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48集)
老法師:大家早晨好。 主持人:上官老師,主題「佛陀教育與傳統文化本是同根生」。 尊敬的師父上人教導我們,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淨業三福同樣是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為第一福中的最根本。自性生萬法,既然中華傳統文化和佛陀教育都是自性所流露,那二者就是一不是二,這也是二者亘古不滅、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根源所在。如《科注》中所形容的因如實而安住,具足莊嚴,圓明具德。現大慚愧弟子以《無量壽經》為例,簡單列舉傳統文化和佛陀教育的相通之處,證明二者本是同根生。 一、關於自性和習氣的描述與認知。《三字經》開端即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先祖遺訓中的本性,即是佛經所言之自性。《華嚴經》雲,「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此正是佛陀和先祖對於自性和習氣的認知如出一轍。《無量壽經.德遵普賢第二》中講述世尊,「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覺」。降伏魔怨就是對治習氣,定慧力對症妄想、執著,而最正覺就是自性,微妙法就是自性本具。本經第二品這幾句話與先祖和《華嚴經》關於自性的認知完全相同,同時再次肯定了人人是佛,也就是本經所依理體,「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二、不能回歸自性的原因,乃不能教學為先。《三字經》言「苟不教,性乃遷」,從而揭示了不能見性的原因,因為忽視了教學為先的重要,才被習氣所牽累。《無量壽經》第三十三品雲:「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正是教育的衰敗,才令「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感得的果報在本經第三十五品中可見,「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難得解脫」,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缺失,使得習氣做主,成為不能回歸自性的原因。 三、佛陀和聖哲出世的目的,都是今現在說法。諸佛菩薩和古聖先賢來此濁世,不為名聞利養,只為令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為眾導師,令生彼岸。《禮記.學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又有:「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可見古聖先賢盡一生全力只為教化眾生,所以才有「育,養子使作善也」。育就是以教學為手段,子代表一切眾生,作善是令回歸自性。本經第二品雲:「以諸法藥,救療三苦。升灌頂階,授菩提記。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又「大教緣起第三」,如來「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表明諸佛菩薩教學為先,拯救群萌的本懷。而本經的真實之利更是究竟真實,是令眾生一生實現,是心是佛,是心念佛,是心作佛。無以倫比的大慈大悲,就是諸佛如來今現在說法,宣講《無量壽經》,勸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極樂世界。 四、教學的理論依據,一門深入。先祖言:「教之道,貴以專」。若不能專攻一門,則不能通達自性,不依此理,不能開明。《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雲:「若有為求無上菩提,於一事中,專心修習,無不成辦」。正是恩師常言之一門深入。《無量壽經.至心精進第五》中世尊雲:「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至心與精進是本品品名,品名中即明示法藏比丘因地成就就在至心與精進,即一門深入,即教之道貴以專,因地不依至心精進,一門深入,果地不能得最正覺。又本經提倡一向專念,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門之義,又指從初發心念佛直至最後一念也,可見專在於從始至終矢志不渝乃見性的必要條件。 五、教學的具體方法,長時薰修,即真看破。古有董遇雲:「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朱熹《朱子家訓》中「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可見真正成就都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沒有戒定的基礎,智慧無從而見。本經第五品中法藏比丘聞佛所說,發起無上殊勝之願後,「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其一心、精勤、保持、滿五劫的過程就是長時薰修的過程。復有一向專念是把彌陀果覺做為眾生因心,一聲嘉名,萬德齊彰,但蓦直念去,不假方便,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開,這正是讀書千遍,其義自現。