以一定要多聽經,尤其是一門深入《無量壽經》。誠意,就是念頭沒有妄念。阿彌陀佛是正念,不是妄念,我只念阿彌陀佛,這個意地就真誠。曾國藩先生給「誠」字下的定義下得好,他說「一念不生是謂誠」。什麼叫誠?一個念頭都沒有,這個念頭是講妄念,一個妄念都沒有。怎麼做到?念阿彌陀佛就能做到,你念阿彌陀佛就沒有妄念了,有妄念的時候就沒有念佛。所以我們要努力的修「淨念相繼」,念阿彌陀佛淨念相繼,這就是端心正意。你能在這個世間老實念佛,端心正意,不再造罪惡,『甚為大德』,佛都贊歎你,你是大德,你就是菩薩了。所以我們這裡念佛堂這麼大,這麼莊嚴,大家要天天來念佛,你能來念佛你就是大德。不僅在念佛堂裡要念佛,出到念佛堂外還得念佛,這句佛號不能間斷。下面我們再看經文: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佛在這裡自問自答,為什麼你能在五濁惡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就能稱為大德,為什麼?因為十方世界善人多,惡人少,這是講我們娑婆世界以外的世界。佛,釋迦牟尼佛,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他教化的地區稱為娑婆世界,這是一個佛世界。有多大?用我們現在天文學的概念來說明,一個娑婆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個世界叫做單位世界,有多少?三千大千。三千大千就是一個大千,就是一千個單位世界稱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所以三千是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三個千連乘叫三千,這是形容那個大千世界。三個一千連乘就是十億,十億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娑婆世界。單位世界有多大?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說明,單位世界就是一個銀河系。過去很多人認為是個太陽系,不對,為什麼?經上明明說了,單位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須彌山旁邊,日月繞著須彌山轉。日月是太陽系,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中心在轉,所以須彌山應該是銀河系的中心,單位世界應該是一個銀河系。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是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空間,不光是我們地球。

  娑婆世界裡有六道輪回,而且惡人多、善人少,跟他方世界比起來不同。這裡講十方世界,是娑婆世界以外的地區,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尊佛教化,稱為一個佛國土。其他的佛國土裡頭,善人多、惡人少,很容易勸導教化。唯獨是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最為劇苦』,造惡業的人多,感得的苦難也多、也大,所以這個世界的眾生特別難教化。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佛在這裡說,我在這樣一個五濁惡世裡成佛,為了什麼?『教化群生』。佛他來這個世界是來做老師的,他的工作就是教育工作。所以佛教不是我們一般人想像的宗教,佛教真正的定義是佛陀的教育。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他是老師,你看我們稱釋迦牟尼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我們自己稱「三寶弟子」,弟子是學生,所以我們跟佛陀的關系是師生關系。佛在這裡告訴我們,他教化眾生,這個教化的對象不只是人類,包括九法界所有一切眾生,下至六道,這是凡夫法界,包括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六道,六道以外,上面還有聲聞、緣覺、菩薩,總共是九法界。

  佛來這裡教化他們,讓這些眾生『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捨離五種惡業,哪五種惡業?後面經文所講到的,殺盜YIN妄酒這五種惡業。離開五痛、五燒,五痛是講現世報,五燒是來世報。我們看到現實社會中很多例子,一生都在造惡的人,你看他最後死一定是非常悲慘,都是惡病纏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常的痛苦;或者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現世的報應現前了。現世叫花報,來世是果報,果報比花報就更慘了,果報在三途地獄,叫五燒。所以我們希望離開苦報,就必須去除五惡,要做一個善人,善人一定能得善報。即使我們看到有些善人為人很好,為什麼他老是受人欺負,沒有什麼好報?那不是,他現在受人欺負,還他宿世的業債,業債還清了,善報就現前,所以他愈到老是愈好,而且來生更好。

  我們這個世間人,包括一切眾生,都有造惡的傾向,就是很容易會作惡,內有煩惱,外面有誘惑,內外一夾攻就很容易造了,要行善就很不容易。所以佛在這裡講,世尊來到我們世間就是教化眾生斷惡修善,降化眾生的不好的意念。降是降伏,化是教化、轉化,令他們能夠修持五善,五善是五惡的反面,能夠獲得福德、善果。所以這品經很重要,我們要把它當作我們的戒律來學,這就是五戒十善,我們必須要嚴持五戒,力修十善,我們念佛才能夠相應。如果是一邊念著佛,還一邊造著惡,不可能往生,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如果心地不善,怎麼可能到上善人俱會的地方?所以修善就很重要。底下經文講:

  何等為五。】

  這是佛自問自答,哪五種惡?

