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56集)


 2014/7/14    熱度:2270    下載DOC文檔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的學習現在開始。

  學生:上官老師,主題: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

  大慈念老為我們解釋本經開端,所列聲聞聖眾,皆是大權示現,助我世尊,開顯淨土法門也。又為我們定論一部大經,正是付法傳心;一句名號,直顯本來面目,但當蓦直念去,便是無上深禅。無論定持散念,決定功不唐捐。由此可見,世尊四十九年所傳心要都會集於此大經之中,而一句佛號之功德真正不可思議。更殊勝之處在於無論定持散念,決定功不唐捐,這使得一切根性、一切身分的眾生都有機會平等成佛。此處雖功不唐捐,但若要往生極樂,則定持、散念都決定不離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尤其散念,不能誤解,心決定不散、決定不亂,時雖分散,心當專念。極樂世界是純一的世界,任何染雜之念都不能與之相應。印祖雲:「散心念佛,難得往生」。念佛需與身分相應,不能執一定法。對於身無事累者,需定持,有定課,嚴持戒律,精進念佛,平時也當一句阿彌陀佛不離心口耳。對於事務多端,略無閒暇者,只能散念者,如本經「往生正因第二十五」中世尊所言:「有空閒時,端正身心,絕欲去憂,慈心精進」。還是一句阿彌陀佛,不離心口耳。

  師父上人曾經為我們開示,念佛法門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第一法門,契合一切眾生根機。對於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如何念佛最能攝心?印祖雲:「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這也是本經之宗,發菩提心,真為生死、真信極樂、真信彌陀、真願往生,這是攝心念佛的基礎,進而如印祖教導攝耳谛聽。念老早年也曾開示,最好的念佛方法就是自念自聽,兩種說法暗合道妙。由此可見印祖所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正是表明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手在聽。

  今大慚愧弟子依據印祖、念老之教誡,在至誠懇切、發菩提心基礎上,專論聽之一法在念佛法門的重要性。

  甲、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甲一、耳根入手,一拔皆拔。

  師父上人曾多次講解過《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有兩個特別法門,其一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其二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二十五圓通章」是整部《楞嚴經》的精華,而觀音、勢至代表的兩個耳根和念佛法門又是精華中的精華。古人雲:「開慧的楞嚴」,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非開慧第一文《楞嚴》莫屬。而《楞嚴》精華中之精華,捷徑中之捷徑,則是彌陀二位脅士觀音、勢至所修圓通之法合二為一:「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手在聽。

  文殊菩薩乃諸佛之師,具三德秘藏,智慧第一,今於本經鄰普賢位列上首,楞嚴會上,正是文殊菩薩為我娑婆世界眾生指出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說明了此方世界眾生耳根最利,當學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而耳根圓通完全是在為念佛法門做鋪墊,從耳根入門,反聞自性之彌陀名號,此為第一智慧,方能根塵迥脫,從般若智慧入手,證解脫德,最終證法身德,如文殊菩薩三德圓彰,妙吉祥。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聲音,因此,聽和聽覺器官就尤為重要。聽覺器官早在胚胎第四周起就開始發育,而胎兒最發達的感覺器官就是聽覺系統。胎教最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由聽入手。可惜的是我們所聽(即耳識)多是殺盜YIN妄,而不生不滅、湛然常住的聞性卻被我們所忽略。不能捨識用根,則隨境界所轉。一根染六塵之境,則六根皆染;一根若能返源,六根皆成解脫;此正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迷皆迷,一拔皆拔,一門深入,能令六根,一時清淨。所以世尊慈悲開示應選耳根入手,而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念佛法乃得三摩地之秘訣。

  甲二、耳為宗脈之所聚,可調一切人體之病。耳,古稱窗籠,此名稱令人想到耳為窗籠,打開窗籠用耳識,緣境界,起諸想,造諸業。若關閉窗籠,外離塵境,耳識就不起作用,外面因振動現象而起的一切動靜音聲,對耳根也不起作用,則聞性現前,對一切聲音不起執著和分別,覺性之光就會照耀諸根,諸根互用現前。古人對耳的稱謂可謂妙哉,引人開悟。

  又,耳為宗脈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於耳,人體任一髒腑和部位發生病變時,可通過經絡反應到耳廓相應點上。更有「腎開竅於耳,所聽之聲歸於腦,心寄竅於耳」。可見耳作用於眼耳鼻舌身意諸根和內髒,諸根、內髒不調,則耳失聰不明,反過來,耳又影響諸根及內髒。根據耳的這種特性,若耳根能逆流旋根,反聞自性,彌陀名號字字句句清清楚楚,攝耳谛聽,則聲聲返源自性清淨平等覺,聲聲又歸於腦,回寄於心,通於經脈,同攝其余諸根,內髒調伏,身心安樂,不求他人,真正是世尊所言一根既然,諸根亦寂。難怪印祖雲:「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此念佛妙法,最為攝心在於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絕妙中之絕妙,圓通中之圓通,乃觀音、勢至成佛證果,為我土眾生開示之最契根性的特別法門中的特別法,所以才有持名念佛為徑中徑又徑。

  乙、至誠懇切、攝心切念、攝耳谛聽,自能歸一。諸佛出世為大事因緣: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我們學佛任務就是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印祖雲:「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谛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谛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又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從心中念,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依《文鈔》十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