但當老實念去,自然花開見佛,從有念而入無念,因往生而證無生,實屬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的最高境界,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的最高境界。 六、教育的目標,令成佛作祖,成聖成賢。唐韓愈《重答張籍書》:「吾子不以愈無似,意欲推而納諸聖賢之域」。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慕聖賢之道,納聖賢之域,都是古人一生所求,求成聖成賢成君子。本經「法藏因地第四」雲:「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這是法藏比丘願神通道力同佛無二。又「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這是法藏比丘願成佛,並如佛救苦度生。「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成正覺」,此句法藏比丘所求如同古聖先賢,求成正覺,圓滿智慧,納聖賢之域。本經中的聖賢之域是,「殊勝莊嚴無等倫,恆放光明照一切」的最上妙樂極樂世界,是一切聖域之所歸,一切聖賢當來也將導歸極樂聖域。彼極樂世界導師,光中之王,佛中極尊;所生菩薩眾,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可見極樂聖域國土、導師、學生均為福慧莊嚴最尊第一,乃成佛之最高境界,教育目標之最高層次。 七、教學講究因材施教,契機契理。《禮記.學記》曰:「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古人歷來講究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才能實現教學目標,令其成聖成賢。孔子又提出「時中」,時然後言,強調說話、治國、教學都要看適當時機。本經第二品,如來「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現滅度」,又「常習相應無邊諸行」,這都顯示出如來度化眾生,無不是教授眾生最適合的修持方法。本經第四品中,「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本經屬事事無礙法界,故佛一音度一切根性眾生。又本經彰顯彌陀無比慈悲,學生根機、習氣不同,何出一法攝授所有根機眾生,令修習簡單卻能成就最正覺。於本經「發大誓願」、「三輩往生」與「往生正因」品中,將彌陀攝受一切時、一切處之眾生,乃至五逆十惡均不離不棄的智慧展露無遺。平等度生,轉凡成聖,一生成佛,於一念間,於片語裡,這正是因材施教的最高境界。 八、教學注重實行,即依教奉行,真放下。孔老夫子教學注重實行,提倡「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本經「真實功德第三十一」中,「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這正是夫子所重視的言行一致。又「心得開明第三十四」,佛告彌勒,「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佛陀教育,以真看破、真放下為實行,真正表裡一如。又本經「必成正覺第七」中,法藏比丘以偈頌總結,「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又「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從發大誓願到圓滿成就,這也是夫子所言,表裡相應的典范。最重要一點,本經乃真實之際,真實之義,真實之利。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自性是佛,表隱,因為眾生迷惑,而不能見裡面所隱,而一切人事物是表相、是假相,表顯,通過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入一法句,由表面假相入內在之真正自性,入清淨句,此乃表裡相應的最高境界。因此稱佛法為內學,持名念佛為入佛境界最方便、快捷、穩妥的方法,真正是表裡一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九、教學所培養的人格操守,即何者為善。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總結人格操守為,「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人格力量的光輝,自古仁人志士奉之為人生座右銘。本經「重重誨勉第三十六」中佛告彌勒,「若曹作善,雲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此為善的標准。又「心得開明第三十四」中,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此處是善的圓滿之意。敬於佛者,普賢之德必敬一切眾生,視一切眾生為阿彌陀佛,得平等心,無差別相,入不二法門,即真如本性。可見依據本經持名念佛者,是為天下第一大善,是善的最高境界。 十、教學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價值,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孟子在《孟子.盡心章句上》中提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本經「心得開明第三十四」中,佛告彌勒,「人能自度,轉相拯濟」。可見自覺方能覺他,而唯有成佛才是覺行圓滿,普為一切天人師。兼濟天下實則也是勸發菩提心,因眾生無邊誓願度,才決定念佛成佛,而圓滿拯濟眾生。是故念佛成佛往生極樂就是兼濟天下,也是兼濟天下的最高境界。