  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瘖啞。癡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

  我們先看到這裡,佛給我們先講第一種惡,就是殺惡,殺生。他說『世間諸眾生類』,這種眾生類別很多,人如是,其他動物亦如是,其他道的眾生亦如是。『欲為眾惡』,欲就是心裡想著,想什麼?想著造惡。什麼是最大的惡?殺,這裡講『強者伏弱,轉相克賊』,惡業裡面最大的就是殺惡,報應最慘烈的也是殺業。所以佛第一個說明,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強者伏弱,強勢的人、強勢的眾生就會欺負弱勢群體,互相克制,互相殘害。「克賊」,賊也是害的意思,相殺相害。造得最多的是什麼?『迭相吞噉』。為什麼要殺它?要吃,為了要吃它,所以要殺它,互相你吃我,我吃你。我們這一生把那個眾生殺了,它心裡的怨恨不可能放下,它要報復,來生遇到了,它要把我們也殺掉。所以《楞嚴經》有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人這一生殺那個羊,吃它;那個羊來世做人,我們來世做羊了,又被它殺,如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台灣過去有一位廣化老法師,他是專門學戒律的,也念佛的,戒律也持得很好,有出了一部《沙彌律儀要略》的注解,出家法師跟他學戒律的很多。他過去在大陸的時候是個軍人,當一個小軍官,他駐守的地區,他就天天叫他的衛兵給他去買雞、買鴨回來,殺來吃。他很喜歡吃肉,一天吃一只雞,或者一只鴨。結果吃了幾年,把當地的所有的雞鴨都吃掉了,再找不到了。原來幾年前都是雞鴨成群的,現在一個都找不到了,他心裡就有點發毛,自己竟然吃了這麼多的生命。後來到了台灣,學佛了,出家了,出家之後,有一次閉關修行的時候,在關房裡面,他忽然看到成群結隊無數的雞鴨,他知道完了,這些冤親債主找上門來了。他這樣一驚,滑倒了,把腿摔斷了。這摔斷以後,怎麼治都治不好,最後只能夠坐輪椅,所以他是台灣很有名的輪椅法師。他自己跟大家講,他是現身說法,過去造作這麼多的殺業,你看現在出家修行了,這些冤親債主都不放過,所以殺業怎麼能夠造?這是告訴我們冤冤相報是沒完沒了,欲要把冤親債主的結化解掉,現在就要斷殺,斷惡修善,而且要努力將自己的功德替他們回向。

  現在人,這裡講『不知為善』,不懂得行善積德,所以『後受殃罰』,就是剛才廣化法師給我們示現,受到災殃、受到刑罰。刑罰可能是現世遭到了法律制裁,譬如說殺人的肯定受到法律制裁;即使逃過陽間法律制裁,陰間的法律逃不過,陰律嚴格,造作殺業將來一定要受苦報。殺業重的人都要下地獄,下地獄做什麼?過去我們怎麼殺眾生的,讓眾生受的苦,現在一一來受。譬如說廣東人很喜歡吃鐵板燒,把肉放到燒紅的鐵板裡頭,或者是拿油鍋來煎那些魚。我聽說做那個菜很殘忍的,魚活生生的,活蹦亂跳的,油燒得滾燙的,然後把魚整個就放到那油裡頭,把魚的身子全都煎熟了,它的頭還是活的,那個嘴還在動,他就要吃這種最活鮮的,太殘忍了!將來他下地獄也是這樣,鬼卒把他頭拎起來,然後就把他身子放到油鍋炸,已經炸得熟了,頭還在動。鐵床地獄那就是鐵板燒,底下火燒得通紅,人就在上面煎。所以這都是造作惡業自然感召的果報。

  造惡業的人,他對眾生殘忍虐待,他的識田裡頭就種下這種種子,種子到時候就會現出來,現什麼?自己就變成受報的人,自作自受,全是自己念頭變現的,就像人作夢一樣。夢境誰造的?不是閻羅王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更不是佛菩薩造的,自己念頭造出來的。你要是沒有念頭,你就不會作夢,你有什麼念頭就做什麼夢,你要是有善念,善念很多,心地善良,你做的是美夢;如果你惡念很多,你做的就是惡夢。所以三途地獄的果報就是夢境、就是惡報,但是自己在受報的當下不知道那是夢境,所以苦,苦在這。業力現前了,他自己身不由己,就在這樣的夢境裡頭就受這種惡報,惡報受完了他才能出離。出離是什麼?夢醒了。所以雖然是夢,但是那感受是真的,你在作夢的時候,有人把你扔到油鍋裡,你真的很痛,你真的會大叫,地獄就是這樣的。

