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用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境界都轉過來


 2014/5/15    熱度:4618    下載DOC文檔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六塵。「不著者,不貪著也」,一般講不執著,進一步說,不但不執著,分別心也沒有。為什麼不分別?全是自性所現的,意識所變的,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自然就不著了。「色等」,就是下面講的聲香味觸法,「六塵也」。塵是形容詞,什麼意思?染污,塵垢是染污,這六樣東西都是染污的。色,染污你的見性,六根根性被染污了;聲,染污你的聞性;香,染污你的鼻的根性,鼻根性;味,染污你的舌根性;觸,染污你的身的根性;法,染污你的意根性。六根的根性被染污,那麼六根根性就迷了,迷而不覺,這稱你作凡夫。如果六根根性沒有被染污,那你是菩薩。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講,菩薩捨識用根,菩薩不用六識,為什麼?六識是迷,轉六識為六根的根性。我們凡夫見色,馬上就分別執著,那是什麼?分別第六意識,執著末那識,末那識裡有貪瞋癡慢疑,就跟著起來。菩薩不用六識,用什麼?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什麼樣子?根性是清淨平等覺。菩薩用見性見色,那不是色塵,是見色性,明心見性;用耳根聞,聞性聞,用耳根是聞性聞,聞聲性。這六根這樣一交替,六根全是見性了,見性成佛。所以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大聲疾呼,學《楞嚴經》的要懂得捨識用根,他話講得沒錯,楞嚴會上佛是這麼說的。可是自古以來,這些注《楞嚴經》的大德們都沒有說這個話,而是用天台智者大師的止觀來解釋《楞嚴》。天台的止觀沒有離識心,就是說他還是用阿賴耶。交光大師指出來是正確的,不可以用止觀來解釋奢摩他、三摩、禅那,應當依據經教,捨識用根,那就見性,見性成佛。

  「聲塵,一切音聲,樂聲與噪聲等等」,你要不著。樂聲是音樂,優美的音樂,聽了還想聽,著相了。噪音,聽到很厭惡,不想聽,他偏偏受它影響,聽了生煩惱,也著相了;不著相,不生煩惱。樂聲,不著相,不生貪戀。所以會修行的人,六根在六塵境界,如何保持清淨平等覺,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香塵,鼻之所辨別者,芬香與惡臭。味塵,舌之所辨者,飲食之種種美劣之味。觸塵,身之所辨者,例如細滑粗澀、寒熱溫和等等。」第六「法塵,謂意根對前五塵分別好丑,而起善惡諸法」。這是簡單做一個說明,六根所對的六塵境界。最麻煩的還就是法塵,法塵起分別、起執著,生善惡之法。這個善,歡喜就是善,厭惡就是惡,順自己意思的就歡喜,不喜歡的他就厭惡。

  「又此六塵中,如男女之美容,絲竹歌詠之樂音,栴檀與男女身香,飲食肴膳種種美味,上妙衣服與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之觸覺,皆令眾生貪著其事,不得出離。」這一段就講得細了,詳細一點,我們能夠體會到。貪著其事,你就出離不了六道輪回;如果過分的貪戀,果報就在三途。我們要不能把這些東西放下,大家想想能往生嗎?往生條件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一條,心淨則佛土淨。信願持名,學習的目標在哪裡?就在這一句話,心淨則佛土淨。信願持名,你如果不把六塵放下,你心怎麼會清淨?心不清淨,跟極樂世界就相違背了。念佛人到臨命終時,確實沒有達到這個標准,如果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在最後咽那一口氣的時候,心裡是念阿彌陀佛,也能往生。但是你要曉得,這個機會太渺茫,一萬人當中找一個都找不到。這是淨土的殊勝。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六塵愈淡薄愈好,這是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求往生的人。對於六塵境界,生活在世間不能少,有可以,沒有也好,絕不要計較,絕不要去貪戀,一切隨緣。《還源觀》上給我們講的四德,隨緣妙用,妙用就是不執著、不分別、不去計較,那就妙用,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一分別計較,我們的道心就沒有了,阿彌陀佛就不見了。所以心裡只要擺上阿彌陀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多好!用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境界都轉過來了。眼見的是阿彌陀佛,耳聞的是阿彌陀佛,鼻嗅的是阿彌陀佛,舌嘗的是阿彌陀佛,六根所接觸到全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往生。還有絲毫貪戀世間,那就是一條繩索在那裡捆綁住他,他去不了。最後一念,這條繩索斷了,他走了;臨終這條繩索他斷不掉,又搞六道輪回了。這個非常非常可怕,一入輪回,不知道到什麼時候再遇到佛法,就是得人身、遇佛法機會很渺茫。肯定是能遇得到,但是李老師講「長劫輪回」,輪回裡面你受多少苦難。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八一集)  2011/2/1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81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