正如「光明遍照第十二」中,佛告阿難,「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究竟圓滿智慧之光方能拯救群萌,平等普覺一切眾生,普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是教學追求的最高價值的真正體現,只有本經能夠實現。 十一、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回歸常寂光。孟子提出浩然之氣,原文出自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慚愧弟子理解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氣,就是本經的常寂光淨土。何以故?極樂世界是純淨純善的世界,是圓滿慈悲智慧莊嚴的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圓登四土,最終回歸常寂光。常寂光遍一切時、一切處,無不照見,照而恆寂,寂而恆照,寂照同時,又非寂非照,是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三德圓證。而孟子形容的浩然之氣,存在並充滿於天地之間,至極浩大,至極剛強,與仁義道德相配,仁義道德損害則浩然之氣不可得。這種浩然之氣就是常寂光淨土,塵勞永寂、法身常住、智光遍照的境界,強名浩然之氣,強名常寂光。本經之趣就是生極樂世界,即圓登四土,也就是古聖先賢和一切諸佛如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證得。 綜上所述,佛陀教育和傳統文化均以孝為根,以敬為本,是內聖、內學。佛陀與先賢以為一切天人師,拯救群萌為出世因緣;以教學為手段,令破迷開悟;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方法;以真看破、真放下為實行;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實現教學最高價值;兼濟天下,普度眾生成佛,達到教學最高目標;一生成佛,永不退轉,導歸教學最高境界,浩然之氣,常寂光淨土。可見佛陀教育和傳統文化是為一體,同為自性所流露,不二法門,清淨句者,真實理體。以一體故,所有善根心心回向,乃至臨終十念皆得往生。 大慚愧弟子實在是因為不精通儒釋道,沒有入門,才寫出來先讓自己明白而已,肯定有很多不妥和遺漏之處。懇請師父上人慈悲予以指正。 老法師:要念佛,佛念純了,心清淨了,你念這篇文章,自然能把它的意思念出來。我們心不清淨,意不誠,所以念得念不出味道出來。這篇文章味道很濃,見地完全正確,也就是古人所謂的悟處,能悟到這個境界,再向上提升就契入了。認知很不容易,認知之後,方向、目標就正確,不會走岔路,不會走彎路。上官同學,我們在她幾次報告當中,看到她的進步。非常難得,至少世出世間法裡面講的好學她做到了,正知正見她具備了,往後就是努力。努力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深入經藏,從經藏裡面求開悟;另外一個方向,海賢老和尚走的,一句名號念到底,決定能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學教跟念佛最後的目標都是融入常寂光,佛經的術語叫證得常寂光,融入、契入跟常寂光合而為一體,這是大乘修學究竟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圓滿的境界,《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如來。 上官何以能有這麼快的進步,原因是什麼?總不外乎煩惱輕,智慧長。煩惱輕是能放下,她能放下,我為什麼不能放下?這是聽上官的報告,看上官的文章,我們要能體會,見賢思齊。不但她講儒跟佛,也就是大乘跟中國傳統的文化,確確實實是一個根源流現出來的。這個根源,中國古人講的本性,本性本善,大乘佛法裡面講的自性,自性跟本性是一個性。《大學》裡頭開章明義就告訴我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自性,體是明德,相是親民,用是止於至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教化一切眾生,沒有離開明德、親民、至善。親民是什麼意思?親民就是佛法講的大慈大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現在人講的愛,親民就是愛。這個愛是真愛,是自性裡頭的第一德,萬德、無量德都是從這個德裡頭流出來的,這個是一切德的根本,所有的宗教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你看新舊約《聖經》,這西方最主要的宗教,這部《聖經》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它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這就是《大學》上講的親民。它這個愛從哪裡來的?從明德裡頭生出來的。明德是體,親民是相(我們講三大:體、相、用),止於至善是作用。止於至善是什麼?就是《大學》後面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至善。從格物到平天下,平天下就是天下太平,天下是所有國家、所有族群、所有不同的文化,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叫平天下,世界大同,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了。就是佛法裡面,佛法有至善的一個代表,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裡面看到了,看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極樂世界就看到了。