  過去,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他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有一次有個很奇妙的經歷,地府裡頭東岳大帝找他,找他干什麼?幫著做判官,做一個月代理判官。大概是那個判官休假旅游去了,請章太炎先生來做代理。所以他白天工作,晚上也得工作,一睡著就像死人一樣,叫也叫不醒,他那魂已經到地府去了,這是走陰差,上班去了。他就跟東岳大帝建議,因為他讀佛經,他看到有一種地獄的刑罰非常的殘忍,叫炮烙地獄,燒紅的鐵柱子,然後叫罪人抱,一抱上去,全身都焦爛。所以他就建議東岳大帝,這個太不人道的刑罰能不能把它去除?東岳大帝就笑笑,沒說話,就叫小鬼帶他去看看現場。小鬼就帶著他走了一段路,然後停下來說,到了,前面就是,看到沒有?章太炎睜眼一看,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看不到。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你沒有造這個業,你就看不到那個境界。炮烙地獄,受刑罰的人他能看到,他能感受到,為什麼?他有這個業;沒有這個業的,就在面前,看不到。所以章太炎才明白,原來這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不是說閻羅王慘無人道,制造一個刑罰讓罪人去受,不是的,自己自作自受。所以我們希望不受苦報,轉我們的念頭,把殺盜YIN妄種種的惡念、惡業都要去除,你才有可能不受惡報,否則「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跟著你的,走不掉。

  這裡講到現世的報應,『故有窮乞、孤獨、聾盲、瘖啞、癡惡、尪狂』,這都是什麼?殘疾、窮困、貧賤等等。窮乞是乞丐;孤獨,失去了伴侶;聾盲,聾啞人、瞎子;瘖啞就是不懂說話的這些啞巴;癡惡,癡是愚癡,精神錯亂,精神病這種人,惡是心地邪惡,就是他的心理都不正常;還有尪狂,尪狂就是發狂的。這些種種的報應都是『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修善所導致的;當然也包括這一生,這一生要是不好好修善積德,不肯行善,反而造惡,中年以後這些報應往往會現前。經文下面說:

  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這是世間有福報的人,『尊貴』的,這是地位高;『豪富』,這是財富多;『賢明』,賢能又明白,有智慧,通達人情事理,有道德、有學問這種人,我們講聖賢君子;『長者』,這是有社會地位,也有財富,年紀也比較大的,這叫長者,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恭敬;『智勇』是有智慧又勇敢,孔子講君子三達德「智、仁、勇」,有智慧,又有勇敢、有仁慈;『才達』是有才華,又能通達世間學問。這一類人都是有福報、有智慧、有仁慈心的人,善人、君子。他們都是前世『慈孝』,慈是慈悲,對眾生有慈悲心,愛護眾生、關懷眾生、照顧眾生;孝是孝順父母、尊重老人、恭敬師長。『修善積德所致』,他還修種種的善法,積功累德,才能夠有現世的福報,這都是講因果。

  所以,我們看到這世間真的有智慧、有福報的人,我們很羨慕他。光羨慕不行,你要想想他是怎麼才能得到這樣的福報,他前生修的,我們如果也想得到這樣的福報,我們這一生要努力的修。你看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就給我們做好樣子,他本來命運不怎麼樣,早年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算得很准,算他考試考第幾名,得多少俸祿、多少斗米,當多大的官(他是當一個很小的官),命中無子,而且短壽,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就當壽終正寢,全給他算出來了。真的,他前面二十年完全按照孔先生算的命來走,一點都沒錯。他知道人是真有命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就心灰意冷了,干什麼都沒用,反正命都注定了。所以他干脆跑到棲霞山去拜見雲谷禅師,跟雲谷禅師對坐,打坐,放下妄念,什麼都不想,一坐就坐了三天三夜。

