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用微博:大眾輿論裡人文氛圍的稀薄
女學生出家後刷微博事件引發熱議(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近日的大眾媒體上,有一系列和佛教掛鉤的新聞頗為吸引網友注意,其中青島大學一位年輕女學生出家後刷微博事件更是引發熱議。然而大眾輿論對於這位年輕出家人的所有討論,幾乎就禁锢在了兩個主題上,一是“出家的決定需要多大勇氣,她到底經歷了什麼?”二是“她怎麼還在玩微博?” 對於第一個問題的回答,當事人自己的話非常真誠有力:“只是當我發現了金子,自然可以扔掉廢鐵,貌似不需要什麼勇氣。”我想這也是不少當代出家人希望澄清的問題。正如當事人所說,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亦不存在什麼逃避。原因是,有對人生與輪回之苦的體悟(出離心),有為眾生拔苦之渴望(菩提心),有對宇宙終極實相的探求(無二慧)。最後只能回復一句話:我出家,是因為佛陀說得對。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當事人確實用微博記錄並分享了自己親近佛法的歷程與成長。認真讀過這些文字的人,可以感受到文字裡的謙遜、真誠,能夠體會到佛法對其生命境界的提升和滋養。當事人希望能借助微博傳遞自己的感想,為塵俗翻滾中的親友給出一個思考線索,為炎炎火宅中的世人帶去一份清涼的慰藉。 然而很遺憾,這樣的人和事,仍然要從屬於大眾輿論的運行規律。一個正面、積極、善意的成長故事,是不會輕易被現在這麼多人關注的。而一旦一個“玩微博,六根不淨”標簽烙上,這則新聞這個人物,才有了噱頭、有了看點,有了所謂傳播價值。 這個新聞熱點或許可以給我們三點感慨。首先,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信息是靠什麼樣的解碼方式進入我們的認知,其實是非常需要警覺的。滾滾信息被大眾傳媒這個浏覽器過濾之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可能已經失掉了它的本真,只剩下“短平快”和“重口味”。長此以往,我們心理結構將被這個人為建構的外境,重構成戈壁甚至荒漠。 其次,這個大部分人對於信仰感到隔閡的時代,大眾對於佛教人、事、物的理解,總是不能反應在一個正確的頻率上。當人們談及大悲寺,一定要爆炒它表面上看起來異常極端的苦行;當人們談及少林寺,一定要奚落它表面上看起來時髦的弘法思路和運作方式;如今關注一個年輕的出家人,一定要挖一挖其異於常人的奇葩之處。而對於佛法真實而究竟的智慧,真正的吸引力所在,人們卻無暇顧及。正是這些只瞅個性、不看共相的無聊評論,耗散了人們對於佛教信仰的尊重,引發了佛教的形象危機進而是生存危機,這對中國佛教,是絕對的致命之殇。 其三,從當前整個輿論氛圍來看,國人一旦對某些人和事形成理解障礙,連換位思考的余力和余地都沒有,上去就是一頓鄙薄、嘲笑和牢騷。諸如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玉林狗肉節,正反雙方一上來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絲毫沒有求取共識的誠意甚至願望。國內的整個輿論氛圍,充滿的是浮躁的揀選之心,而沉靜的恻隱之心則異常的難得稀有。中國現階段基礎的人文精神的匮乏、人文氛圍的稀薄,亟待我們深思。對於一個年輕人的出家行為,有多少人能從這不同的生命選擇中體會出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啟發? 然而正如這位年輕的出家人,對於來自網絡的千般刁難和質疑,所體現出的寬容和諒解一樣,我們能看到她的成長、智慧和慈悲,也看到佛法將能夠給世間帶來的成長、智慧和慈悲。人文精神的回歸之路上,我們期待佛法帶來的曙光,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輕人同願同行!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