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的婆媳之道(一)


 2014/6/13    熱度:3528    下載DOC文檔    

 

  講到婆媳的問題,在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婆媳之間有很多的恩恩怨怨,有一些家庭婆媳的關系是很不錯的,但是數量比較少。受傷的,有沖突的,有矛盾的婆媳關系比較多。婆媳問題實在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千年以來給在婚姻裡的女性的一個很大的困擾,所以有一句諺語是“十對婆媳九不和”。
  我國社會學家根據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每八對離婚的夫婦裡面,有四對是由婆媳矛盾造成的。另外有高達百分之五十的夫妻,因為婆媳關系沒有辦法調和而造成長期的冷戰和分居。這其中百分之五十裡面有百分之三十的女性說,如果能夠排除婆媳矛盾的干擾,自己可能與前夫有復合的可能。由此可見婆媳問題的確是決定一個家庭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就和”就是說如果婆媳相處融洽,那麼全家人都會如沐春風;如果婆媳關系緊張,那麼連左鄰右捨都不得安寧。所以有人說,一個屋檐下沒有辦法容下兩個女人。
  婆媳問題讓很多人都很頭疼,婆媳關系處理得好,會讓你的婚姻生活更加美滿穩定,處理不好就讓你的婚姻生活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引爆傷害家庭中的人際關系。有人說一個男人一生最愛的兩個女人,一個就是生你的母親,一個就是你娶回家當老婆的妻子。很多人都會說疼兒子就要疼媳婦,你愛老公就要愛婆婆,這是因為愛屋及烏的緣故。
  為什麼婆媳的矛盾千古年來仍然存在,仍然這麼影響婆媳的感情呢?希望透過學習和了解,能夠使傳統的苦媳婦和惡婆婆的模式得到重新的更新變化,不是天天的吵架,而是能夠彼此為對方著想,重新塑造家庭溫馨,良善,體諒的婆媳關系,使全家和諧美好,讓我們能夠體會到有上帝的祝福充滿在其中。
  婆媳失和的主要原因:大多人結婚的初期,婆媳關系很難協調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從婆婆的心理來看,她們總是含辛茹苦的把兒子養大,總是非常疼愛關心自己的兒子,在母親的潛意識裡,她是不希望有其它的愛來干擾母子關系的。特別是如果母親本身是經過離婚或者老伴過世,她的感情無依無靠,生活孤苦的時候,她將唯一的愛完全寄托在兒子的身上。這個兒子成家以後,他就會將他對母親愛的一部分轉移到媳婦的身上,就有不少的母親適應不了兒子對自己愛的轉移,所以心中產生了一種不清楚,好像不平衡的嫉妒的心,沒有安全感。
  另有一種心理就是在過去的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婆媳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系。婆婆要媳婦俯首聽命,沒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尊嚴,但是她多年媳婦熬成婆以後她就要翻臉了,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其實做婆婆的要學會將心比心,要了解母子之間的愛和夫妻之間愛的表現方式是不同的,兒子對你的愛是母子的愛,兒子對媳婦的愛是男女之間的愛,這兩種愛並不矛盾也不可把它混淆。因此婆婆不要認為兒子將她的愛給了媳婦,就對媳婦產生怨恨,也不要總跟媳婦來爭吵。
  婆婆如果換個角度來想,想想自己當時年輕的時候,也是希望自己的婆婆給自己的丈夫多一點自由的空間。所以今天也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她的媳婦著想,多理解,多體諒,多關心,多幫助,盡量避免對媳婦唠叨挑剔的毛病,那麼媳婦即使冷若冰霜也能被你的愛來感化的。你想一想過去自己當媳婦的時候,你的婆婆對你百般挑剔,處處為難你,樣樣不滿意,要你受多少苦?那麼今天你當婆婆就想想,其實我當時受苦,我就不想我的兒子所愛的媳婦也遭受我當時的那種痛苦,我為了愛我的兒子,我也應該愛我兒子所愛的女人,如果能夠把她當做是我的女兒一樣來愛護照顧她,那麼彼此的關系就不一樣的。
  從做媳婦的來想,做媳婦的在和老公戀愛期間,本來對自己全心全意的愛,自己在這個男人心裡是唯一的,但是結婚以後,她會看到老公仍然分心在婆婆身上,她也產生了嫉妒的心理。就會從心裡說你婆婆怎麼這麼不懂情理呢?你兒子都已經成家了獨立了應該是屬於我的,你怎麼還拴著兒子干什麼呢?所以,媳婦為了要保住老公的愛,並且要求老公更多的注意力在她身上,所以她在老公和婆婆之間就會有一個爭奪戰,她就是希望老公站在自己這一邊。這是妻子有一種占有欲的一種表現,媳婦常常也是不平衡,她跟婆婆的關系就會越來越惡化。
  今天我們談的是雙贏,其實不僅是婆婆應該調整對媳婦的態度,媳婦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曉得以正確方式來對待她的婆婆。做媳婦要了解婆婆對老公的愛,是因為一般老人有強烈孤獨的感覺,特別是老伴過世或者是身體多病的,在感情上,這個婆婆需要倚靠兒子,不想和兒子分開,但是又擔心媳婦不尊重她。在這種情況下,做媳婦的要學習了解婆婆的心境,體諒老公的難為。主動向婆婆噓寒問暖,盡量滿足婆婆的需求,希望天下所有的媳婦對婆婆多一份理解和尊敬,那麼即使婆媳的關系顏如寒冬也能化為河水的春風,你這樣對待婆婆的話,自己也會體會到生命中的平安和愉快。
  哥林多前書13章5節說“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在婆媳相處當中,盡量考慮對方的要求和需要,願意支持並且成全對方的願望。接納對方情緒上的感受,用心來傾聽,讓對方知道你了解她。這就是不求自己益處的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體諒,多一份關懷,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台灣學佛網首頁幸福人生婚姻家庭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