  雲谷禅師覺得這個人不簡單,竟然跟我能坐三天三夜不打一個妄想,太難得了!就問他,你用什麼功夫?了凡先生說,我沒用什麼功夫,我只是知道我的命已經給算定了,所以什麼都沒得想了。雲谷禅師聽了哈哈大笑,我原來以為你是一個豪傑,原來還是一個凡夫。這一下子把了凡先生給問住了,此話怎講?雲谷禅師說,你這二十年的命運給人算定,你都不能改它一改,你說你是不是凡夫?命運還能改的?能改,佛門就是教你怎麼改造命運。首先你要懂得改造命運的原理,命運是前世你修善或者造惡累積的果,你的善惡已經形成這個果報了,當你要出生的時候,你自然就感召你的那個八字,那個年月日時,你自然感召的。你出生的時候,別人幫你的命算一算,你這生辰八字,就能給你講出個道理。這個命運是你前生的果報,你現在要改這個命運怎麼改?斷惡修善,你就能改。

  所以雲谷禅師教了凡先生做功過格,功過格是什麼?用《太上感應篇》一百九十五條天天對照、反省自己的心行,如果違背了《感應篇》的教誨,要改,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天天做斷惡修善的功夫,而且要力行善事。所以他發願做三千條善事,求什麼?求考上舉人。他命中沒有舉人,只能做個小秀才,秀才不叫功名,舉人、進士才叫功名。命中本來沒有舉人的,結果他忽然考到了舉人,命運就開始改了,這下他有信心了。然後又發願再做三千條善事,回向自己能夠生子,傳宗接代。古人都是很信這個的,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有子嗣。結果剛剛發願沒多久,他真的生了兒子。三千條善事做圓滿了,然後他又發願做一萬條善事,希望考取進士,進士就是古時候最高的學位,結果後來真的考上了。所以了凡先生在晚年給他兒子寫了四篇家訓,《了凡四訓》,第一篇就是「立命之學」,立命之學並不復雜,就是斷惡修善。你想要得到「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等等這些福報,那你就要修慈孝,修善積德。了凡先生能做到,你也一定能做到。這是一個真人,不是假造的,明朝真有其人,現在袁了凡的後代我們都有認識,袁家子孫都還不錯,祖宗積的德。下面經文說: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譬如世法牢獄。劇苦極刑。魂神命精。隨罪趣向。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相從共生。更相報償。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裡經文講到『世間』,眼前我們就能看到這種因果報應的事實,那些造罪業的『壽終之後』,斷氣了,『入其幽冥』,幽冥就是惡道,幽冥界,三惡道包括地獄、餓鬼、畜生。『轉生受身』,這一轉世受了另外一個身體。『改形易道』,形體改了,譬如說做了貓、做了狗、做了豬,這改了形體;或者易道,就是變了道,本來是人道,現在變了畜生道,入了餓鬼道,甚至到了地獄道。這都是因為自己生前造惡所致。『故有』,故就是因此,有『泥犁』,泥犁就是地獄,『禽獸』,禽獸是畜生道,『蜎飛蠕動之屬』,這些都屬於畜生道,畜生裡面福報很小的,就是小飛蟲、小爬蟲這一類,朝生暮死,福報非常小。這些惡道眾生都是前世沒有好好行善積德。

  下面用比喻說明,『譬如世法牢獄,劇苦極刑』,世間的牢獄就是懲罰罪人(犯罪分子)的,古時候的牢獄還要上刑罰,種種的酷刑來懲罰他,甚至處以極刑,極刑就是砍頭,斷其身命,這是比喻最苦的報應。實際上人造惡多端,到惡道裡面受的苦比斷頭要更苦。人最苦的莫過於死,所以用這個做比喻,實際上比喻是不可能說到真實的,只能是彷佛,讓我們能理解,真實的比這個痛苦萬倍都不止。所以『魂神命精,隨罪趣向』,魂神指第六識,就是我們講的靈魂,命精是指第八識,也就是我們投胎的主體,隨罪趣向,受罪業的驅使,身不由己,自己做不了主了,是自己罪業決定來生趣向。到惡道裡面所受的壽命有長有短,而且『相從共生』,這是業力牽引,眾生與眾生之間互相就能夠感召到一起來。

  眾生在一起這個關系,佛講了不外乎四種,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四種緣分,除了這四種緣分以外,沒有別的緣分。沒有這四種關系,你不會感召到一起,哪怕是一家人,父母兒女、夫婦之間都是這四種緣。如果是遇到善緣,很不錯,我們過去對他有恩,他就對我有恩,他對我很好,這是善緣,見了面大家互相很歡喜。像我們今天見了面很歡喜,過去都是善緣。有的時候我們遇到惡緣,真的,見了對方,也沒得罪他,他就對我很不好,一天到晚挑我毛病,打擊我、傷害我,前世結了怨。『相從共生』,互相報償,互相就是報復,酬償業報。『殃惡未盡』,如果我們所造的罪殃、惡報沒有受盡,就永遠不能脫離苦海,輾轉在惡道當中,循環流轉,『累劫難出』,經歷好多好多劫都出不來,難以得到解脫。『痛不可言』,真是非常的痛苦。

