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糧食會變得更沒營養


 2014/8/13    熱度:7407    下載DOC文檔    

未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會遠遠高於當前的水平。很多人一直在研究這一後果對地球上農作物的生長意味著什麼。日前,科學家發布了一篇論文,指出地球上一些最重要的農作物如果生長在那樣的大氣條件中,它們所包含的一些關鍵營養成分可能會降低。

研究者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觀測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突破500ppm時(當前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在400ppm左右)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實驗觀測的農作物包括水稻、小麥、豌豆以及一些其他作物。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薩穆爾•邁爾斯(Samuel Myers)表示,這些實驗都是在露天田地上進行的,“只不過我們在這些田地周圍裝上了一圈圈二氧化碳噴氣設備。”這些噴氣設備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正好可以保證田地周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60年後它們幾乎肯定要經歷的未來環境。

總體上,實驗顯示出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農作物的生長速度會變快,產量通常比傳統大氣條件中生長的農作物提高10%。

但邁爾斯與他的同事們進行了更進一步研究,他們不僅檢查了農作物的產量,也檢查了它們的質量。邁爾斯稱:“我們發現這些農作物中的一些營養成分例如鐵、鋅與蛋白質的含量出現了5%~10%的下降。”

邁爾斯並不確定這一現象的原因。一種理論認為,當一株作物上長出了更多谷物或豆子,那麼每株作物裡含有的營養成分便被“稀釋”了。

不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邁爾斯認為這帶來顯著的影響,而且將是有害的。當前全球已經有大約20億人口的日常飲食缺乏鐵與鋅的攝入,這會對他們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缺鋅會影響兒童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讓他們更容易感染傳染病,最終導致兒童死亡率上升。而缺鐵會造成兒童智商下降,也會提高母親分娩時的死亡率。

如果將來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提高,使一些世界上最重要農作物的營養成分下降,邁爾斯稱,這可能會使當前的問題愈發惡化。

近年來,缺鐵與缺鋅的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最理想的解決方式是讓人們能吃到更多種類的食物,畢竟全球一些主要農作物(尤其是稻米和玉米)即使在二氧化碳濃度維持當前水平的情況下也無法為人們提供足夠的鐵與鋅。然而實際中,這些主糧依然是許多人賴以生存的基礎,因為他們根本負擔不起其他的食物。

一項名為“HarvestPlus”的國際項目致力於通過作物育種培育出含有更高營養成分的新作物。該項目已經成功培育出一系列高鋅的大米與小麥品種。但美國農業部下屬的位於休斯頓的兒童營養研究中心研究員邁克爾•格魯薩克(Michael Grusak)指出,實踐證明提高農作物中的營養含量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提高鐵含量。“如果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或其他大氣因素的變化朝著不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這會讓提高農作物中營養成分的工作變得愈發艱難。”

文:Dan Charles
編譯自NPR:Less Nutritious Grains May Be In Our Future
來源:果殼網
摘自:《自然》(Nature)雜志

台灣學佛網首頁世间百态人间火宅      回上壹頁