  印祖乃大勢至菩薩再來,印祖所雲與菩薩所言無異,念佛心自歸一時,至少是功夫成片,則往生就有把握。哪怕只念一聲佛號,都要恭敬至誠,則身亦攝;字字句句,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心裡記得清清楚楚,即攝意根。此方法就是老實念。念佛唯有此老實念才是真傳,這簡單卻恭敬的老實念,卻在不知不覺中攝身口意為一,身口意三業與彌陀自性清淨平等覺相應,則為三密歸一。所有往生之人都是老實念,才為真念佛人,才真往生作佛。

  身口意三業歸一,與自性大慈大悲相應,則所到之處,無不令眾生生歡喜,可謂遍吉。我們都沒有如此依印祖所傳念佛心要這般老實念,所以我們耳根依舊被耳識所轉,不能逆流聞自性之佛,身口意三業都背道向外散馳,所到之處就不能遍吉。冤親債主、疾病痛苦、俗務纏身時,佛號只是空空滑過,耳根未攝住,則其余諸根都隨識、隨境、隨業不停轉。不是佛號不靈,不是生不逢時,不是命運不濟,而是自己未能從耳根入手,老實念佛。

  以業障病為例,殺業感應肝眼病,飲酒感應心口病,YIN欲感應腎耳病,盜心感應肺鼻病,妄語感應脾舌病,毀五戒,則五蘊六塵起作用。以中醫理論,十二經脈、一切疾病皆可從耳入手,無不調養。中醫理論乃證明耳根為此方眾生貪、瞋、癡、放逸所破五戒、所感疾病的總治療點。色身調養從耳下手,雖治標不治本,但是眾生從意業、心念下手則更難。所以觀音、勢至慈悲無比,開顯逆流而尋,由耳根入手,聞彌陀萬德妙彰名號,念此無量覺之常寂常照,不動不搖,則其余諸根同時不動不搖,不染不雜,純一妙喜。此身一時便得彌陀名號之遍一切時、一切處之法身德,此身就是常寂光土,可謂生則真生,去則實不去。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就在此處,從耳入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章嘉大師開示的放下幫助看破,妙用在此。

  耳根不受心意、遠近、障礙的影響,不聽時也在聽,是諸根中最易被外界振動、動搖之相所迷惑的,以此下手聞自性不動不搖,則耳識不起作用時,耳根能聞十方一切世界之音聲,能見十方世界,能覺知十方世界,耳根就有了其余諸根所具有的能力,而其余諸根也同時互有彼此能力,從一門下手,一通一切通,事事無礙之因陀羅網法界門開顯,所以一句名號事事無礙,念此名號,聽此名號,記此名號,清清楚楚、恭恭敬敬,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真如現前。最重要的是真心、恭敬心是此特別法門之特別法的基礎,也是一切法成就的基礎。老實念幫助生恭敬心,恭敬心幫助老實念,離此老實、恭敬,無一法能成就。

  丙、量子聲學證明聲子可以作用於物質,並可改變物質常態,產生能量。微中子等物質的微觀結構用量子力學來描述,與之相應的聲學分支就是量子聲學。量子化的機械波即點陣振動稱為聲量子或聲子,聲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即能傳播又能不受物質微觀結構的影響,還能在特定條件下使得物質改變常態結構,從而通過微小空間,產生能量。這種把聲音量子化的研究,更是繼念力的波動現象後,有一個有力的科學例證,證明念佛的佛音不可思議。極樂世界法音流布,此方世界以音聲作佛事。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因正念不斷,始終持菩薩名號,不畏饑寒,直至昏迷前還持名不斷,最終文殊菩薩真的化身而來,為虛老和尚治病調養。量子聲學所研究的就是這種聲子的作用,聲子與聲子,聲子與電子,更好的顯示微觀世界。

  一九三0年,科學家的一次實驗,在一定頻率下,在特定溫度下,最難液化的物質變成液態化,該量子液體出現液體的黏滯性消失,還可出現穿過極微毛細管或塞滿細粉的空間而流動的超流動性,和極好的導熱性。八十年前的實驗,為我們揭示了為什麼虛雲老和尚危難之時念菩薩見菩薩。科學實驗裡的特定溫度和頻率,就是至心持名稱念佛菩薩後,一種磁場的產生,在這種念佛的磁場下,實驗中的液體失去了黏滯性,也就是不受重力的影響,相對論失效,空間大小不起作用,時間也就消失,從而該量子液體穿過了極微細毛細管和塞滿粉塵的空間,產生的極好的導熱性就是能量。可惜科學家還不能做到把能量轉化成物質。

  天台智者大師誦《法華經》,念到「藥王品」入定,參加釋迦牟尼佛靈山一會,就是表演了這個實驗。念佛的音聲至誠懇切,念到功夫成片,甚至更高境界,進入了科學實驗的聲子世界,智者大師通過了肉眼看不見的極微之微組成的空間,把自己在靈山一會中如量子液體般導出,實驗中量子液體產生的能量,表現在此就是靈山一會,世尊和所有聖眾都能見到智者大師。而虛老和尚至心念佛,在這種真誠心的音頻下,物質不受重力影響,時空消失,自性恆常世界出現,文殊菩薩通過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極微細空間,來到我們此方世界。