  生死輪回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求解脫,要生死心切,六道裡面眾生冤冤相報,互相報償,互相纏縛,沒完沒了,痛苦不堪。所以你學佛是不是真學,就看你是不是真明白,真明白的人一定生起求解脫的心。過去夏蓮居老居士以前學佛也是雜修,什麼都學,後來學到淨土法門了,其他法門都放下。他聽到淨土法門以後,把自己關在房裡笑了三天,高興得不得了,這回我可以出離生死了,其他法門救不了我,淨土法門能救我!你看這樣的心境,你就知道他生死心切,人家學佛為什麼學的?出生死、出輪回。最後經文講: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

  『天地之間』,我們講宇宙之間,就是整個六道輪回,因果報應,『自然有是』,它是自然的,不是人為創造的,如是因得如是果,造善業必得善報,作惡必得惡報。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這裡講的『雖不即時暴應』,有的時候果報可能不是馬上現前,但是因果決定不虛,因緣成熟的時候一定會報應。在佛經裡面就給我們講一個故事,琉璃王殺釋迦族,琉璃王本來是跟釋迦族人是親戚關系,他的父親想要跟釋迦族,就是迦毗羅衛國聯姻。釋迦牟尼佛這家族很興旺,大家很尊重,別國的人跟他聯姻,結果釋迦族人就看不起那個國家,於是找了一個婢女把她封為公主,嫁過去,就生了琉璃王。

  結果琉璃王八歲的時候,母親帶著兒子到娘家去省親,釋迦族人都知道琉璃王是一個婢女生的兒子,印度等級觀念很嚴重,所以看不起奴婢生的兒子,於是就笑話他、侮辱他,說你這個奴婢生的下賤人,你怎麼還能跟我們一起玩?琉璃王當時就很生氣,發了毒誓,我將來繼承王位,我一定要報仇。結果後來真的做了國王,他就養精蓄銳,壯大他的軍隊,有一天就興兵來打釋迦族人。釋迦牟尼佛勸止,勸了一次,不聽;兩次,不聽,最後釋迦牟尼佛知道,定業難逃。結果琉璃王軍隊長驅直入,要滅釋迦族人,這是種族大屠殺,把釋迦族人全部趕盡殺絕。釋迦牟尼佛勸釋迦族人,千萬不要去跟他打仗,趕緊逃,所以有一部分釋迦族人逃到了西藏。

  當時大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的阿羅漢,他就用他的缽,把釋迦族人五千人裝到他缽裡,他想留這個人種,就把這個缽送到天上,暫時安放。戰爭過後,把這缽取下來一看,這一缽裡化成血水了。目犍連當時很吃驚,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會這樣?釋迦牟尼佛說這叫定業難逃,然後說出過去的一段經歷。

  說在很久很久過去世,琉璃王這些軍隊是一個湖裡頭的魚,琉璃王是魚裡的頭目,最大一條魚。釋迦族人是這個湖邊村莊裡的村民,有一次鬧饑荒,村民們就把湖水都抽干了,然後把魚都打撈上來,要吃掉。最後吃那條大魚,就有一個小孩不想吃魚,只是在那個魚腦袋上面敲了三下,他沒有吃任何魚,其他人都吃了。結果多生多世以後,琉璃王,他是魚的轉世,他帶著他的軍隊來滅釋迦族,報仇來了。釋迦牟尼佛就是當年那沒吃魚的小孩,在那魚腦袋上敲了三下,所以這個戰爭當中,釋迦牟尼佛頭痛了三天。說明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所以經裡有一首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假使百千劫之後,所造的業還存在那裡,在人的阿賴耶識識田裡的種子它沒有滅,等到因緣聚會的時候,種子現行,就形成果報。所以怎麼可以造作惡業!『善惡會當歸之』,就是善惡報應一定會發生,甚至你成佛了,還逃不過因果。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把《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第一段,殺惡,就講解圓滿了,從明天開始我們講盜惡,一定要深信因果。今天講得不妥的地方,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定弘法師談因果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2/7/23  廣州大佛寺  檔名:57-095-0001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