極樂世界的平天下可不是一個星球,它是大和,和睦。大和和的對象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一切眾生,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真正講到究竟處。 所以湯恩比說,中國的古人(他講古時候的中國人,他不是說現在的),心量大,能包容異族文化,就是佛教,能包容;而佛法在中國,大幅度的提升了它的本土文化。《大學》前面三綱八目,你看佛法一解釋,這還得了!沒有佛法的解釋,古聖先賢那些注解,都沒有講得這麼究竟,沒有講到這麼徹底。所以佛法來解釋,那是什麼?中國古聖的先賢統統是諸佛如來化身到這個地方來教化眾生,應以聖賢身得度者,即現聖賢身而為說法,就這個意思,《普門品》裡頭的。釋迦佛出現在印度,那個時代印度應以佛身得度者,釋迦牟尼就現佛身而為說法。在中國呢?在中國用佛不行,中國沒有佛的概念,中國有聖賢君子的概念,就現聖賢君子身而為說法。 不但佛陀教育跟中國傳統教育本是同根生,跟我們世界所有不同的族群、所有不同的國度,那些古聖先賢的文化都是同一個根。怎麼知道同一個根?都用愛心,沒有不說愛心的。所有宗教沒有說不愛父母的、不孝父母的,找不到,沒有說不敬老師的,換句話說,從性德裡頭流出來的,那就是本是同根生。所以宗教可以融合成一體,為什麼?同個根。人類在一起,確確實實可以化解一切誤會,可以整合為一家人,就是它同根、同本。孝、敬沒有聽人反對的,我們這十幾將近二十年,在國際上與不同族群交往,與不同宗教交往,我們交往所依據的是什麼?就是孝,就是敬。早年我剛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認為我還要准備怎樣跟人辯論,結果這麼多年來,一次辯論都沒有,提出來大家就歡喜接受了。我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放下自己的成見,接納一切人的學說。聽,仔細聽,仔細去看,必有可以融通之處。不能夠融通,圓融貫通,障礙決定在自己。什麼障礙?妄想、分別、執著,佛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融通,問題就解決了。 上官在此地,引經據典給我們舉很多例子,都非常踏實,我們聽了歡喜。這些學習的資料應當流通,決定不是搞名聞利養,我們拋磚引玉,希望覺悟的人愈來愈多,那就是說聖賢君子愈來愈多。社會國家有聖賢就能長治久安,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美滿,沒有聖賢君子社會就亂了。這些好東西,香港有一家報紙,每半個月有一整版刊登的傳統文化,這些好的心得報告可以在這裡發表,可以在網上流通。決定不是搞名聞利養,是求社會安定和諧,我們供養志同道合的同學,刊登出來請求大家指導,請求大家為我指正。 名是麻煩事,出名不是好事,可以用個筆名,沒有人知道的,這都是善巧方便。寫《幻住問答》的這位法師,宏琳法師,他寫信給我,宏琳是他的假名字,不是真名字。真名字他沒告訴我,只告訴我這名字是筆名,對外發表文字所用的,不是自己真名字,真名字連我都不知道。這真難得,真不容易,都是我們在末法時期,這個大時代應該要學的。這些人的示現,佛門裡頭有句話說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他們出現為我們解決問題的,我們遇到困難,他來替我解決問題。海賢老和尚、海慶老和尚這些人,我們心目當中都是再來人,都是來救苦救難的。我們遭受苦難,無所適從,他給我們示現榜樣,他用文字、用言語來教導我們,讓我們覺悟,讓我們明白。我們知道我們錯在哪裡,錯在不知道用個假名,我這麼多年,如果用個假名,什麼事都沒有。細心想想,現在這些年輕人比我聰明。 我有個好處,比我聰明的,比我有德行的,比我有學問的,比我有智慧的,比我有能力的、有福報的,我擁護他,我贊歎他,我願意接受他的領導,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長處。我一生確實從小就沒有領導人這個念頭,一生願意接受別人領導,自己不操心,所以心比較清淨,比較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人事有麻煩。我非常感激方東美先生把大乘教給我,沒有他,可以說我這一生跟所有宗教都沒有緣分。因為年輕時候誤解了,認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是迷信,所以從來不接觸,不碰它。我跟方老師學哲學,他告訴我,大乘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個話我聽了感到非常驚訝,他細心給我做詳細說明,慢慢我才明白、覺悟過來,接受了。世界上有這麼好的東西,可惜人不認識。認識之後就要繼承,要真干,要把它傳下去。這是我們天賦予的使命,我們要努力完成這個使命,所以走上這樣一條路。 這個路不好走,障礙重重,但是盡心盡力就是圓滿。讓我們自己心安理得,理明白了,盡心盡力做就是圓滿的。做不成功、做失敗了,眾生沒福;眾生有福報,我們一定會做出成績。為什麼?我們盡心盡力,不夾雜名聞利養在裡頭。夾雜名聞利養在裡面,做失敗了,那是你的心不真,你用的是妄心,自然會失敗。用的是真心,有祖宗保佑,有三寶加持。所以問問自己,有沒有絲毫名利夾雜在裡頭,要問這個問題。確實沒有,做下去,佛菩薩給你鋪路。我們一生憑藉這個認知做了幾十年,從開始學到現在六十三年。六十三年當中學了不少東西,不但從經典上學習,從修持,從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裡面學到的很多,對我們的信心、願心不斷向上提升,沒有退縮,永遠是這麼積極認真在做。 念佛,最後歸到念佛,念佛比什麼都重要!這個方法既簡單它又圓滿,不是我們想像當中圓滿,不可思議的究竟圓滿。我們能遇到這個法門,這要感謝佛菩薩,不是佛菩薩加持我們遇不到。