  上述實驗中科學家已經做到導出能量,還不能獲得物質,但這八十年前的聲子實驗已經足以讓我們相信,至誠懇切,攝心切念,攝耳谛聽,即使還沒往生,幻化的時空就不起作用,佛菩薩會應聲、應感而來,此乃心聲相應,六根盡攝的結果。自性法身遍一切時、一切處,唯心回轉,有求必應,化身成此世界色身形態,不是難事,但能從耳根而入,老實念佛,就能隨時悟入三昧境界,自然中之自然,不是思惟可得,蓦直念去,自得心開。一根返源,六根清淨,一門深入,自性心光獨耀,一切有為法則融化於此靈明獨耀之心光中。觀音、勢至,念老、印祖開示都攝六根,自念自聽念佛心要,谛聽受持,為真念佛人,必出輪回,迳登四土,圓滿佛道。

  以上是大慚愧弟子上官的報告,肯定有很多不妥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和諸位大德同修慈悲予以指正。

  老法師:我們大家剛才看到也聽到上官同學的學習報告,這份報告很有價值,是我們淨宗同學都應該要學習,關系太大了。我們修學淨宗的同學最重要的,是不是真的把往生淨土親近彌陀當作我們第一個目標,這是第一樁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海賢老和尚說得更好,其他的都是假的,這話說得好,確實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念佛往生淨土這樁事情是真的,為什麼?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是什麼意思?法性身是真的,不生不滅。其余的?其余的全是與法相連上關系了,法相就是阿賴耶的相分,有生有滅,是從自性裡面所生所現的。

  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自性所生所現的是實報莊嚴土,通過阿賴耶產生了變化,變成有生有滅,而且生滅的頻率非常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有同學告訴我可以彈七次。那乘七,一秒鐘二千一百兆,單位是兆。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個現象就在當前,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在當下,我們茫然無知,一絲毫感覺都沒有,它頻率太快了。現代科學家的儀器,我聽說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這個物質現象、波動現象在儀器裡面觀察到了。如果再加一倍,彌勒菩薩所說這個頻率科學家就可以證實,可不可能?可能,我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肯定能做得到。

  今天的科學,它是用儀器、用數學推演,用精密儀器來觀察證明,跟佛法用的方法不一樣。佛法不需要用機器,也不需要用數學,用什麼?上官今天報告說,聽,這個方法就行了。這個聽,攝耳谛聽。我們普通這個聽聞不行,為什麼?意識當家。耳識跟意識合作,第六意識,那變成什麼?造業,能引發五種見惑、五種思惑。如果是善業就造三善道,不善的業就是造三惡道,它造業。造業什麼?念念都在造業,都在造六道輪回,怎麼能夠出離六道輪回?諸位要知道,念佛生淨土是出離六道輪回,不但出離輪回,還出離十法界。極樂世界四土都是一真法界,也就是極樂世界很特殊,四土都是法性土,四土裡面的眾生都是法性身,這願文裡頭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換句話說,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有這些現象,而實際上?實際上是一真。從這個地方顯示出阿彌陀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恩惠、恩德無法想像,四土三輩九品全是法性身,這是阿彌陀佛對每一個往生的人的加持,十方世界沒有的。

  往生,如果我們今天把上官這個報告,聽之一法,實實在在是念佛重要的方法,你要能聽懂,你要能認真學習,這一生決定得生。經上講的話、古今大德所講的話都講到位了,這就是說都講清楚、都講明白了,只是我們自己根性不利,煩惱習氣太重,沒聽懂,沒看明白。那怎麼辦?聽,我勸大家,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聽一千遍,一天聽三遍,一年不間斷,一年一千遍聽下來就起作用了。為什麼?會聽了,用聞性去聽,不落在意識裡頭就起作用,就能得功夫成片,就能取得往生的條件。上官這篇報告非常有價值,她還引用了科學的論證。

  除了聽,還有一個方法,看,各人根性不一樣,有人不喜歡聽喜歡看,也行。看怎麼樣?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果然能夠看著書讀,讀出聲音,也攝耳谛聽,為什麼?雜念進不來了,注意力集中在經上。每天把《無量壽經》念十個小時,前面半年,因為不熟,生疏,剛剛開始念,念一遍大概兩個小時,十個小時念五遍。念到一個月之後,速度可能加一倍,一個小時念一遍,十個小時念十遍。再兩個月之後這又進步了,半年之後大概一遍四十分鐘;念得更熟一點,可以達到半個小時,那麼十個小時念二十遍。自己念給自己聽,管用,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用一年做實驗,實驗成功之後你就養成習慣了,你能夠契入境界。契入境界法喜充滿,真歡喜,那個時候欲罷不能,念佛三昧就現前了。锲而不捨,一點都不放松,加功用行,三、五年的時間,就有可能豁然大悟,明心見性,就開悟了。一般人為什麼開不了悟?妄念太多,雜念太多,障礙他,牽掛的念頭太多。這樣子專心念佛,專心念經,三年到五年,根性利的人開悟了。小悟,一年就有;大悟,三、五年;徹悟,徹悟就是明心見性,不會超過二十年,應該在十年前後。

  海賢老和尚就一句佛號,我觀察,估計他的進度,三年之內功夫成片。他真的是專,老實、聽話、真干,學習有良好的態度,真誠、心地清淨、恭敬,他具備這個態度,這是學習最好的心態,這樣的條件具足這麼好的態度,三年決定得到。得到功夫成片,那就是心裡頭二六時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個雜念都沒有。見思煩惱沒斷,是這個念佛的功夫完全把它伏住了,見思煩惱有,不起作用了,這個叫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的開始,可以說達到一心不亂了,但是是伏煩惱,不是斷煩惱。

  那這樣的功夫再繼續三、五年,就能達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什麼?見思煩惱斷了,斷干淨了,還有塵沙無明。再來個三年、五年,功夫再提升,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了,也就是無明也斷了,無明是起心動念;換句話說,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老和尚透這個信息我聽到了,在光碟上,他曾經對人說過,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是什麼境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什麼都知道。他師父告訴他,師父是了不起的人,到你什麼都知道可不要到處說,不要說,不要在人面前指手畫腳,不要講。他聽話,他不說,別人問他,笑一笑不答覆你。通常回答別人隨順自然就好,這句話講到底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多妙!

  一句名號能成佛嗎?成佛什麼方法?什麼方法都行,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什麼方法都行,這是什麼原因?一門深入。這一門是隨便哪一門,不是一定的,佛沒有定法,任何一法,只要專一,只要能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那就叫佛法。不放下那叫世間法,執著就是見思煩惱,不放下就是造輪回業。輪回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這個世間誰不執著?真正找到不執著的人,這個人是阿羅漢。佛在經上說的,阿羅漢放下執著了,見思煩惱放下了;菩薩放下塵沙煩惱了,還有起心動念;法身菩薩就成佛了,法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了,他們是真正憑自己的功夫往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他不是佛加持的。同居土,佛加持的;方便土,佛加持的;實報土,自己成就的,那得個個都是明心見性。

  我們在學習裡頭也交代清楚了,實報土,實報土是平等法界,為什麼?起心動念都沒有了,個個人都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華嚴圓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個,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平等,怎麼會有階級?我是從下面往上面看到,忽然看到這樁事情。你看,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他帶著習氣生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就是方便有余土。在聲聞法界裡面,把見思煩惱的習氣斷掉他就升級了,他不叫阿羅漢了,他叫辟支佛。辟支佛把見思煩惱習氣都斷了,阿羅漢有習氣,辟支佛沒有習氣。辟支佛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了,辟支佛就升了一級,菩薩。在菩薩位次上是什麼?斷塵沙習氣,就是斷這個塵沙煩惱的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就成佛了,十法界裡面的佛。這個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稱他作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相似,為什麼?無明煩惱沒斷。所以他在這個位次上,在佛的這個位次上,十法界佛法界,要把起心動念放下,這是無明。無明煩惱斷了他升級了,他脫離十法界了,十法界上面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他到實報土了。到實報土裡習氣沒斷,在實報土裡頭斷習氣,習氣斷干淨他就不住實報土了,住常寂光土。

  佛四十一個階級是怎麼分的?他們的無明煩惱習氣有厚薄不一樣,無明煩惱習氣輕的品位就高,無明煩惱習氣,無始無明煩惱習氣很重的地位就低。初住菩薩是最濃厚的了,二住菩薩就輕一點了,三住菩薩比二住又輕了。那十行位的菩薩比十住輕,十回向的菩薩比十行菩薩輕,往上面去,十地菩薩比十回向輕。到等覺菩薩,比十地輕,那就是最後一點點了。極其微細的那個斷了就沒有了,無始無明習氣斷干淨了,斷干淨他就位次提升,妙覺如來,妙覺住常寂光,不住實報土了。

  所以實報土裡面四十一個階級,不要以為是真有,也不要以為它真無。他真帶著習氣,習氣帶的確實有厚薄不一樣,從這個地方分為四十一個階級。這是最難斷的,沒有方法斷,怎麼斷法?隨它去。要多長久的時間才斷干淨?三個阿僧只劫,所以叫無量壽,這個叫有量的無量,三個阿僧只劫。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自然就契入常寂光了,我們說融入常寂光也好,用融字也好。常寂光裡什麼都沒有,他進去也變成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感應我們念佛,上官講得很好,真誠到極處,清淨恭敬到極處就有感,你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是不是從極樂世界過來的?不是的。極樂世界包括我們的世界,我們不包括極樂世界。他怎麼來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他就在現前,太妙了!那法身,法身多大?法身跟宇宙一樣大。所以我們就曉得,極樂世界多大?極樂世界是全宇宙。常寂光,跟一切諸佛常寂光都融成一個光,像我們房間裡這十幾盞燈,這個光就叫常寂光,燈一打開,光光融入。所以佛現身了,佛沒有來而現身;佛離開了,佛滅了。他沒有滅,有緣,沒有現身的時候就是六祖所說的本自具足,遇到有緣了,能生萬法,他現身自在,現萬法,現身相。

  我們看到最明顯的例子,虛雲老和尚朝山遇到文吉,這路上遇到文吉,文殊菩薩化身。他那是在急難的時候,沒人救他,一心念著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在常寂光中照見他,看到他有難,就現身,就現世界。現這個世界跟虛老和尚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地區,現這個,現身來幫助他,我們看到很羨慕。那我們能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文殊菩薩平等,到極樂世界就得到。為什麼?這是自己自性裡頭本具的,不是外面來的,一切眾生個個皆有,不稀奇。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才真正殊勝,真正不可思議。