尤其是遇到兩位大善知識,夏蓮居跟黃念祖,這兩位善知識實際上是李老師教我的,我如果沒有跟李老師學,這兩個人的名字可能一生都不知道。李老師年輕三十幾歲的時候,他的佛學跟梅光羲學的,梅大師。梅大師跟夏蓮居老居士老朋友、師兄弟,關系非常密切,在那個時代,佛門稱為「南梅北夏」。南方,梅老是南昌人,江西南昌的,夏老是山東人。這真的是有大成就者。夏老自己也透出來,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干什麼?就是為會集《無量壽經》而來的。黃念祖來到這個世間,目的就是為這個會集本做注解而來的。他們的使命完成,走了。我們遇到了,我們能做的什麼?流通。我們要將這個本子、將這個注解大量流通,讓它成就世尊末法往後九千年,一切學佛得度都要靠這個法門,都要靠這個法本。我們也做表法,一生活一天學一天,哪一天不學了,我們就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我們看到這麼多好同學,大家都非常認真努力來學習,無比的歡喜。我們這個小班人數不多,二、三十個人,雖然沒有居住在一起,用這些高科技的方便,每天如同在一起分享一樣,這個緣無比殊勝。我們學習的成績,不能講成果,成績,我們公開,我們不保密,點點滴滴提出來,跟學佛的同學,特別是學淨土的同學,大家在一起分享,幫助我們的信心增長,幫助我們的願心堅定,將來我們這一群人都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我們的方向、目標很清楚,學習的心態很踏實。世間萬緣放下,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就一句阿彌陀佛。好,我們再看下面。 主持人:陳靜瑜老師,至誠感恩賢公表法給予弟子金剛信心。 阿彌陀佛!常慚愧凡愚弟子靜瑜至誠向尊敬的師父上人匯報心得,至誠感恩賢公表法給予弟子金剛信心。在恩師上人的講經中無數次的提到,末法時代的眾生信心微脆、疑障很重,或擾外魔,或遭邪見。海賢老和尚一生都在表法,但最最重要的表法,確實是用近百年的圓滿修行表的最後一法,就是拿著《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的書照相表法。完成這一表法,老人家在三天後就安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這一重要的表法,就是要給末法九千年眾生,以堅定如金剛一般的信心。海賢老和尚給了弟子什麼樣的金剛信心?就是死心塌地的相信,信什麼?深深相信夏蓮老會集的這部《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就是佛所宣講的;深深相信黃念老所作的《科注》是真實不虛的;深深相信老實認真聆聽尊敬的上淨下空恩師對這部大經的宣講,依教奉行,就能帶我們一生圓滿成就、出離生死苦海、回歸極樂老家;最後真正相信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能往生淨土,不退成佛。 為了成就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的法身慧命,阿彌陀佛慈悲至極,沒有答應海賢老和尚一次又一次的請求接引他老人家往生,而是讓賢公住世表法。在師父上人的講經中,無數次的提到宋朝瑩珂法師三天念佛見到了阿彌陀佛,並請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阿彌陀佛立即答應,三天後就來接他往生。在劉素青老菩薩捨壽十年,為淨宗同修表活著往生的法時,阿彌陀佛也馬上做了回應,劉素雲老師就收到了預示往生時間的數字。尊敬的師父上人也常說,阿彌陀佛是最好商量的,見到佛,佛一定會滿我們的願。況且佛是完全恆順眾生的,若非實在是對正法有生死攸關的影響,阿彌陀佛也不會好幾次拒絕賢公求接引的心願,說明這個表法實在是太重要了,確確實實會影響世尊末法九千年的法運。 海賢老和尚一生等,等的就是最後這樁事情,用自己近百年的圓滿修行來做圓滿的表法,拿著《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本書,為尊敬的上淨下空恩師作證轉,為恩師上人一生所講的法作證轉,為恩師上人一生所弘揚的《無量壽經》會集本作證轉。所以海賢老和尚一聽到居士報告了這部書的名字,就高興備至,像是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寶貝似的,馬上穿上心愛的袈裟,在一生當中唯一一次主動要求給他照相。在場所有居士不僅看到老人家現阿彌陀佛像,並聞到長達三、四分鐘奇異的清香,表完這一法,老人家三天後就撒手西歸了。 這個表法弟子終於看明白了,表的是什麼法?一、海賢老和尚表法,證明夏蓮老所會集的這部大經就是佛所說的,真實不虛,決定信此大經為真經。海賢老和尚最後表法時手中所持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本書,是宏琳法師歷盡千辛萬苦,用了大概十年的時間搜集資料,此書最後的《幻住問答》中,對會集本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夏蓮老用了十年時間,三年成底本,七年修訂修改,字字句句都有來歷,會集的《無量壽經》每個字、每一句,確確實實都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的經文,沒有改動一個字,是真正的會集。而夏蓮老在八十三歲時,謂人曰:「余大事已辦,決捨濁世矣!」於時精神奕奕,開示法要,及所修持所現境界,多為平素未曾道及者。旬日後,於此一句萬德洪名聲中,正念分明,安詳往生,入彌陀願海。 記得靜瑜在十三年前剛學佛的時候,勸靜瑜學佛的是家裡的保姆,比靜瑜大幾歲,就告訴靜瑜,這一生就跟著淨空老法師學習,就學習夏蓮老的這部《無量壽經》就可以了。她給靜瑜拿的第一本書,就是師父上人早年的《無量壽經講記》。