  大家千萬不要忘記,是我們在這一生可以做得到,只要肯放下,真正做到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你們要的我都不要;於世無求,我們身體在這個世間,每天只要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就非常滿足了,什麼都不要,名聞利養都不要。遇到眾生,有緣眾生,遇到就有緣,我對他笑一笑,他也對我笑一笑就有緣;我對他笑一笑,他不理我,那就沒有緣。有緣的時候,有緣要勸他念佛,要把佛法介紹給他;沒有緣的也種了善根了,他雖然不高興,阿賴耶裡頭落了彌陀種子,這就是與一切眾生結緣。他看到我的樣子,聽到我的聲音恨透了,也是有緣,把那個恨拿掉了,那就是佛的緣在,統統是有緣人。不過真有緣這一生可以得度,那個沒有緣是阿賴耶裡頭結了種子,來生後世回心轉意的時候,這講忏除業障,回心轉意,他就遇到佛菩薩。那如果我們在極樂世界,肯定像文殊菩薩一樣,現身給他說法,幫助他。

  虛老和尚我們沒有見過面,傳記裡頭看到這個記載。我們真正見面,非常熟悉,周邦道老居士的夫人,抗戰期間我們在貴州念書,周先生是我們的校長,他的夫人我們叫周師母,見到地藏菩薩,這個人一生不打妄語的,不會騙我們。那時抗戰剛剛勝利復員了,回到南京,她在南京有房子,四合院,我去過。四合院很大,走進大門裡面是院子,院子樹木很多,再走到裡面是第二重,第二道門,她的客廳在二門後面。師母告訴我們,有一天突然有個和尚到她家裡來化緣,她問這個和尚從哪裡來的,那時她沒有宗教信仰,什麼都不相信。這個和尚告訴她,從九華山來的。問他來干什麼?來化緣。化什麼?五斤香油。周師母沒給他,她不相信,沒給他。沒給他就走了,走了之後感到很驚訝,她說我家大門、二門沒有開門,他怎麼進來的?走了之後這人就不見了,一轉眼就不見了,到哪裡去了?門都關得好好的,他怎麼進來的,怎麼出去的?這個謎揭不開。

  以後到台灣住在台中,認識李老師了,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說那是地藏王菩薩。她後悔了,她說家裡有油,不是沒有,沒有給他。所以她天天念《地藏經》,修地藏法門,跟地藏菩薩很有感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她要不是親身遇到這個事情,而且時間很長,先後總有十幾二十分鐘,絕不是眼花。文吉跟虛雲老和尚,幫他治病,照顧他,跟他在一起將近兩個星期,一次兩個星期,兩次差不多一個月。我們周師母遇到地藏菩薩,這是十幾分鐘二十分鐘,不是假的,我們真正要相信。學佛的同學見到阿彌陀佛,或者見到極樂世界,多半都是似夢非夢,好像在作夢又不像作夢,時間不長,幾分鐘,大概都是這樣子的,醒過來了很訝異。這個境界都不是假的,為什麼?說是似夢非夢,它太逼真了,作夢的概念模糊,它太清楚了,不像是夢中,但是確實醒過來境界沒有了。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們這個走廊上有一塊浮雕,裡面的內容就是《楞嚴經》上這一章,總共二百四十四個字,淨土五經裡面分量最少的。這五種任何一種你能夠認真去受持,一門深入,統統能成就。這一章講的人不多,古注有慈雲灌頂法師《疏鈔》,疏是解釋經的,鈔是解釋疏的,就是注解的注解,都是灌頂法師作的。灌頂法師是乾隆時候的人,也是一位大德,著作非常之多,好像日本《卍續藏》搜集他的有二十多種。這不是普通人,生在太平盛世,乾隆是清朝最盛的時代,當時高僧大德多,彭際清居士跟他們同個時代。我們過去參考灌頂大師《疏鈔》,好像講過一、二遍。

  這一篇心得特別給我們拈出「聽」這個字,楞嚴會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文殊菩薩為我們選擇法門,這是釋迦牟尼佛讓文殊菩薩跟我們說,他替我們選擇的,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在音聲,在聞。觀世音菩薩代表耳根圓通,都攝六根,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是念佛圓通章。這個兩位在楞嚴會上代表特別法門,特別,不按順序安排的,那就是特別法門。按照順序,觀世音菩薩排在第二,第一是眼根,第二是耳根,眼耳鼻舌身意這樣安排的。二十五圓通,二十五圓通是六根、六塵、六識、七大。

  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章是七大裡面,地水火風空見識,是見大,那應該排在第二十四。最後一個是識大,意根是在當中,第七是識,地水火風空見識,識大,識大是最後,識大是彌勒菩薩。他跟彌勒菩薩對調了,彌勒菩薩在前面。地水火風空見識,見大跟識大調,只調一個位次不太明顯。觀世音菩薩太明顯了,從第二位擺到最後,這個非常明顯。所以很多人知道,二十五圓通裡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就沒有想到大勢至菩薩也是特別法門,為什麼?沒有按照順序排列。

  特別給我們拈出一個聽,聽容易攝心,要專心聽。到什麼時候起作用?聽聞佛號,自己念佛,只聽到自己念佛的聲音,其他的聲音聽不見,可能嗎?可能。為什麼?我們講沒有注意,我這個意專注在我的念佛這個聲音上,專注在這裡,就沒有分心了,這才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這個時候你要用這個心去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現身,有感應,你有感佛就有應,你具備了感的條件。如果沒有這個功夫,求佛的感應也有,那是另外的原因,這個是自己心地專注,我求自性,自性彌陀一定現前,理上講得通。

  專心念佛的好處很多,她這裡提醒我們,可以能夠養身,調養身體任何疾病,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最好的證明,他一生一百一十二歲,為什麼有那麼好的體力?體力從哪裡看?從他往生的這一天看,他往生晚上走的,白天干了一天活,從這裡看。我們聽到報告裡說,從早到晚,他在來佛寺前面菜園裡面做一天,澆水,拔草,菜園應該相當大,整地,干到天黑。這個時候有人叫他,做一天了,可以休息了。他回人家一句話,干完了,以後我就不干了。那天晚上往生了。大家沒有在意,這句話是雙關語,他干完之後就往生了,不再干了。所以想到老和尚,他真的是預知時至。什麼時候阿彌陀佛來接他,他講的,跟阿彌陀佛約好了什麼時候來接他。自己念佛往生,不需要人助念,告訴我們,讓別人助念不可靠,自己有把握念佛最可靠的,說得好。

  上官末後引用科學家的,講到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微中子,舉這個來做證明。在現代講經教學,對現在人引用科學,他很容易接受。所以一般科學常識,我們不專學這個東西,看人家的報告就可以了,這個增加我們的說服力。現在特別是大家都能使用電腦,電腦裡面這些資料很多,有時候可以浏覽,跟我們佛法有關系的,把它節錄下來,自己用,也可以供給同學們用。我們這些東西,值得大家學習的,對於我們有好處的,都可以放在網上流通,供養大眾。上官這一篇也可以放在我們網路上流通。好,我們再看下面。

  學生:湯恩比博士的宗教觀,開吉法師。

  近日,有熱心同修將英國湯恩比博士關於宗教的論述整理出來,呈送給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老法師慈閱後,於內文中標注了許多小字注解。弟子恭敬學習,體會到湯氏所闡述的觀點與淨公恩師的理念、與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教育真正是不謀而合。

  一、當代政治需要統合,宗教則應保持多元。湯恩比博士認為,當前核子時代,世界各國政治統合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政治統合的基礎是文化上的和諧,最關鍵者,是人類彼此基本道德價值觀的一致性。

  近年來淨公恩師大力提倡大唐貞觀之治的治國寶典《群書治要》。湯恩比博士曾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恩師指出,這並非是指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而是指中國文化。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是《群書治要》大放光明的世紀。我們可喜的看到,《群書治要》不但由習仲勳老先生親自題寫「古鏡今鑒」墨寶,而且被納入中央黨校必修課程。

  二0一四年六月,習主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周年紀念大會」發表演講,提到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等理念。並引用《禮記.中庸》所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而不相違背)。並指出:「我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因此和睦的人際關系、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這段演講與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所倡導的多元文化和諧共處之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正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二00五年,當老法師與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長老見面之時,長老憂心的問到: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老法師指出,如果能把四件事情做好,世界就能和平。第一、國家與國家之間,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政黨與政黨之間,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三、族群與族群之間,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四、宗教與宗教之間,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如此就能夠天下太平。老法師最後說,這確實是非常困難和棘手,但是如果從宗教團結下手,是可以做得到的。

  湯恩比博士認為,高級宗教的存在目的(淨公注:明心見性),令一切人類都能夠和宇宙現象背後的精神實相(淨公注:諸法實相),直接的接觸(淨公注:證悟契入),並使人類能與此一精神實相和諧共存(淨公注:六和敬、四攝)。宗教的目的,使人類能夠完全明了、體驗宇宙的真理(淨公注:宇宙人生萬物的真相,諸法實相),依真理之道過著身心和諧的幸福生活。由此可知,多元宗教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諧共存,是帶給世界永久安定和平的根本保證和重要基礎。

  二、在這個全球一體時代,不同宗教信仰在世界地圖上區域性明顯分割,可能會轉變為更細致的多元信仰的均勻分布。湯氏認為,交通信息傳播技術發展,使地球各地已經變成彼此緊密相連而沒有距離,因此,地球上的任何居民有機會認識所有宗教(包括一切的哲學、意識形態等思想)。往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口,彼此明顯的共在同一個地理區塊之中(淨公注:澳洲圖文巴即是證明)。澳洲圖文巴有居民十二萬人,有八十多個族群,有一百多種不同的語言,是典型的多元文化城市。二0一二年十一月,弟子在斯裡蘭卡聯合國多元宗教論壇中,曾聆聽哈比哈山長老的高足漢尼夫先生介紹圖文巴的多元宗教實踐,令人印象深刻。

  三、以史為鑒,不同宗教(包括同宗教內的不同教派)彼此對立沖突,使人們對該宗教失去信心,導致世界整體性的宗教信仰衰退。湯恩比博士通過觀察發現,宗教、教派之間的紛爭,造成社會大眾對於宗教失去信心,甚至會造成宗教信仰上的全球性衰退(淨公注:佛門古德曰,三學一源佛法興,三學互诤佛法亡)。各宗教之間的和諧相處是多麼的重要(淨公注:六和道場,百忍家風,佛法大興也)。