靜瑜當時雖然看不太懂,但是很喜歡看,由此跟我們尊敬的恩師上人、跟這部大經就結下了深深的緣分。在八年前靜瑜還在東北的時候,有一次親眼所見一位很有聲望的大德居士,在嚴厲的指責會集本。因為他的聲望,讓在場的一位同修馬上提出一個問題,說自己剛印制了兩千套《無量壽經》會集本,應該怎麼辦?這位大德居士建議立即毀掉。這位同修聽後,馬上就照辦了。靜瑜當時聽了很是著急難過,但當時自己是個無名小輩,況學佛時短,不知如何解釋。自那以後靜瑜就暗暗發願,一定好好學習這部大經、弘揚這部大經,讓所有毀謗它的人都能回頭,都能建立正知正見。 二、海賢老和尚表法,證明黃念老所作的集注,就是佛菩薩做的圓滿注解,真實不虛,決定信此集注為真注。海賢老和尚的最後表法,也證明了黃念老的集注沒有錯誤,真正是無量的智慧。黃念老用了八十三種經論,用了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來注這一部經,集注裡面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門有教下、有顯教有密教。師父上人開示,等於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義圓滿在其中,看這本集注就相當於看到了全部佛法,真的是不可思議。這部集注凝聚了黃念老多少心血!靜瑜在網上查閱資料看到,自一九九二年起,老人家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完成《大經白話解》。老人不顧自己八十高齡且體弱多病,除了每日趕寫《大經白話解》之外,還要完成自己的定課,因此天天在深夜一點鐘之後才能睡覺。因為拼命注書,家人都上班,黃老常常吃些剩菜剩飯,菜飯一塊煮。因寫書任務忙,也常常吃些焦飯,糊菜粥,有時都燒焦了還要吃。家人上班回來,聞到院子裡焦味,准是老人忙,又忘了拿走。家人說這些粥不能吃了,老人卻笑著說:「這飯很好,不要在吃上花費時間和精力。」於是他盛了一碗黑乎乎的菜粥,津津有味的一邊吃還一邊笑著跟家人說:「我現在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拿誰的生活跟我換我都不換。人生極樂是什麼?是法樂」! 一日晚上,老人家突然感覺嗓子不適,坐在床邊拿藥,手把藥拿起來,人已困得打了盹,一個瞌睡過來,人就從床邊栽下去,摔在椅子稜上。老人一聲不吭,強忍劇痛,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摸黑爬上了床。到第二天早晨,老人輕松的告訴家人:「我昨晚摔了。」後來經檢查是股骨粉碎性骨折,受傷的大腿已出現一大片紫黑色的瘀血。就這樣老人還說:「我這個歲數了,腿能不能好都無所謂了,好在腦子好使,手能活動,我就是癱在床上,也要把《白話解》完成。」這一摔引起了老人許多宿病復發,心髒、肺、腎都惡化。老人一生不願去住院,更不願死在醫院,還是為了完成《白話解》,才同意送他去醫院,盡最後的努力。這時海內外弟子聞訊要來侍奉老人家,他回電:「誰也不許來,都在原地念佛,求我能完成《白話解》。」在老人往生前六個月,每日十四萬聲佛號,最後超然自在往生。記得在二0一二年,弟子曾經在定弘法師的帶領下,和幾位同學每晚一同讀誦黃念老的注解,每每法喜充滿,深深感佩老人家大慈大悲,為我等愚劣凡夫注此大經。 三、海賢老和尚表法,證明恩師上人對大經的宣講就是代佛宣講,真實不虛,決定信恩師所言為真言。誠如密宗對上師的信仰,如果沒有對恩師堅定的信心,就無法得到對恩師講法的法益。慚愧弟子靜瑜無比感恩佛菩薩的慈悲護佑,讓弟子此生能得遇恩師,並與淨土結如此殊勝的緣分,考驗愈多愈堅定,追隨師父上人學習此大經不辍。記得靜瑜第一次見師父上人,是二0一一年四月,師父上人第一次開講《大經解演義》。至今已經是第四次依據黃念老的注解,宣講這部大經了。師父上人曾經說過:「國內外反對夏蓮老會集本的力量很大,但我能承受得了,我沒有改變。為什麼?我相信老師,這個本子是老師親手傳給我的。」師父上人堅定的說:「就是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我一個人還是照樣學下去,我絕對不會背師叛道。」師父上人以一生證明了老師傳的這部經沒有在自己手上中斷,這部大經真正在老人家手中弘遍全世界,真正讓無數人受益。 回頭反觀自己,我會不會改變,我會不會堅定的學下去,我會不會背師叛道,我能不能忍?如果不能,法脈就斷在了我的手上。直下承擔如來家業,護持正法,久住世間,這不是別人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我責無旁貸。弟子深信海賢老和尚此無比重大的表法,就是為了讓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對這部大經,對這個注解,對我們恩師上人的講經生起堅定的信心,正所謂經中所言,「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眾生因為信心才能得度,一切眾生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全靠這個法門,全靠這一本經。為了成就末法九千年的正法得以弘傳,為了成就末法九千年眾生的得度因緣,是!無論是夏蓮老,無論是黃念老,無論是賢公老和尚,還有我們尊敬的恩師上人,一切一切都是為了眾生,有什麼辱不能忍,有什麼苦不能吃?真信恩師所言,必定老實、聽話、真干。 弟子在五月份寫了學習心得,「為什麼要學習海賢老和尚的光碟」後,一直堅持每日最少看三遍。在師父上人出國期間,弟子接受三家寺院邀請前去參學。無論是在去機場的路上,還是在高速的車上,弟子都把下載到iPad上的海賢老和尚光碟拿出來看。一同前去的同修很多沒有看過,歡喜備至,一同學習。在從四川德陽萬佛寺返回深圳的飛機上,正趕上深圳遭遇七年不遇的大雨,機場關閉,飛機轉停到了貴陽,本來不到兩個小時的旅程變成了十二個小時。不過同行的幾位同修,卻絲毫未覺得困頓,大家全都認真的看了近十遍的海賢老和尚的光碟,在飛機上漫長的等待變成了無限的法喜。在前去梅州千佛塔寺的路上,弟子需要換車,車上的同修正同弟子一同看光碟,此時見弟子要下車,對此光碟戀戀不捨。弟子高興的說:你拿iPad看,靜瑜手機上也下載了也能看。弟子在千佛塔寺參學三天,每晚同大眾分享學習海賢老和尚的心得,聞者無不歡喜。記得第一天講完課,寺院的大和尚尼就高興的來要此光碟和書,想學習學習。第二天早上,一同前去的同學高興的跟靜瑜說:「老師您知道嗎?今天早上四點鐘一起來,六十多個義工就一起在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 師父上人在二0一三年得知海賢老和尚往生時,在講經中稱贊賢公為佛門中的丈夫,這可是佛的十號之一!佛來為我們作證轉、證信,我們只要有如同金剛一樣的信心,信海賢老和尚所言,信恩師上人所言,就如同蒙佛授記。此生一個方向就是極樂世界,一部經就是這部夏蓮老會集的《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就能如海賢老和尚一樣圓滿成就,也能為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做個好樣子。常慚愧凡愚弟子靜瑜粗淺心得,敬呈恩師上人,至誠啟請恩師上人慈悲予以指正。 老法師:靜瑜同學的善巧方便,把佛法裡面第一大法傳給身邊的大眾,這無量功德。沒有接觸佛法的人看到了,生起信心;已經生起信心的同學看到了,信心堅定,不知不覺的就度了不少人。這些人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靜瑜她的影響,都是她的同參伴侶。這些同參伴侶還會影響別人,影響的面愈來愈大,影響的時間愈來愈久,讓人心裡信願愈來愈深,這是好事情。這是我們人人都應該學習,應該要做的。 我經常,這次在東南亞的旅行,從香港飛到雅加達,從雅加達飛到新加坡,從新加坡我們是開車到馬來西亞,到馬六甲、吉隆坡,我都沒有離開這個光碟。因為他們給我一個小的隨身聽,這裡頭講的內容就是這片光碟的內容。在飛機上我用耳機聽,同學送我一個耳機,聲音很清楚,能隔音,飛機上其他的聲音聽不到,這是一種享受。一遍接著一遍聽,愈聽愈歡喜,愈聽愈發現裡面的奧秘。你只要多聽,你自己去感受,不必問別人,遍遍不一樣,法喜充滿。這些文字,這些報告,非常感動人。 現在在這個時代,對這個法門經典集注還有批評的人,還有毀謗的人,什麼原因?他們沒有把這個經多看幾遍,完全是依自己成見不喜歡的。尤其是夏蓮居是在家居士,黃念祖也是在家居士,示現在家居士身分,沒有成就人家瞧不起你,有了成就就有人家批評、就有人毀謗。這樁事情自古以來就有,一點都不足以為奇。釋迦牟尼佛在世,毀謗佛教的人有多少?外面有六師外道,佛弟子當中也有六群比丘。所以佛才制定戒律,以前佛沒制定,佛門裡頭起內讧,這個問題嚴重。所以古德講,「三學興衰,其來已久」。沒有現在這麼嚴重,我們遭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的批判。我們能接受,我們清楚,為什麼?這幾十年讀誦大乘經典,幾十年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這些經論,我不敢說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得大徹大悟,我沒大徹大悟,所以我只是在講台上跟大家分享,請大家指教,我在這些地方建立的信心,了解事實真相。 凡是批評,都是對這個經論沒有認真去讀誦,沒有認真去了解,產生許許多多的誤會。而這些誤會又隨著貢高我慢、隨著嫉妒心,那就變質了。如果真的把經論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真想做一點好事,那是什麼樣態度?那就是互相贊歎。互相贊歎,佛法興旺,互相贊歎,群眾歡喜,群眾對你的教學會生起信心。互相批評,互相毀謗,讓群眾脫離佛教:佛教別學,你看學得那麼多、學得那麼久,學出家了還彼此互相毀謗,這是假的。你毀謗那個不對,我也不學那個;那一邊毀謗你不對,我也不學你,全不學了。所以佛法滅亡,道理在此地。只要是謗佛、謗法,果報在無間地獄。經,佛說的。你毀謗這部經典,這是謗佛。依照這部經典修行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因為你毀謗,他信心失掉不學了,這個因果責任誰負,有沒有想到?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門,都是佛傳的。我們自己修得再好,如果還有毀謗別人的心,你的修行都等於零。為什麼?愈是真學,誠敬心愈現前,恭敬心愈現前,清淨平等覺的心現前,這是真功夫。 海賢老和尚,你看他學佛修行九十二年,一生當中看一切人,沒有一個不是好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一生沒有跟任何一個人發生對立,沒有對立,沒有說這個人是好人、那個人是壞人,沒有,統統是佛。用平等心來看眾生,看人好處不看人壞處,看人本性不看人習性,這是真學佛,這是佛知佛見。看到什麼都不是,這是凡夫知見,凡夫看佛菩薩都是凡夫,佛菩薩看五逆十惡眾生都是佛菩薩。你用什麼標准看,你站在什麼角度上看,這個關系很大。如果你是真正學佛,學什麼?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不說別的,學中國傳統文化,你學到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你會不會去批評人?現在人為非作歹,原諒,不批評。為什麼不批評?《無量壽經》佛告訴我們,就是講現在世的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要怪罪他,沒人教他。 我們遇到批評經教的人,我們聽了不放在心上,不要跟他爭論,爭論罪過愈來愈嚴重。聽了之後一句話不說,就用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所有一切批評我沒有放在心上,心裡頭沒有,干干淨淨,對他也恭敬。