  近日淨公恩師題寫「三學興衰」墨寶,首先引用古德之言說:「佛法之盛也,三學(律禅教)一源。其季也,三學鼎立。其衰也,三學互诤。其極也,三學內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恩師指出:「當其世,唯孤臣孽子,力揭三學一源,萬法同體,萬法一如,自他不二,世界族群宗教本來是一家,以救之耳」。因此,只有遵循海賢老和尚六和道場,百忍家風的德范,不同宗派之間彼此互相贊歎,才能夠使佛法真正的復興。

  由此可知,面對當前的世界宗教問題,淨公恩師與湯恩比博士都有理念相同的看法,我們只有放下彼此之間的對立與沖突,和諧相處,才能夠重新建立人們對宗教的信心。

  四、不同宗教、不同教派應該化解對立,彼此合作,共同為此時代中人類遭遇的生存困境,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指引。只有如此,各宗教才能夠贏回人們對它們的忠貞信仰。湯恩比博士提出兩個改革方向:首先,各宗教彼此相處態度、行為方面有所轉變,彼此互愛,相互合作。各宗教的教徒彼此齊心一志,那將會比任何方式都更能夠有效的贏回人們對它們的忠貞擁戴。再者,宗教的真正使命是要向人們提供勸誡與忠告,帶給人們幫助與慰藉。當前時代人類生存已經遭受威脅,各宗教必須彼此合作,一同為人類的和平、社會正義提升而努力。

  二0一四年二月,印尼宗教部副部長拿薩努丁.烏瑪博士到香港拜訪上淨下空老法師。弟子在現場聆聽這兩位仁慈睿智的長老之間的對話,內心感到無比的震撼。拿薩努丁副部長是一位仁慈而謙虛的伊斯蘭教領袖,致力於《古蘭經》的教學,通過電視台的傳播,聽眾多達五千萬人。言談中他表示,自己十分感念瓦希德長老對他的提攜與栽培,也感恩瓦希德長老使他認識了淨空老法師。

  從今年七月開始,印尼在全國中小學推動《弟子規》的教育,並將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翻譯成印尼文。副部長非常認可這本教材,並且說:一千多年前,穆罕默德提出,我們要去中國尋找智慧。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我覺得如果回教徒只學習回教,他絕對不會深入了解回教。他需要去了解另外一種文化、另外一門宗教。此觀點和湯恩比博士所論述的不謀而合。

  上淨下空老法師說:穆罕默德是和中國唐太宗同時代,所以回教傳到中國,是穆罕默德在世的時候親眼目睹的。中國的穆斯林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印尼爪哇的回教是鄭和傳進去的。鄭和是穆斯林回教徒,他對佛教也很有研究,他的老板永樂大帝是佛教徒,所以,他對這兩種宗教都很深入。換句話說,爪哇的穆斯林有中華文化的血統在其中。上淨下空老法師還建議在印尼建瓦希德總統大飯店,用於舉辦多元宗教論壇,促進宗教與宗教之間的交流。

  哈比哈山長老曾送給上淨下空老法師一部非常好的《古蘭經》注解,是大約一百年前,由中國知名的王靜齋阿訇所翻譯的。老法師看到這部注解非常歡喜,於是印了三萬本。

  這兩位仁慈的長老之間的對話,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令人非常難忘。彼此之間的交流,真正體現了湯恩比博士提出的不同宗教、不同教派應該化解對立、彼此合作、共同為人類和平而努力的精神。

  五、湯氏認為,各宗教本質上是一體,愛是一切宗教的根源。湯恩比博士說:確信我們自己的信仰是真實、正確的真理,也承認所有的高級宗教都是真實、正確的啟示;它們都是來自神的,每一個宗教都顯示神的真理的一面。湯氏明確的指出,神的別名就是愛。

  多年來,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以其仁慈博愛的慈悲胸懷,致力於推動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諧共處。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弟子在新加坡親見淨公恩師推動多元宗教和諧,不僅在教理上互學、在教義上互參,而且在資金上互助。因此,我們在佛教道場中,聆聽各宗教宣講《古蘭經》、《玫瑰經》、《道德經》等;二000年淨公恩師親率五十位出家法師穿袍搭衣,參加天主教的平安夜彌撒;新加坡各宗教還競走義賣,共同為伊斯蘭學校籌款;千禧年之夜,各大宗教攜手為世界和平祈禱。我們親眼見到,淨公恩師所宣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完全是在現實生活之中表演出來的。

  六、湯氏認為,在未來,各高級宗教文化遺產將會相互的結合,成為彼此文化中的一部分。湯恩比博士說: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精神遺產,一天比一天的成為全體人類所共有的財富。所有宗教保留自己歷史性的本質,懷著開放思想、開朗心胸,實行基督仁愛之德。湯氏還指出,驕傲的罪是一種首惡的罪,能導致其他的罪的大門,也是通往忏悔之路上的障礙物。宗教徒若不將此高傲自大、不容異己的根性清除出去,則將終難免被人拒絕的局面。湯氏還強調,行動常要比言語更為有效。

  最近我們在《無量壽經科注》學習班上,讀到天主教王海波神父的學習心得報告,令人十分感動。王神父談到華嚴十玄之主伴圓明具德門:主伴圓融是任一,不是獨一,不是自尊自大、唯我獨尊。主伴圓融才能夠達成世界宗教是一家,海賢老和尚的表法就是主伴圓融的體現。王神父還談到,宗教要放棄傲慢,要想放下傲慢,就要承認自己是罪人。不是別人,是自己。並指出宗教回歸教育,從我做起;宗教互相學習,從我做起;宗教互相贊歎,從我做起;宗教要團結,從我做起;宗教要放棄傲慢,從我做起。王神父過去常到香港親近師父上人、聆聽《大經科注》。在此期間,我們看到神父言行舉止秉持聖母謙虛、仁愛之德,誠敬謙和,樂於助人,種種身教讓弟子感到愧不能及。

  七、要了解人類的歷史,就必須了解宗教的歷史。湯恩比博士曾經說過,宗教畢竟是人類的一重要事務。他呼吁學者們要將歷史做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要將人類的經濟歷史、政治歷史放到次要的位置,將宗教的歷史擺放到首要的地位。因此人類的歷史核心、精髓,就是一部宗教教化的歷史。

  厄本先生引述湯氏之言,指出文化元素是文明的靈魂,是文明的核心,是文明的精華與縮影。其中所指的文化的靈魂與核心,就是宗教。淨公恩師在《教學為先》中提出: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講述十個教學為先。並指出,今日世界動亂不安,如何挽救?如果用傳統倫理、道德、文化展開全面教學,相信半年至一年,全世界就能恢復安定和諧,人民能過上安穩的生活。

  二0一四年夏,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主流媒體相繼發布一個電視紀錄片,介紹廣東潮汕黃河慈善福利會謝奕輝董事長,所興辦的傳統文化道德講堂。謝董以儒釋道聖賢教育辦班教學,采取用光盤封閉式教學的模式,每月兩期,數年來已有上萬名政府官員,及社會各界人士接受此聖賢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謝董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之所以有此興辦教育的理念,就是源自於淨空老法師所闡述的儒釋道智慧教育的教導。

  八、湯恩比相信,現前連結全球人類科學技術皆已毀滅之時,最後能使地球上的全人類維系團結而不離散的,就是宗教。

  九、湯氏認為,新興之意識形態都無法代替宗教。湯恩比博士認為,宗教精神是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具有的、不可缺乏的心理特質。高級宗教與哲學所關注的重心是人類靈魂的拯救。佛教對個人的問題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湯氏說:同樣的,儒家哲學所全力關注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重視如何將個人關系類推的擴展到政治層面中。他表示,這種對個人靈魂的關注,是意識形態本身重點欠缺的元素。

  編者指出,今日中國國家主席展現了其高瞻遠矚的領導智慧與政治風范。習主席能夠在這個時代,正視中國傳統佛陀教育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展現對傳統宗教教育寬大包容。中國是擁有五千年之珍貴歷史經驗、文化底蘊的獨特文明,任何意識形態主義,無法局限住中國人原有的寬闊胸襟與歷史視野。任何進入中華大地的思想信仰,最終都必然會接受中國歷史文化的珍貴養分,在薰習中得到成長,於滋養中得到升華,為中國所塑,為中國人所用。編者所述的這段話,真正是在深入湯恩比博士深厚的歷史哲學觀之後,所說出的肺腑之言。

  十、科學絕對無法代替宗教。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在七月四日《淨土大經科注》講席中談到,湯恩比博士確實是一位仁慈的歷史哲學家。湯氏於其遺稿《黑暗中的探索》及晚年著作中,體現出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來自於科學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破壞,這種巨大的憂傷,體現於湯氏著作的字裡行間。

  科學精神使得此大時代的人們,普遍對於傳統宗教、古聖先賢失去信心,以科學標准來衡量先人之精神文明遺產,其後果會導致人類精神文明之崩潰。對湯恩比博士而言,他在著作中體現出,他自己心靈上最為需要的信仰是,宇宙的本質是至善至慈的,宇宙的本體是究竟和諧而無有對立的,宇宙之本體與每一個眾生都是畢竟一體而沒有分離的。這就是淨公恩師日日所宣說的,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佛陀教育,以及其中所闡述的諸法實相。

  湯恩比博士於其著作中曾經說過:佛教是一種理性的哲學(淨公注:方東美說,大乘是最高的哲學),它能夠與當代的科學觀念全然的相容互應。這正符合淨公恩師所說的,佛教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這個事實真相將會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量子力學等前衛科學的發展)而得到科學家的肯定。

  湯恩比博士曾表示: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需要中國的孔孟學說以及大乘佛法。編者亦指出,佛教確有能力能夠力挽人類精神文明之困境。我們可以相信,藉由佛陀教育,一切宗教的信眾都能夠更深入的認識其自身宗教的經典,提升宗教信仰的境界。

  以上是慚愧弟子敬述學習湯氏宗教觀的淺顯心得,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惠予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好,時間超過太多了。這一篇的心得報告也很有價值,可以跟不同的宗教來交流,我們提供他這個參考資料是有必要的。甚至於湯恩比博士最後這本書,我們也可以多印一些些送給不同宗教。好,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五十六集)  2014/7/8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2-0056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