像海賢老和尚受人羞辱,還打了他兩個耳光,沒放在心上,決定沒有怨恨、沒有報復,也沒有去責怪。為什麼?憐憫他,他沒有學過,父母沒教他,老師沒教他,學校沒教他,社會沒教他,他學壞了,你怎麼能怪他?你責怪他,我們自己也錯了。我們自己了解事實真相,只有憐憫,沒有責怪,默默的只有祝福他,回向給他。怎麼會批評,怎麼可能有怨恨?有怨恨我們自己錯了,我們自己佛白學了。 菩薩六波羅蜜,大乘教裡頭佛說得很好,這六波羅蜜最重要的兩個,一個是布施,一個是忍辱,這兩樁事情是六波羅蜜的核心。布施是成就人,是幫助人;忍辱是原諒人,一切法得成於忍,要用你原諒自己的心原諒別人,要真干!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怨恨過一個人,這人真正好人。佛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字他做到了。對人還有怨恨,這善字怎麼講法?可見得不能原諒別人的人,是自己的罪過。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毀謗人,人家受冤枉,不是事實。受冤枉,甘心忍受,不跟人計較,儒、佛都告訴我們,後面一定有大福報在等你。要不要去伸冤?不必,忍是功德,能忍這就向上提升。真正學佛的人不要果報,要果報干什麼?統統放下,我生活在這個世間只有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不是我的事情,這才不會迷,才不會做錯事,這比什麼都重要。 海賢的片子看得愈多你愈有受用,要看一千遍,一天看三遍,這一年一天都不放過。一千遍看下去之後,你全明白了,你知道怎樣做人,你知道怎樣處世,知道自己怎麼修行,從早到晚,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的道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沒有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修行,這就是功夫。這一年的修行,最小的利益,我告訴你,你這一生當中災難全化解,業習消了,福慧現前,像袁了凡一樣,命運改了。來年,福慧增長,事事如意,身心吉祥安樂。這是什麼?這是最小的果報。對於經教愈來愈透徹、愈來愈明了,然後你去細細觀察《大藏經》、一切經,你才知道、才會發現,這部《無量壽經》是《大藏經》的精華,是《大藏經》裡頭的頂尖。你會感到非常慶幸,我這一生沒有白來,這一生真有收獲,真有成果。後頭還有嗎? 主持人:雲南雞足山大士閣開寂法師。 非常感恩師父上人,耐心和懇切的答覆學生的報告,慈悲善巧的指出學生身上的嚴重問題,聽經心不在焉,縱然心在,心不專一。學生聽後慚愧不已,深深感到自己的煩惱習氣很深、很重,連自己都不能察覺到,實在是非常可怕。經上常講「可憐憫者」,說的不正是我這種人嗎?師父上人在學習班中也開示到心浮氣躁,佛菩薩的教誨、古大德的教誨講得再清楚、再明白,擺在跟前沒看懂,這種人與佛菩薩沒有緣,與善知識沒有緣。這些說的不正是我這種人嗎?想到這些,學生感到毛骨悚然,寒毛直豎。學生認識到,這是一種嚴重的學習心態問題,生生世世在六道打轉,豈不是因為自己的心太掉以輕心,錯過多少良師益友的教導,錯過多少次當生成就的大法。反省檢點自己,怎麼會用這種心態來對待聖賢學問? 幾天前學生在遞交上一份報告之時,館長已經很慈悲的指出學生的問題和嚴重性,告訴學生,寫的報告馬虎應付,學習的態度太差,對師父上人老人家這樣不恭敬,你學不進去的,以後沒有老師肯教你。學生當時感到很恐慌,今天再次檢點反省,才深刻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可怕。「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絙繩,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因此學生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過失,敢於和自己的習氣做斗爭,不能再和佛菩薩、善知識擦肩而過,錯過今生得度的機會。在這裡向尊敬的師父上人真誠忏悔,向上印下信法師和向館長真誠忏悔。學生真想做一名老實、聽話、真干的好學生,做一名具足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的好學生。因為這一生擺在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西方極樂世界,另一條是無間地獄。唯一的選擇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接受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教導,才能恢復本性本善,恢復至善圓滿的如來智慧德相。學生要把握住這一生成就的機會,定當好好改過。 以上是慚愧學生的忏悔,恭敬報告師父上人,懇請師父上人慈悲指正。阿彌陀佛! 老法師:好,你說得很好,古人這句話你也能記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一生學習成功失敗,確實就在勇於改過。改過從哪裡改起?要從控制自己的煩惱習氣,把孝敬兩個字找出來。為什麼?孝敬是世出世間修行的大根大本,人能有孝心、有恭敬心,許許多多的業障,自自然然的消除了。所以修行要找到根,從哪裡修?從枝葉上修,很辛苦,效果不大,從根本。改過自新也要從根本,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孝字沒做得好,敬沒做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四十八集) 2014/6/12 檔名:02-042-0048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